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競爭力:內向的孩子,擁有非凡的優勢,卻往往被我們低估

2020-12-18 斑馬讀書

經常聽到媽媽們發愁:孩子在課堂上總是不愛舉手回答問題,遇到熟人也害羞不打招呼,我買了很多書,看了很多社交課,孩子依然沒任何變化,怎麼辦?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青少版)這本書,另闢蹊徑,並不教你如何讓孩子變得活潑外向,而是讓你發現他內向的「超能力」。

這本書的作者蘇珊,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曾在華爾街擔任律師多年,現為商業諮詢顧問,深知談判、溝通的技巧。

而《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就是她的成名作。本書出版後深受歡迎,2012年還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獲得了時代雜誌封面的專題報導。並且,以本書內容為主題在國際演講大會TED演講,更是成為了TED有史以來點擊量最高的視頻之一。

書中指出,內向的孩子並不是孤僻、「不正常」,甚至無法成功的,它本身具有自己獨特的內向者競爭力,這也是本書的副標題「內向不是缺陷,而是一種優勢」想傳達的含義。本指南通過大量真實成長事例探討他們「安靜」融入不同生活場景的表現——從學校生活到社會交往,從追尋興趣愛好到與家人相處。每一章後提煉實用交際技巧,書後還附有給父母和家長的建議,配合《紐約客》漫畫家對「安靜」日常的趣味演繹,切實指導內向孩子發掘自己與生俱來的優勢,以安靜的方式令人刮目相看!

第一:內向孩子如何融入校園生活?

我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因為我們聽到太多孩子老師跟我們告狀:你家孩子,總是坐在座位上發呆,也不知道整天在想些什麼,課堂上不發言也就罷了,也不跟小朋友玩。你可能很疑惑,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呢?其實當老師提問時,內向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無外乎以下幾種:東看西看轉移注意力;滿腦子都在想:別叫我;一廂情願覺得老師看不到自己;有的甚至乾脆玩消失。我想,這些想法,在少年時代的你的腦海中也出現過吧?

那麼這些孩子為什麼在人前發言這麼不自在呢?當然也包括不少成人的我們。我們常常聽到很多的理由:

我怕說錯,別人笑話我

我不喜歡別人都看著我,我不想成為焦點

我一直忙著聽、做筆記呢

等等,還有很多。這些大多與社交焦慮有關——就是害怕在社交場合做錯事情,感覺不自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讓孩子自我鼓勵呢?首先,可以教孩子先回答一些讓他胸有成竹的問題。慢慢練習,次數多了,相信孩子慢慢會意識到,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回答才值得關注。

當然也有一些內向孩子,是想等自己有話說時再說。可有時等我做好足夠的準備,課堂討論可能已經結束了,甚至老師也可能突然點名,讓我們卡殼。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比如書中的格雷斯小朋友。剛開始的時候,每個月底他總是得不到「本月最佳學生」的稱號,就因為他平時上課不愛舉手發言。怎麼辦,他自己也很苦惱。於是開始慢慢琢磨,自己到底什麼時候最容易緊張,什麼時候稍微好一些。最後他發現,課堂進行一半時,他比較不容易緊張,因為他有了思考的時間,而且還可以拓展前面同學的觀點或者表達不同的看法。而這個發現,奏效極了,讓他能每次在自己狀態好一些時發言,不久,他就獲得了「本月最佳學生」的榮譽。當然也有一些小朋友和格雷斯不一樣,他們會覺得,若自己是第一個發言,就不用擔心老師再叫他了,他會感覺更輕鬆。那麼你可以和自己的孩子討論一下,他什麼時候更好一些,比較容易不緊張呢?可以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言哦。

除了這個方法,還有一些小朋友覺得,只要他坐在前排,沒有同學回頭看他,他就會自信,而坐在朋友身邊,也會讓他更自信。

如果你家孩子還是很擔心,別怕,再教孩子一個小妙招:找一張紙記下他想說的,到時可以參考這個回答問題。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小方法、小技巧,這些就留待你和孩子一起去討論,去探討,去發現啦。總而言之,就是找到一種讓孩子舒服的發言方式,讓孩子緩解一些發言的焦慮。

