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內向者:內向是內向者的武器

2021-01-08 騰訊網

最實用的心理療愈&成長平臺

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嗎?

不少內向的人,從小到大,便一直被家裡和老師「建議」著要「大膽一點,不要害羞」

但是一到所謂「應該大膽」的時候,身子又不由自主地開始退縮,屢次試著去迎合他們的期望,讓自己扮演一個外向的角色,卻發現自己是個糟糕的演員,到頭來身心俱疲。

其實,內向是我們人格上的特點,但絕不是人格上的缺點。所謂性格的內外向其實和性別有男有女一樣,各有特點,但不應該有高低之分。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甚至下一個時代重要的性格多樣性問題。我們都知道種族多樣性,並且認可這樣的多樣性。而個性多樣性也應當如此。

——蘇珊 · 凱恩《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關於性格內向的人,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樣的?

是話少,害羞,還是獨來獨往,從不吸引大家的注意?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得出,內向性格也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社交型,思考型,焦慮型,約束型,每一種類型的表現都各有特點。

比如,那些安靜寡言、迴避社交的人,他們往往表現出的是社交型內向;但其實還有一些人,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和人談笑風生,在社交媒體上也是個話癆,但是自己其實喜歡的是獨處,喜歡安靜地思考,在這類人的性格中,內省型內向的佔比更大一些。

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內向,重要的不是想著如何去否定自己,逼著自己變得外向,而是找到自己的特長,並將其變為自己的優勢。

當你利用這些優勢讓自己取得成就後,你就不會再覺得內向是自己的心理包袱了。

所以,為了找到自己內向裡的特長,第一步是先要了解自己的內向類型。

在此,我們DiggMe專業測評團隊特別獻上《內向類型評估》

測評將會在這個過程評估你的內外向水平,害羞水平,社交焦慮水平,以及潛意識的內向水平。同時為你在如何應對諸如害羞、社交焦慮等內向者的常見現象等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你將獲得什麼?

