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才會聽

2021-01-16 莞湘大叔談教育

有些家長傾訴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和父母什麼話都不說,你說多了,她反過來吼你一句。想約孩子一起下樓散步或周末逛公園,孩子一句不去,讓人心塞。孩子的一言一行總是看起來那麼不順眼,回家總是先玩遊戲,學習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的,非得拖到最後一刻才草草完成。

孩子有時還愛慕虛榮,服飾、鞋子總是需要買品牌,要跟別人攀比,不順著他就發脾氣。看著孩子各種各樣的毛病,心裡是又著急又挫敗,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點。情緒反應強烈且不穩定,想要遠離父母,尋求同伴群體的認可,想要嘗試新鮮事物,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又不足等等。

美國心理學家霍爾就把青春期視作是疾風暴雨的時期,這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可能充滿了矛盾和衝突。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衝突都是不利的,有很多實證研究就表明了,低水平的親子衝突是有利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因為在這種低水平的衝突裡,孩子他會學習到情緒調節、處理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等等的一些能力。那家長怎麼來應對和處理和青春期孩子的衝突呢?

中國教科院曾經作過一項全國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爸媽沒法充分理解孩子青春期的需求,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說最不喜歡家長追問和朋友在一起的細節。

看起來青春期就像是一場大考,因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在教育問題上出現的新的挑戰,所以很多家長都拿到了不太理想的成績單。厭學、網癮、叛逆,孩子寧願和陌生人說話,都不願意和自己聊天,讓人緊張而又焦慮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說到青春期這幾個字,可能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很頭痛,就是似乎家長碰到了很多的挑戰,因為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然後他還會頂嘴。可能青春期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很頭痛,就是覺得青春期他是一個叛逆期,怎麼說孩子都不會聽,對嗎?那我們現在啊先來看看青春期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青春期呢?一個很通俗的說法就是當孩子不再認為爸爸媽媽能上天摘星星的時候,當他不再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的時候,那他就進入了青春期。

這個時候似乎家長碰到了很多的挑戰,因為你怎麼說孩子都不聽,然後他還會頂嘴,他不聽他也不做,他不再盲目的崇拜家長了。這個對成人來講是一個很惱火的事,因為我們特別期望孩子按著一種非常好的發展方向去做,說了他就去做,很省事兒,然後他又能做得很好,發展得很好,讓我們放心,對吧?

但是事實上他沒有辦法做到這樣,所以家長會很揪心,而我們忘記了,其實我們這麼想的原因是我們希望自己得到安心。不知道孩子這個時候有他的發展需求,他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成長時期,這個時候他開始具備了思辨的能力,他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他的認知能力在提升,他也有了自我認知的需求。

所以我們說青春期的孩子他在發展到這個階段,他是有他的成長任務的。那麼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什麼成長任務呢?他有七大任務。我們下面就來具體的講一講青春期孩子第一大任務就是他要搞清楚自己是誰。這個像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常常說三大哲學問題,我們說這三大哲學問題簡化來講就是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此刻他也非常想要搞清楚自己是誰。那個小BB剛生下來,他覺得跟媽媽是一體的,現在整個世界是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此刻他的個性化看起來就像叛逆一樣,因為他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進化的一個過程。

那麼如果想讓我們家長理解這個問題的話,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小的時候,你在青春期的時候,你還記不記得你在成長的過程?是怎樣去試圖擺脫家長的監管的?那時候你是怎樣去追求自己這種獨立的?

那麼孩子青春期孩子成長的第二個任務是什麼呢?他在經歷著巨大的身體和情感的變化,他需要讓自己適應這樣的巨大的成長和成長變化。那你還記不記得你是從什麼時候有一些變化在你身上出現的?你是不是還記得發生過什麼?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你是怎樣處理它的?那你的爸爸媽媽在你那個年紀的時候又是怎麼面對這樣的一些變化的呢?回想一下我們當時的那些感受和心理,那也許我們就能夠理解咱們現在這個青春期的孩子了。

那麼第三個任務啊,這個孩子在個性化的這個過程,他同時會把同齡人的這種關係放得優於我們家庭關係。所以你會發現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媽媽說了什麼沒用、無效,但是同齡人要說個什麼,他馬上就去執行或者去迎合,對吧?