除了簡單的適應課堂,你知道內向的孩子還可能成為學校的「小領導」嗎?領導力一直被認為是「外向力」,學校也大多由一些活躍的孩子擔任班幹部。可是,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蒙蔽!世界上一些頂尖的領導者,恰恰是安靜的人。比如,比爾蓋茨、巴菲特、斯皮爾·伯格和JK·羅琳,他們都是典型的內向者。

說到這裡,我想再給大家講講上面內向的格雷斯小朋友。有一次他去競選學校的班幹部,他的競爭對手很外向,演講很有感染力。但由于格雷斯一直默默觀察校園,注意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且對就餐和班級等的觀察,也讓他提出了很多不錯的建議。最終他因想法更成熟、更實際而獲勝。看,他就是學會了善用自己的天生優勢,重實質,而非形式。他沒有花費心思在模仿那些善於社交的受歡迎的孩子上,而是集中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競選人。因此安靜的領導也是可以練成的,秘訣就是:用自己安靜的自信來展現屬於自己的激情。

綜上可以看出,內向的孩子適應嘈雜的校園雖然有些艱難,但如果能恰當的引導他們發現自身具有的「超能力」,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那麼他們的學生時代 必將安然度過,還能過得精彩呢!

第二:內向孩子如何安靜地社交?

你知道現在很多的孩子,經常會為友誼這件事而煩惱嗎?特別是女孩。她們經常會擔心朋友們不喜歡她,而且經常為了顯示自己的合群,假裝活潑,且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像書中的露西就是這樣。她是一個很害羞的女孩,在學校為了和一群同樣熱愛閱讀和生物的女孩一起玩,她經常努力讓自己變活潑。可是實際上,她經常想有更多的時間獨處。可每次當她獨處時,她的朋友就會指責她不合群、冷落她們。她最後實在受不了了,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可最後發現,雖然有一些朋友遠離了她,但有一些朋友卻和自己更近了,而且還經常照顧她。因此可以看出,總有朋友喜歡真正的你。

因此,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而偽裝自己,即「不要為了交朋友而假裝外向」,那樣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而真正的朋友欣賞的是真實的你。而且告訴他,一定要有不怕孤獨的勇氣,遠離刻薄的朋友,一段傷人的欺凌關係還不如沒有關係。那樣孩子就不必時時刻刻保持掩飾或解釋,不必辛苦假裝。

而且若你的孩子真有些內向,那麼恭喜你,她擁有一項特別有幫助社交的技能:傾聽。我想你肯定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想說話時,若有人能很有興趣的傾聽,你會很感激她。孩子們也一樣。若你的孩子不想說話,那麼就鼓勵她做一個偉大的傾聽者吧,相信會有不少朋友喜歡她,特別是那些愛說話的孩子。當然你的孩子若能恰當地提問,適時地插入自己的一些觀點,就更棒啦!

除了和朋友之間的社交,我們也知道,有時需要去一些陌生環境的社交。一些開朗外向的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總是很快能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走時還能交到幾個好朋友。可內向的孩子呢,很有可能自己在一個小角落默默待很久,恨不得自己逃離。你知道,這時,你的孩子也會因融入不了環境而失落嗎?他也會有一定的挫敗感嗎?因此,這個時候的引導至關重要。

首先,可以讓孩子找一個自己認識的小夥伴一起去,那樣的話,會感覺比較輕鬆一些,而且若不想跟別人聊天,只跟這個朋友玩耍也是可以的;然後到了地方,也允許孩子先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待一會,熟悉一下環境,房間的小角落、洗手間或其他安靜的區域都是可以的。可以讓孩子試試哦,相信這幾分鐘的寧靜,很可能出現神奇的效果。當然如果孩子真不想待,也可以讓孩子告訴我們,我們提前打電話,帶她回家。如果孩子想要參加活動,但又不想去陌生的地方,也可以幫孩子舉辦一次聚會,讓她邀請她的朋友們來參加。相信只要找到孩子的方式,參加各種活動,最後都會很輕鬆和愉悅。

內向的孩子擔心自己交不到朋友,那就自然而然的做真實的自己吧,不想說話,那就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關心你的朋友。而若不想參加聚會,也有各種的小方法可以選擇。相信最後孩子,一定可以建立一個真正欣賞和支持自己的朋友圈。

第三:內向孩子如何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許多內向的孩子,在向周圍人表達自我的時候經常很困苦。那麼我們是否能幫孩子找到除談話外,其他溝通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呢?

