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華沙,靈魂卻屬于波蘭,然而才華屬於世界。」在今天看來,這確實是對蕭邦最中肯的評價。那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蕭邦的內心,剖析他的心裡世界。
弗裡德裡克·蕭邦出生在十九世紀的波蘭,那也是一個風雨飄蕩的年代。1817年開始創作鋼琴曲,一年後開始登臺演出,在1822年的以後的七年裡在華沙國家高等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深造音樂理論。1829年起成為了作曲家和鋼琴家,並且在歐洲各地進行巡演。後來因為一些波蘭的政治問題定居在了法國巴黎。
蕭邦被譽為鋼琴詩人,寫出來的鋼琴曲附有浪漫主義的熱情奔放,也是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深受巴赫的影響同時也帶有自己的風格,用波蘭民歌為基礎,寫出了優美的鋼琴舞曲。他的鋼琴曲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感情真實。
當然要說最著名的就是蕭邦的圓舞曲和前奏曲了吧,但是你聽過周杰倫的《夜曲》嗎?還有周杰倫的其中一張專輯就以蕭邦而命名。可見蕭邦的曲目深深影響了後人,他的前奏曲多為迥異,自由相結合,將很多風格融為一體,結合了夜曲、幻想曲和即興曲等等為主題寫出來的。想必周杰倫的《夜曲》也是出自蕭邦的《夜曲》吧~夜曲是他自己創新獨有的體裁,緩慢之間又突出一些沉思,悲痛中發現一絲絲明朗。
還有一種曲目也是十分受大家喜愛的,那就是圓舞曲。蕭邦的《降D大調「小狗」圓舞曲》創作靈感也十分巧妙,當時是因為他的女朋友養了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狗,有天這條小狗追著自己的小尾巴團團轉,蕭邦從而找到了靈感,把「小狗打轉」的情景再現,寫出了這首樂曲,一開始很快速的進行,在很短瞬間結束,所以又被成為《瞬間圓舞曲》。在演奏這首名曲的時候,要求應該是流暢的指法,才可以感覺出這首曲子的小趣味。
聽到《升c小調圓舞曲》《幻想即興曲》和《夜曲》這些熟悉的旋律時,不知道能不能想起這琴聲背後令人讚嘆的愛情故事呢?那我們來看看蕭邦先生和喬治桑女士的愛情故事吧~
蕭邦第一次見到喬治桑是在巴黎的一個沙龍裡,當時雙方都沒有很深刻的印象。一直到兩年後的1838年他們的第二次見面,當時兩個人都深受失戀的痛苦,需要溫情的安慰。這次見面讓兩人徒增好感,迅速接近。傳遞幾次信件感情迅速升溫,蕭邦被這種感情濃烈,語言激蕩的信一下就俘獲了。就這樣,兩個人走在了一起,而且在一起就是十年。
這十年時間喬治桑對體弱多病的蕭邦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那些幾百年後依然震懾內心的樂章,都是這個時候有了愛情靈感下的產物。他們經常一起談論藝術,創作和愛情;感情也相當深厚。大多數的時候蕭邦都是柔弱並且敏感、需要照料的孩子,而喬治桑女士則是那個處處保護他的人。為了他,放下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在他的身邊悉心照料他。在他們交往的中期,蕭邦身體不好,患肺結核的時候也是喬治桑默默地照顧他,承擔著整個壓力。導致自己的創作量大幅度下降。只可惜在那個醫療水平低下的年代,蕭邦的病不能治癒,而這時候兩個人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也終於走到了最後,以爭吵作為最後的ending.
縱觀蕭邦的一生,其實主要的作品還是在和喬治桑女士交往的那些年完成的,如果沒有喬治桑女士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對蕭邦給予的鼓舞和源源不斷的靈感,那也許就不會聽到音樂大師富有浪漫的樂曲。可能再次聽到這優美的旋律也會讓人想起這背後相知相惜的愛情吧。
今天了解了浪漫主義代表音樂人物——蕭邦,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想和小編交流呢?請暢所欲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