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中的申城 「暖經濟」再一次被引燃

2021-01-11 人民網

原標題:寒潮中的申城 「暖經濟」再一次被引燃

  繼去年歲末的寒潮之後,上海今年首個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已拉響。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6日8時起的48小時內,上海最低氣溫下降8℃至10℃。7日預計本市全天氣溫都在冰點以下,最低氣溫出現在夜裡,隻有-5℃。8日早晨,最低氣溫更低,市區在-6℃左右,郊區在-9℃到-7℃之間。

  鏡頭一

  「黑科技」加持羽絨服不臃腫

  寒流之下,羽絨服熱銷。前兩天,國內服飾集團波司登公布了一份戰報:元旦當天全國線下門店銷售額突破2.36億元,創單日線下銷售新紀錄。

  昨天,記者漫步上海各大商場,發現市場熱銷的羽絨服品牌不少,保暖、時尚和「黑科技」是今年羽絨服暢銷品牌、暢銷款式的共同特點。

  「美麗不凍人」受歡迎

  工作日中午,南京東路步行街波司登旗艦店客流不少。在門店陳列的商品中,「臃腫」二字已與羽絨服說「再見」,哪怕適合零下30℃環境穿的「極寒系列」,也因立體裁剪顯得比較修身。店員說,這是供專業人士戶外行動穿著,不可能走臃腫路線﹔相反,要強調「幹練」「美麗不凍人」,比如裝上針織高彈袖口,既輕巧,又能避免「鑽風」。

  針對不同的「穿著場景」有不同的設計,也是羽絨服的賣點。波司登羽絨服有極寒、高端戶外、經典商務等不同系列,分別對應專業科考、運動、通勤等不同場景﹔耐克、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門店中,能與各種運動服裝搭配的羽絨服款式佔了大多數﹔Lily、VEROMODA等時尚品牌的羽絨服則強調潮流,不乏材質混搭等設計﹔快時尚品牌優衣庫的羽絨服也很多,既有適合外穿的長款、厚款,又有內外皆宜的輕薄款。

  記者發現,打動消費者的還有羽絨服設計上的細節。曾創下每天在全球賣出10萬件記錄的優衣庫輕薄羽絨服,靠的就是細節:一是羽絨服又輕又暖,裝在收納袋裡的輕薄羽絨服不過兩個拳頭大,便於攜帶﹔二是輕薄羽絨服雖款式簡單,但非常百搭。比如衣領有圓領、V領、高領等不同設計,有的款式還可以用搭襻將圓領變為V領。

  服裝業也講「黑科技」

  不僅好看,越來越多羽絨服企業開始在「科技」上做文章,讓人信服的數據、實驗,成為招攬消費者的重要手段。

  「加拿大鵝受歡迎的一大原因是它有出色的保暖性能。這與它使用的面料、填充物、裁剪方式、加工工藝都有關系。」某服裝企業負責人說,「國內品牌並不缺好的原材料和技術實力。這些年波司登能打翻身仗,重要的原因是把這些技術與設計結合在一起,並通過營銷告訴消費者。」

  波司登旗艦店裡的幾個實驗裝置很有意思:一個聚焦蓬鬆度——同樣重量的羽絨,蓬鬆度高的所佔空間大很多。還有兩個展示面料的防風防水性能——打開實驗裝置的風扇,可看到防風面料立刻阻隔了風,面料另一端的羽毛靜止不動。

  羽絨服的保暖性能與充絨量、蓬鬆度密切相關,普通消費者往往覺得,充絨量越高,保暖性越強。蓬鬆度對保暖性也很重要。羽絨越蓬鬆所佔空間越大,形成的保暖層大,保暖效果越好。蓬鬆度指標是在一定條件下每盎司(約30克)羽絨所佔立方英寸的數值﹔如果1盎司羽絨所佔空間為600立方英寸,那麼蓬鬆度為600。入門級羽絨服的蓬鬆度可能不到500,但適合極低溫環境的羽絨服,其使用的羽絨蓬鬆度能達到1000。

  鏡頭二

  取暖器成剛需防寒不誤通風

  便宜的不到百元,貴的也不過七八百元,家電賣場裡,取暖器成了最火的應急商品。「去年歲末『霸王級』寒潮時,我們櫃臺的取暖器銷售環比翻了一番。今天一早到現在,也已賣出二十幾臺。」記者昨天下午來到國美電器光新店,一樓取暖器櫃臺的店長說。