那麼給大家舉個書中的例子。一個叫卡琳娜的女孩,經常柔聲細語、在團體活動中備感挫折。但她卻也恰恰是一個極富創造力的人。她很愛寫作。經常可以一個人連續好幾個小時集中精力構思新故事。有次學校讓分享才藝,她分享自己的作品時,發現,朋友們都很喜歡她的文字。你看,內向使她更能坐得住,發現並發展了自己的興趣,而因此又間接的讓她的朋友因喜歡她的文字而喜歡她,促進了社交。這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當然也並不是只有寫作等安靜的活動,也可以多鼓勵孩子多出去運動。運動和流汗,對於減輕社交焦慮與挫敗、促進心理健康,都是很好的辦法。你肯定會說,運動應該是那些受歡迎孩子的追求吧?其實並不是。運動帶來的不僅僅有喧鬧的歡呼或團隊精神,單人運動是內向者很好的選擇,如跑步、遊泳、擊劍等。運動後,相信孩子也能釋放更多的能量,體驗別樣的快感。

而且你知道嗎?德裡克 羅斯和拉簡 隆多這兩位NBA最佳控球後衛,被形容為高度內向者。同樣的,大家喜愛的足球明星梅西和羅納爾多也是出名的內向,經常獨自一人堅持練習,最後球越踢越好。

一位體育解說員曾經把掌握一項技能,這項技能無論是靜態的寫作,還是動態的運動,所必經的過程稱為「孤獨的努力」。而心理學家則起了另一個名字:刻意練習。簡單來說,就是一遍遍地重複練習一系列難度遞進的、稍微超出能力範圍的任務,直至完全掌握。只要你想進行這項練習,通常是需要孤獨的努力。而我們內向者尤其適合獨自練習。因此太愛交際而無法獨處的青少年,往往無法培養他們的才能,因為他們害怕獨處。

因此若你的孩子是內向的,何不引導他多接觸一些事情,看看他是否感興趣呢?說不定他的興趣愛好會日漸豐富,他們能在對話以外找到更多的溝通情感與思想的方式,從而更容易向周圍人表達自我。而且他們獨立、頑強、善於想像,只要啟發他們關注自己好奇的事情,循著它的引導不斷努力,相信一段神奇的生命之旅都會打開呢!

最後,說說內向孩子與家庭的融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你的孩子,總是一放學就直奔自己的房間,房門緊閉,你也不知道她在裡面到底做什麼?你多想跟她聊聊啊,可她確實很不樂意。你說她說得多了,她可能還會跟你吵,甚至可能尖叫、摔門式的大爆發。有些媽媽這時候就會覺得,孩子大了,叛逆了,可你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這時候的孩子,只是想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空間,她只是想休息一下。

書中的珍妮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她放學後,總是會想呆在自己的空間裡,寫會作業、看會書。若是參加完一個活動,這時候的她,更不想跟家人相處。但雖然說內向者把什麼都憋在心裡,若能偶爾發洩一下情緒,反倒會非常痛快。那是一種巨大的釋放,就像給氣球放氣一樣。但十幾歲的珍妮,已經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了,她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那麼她的媽媽怎麼做的呢?媽媽給她保證,以後在她需要恢復能量的獨處時,儘量不打擾她,可也希望她自己能自我負責,多找辦法,並能覺察自己的情緒。

其實也就是,希望她能識別自己的需求,能夠表達需求,進而回到自己的小屋,在那休息,恢復能量。但也要考慮一點:珍妮是家裡的一份子,置身於家庭之中,就需要考慮一下其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而不僅僅是她自己的。

