Arthur Rubinstein - Nocturnes, Op. 9 - No. 2 in E-Flat Major (夜曲,作品9 - 第2
04:27來自麥霖藝術學院
曲目介紹
降E大調夜曲——蕭邦
本曲作於1830年,是蕭邦夜曲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風格明顯地流露出傳統夜曲的痕跡。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蕭邦早期作品的風格,平易優美、 飽含詩意, 可見此時的蕭邦已無愧於"鋼琴詩人"這個雅號。
樂曲的構成為迴旋曲式,行板,12/8拍。右手在裝飾音中始終保持著華彩的詠唱,左手是節奏相同的伴奏型,自始至終保持同樣的形態(片段1)。恬靜優美的旋律和精雕細琢的鋼琴織體是其主要的特點,描繪著大自然的夜色,也傾訴著作者心靈的話語。
作曲家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1810年,蕭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蕭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演奏者
阿圖爾·魯賓斯坦(波蘭語:Artur Rubinstein/英語:Arthur Rubinstein,1887年1月28日—1982年12月20日),美籍波蘭裔猶太人,著名鋼琴演奏家。1887年1月28日生于波蘭羅茲,1982年12月20日卒於日內瓦。5歲登臺演奏。後到柏林,經J.約阿希姆推薦,從K.H.巴爾特學鋼琴,從R.卡恩和M.布魯赫學理論。11歲在柏林由約阿奇姆指揮演奏W.A.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後到俄國、波蘭等地旅行演奏,獲得熱烈讚譽。
在大眾的眼光中,阿圖爾·魯賓斯坦以演奏蕭邦音樂最被認同,這歸因於他有著和作曲家相同的國籍及廣泛的錄音。然而他的音樂特質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對於常備曲目的全然掌握從改編的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到所有浪漫時期作曲家,以及許多重要的二十世紀作曲家。他在鋼琴史上的地位無疑可列入十九世紀末的巨人之一。
今日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