那咱們對這一點的理解,您也可以回想一下,在你青少年的時期,你和同齡人的關係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你是怎樣看待你和同伴之間的關係?你又如何去看待你和父母之間關係?你是怎麼做的?理解了這一點,那麼你也理解了這樣的一個孩子。

那第四呢,青春期的孩子他要探索並且運用自己的力量。剛才我們說,因為他在一個個性化的過程中,那他需要自主和獨立。回想一下,我們在青少年的時期,我們是怎麼樣去追求自主的?我們在什麼事情上講?悶在努力的讓自己去做選擇和決定,咱們開始在什麼事情上要自我安排,不讓他人插手,我們需要這種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你是怎麼做的去回想並且理解它。

第五個呢是青春期的孩子他極其需要隱私、被尊重,怎麼理解呢?也就說青春期的孩子啊他在一種探索的過程,他其實沒有把握說自己做什麼事情對或者不對,自己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哪怕沒有對錯之分,他也期望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一個表現。

所以當他沒有這個把握的時候,他在探索的這個過程中,他不希望有別人在看著他、盯著他,直到他,指手畫腳。那所以這個時候呢他就有可能會好像我們認為他偷偷摸摸做點什麼事兒,其實他是在不斷地讓自己去探索、去觸碰、去了解到底這個界限是什麼。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說孩子他需要隱私,他需要被尊重。那咱們再回想一下,我們成人你在青春期的那個時候,你是不是得到過隱私的尊重?如果你的隱私被尊重了,那個時候對你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和影響?如果當時你的隱私沒有得到被尊重的話,你受到了怎樣的傷害?對你現在的生活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第六,孩子有一些我們認為看起來不是那麼讓我們舒服的行為,往往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覺得父母是讓他尷尬的人,因為這個時候他的認知水平已經提高了,所以他對一些審美,包括對一些行為,他有他的看法,他也很關注周圍人的看法,所以有一些時候他就會覺得父母的某一些行為是不合時宜的。

我講一個場景,大家看一看有沒有這樣的一種情形。剛開始的時候在上公共汽車,一些成年人可能就拿著一個手機就是很大聲的在講話,你會看到旁邊有個小孩子蹦就彈起來了,走得很遠。我曾經有學生跟我這麼說過,我在上車的時候,我爸爸媽媽這樣打電話的時候,我就覺得好丟臉,所以我要離他們遠一點,假裝不認識他們。

所以有時候父母有一些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尷尬,所以這個時候他要擺脫這種尷尬,所以他做出了某一些行為,是不是父母覺得不能容忍的。

第七個,那麼有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呢,他還覺得自己是全能的、無所不知的。正是因為他在青春期,也就初中到高中的這個階段,這個孩子學習的科目是比較全面的,這個內容也是比較深入的。所以這些孩子在不斷探索這些知識的這個過程中,他就會覺得說他的認知、他的理解、他知道的東西特別多,他特別全面,他也記得很多,那父母是不如他的,周圍的成人也是不如他的,所以他往往有一點這種目空一切的感覺。

我不知道大家青春期小的時候會不會有這樣的一種時候?我也記得我大概這個年紀的時候,我是有這樣的一種一切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的那樣的一個階段,青澀,然後初生牛犢不怕虎,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過這樣的一些感覺?

好,如果我們剛才通過說了這七個方面,你都會去回憶一下,想想看自己曾經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自己是怎麼樣度過的?也許你就會對你現在那個青春期的孩子多了一份理解。那麼他的有一些出格的行為,我們認為是叛逆的行為,你就會更多的去包容他和理解他,因為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們了解了以後呢,我們要具體做一些事情,能夠和他們和平共處。所以下面我們就有和青春期孩子建立連接的七個建議。

我先說第一個,這個建議是什麼呢?站在孩子的角度,不看問題,並與之共情。通常我們可以說這樣的話我沒想到你的感受是這樣的,嗯看起來你很受挫,也許你現在什麼也不想做,或者是你對現在這個問題沒想清楚,對嗎?