相關焦點

  • 內向者的溝通聖經
    微博@Beryl-7mi私人微信:W-W-Y-X-H-Q-C_0102歡迎與我一起成長在工作中長期超負荷的任勞任怨,還得不到關注,也不敢說一個「不」,別人可以談笑風生,你卻疲於應付;在會議上也害怕發言,要是給你機會,你也是結結巴巴地去輸出,這些現象說明了,你是一個內向的人。
  • 內向者攻略
    微信公眾號:赫本的書房(ID:gh_695cbdc00c3d)你哪是什麼內向,分明就是內秀 我是一個典型內向者。這可不是內向者故意為之,只是大家一直誤解了內向,對內向者帶有偏見。只是因為偏見,大多數人似乎習慣把「內向」看作是一個人的缺點,好像內向的人形象就是:沉默寡言,不合群,內心乾涸,消極厭世,天生就該是個Loser。除非TA改變這種性格,向外向者看齊。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內向者真的被社會誤解太久了。
  • 好的演講者通常是內向者心理學:不要妖魔化內向者
    你的社交能力有限對於內向者和外向者,我們有一個簡單而粗糙的劃分-外向者喜歡社交,內向者不喜歡社交。這是真的嗎?外向者能否無休止地參與社會生活?不,外向者也需要獨處,內向者也需要社交,不同的是他們在社交生活中花費的精力不同。
  • 內向是缺點嗎 內向者的優勢有哪些?
    你是內向人嗎?內向的性格是缺點嗎?內向者的優勢你知道多少呢。但是外向就一定和自信、很強的社交能力、成功聯繫嗎,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就註定被動消極,沒信心害羞被劃歸失敗者的行列嗎,不,事情遠沒有如此簡單。        世界上25%、50%,甚至57%的人是內向者。沒人能準確獲知在總人口中,到底有多少內向者,但在有天賦的人中,內向者居多。當然,並非所有內向者都有天賦。如果你認為所有內向者都害羞,那麼請你再想一想。內向者與害羞沒有絲毫聯繫。
  • 《內向心理學》:成功不只屬於外向者,內向者也有不可取代的卓越
    書籍的出版,榮譽的獲得,這都源於她多年專為性格內向者,做的諮詢工作和內向者性格的研究,與此同時,她用她的專業態度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我們可以從《內向心理學》中找到內向者同樣可以獲得成功的理論依據,並且你也可以從書中聽見一個真誠的聲音,那就是,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
  • 你會把自己定義為內向者嗎?內向者就註定一事無成?
    與此同時,很多內向的人則被貼上了「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沒用的人」等標籤。今天七哥想和大家來聊聊這個社會現象。希望能給那些認為自己內向而覺得自己失敗讀者朋友一點啟發。為什麼外向性格會變成社會主流性格?得益於科技的發展,生產力也隨之提升。生產資料慢慢的就會有富餘。
  • 內向者vs外向者,區別在哪?你交友勝廣,也有可能是內向者
    人的性格籠統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外向者,一種就是內向者,外向者擁有這良好的溝通能力,越是熱鬧的場合越是能夠發揮自我,而內向者恰恰相反,越是熱鬧越是限定自我,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夠正常發揮。那麼如何判定一個人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
  • 《內向高敏者》:內向者的12項優勢助力他們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
    洛肯博士由於自己的性格與職業的衝突,讓她不斷思考和探索內向者本身的優勢。在《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這本書裡,洛肯博士重點介紹了內向高敏這個群體的個體所共通的12個特點:謹慎、專注、自我探索、善於傾聽、安靜、獨立、善於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恆以及有同理心。這12個特點既是內向高敏者的優勢所在,又可能會成為限制他們人生發展的桎梏。
  • 性格內向是劣勢嗎?不,這個世界更加偏愛內向者
    內嚮往往和孤僻自卑,沉默寡言這些詞彙一同出現,一直都被賦予貶義的色彩,往往內向的人不受這個社會歡迎,而外向者,更善於與人交往,更懂得合作,往往被賦予褒義。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內向者,作為少數群體的他們被很多人不理解。那麼外向與內向的差異在哪呢?外向:傾向於人際交往,熱情、自信、喜歡交友。在社交聚會中感到快樂。更願意與他人共處而不是獨處,在他人面前精力充沛,而在獨處時變得平淡或感到無聊。更願意與他人交談而非獨自思考等。
  • 內向者與世界相處的十種方式
    小布萊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們》中寫道:內向者在出席隆重會議或者重要場合之前不會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漢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論和西北大學的威廉·雷維爾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場合,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應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東西或者一個場景給了內向者過度的刺激,他們不會覺得興奮,反而會感覺不知所措,甚至會略感疲憊。
  • 內向者與世界相處的十種方式.
    小布萊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們》中寫道:內向者在出席隆重會議或者重要場合之前不會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漢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論和西北大學的威廉·雷維爾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場合,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應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東西或者一個場景給了內向者過度的刺激,他們不會覺得興奮,反而會感覺不知所措,甚至會略感疲憊。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讀了《內向心理學》後,我不僅確認自己是一個內向者,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內向和外向性格不僅僅是文學與修辭學的概念,同時還具有精神現實以及對應的實體。如同從性別上將人劃分為男人和女人那樣,可以從性格上將人分為內向者和外向者。從今天開始,我將以三篇文章的篇幅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希望同是內向者的你們也有所裨益。
  • 《內向者如何成為溝通高手》:5種方法提升內向者人際交往表達力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相比,無論在職場還是人際關係上都是外向性格佔據優勢的。相信很多內向者想要改變自己,但是又無奈沒有方法。《內向者如何成為溝通高手》這本書給作者迎刃大家分享了很多具體實用的方法。內向者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程度需要看內向者是否有這個意願,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對內向者有用的溝通方法。
  • 職場中內向者的優勢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是一個性格還挺內向的人,那時候老師家長總讓我們覺得開朗一些好,像性格內向是件錯事一樣。 無論在生活還是在職場中,內向的人經常會被視為弱勢群體。但其實,內向或者外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並沒有好壞之分。
  • 我們真的是內向者嗎?內向與假內向
    真內向我就簡單敘述一下什麼是內向:【1】不主動和外界接觸,被動的情況下,可能也只是應付一下;【2】不想和別人接觸,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3】沒有迫切改變自己的願望。【這就是真內向的表現,而群友極力想改變自己現狀我認為應該是假內向, 假內向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就是在面對不熟悉的人或事面前比較內向,而在熟悉的一切面前便顯得十分活潑外向了。這也是普遍人群有的一種心理。 也就是所謂的「慢熱」】還有一個簡單的測試:1,請認真回憶一下,你年紀非常小的時候是外向還是內向?(活潑或老實)2,你發自內心的問自己,你是否想交朋友嗎?
  • 性格內向不是缺點,而是特點,內向者一樣可以擁有高情商
    你是否認為內向型人格甘於孤獨,不喜與人交往,妨礙關係維護、職業發展?說出下面幾段話的都是性格內向之人,他們是成功人士、名人。知道他們是誰嗎?答案在文末揭曉。1. 寧靜生活的單調無聊,恰恰是激發我想像力的最佳功臣。
  • 【性格心理學】內向者生活的十種方式
    小布萊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們》中寫道:內向者在出席隆重會議或者重要場合之前不會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漢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論和西北大學的威廉·雷維爾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場合,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應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東西或者一個場景給了內向者過度的刺激,他們不會覺得興奮,反而會感覺不知所措,甚至會略感疲憊。
  • 內向者與世界相處的 10 種方式.
    小布萊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們》中寫道:內向者在出席隆重會議或者重要場合之前不會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漢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論和西北大學的威廉·雷維爾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場合,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應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東西或者一個場景給了內向者過度的刺激,他們不會覺得興奮,反而會感覺不知所措,甚至會略感疲憊。
  • 內向的人不會輕言放棄,容易成為高管!內向者的4大優點
    對內向者來說,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挑戰;職場上,對內向者的誤解更是不勝枚舉。「內向者不擅人際關係」這種快速分類的言論或多或少存在,但強將刻板印象套用在人身上,只不過是簡便卻粗糙的分類法,人力應該也不會希望部門主管們依此下定論。
  • 從遲疑猶豫的內向者到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內向也是一種優勢
    相反她一直很低調,是一名很安靜的內向者。德國《圖片報》的副主編尼克勞斯·布隆姆稱默克爾是一名遲疑大師,我們對此也毫不懷疑。因為就連默克爾自己也說過: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決定,但我堅持如此。我們很少會為太外向而擔憂,卻經常因為太內向而煩惱,這個世界仿佛外向的人佔盡了優勢。其實不然,世界同樣需要內向的人,內向的人同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