內向的孩子若想跟家人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可以遵循以下2條提示哦,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下:

首先,孩子可以先選擇一個自己可以恢復能量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安全的、放鬆的。在那裡,他能找到自己最舒適的感覺,並找回能量。其次,即使偶爾關上房門也沒關係,但一定要告訴孩子,要確保不傷害家人,學會告訴家人,他需要自己待會。但有時也要明白,我們家人也有需求,偶爾也需要他的滿足。

其次要告訴他,家人是他珍貴的人,一定要珍惜共處的時光,當遇到困難時,要記得請求家人的幫助,這也是家人存在的意義。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是希望家長們能引導孩子對校園生活進行適應,並汲取自己天生的力量-成為傾聽者、觀察者和思考者,發展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此外,積極的鼓勵孩子發展他的興趣和特長。最後的最後,也是很重要的,給孩子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空間,讓他能恢復能量。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安靜地投入課堂、結交朋友,希望內向成為他的助力,而非阻力,希望他能獨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的孩子,這四個方面會更優秀,卻往往被我們低估
    他們覺得陽陽性格太內向了,說什麼都得費半天功夫,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怎麼在社會中立足呢?其實不管是性格內向還是外向的孩子,都有自身的優點,而且孩子長大後優不優秀,不僅僅要看孩子的性格,還要看後天的培養。因此性格內向的孩子,有這4大優點,請別再說"內向孩子沒出息"!
  • 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性格內向的人,建議從事這幾種工作
    我們生活中有兩種性格明顯的人,一種是外向的,另一種是內向的。這兩種性格沒有區別,但是在人們的潛意識裡,他們總是認為內向不是一件好事。是真的嗎?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這本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讓你清楚內向人的本質。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 「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 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睿智燈塔-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
    在如今社會社會環境下,家有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引起家長焦慮,很多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被其他同學的欺負,甚至長大進入社會後吃虧,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有哪些呢?生活中那些性格活潑、能說會道的孩子,就很容易討人歡心。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經常會受到冷落。
  • 孩子性格內向,逼迫孩子開朗?內向的孩子身上,都有潛在優勢
    孩子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平靜放鬆,自得其樂,而有些孩子就把手腳都蜷縮起來,甚至奔潰大哭。透過這個簡單的行為,我們可以預測出孩子未來是內向還是外向的。那些在年幼的時候表現出手腳蜷縮和大哭的孩子,通常到1-2歲時,就會趨向內向了,即使他們長大到18歲,內向的性格仍然不變,這是天生的神經化學特質導致的。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被低估的內向者:內向是內向者的武器
    其實,內向是我們人格上的特點,但絕不是人格上的缺點。所謂性格的內外向其實和性別有男有女一樣,各有特點,但不應該有高低之分。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甚至下一個時代重要的性格多樣性問題。我們都知道種族多樣性,並且認可這樣的多樣性。而個性多樣性也應當如此。 ——蘇珊 · 凱恩《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關於性格內向的人,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樣的? 是話少,害羞,還是獨來獨往,從不吸引大家的注意?
  • 內向性格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和優勢
    內向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由一個人的基因構成決定;它也是一種在內心深處不喜歡待在人多、嘈雜等外界刺激過多的環境中的性格特徵。 不過,性格的整體是一個連續體,內向和外向處在這個連續體的兩端。在實際生活中,這個連續體的兩側我們都會用到。
  • 性格內向是缺點?錯!內向擁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幾大優勢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我們經常這樣去劃分身邊人的性格,一種是內向性格,一種是外向性格。那些外向性格的人群常常很受身邊人的歡迎,總是會得到周圍人的肯定。那些擁有內向性格的個體,卻很少受到周圍人的認可,從小到大父母覺得內向的你不愛說話太安靜讓他們覺得不好溝通很頭疼,老師和朋友總是對內向的你說以後要開朗點,不要太內向。似乎對於別人來說內向的你沒有一點優勢,你可能也會自我懷疑。