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去供給孩子,理解他此刻的處境。當你這樣去理解他以後,他有很多的事情可能他就能夠跟跟你溝通和交流了。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理解到他這一點,直接就告訴他,你不應該怎樣你不應該怎樣,那麼孩子的溝通之門和你是完全封閉的。

那第二個建議是什麼呢?傾聽,並且保持好奇心。這些話怎麼說呢?你願意再跟我說說嗎?你的想法很有意思。還有嗎?那你覺得這個事情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用這樣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你在問問題的過程中,其實你在期待他的一個回答,你對他的回答是好奇的,你在聽他的回答的過程中,其實你在傾聽他,在了解他。

第三個建議呢就是不要擔心別人會怎麼想,要做對你的孩子最有利的事。我們往往成人很擔心周圍的人、老師或者長輩覺得我們教子無方,所以特別擔心孩子做出一些不被常人認可,或者覺得有點冒犯的行為,我們都特別擔心,所以就趕緊把孩子這個行為捂住、捏住、制止住。

但是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有很多時候他不是有意進行破壞或者有意讓成人丟臉,他就是一種探索的行為。他作為一個剛剛進入青春期或者是這種半耷拉的小姑娘、小夥子的時候,他還不知道成人的世界很得體的行為應該是怎樣的。

他在試探,他在學習,他在嘗試,他在練習。那麼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他不太熟練,對不對?他沒有完全做到,那他一定會犯錯誤的。但如果我們不讓他有這樣的過程要求,他一做就做好的話,那其實我們就會發生很多的矛盾。

所以這個時候呢我們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其他人的眼光和指點,這個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我們給了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不斷地去成長,讓他不斷地去熟練這樣的一些技能。

那第四個建議是什麼呢?用鼓勵來代替羞辱。這個話怎麼說呢?我對你有信心。我相信你能從挑戰和錯誤中有所收穫。你正在努力尋找對你最重要的東西。好,這些都是鼓勵,哪怕就是做得不那麼好,做錯了也沒關係,但是我們鼓勵他不斷從這種錯誤中去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告訴孩子你怎麼連這個都沒做好,你怎麼這個都不知道。

對啊,他就是不知道哈。因為在這個階段上,他還是在不斷的去學習、進步、模仿的一個過程,所以一定有做得不太到位的地方。

那第五個建議呢就是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這話怎麼說呢?對於我來說,你比你的成績更重要。

你知道我有多愛你嗎?我能幫助你做些什麼嗎?好,這些都是我們愛孩子的一些信息,一定要講。那我們成人總是覺得他愛我,我愛他,難道他還不知道嗎?我做這些都是為他好。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說你沒有表達孩子是不知道的,包括我們承認彼此之間對不對,所以一定要表達給他聽,讓他知道這個遠比我們認為說我們就是本質是愛孩子的,我底層就是愛他的。

但是我這話就是告訴他說,你一定要把把什麼什麼做好。你看你如果沒有把這個做好,你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我要把這個說出來,都是為了你好,要是別的這個我不認識的人,我還懶得管他呢,對不對?那其實是我們不要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反而把一些負面的,然後對孩子有傷害的話不斷拿來打擊孩子。

建議六呢是讓孩子和你一起專注地去解決問題。我們怎麼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在這種情形下,你覺得什麼對你才是最重要的。這個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往往得告訴孩子這個問題發生了以後嚴重性,然後你要怎麼怎麼樣,你就會有什麼什麼後果,來得要有效的多。

所以往往我在做講座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有很多孩子會跟我講說,其實我也知道我做錯了,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辦,我改不掉。你看看孩子其實已經告訴我們原因在哪裡了,他不是不知道,他是做不到。那我們成人這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一直強調要孩子做到,而是和他一起幫助他去做到。