  入冬以來取暖器一直好銷

  上海人目前取暖主要有幾種方式:空調、地暖、明裝暖氣片以及取暖器。市面上常見的取暖器主要是指電加熱取暖器。歐美、日本家庭使用比較普遍的燃油取暖器,國內因為油價高,所以使用得並不多。

  店長說,盡管空調取暖已成為主流,上海市民家庭安裝地暖、明裝暖氣片的也越來越多,但取暖器具有價格便宜、移動方便、局部加熱迅速等特點,也一直是市場剛需。一位正在現場挑選商品的顧客說:「空調太幹,開地暖熱得慢,所以趁著這場寒潮還沒有完全到,我再買個取暖器。」

  「今年入冬以來,取暖器一直比較好銷。往年,我們的顧客主要以租房客和老年人為主,如今年輕顧客、小家庭也多了起來。」店長認為這一變化與疫情有關,「疫情發生後,專家反復倡導開窗通風。空調制熱時如果開窗,熱量會損失掉不少,而取暖器只是局部加熱,開窗影響不大。」

  各路大軍投身行業競爭

  寒潮與疫情「碰頭」,讓今年成為取暖器行業的「大年」,由此也引發各路大軍紛紛投身行業競爭。

  以電器銷售聞名的某電商平臺上,取暖器品牌達到三四百個,除了在家電實體渠道最常見的取暖器品牌如美的、艾美特等之外,一些知名的國產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視品牌,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叫得上名字的國產家電品牌,都已涉足取暖器商品,甚至內衣品牌「南極人」也有了取暖器商品。300多個品牌中,還冒出大量不知名的牌子。

  據業內專家介紹,這是因為取暖器行業門檻低,一有寒潮便會成為剛需,不愁銷量。所以,每年都有不少非專業品牌,委託專業生產企業進行OEM代工,加上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自身銷售渠道,搶一波商機並不難。

  專家提醒,無論品牌名氣多大,也無論購買取暖器的渠道有多豐富,作為顧客,即便是應急消費,也要不忘以下幾點:

  一要挑選正規商家,保留購物發票。

  二是購買電取暖器時,認真查看商品包裝和產品說明,最重要的是要認準國家強制性認証「CCC」標志。

  三是要注意檢查一下商品的外觀裝配,確保開關、旋鈕等靈活好用,最好現場通電試驗一下產品的效果。

  四要選擇合適功率,電取暖器為高功率電器,購買前一定要確定好電器功率和家用線路是否具備承受能力,同時,要確認具有限溫器、溫控器等多重保護,確保安全。通常情況下,12平方米的居室適宜用900W的電暖器,15平方米的居室適宜用1500W的電暖器,20平方米的居室,在電源線路允許的情況下可選用2000W以上的電暖器。

  鏡頭三

  火鍋店配商場長尾效應明顯

  昨天17時,還沒到下班高峰時段,記者走訪多個商場發現,不少火鍋店門口,已有不少消費者開始排隊。

  從最初的川式火鍋,到潮汕火鍋、老北京火鍋,再到如今臺式、泰式、港式、日式等品類百花齊放……上海的火鍋文化經歷了多次更新迭代,一直得到消費者垂青。而火鍋店因強大的人流吸附能力,成了各商場招商「標配」。

  火鍋店入商場成「引流窗口」

  徐匯綠地繽紛城日均人流量5萬人次,一口氣引入了5個不同品類的火鍋店。招商運營總監陳黎華告訴記者,火鍋的搭配自由度高,各種鍋底、各色調料、肉蛋蔬菜可根據個人愛好來選擇,很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七寶萬科廣場負責人說:「火鍋社交性很強、受眾面比較廣泛,適合朋友聚會、商務聚餐,老少皆宜,尤其是年輕客群。盡管眼下餐飲品類豐富,但90後、00後對火鍋的喜愛並沒有減少,火鍋仍是餐飲的風口。」

  據美團點評統計,目前上海火鍋店近8000家,比去年增長20%﹔在上海餐飲市場各類業態中,火鍋訂單量和消費金額均排名第一。另據「美味不用等」數據,火鍋是在線排隊最頻繁的餐飲業態。