  • 性格內向的人擁有的優勢
    昨天小編發了一篇關於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的文章,今天跟大家說說內向的人擁有的優勢。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較推崇一種緘默的智慧,即是智者一般都是很少說話的人,他們更傾向於傾聽和觀察,要不不說,一說就會一語中的。
  • 內向的人如何在談判中發揮性格優勢?
    比爾.蓋茨,是一個道地的內向者,他不愛交際,但他也毫不怯場、更不為他人意見所左右,可能不被人看好的內向性格,卻幫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你可能會說,因為他是比爾.蓋茨,獨一無二的。所以並不是內向者才會羞澀、膽怯。而大部分羞澀和內向的人,普遍喜歡選擇做一些幕後工作,阿爾法狀態法則(腦電波)讓我們對很多優秀的事情視而不見。這也許只是我們的偏見,在競爭激烈、個性張揚的社會環境中,健談的人,往往被認為他們長相姣好、為人有趣,也顯得更加聰明。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因此很多與身俱來的內向的孩子,就會被家長拉著孩子去進行性格培養,或者是逼著自己的孩子到各種場合去進行社交,讓很多的內向的孩子都會覺得很尷尬或者是非常的反感,本來孩子只是內向,
  • 內向的人,都擁有獨特的優勢
    事實上,在我們身處的世界裡,內向性格的人所佔據的比例超過60%。這就意味著我們身邊的朋友中就有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在這個外向主導的時代裡,人們普遍喜歡外向性格的人,但實際上,內向性格的人擁有外向型的人所沒有的諸多優勢。而在很多擁有天賦的人中,內向型的人居多。
  • 內向的人都被低估了!世界上70%的成功者都是內向的(發人深省)
    在以往的認知裡,大家都推崇「外向」性格,認為外向者會在職場上有更多機遇, 而內向者則如職場恐龍,等著被淘汰。 在我們的印象中,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能對著普羅大眾侃侃而談的外向型性格。
  • 性格內向的人具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關於內向,你的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擅社交、喜歡獨處......仿佛內向者的精神世界充滿著孤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抱怨:「我的性格比較內向,沒什麼朋友,好想讓自己變得更外向一些啊!」也會聽到一些父母常嘮叨:「這孩子性格內向容易吃虧,要是能外向一點就好了。」
  • 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好嗎?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較內向
    導語: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好嗎?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較內向很多人認為,外向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變化,不被社會淘汰。因為內向的人往往也帶有一些悲觀主義,而且不善於社交,成功的機率也比較低。但其實不然,內向的人自有內向的人的優勢,例如這幾個優點常常會被人忽視。
  • 安靜:內向性格者的競爭力,你不必執著於必須成為外向者
    競爭力三、內向性格究竟有哪些競爭力文章開頭指出,在這個時代表現出對內向性格的排斥,很多的內向者認為自己的性格具有缺陷,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自己。這樣以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孤獨和安靜能夠在工作中發揮作用的一種不承認,但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作者告訴我們孤獨是創造力的關鍵。心理學家埃裡·森克探尋這個問題,曾對多個領域進行研究,涵蓋古典鋼琴、西洋棋以及網球,結果發現「孤獨」在其中體現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男孩性格內向,被爸爸「丟」火車站:孩子內向真不是壞事
    文|爸媽盒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有些孩子會外向,有些孩子會內向,但無論是哪一種性格,都會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家長在培養孩子性格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性格內向的孩子,會不那麼容易被人喜愛。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 內向是缺點嗎 內向者的優勢有哪些?
    你是內向人嗎?內向的性格是缺點嗎?內向者的優勢你知道多少呢。       外向的人有客觀的或非人格化的世界,而內向的人考慮問題往往是主觀的和個性化的。說的通俗一點,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兩個世界,一個是由物質構成的客觀世界,一個是由觀念構成的主觀世界。具備內傾性格的人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內在主觀感受上,要在心中尋找到一個形而上的意義才展開行動,而外傾性格的人則不太關心做這件事的內在主觀意義。往往是,內傾的人還在低頭思考,外傾的人已經風一樣的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