  商場自然不會錯過這一機會,紛紛引入火鍋店,意欲打造成商場的「引流窗口」。長寧來福士廣場、閔行七寶萬科廣場都引入了至少7家火鍋店品牌,普陀區環球港購物中心則有10多家火鍋店。引入商場的火鍋店,大多沒有令商場失望。長寧來福士和七寶萬科廣場不約而同引入「大渝火鍋」,長期佔據「頂流」之位。

  線上排隊避免線下人群聚集

  經歷疫情,消費者對餐飲衛生、用餐體驗要求更高。受歡迎的火鍋店往往排長隊,怎麼避免人員聚集?在這個問題上,火鍋店順勢而變,通過線上排隊有效減少線下等候人群出現聚集現象。

  海底撈火鍋在上海的人氣始終不低,排隊等候是常態。元旦假期,記者17時30分到達一家門店,被告知要等候90分鐘以上。不過,為避免人員聚集,又為安撫消費者,商家在提供通過手機提醒排隊進程的號牌之餘,還提供免費菜餚額度,「希望取得消費者的諒解。」

  「美味不用等」相關人士說:「很多排長隊的火鍋店都引入了線上排隊功能,消費者取號後不需要在店門口等,而是可以兜兜逛逛其他商戶,等快輪到了再回來用餐。」

  火鍋店菜品更易實現標準化,經營者為擴大效益,會拉長時間,翻臺率比較高。將上海首店開在環球港的巴奴毛肚火鍋店,在其他省市曾有高達700%的翻臺率。在商場看來,火鍋店這種導流入口的「超長待機」,可形成「長尾效應」,有助於商場內部生態的塑造。

  消費者等候用餐的兩個小時,對商場其它商戶來說是商機。消費者在兜兜逛逛中,可能買了件衣服,也可能陪孩子買了件玩具。部分商場運營方表示,由於經營時間較其他餐飲品類更長,火鍋店能與商場內其它休閑娛樂業態整合,形成一條服務鏈,增加消費者在商場的逗留時間,從而提高商場的銷售額。

(責編:嚴遠、韓慶)

相關焦點

  • 申城「首店經濟」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上海,中國,申城,店...
    「這不是進博會上那雙高跟鞋嗎?」昨天,外灘新地標「BFC外灘金融中心」開業,入駐這裡的英國珠寶鞋品牌紀娜梵全球首店吸引了不少顧客的目光。紀娜梵連續兩屆參加進博會,第三屆也早早報名,首店入駐BFC既是進博會帶來的溢出效應,也為申城紅紅火火的「首店經濟」添柴加薪。  「首店經濟」是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一張「王牌」。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新進首店756家,同比增長74.6%,「首店經濟」繼續領跑全國。四季度,又有百餘家國內外知名品牌的上海首店、全國首店乃至全球首店已經開業或者準備開業,全年首店數量預計將近千家。
  • 寒潮來襲,徐匯漕河涇社區食堂人氣不減反增,居民盡享暖心幸福「食...
    斷崖式降溫突襲申城,一出門就能感受到空氣裡刺骨的寒意。老年人買菜、做飯更加不便,家門口的漕河涇社區食堂很好地解決了老人吃飯的難題。
  • 寒潮來襲,漕河涇社區食堂人氣不減反增,居民盡享暖心幸福「食」光
    斷崖式降溫突襲申城,一出門就能感受到空氣裡刺骨的寒意。老年人買菜、做飯更加不便,家門口的漕河涇社區食堂很好地解決了老人吃飯的難題。送餐服務溫暖出發社區食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寒潮天氣中,對於轄區內腿腳不便的老人,我們會保證把每一份助老餐送到老人家中,讓老人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
  • 無懼「霸王級」寒潮,「上海大搖籃」裡有暖心呵護!
    無懼「霸王級」寒潮,「上海大搖籃」裡有暖心呵護!,面對下一次寒潮,小夥伴們似乎都淡定不少呢!不過不能輕視哦,據說這是2021年第一波「霸王級」寒潮,「斷崖式」降溫即將來襲,冷冷冷空氣正在來的路上啦!
  • 寒潮來襲 漕河涇社區食堂人氣不減反增 居民盡享暖心幸福「食」光
    斷崖式降溫突襲申城,一出門就能感受到空氣裡刺骨的寒意。老年人買菜、做飯更加不便,家門口的漕河涇社區食堂很好地解決了老人吃飯的難題。1月7日中午11點,位於漕東支路上的老年助餐點——漕河涇社區食堂內熙熙攘攘,十幾位老人已經在排隊買飯,寒潮天氣下,這裡的人氣不減反增。
  • 最強寒潮來襲,鐵路這些驅寒「妙招」暖到你了嗎?
    這些天最強寒潮來襲全國多地被「凍哭」東北更是開啟「速凍」模式溫度持續下降最低氣溫達到—37℃真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這麼冷冷冷的天瀋陽局集團公司各單位驅寒有「妙招」及時給一線職工防寒保暖寒冬裡的「小確幸」暖身又暖心受寒潮影響長春地區最低溫度已經接近—30℃寒風刺骨人在室外,瞬間被凍透來個抓絨防風脖套舒適又暖和往上拉還能護住耳朵真是太暖啦~為保障一線職工接發車作業、保潔作業、上水作業,長春站緊急為室外作業人員購買了數百個脖套,在寒潮到來之前發放到位
  • 寒潮保供守衛者|搶修人員隨時待命,確保上海居民用電無恙
    超強寒潮來襲,申城拉響今年首個寒潮藍色預警,寒潮影響下的上海電網經受住了考驗。這背後,是電力搶修人員隨時待命,快速消除設備缺陷,確保居民用電無恙。1月8日凌晨3時,上海市徐匯區桂林路浦北路一側,十餘位電力搶修工人正在收拾工具準備回到搶修駐點。
  • 經濟BBKing35| 最強寒潮來了,瑞雪真的可以兆豐年嗎?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百秒說經濟,經濟有學問。由四川日報、四川在線聯合打造的首檔經濟類音頻節目——《經濟BBking》又跟你見面啦!號稱入冬以來最強的一場寒潮來了!今天,你是不是也跟小KING一樣,躲在霧霾裡在等一場雪呢?農諺說,「瑞雪兆豐年」,「寒冬不寒,來年不豐」。
  • 嗨購晨報|夜經濟,點亮申城的「神奇魔力」;一炮而紅的「外灘楓徑...
    夜經濟,點亮申城的「神奇魔力」「五五購物節」啟幕之時,申城「夜經濟」已基本恢復正常,一個月後,「六六夜生活節」的「神奇魔力」將繼續、也持續「發力」。從「煙燻火燎」、吆喝叫賣中慢慢走出來,申城「夜市」正越來越好地呈現出上海品質夜生活應有的模樣——流光溢彩、精緻細膩,又別具一格,總而言之,要符合魔都的「調調」。 感受夜上海的「神奇魔力」...
  • ...寒潮來襲天大學生為校門值守的門衛小哥哥和老師送上熱水和暖貼
    2021年伊始寒潮來襲。受強冷空氣影響,天津地區此次降溫將刷新30年極端最低氣溫值。太冷了!中國天氣網也推出2021年首個全國凍哭預警地圖。滴水成冰的日子,一分鐘也不想在外面多呆!但有一群人卻要在刺骨寒風中「一站到底」。這就是值守在天津大學校門的門衛小哥哥和志願者老師們,掃碼、測溫, 他們在30年一遇的寒潮中兢兢業業。嚴進嚴出——這是疫情以來,終日值守在校門口的保衛處員工和教師志願者堅決的承諾。除了保衛處員工,天津大學還有教師3000餘人次參與了校門志願值守。舉著二維碼凍紅的雙手最需要的是暖手熱水!寒風中不停跺腳的身子最需要暖貼!
  • 寒潮襲羊城催熱禦寒經濟 商家羽絨服賣斷碼
    中新社廣州1月9日電 題:寒潮襲羊城催熱禦寒經濟 商家羽絨服賣斷碼作者 王堅廣東近日在寒潮影響下,開啟了「速凍」模式。廣州一夜之間氣溫急降,8日起全市均在10℃以下,該市從化等北部地區和高寒山區更直逼0℃,惹得市民直呼「好冷」,紛紛在線上線下採購保暖物品,抵禦寒冬,催熱了禦寒經濟。1月9日,廣州市民在該市天河路商圈的一商場內購買冬裝。中新社記者 王堅 攝「有的市民一下買了兩三件羽絨服,有的市民則一口氣買了多床被子,還有很多市民搶購保暖內衣。」
  • 羽絨服賣斷貨,火鍋受熱捧,寒潮帶旺廣州「取暖經濟」
    幾波寒潮帶旺了廣州的「取暖經濟」。保暖服飾銷售火爆,有商家羽絨服賣斷貨瑟瑟寒風吹過,羽絨服、羊絨大衣、毛衣等禦寒品成為抵禦寒冷的必備之物。近日,記者走訪廣州部分商場和超市看到,保暖服飾、保暖用品等已被擺放在顯眼位置。其中,薄羽絨服、大衣等品類銷售火爆。儘管天氣寒冷,但前來選購保暖用品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 用「神器」暖腳小夥竟坐了輪椅,專家提醒寒潮天當心低溫燙傷
    用「神器」暖腳小夥竟坐了輪椅,專家提醒寒潮天當心低溫燙傷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陳斯斯 2021-01-08 21:12 來源:澎湃新聞
  • 寒潮降溫拉動「暖經濟」東營帽子圍巾等禦寒物熱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近期的寒潮降溫,讓東營迎來「速凍」模式,路上來往行人都是全副「捂」裝,個個「伸手不見五指」。走在街上,風格迥異的帽子和圍巾也成為冬季裡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 「關注」凌晨2點:他們是夜色中最亮的星
    凌晨2點:他們是夜色中最亮的星2021年1月11日凌晨,寒風凜冽,室外溫度-5℃,霸王級寒潮讓空氣都似乎冰凍,這個時點,大家早已躺在熱乎乎的被窩進入溫暖的夢鄉,卻有一批身穿大白的人,動作熟練地在賓館門口拉起警戒線,擺好桌椅筆簿,準備好消毒器具,為迎接境外回滬人員集中隔離做好充分的準備
  • BOSS級寒潮來襲!面對70年難遇的寒潮天氣,這些抗寒事項要注意
    冬天不能讓這8處凍著:①頭暖:戴頂帽子;②鼻暖:拇指按摩鼻梁、鼻翼;③耳暖:戴上耳包、帽子;④頸暖:備條圍巾;⑤腰暖:及時添衣,睡覺蓋被;⑥背暖:多穿衣,多曬太陽;⑦膝暖:戴護膝,不過量運動;⑧腳暖:多泡腳。儘量使居室的溫度達到18℃以上。被褥應乾燥柔軟舒適,睡前開1個小時電熱毯,等被中溫暖後再上床。
  • 上海領潮首店經濟 21國71家「數位化首店」落地申城
    21國71家「數位化首店」落地申城 阿里供圖中新網上海3月19日電 (記者 李佳佳)數字經濟和首店經濟正在加速融合,從而催生出「數位化首店」,給首店經濟注入新的活力。而「首店經濟」是指一個區域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首店匯聚,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不久前,家具及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宣布天貓旗艦店正式上線。這是宜家在第三方平臺開設線上官方旗艦店的「首店」。而這背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宜家這個第三方平臺的「數位化首店」,註冊地址選擇落在上海。
  • 動態|2021的第一波寒潮,奉賢教育人有溫度
    金棕櫚幼兒園:守護一季暖冬 暖心一路陪伴 (金棕櫚幼兒園通訊員 姚菊華 金佳)面對2021年的第一次寒潮
  • 健康度寒潮|專家提醒戴好口罩,做好「三暖」科學運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妍明 通訊員 宋蓉 朝霞 正毅 煙臺報導1月6日晚,煙臺市迎來2021年第一波寒潮,暴雪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十幾度,給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寒潮期間如何預防疾病發生,如何科學養生保健?為此,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了煙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及煙臺市中醫醫院心病科主任馬俊與中醫藥預防保健與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連清。
  • 廣西這個城市,高鐵、機場碼頭三管齊下,交通引燃經濟迎來大輝煌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人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人們旅行更加方便,各地的經濟也因此飛速發展。國家經濟能力也一直穩定地增加。讓世界各國紛紛學習。最近已經對一個城市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地級市,他將建設一條高鐵,一個機場和一個碼頭,這是一個新的繁榮的氣氛,他位於廣西東南部,毗鄰廣東,香港和澳門,在北部灣附近,背靠大西南,面對東南亞,經濟上位於華南經濟圈與大西南經濟的交界處,從地理上講,運輸業已發展起來,它是許多線路的節點,其經濟地理位置也反映了連接華南和西南的節點,因此,這裡的機場,高鐵和碼頭的建設必將對運輸產生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