這就是要落實到很實際,你要怎麼做這件事情上。所以在這個時候,希望成人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教孩子做,讓孩子做。強調重要性沒有太多意義,因為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其實比成人還會講道理,對不對?是因為成人講的太多,但是實際上你沒有在落地的這種方法上、操作步驟上和他手把手的做,沒有教會他,你只是講了講了,對不對?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跟孩子一起做。

那麼第七個建議是什麼呢就是和孩子一起建立相互尊重的約定。這個對成人來講,我們都了解什麼叫尊重啊,我們都知道什麼叫約定,但是僅限於我們對這個字或者這個詞一個書面就認識這個字和詞,或者對他的一個書面的理解,那實際上的內涵以及怎麼去實現尊重,怎麼去進行這個約定?

也許我們還是有很多困惑的。下面呢我就會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和大家討論一下怎麼能夠和孩子一起建立相互尊重的約定?講一個具體的事情,比如說我們和青青春期的孩子,我們去討論這個金錢的問題,比如說這個孩子說,媽,你再多給我點錢吧,說爸,你再多給我點錢嘛,那個我不夠花啊。

通常我們可能就會這樣說,怎麼又要錢?一天到晚就知道要錢,那你就是上學,你上哪花那麼多錢去,不要跟別人進行攀比,錢夠花就行了,你看我給你的都是足夠的,對吧?我們可能會這樣去辯駁,或者要求孩子,或者我們會問問他哈,那你說吧,你錢都花到哪去了啊?

你怎麼還能要買這麼貴的衣服呢?怎麼還能買這麼貴的鞋子?怎麼還去看電影呢?這個時候不應該去學習嘛?這個時候我們又會變成了說教。那如我們就事論事來討論這個零花錢的話,我們怎麼辦呢?我下面呢做一個小模擬,包括家長怎麼說,也有可能孩子會怎麼說。

我做一個小模擬,大家來聽聽看在這個地方你聽到了什麼?你如果是自己來跟孩子做這麼一個約定的話,你會怎麼說怎麼做?

孩子:媽媽,我想多要一點錢。

媽媽:嗯我注意到你的錢總是不夠花,其實你挺善於做計劃的,我想我們可以一起想想辦法。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孩子:我就是覺得錢老是不夠用,我想辦法省,但是總是撐不到月底。我朋友有的東西我都沒有,我覺得很有壓力。

媽媽:嗯看起來。你很沮喪,你已經想盡了辦法去省錢了。

孩子:是呀,確實挺沮喪的,我也很擔心我的朋友看不起我呀。

媽媽:哦聽起來你真的很沮喪啊,而且擔心你的朋友會怎麼想。我認為你在這件事情上有很好的判斷力,我相信你的決定,只要有可能,我都願意支持你。那我希望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你看好嗎?好的,那我們一起來做頭腦風暴吧。

孩子:你會有什麼辦法呢?

媽媽:我想到一個辦法哈,嗯我們可以搶銀行。

孩子:怎麼可能呢?媽媽,不能搶銀行。

媽媽:沒關係,我們先把想到的辦法都寫下來,不管它可不可行,我們一會兒再來把所有想到的辦法可行的挑出來。怎麼樣?

孩子:好吧,嗯你可以去做一些兼職工作。

媽媽:嗯我還想到第四個,就是看一看我們家庭的開支,有什麼地方可以省點錢出來給你。

孩子:我還想到一個,嗯就是我們買二手電器,不用買全新的就可以省點錢。

媽媽:嗯剛剛我們已經講到第六個方法了,那麼我現在還想到一個就是從小處來著手,咱們可以幫你查一查,做一個登記表,看看你的錢都是怎麼花掉的。然後我們來規劃一下。

媽媽:我還想到一個辦法,這個應該是第七個辦法了,就是給你固定的服裝費,讓你自己來支配。

孩子:嗯。可以請朋友來家裡面看電影,這樣就可以省點錢啦。我還可以帶飯,不在學校買午飯,那我又可以省一點錢。

媽媽:好的,來,我們來看一看剛剛我們說到的這些方法裡面哪一個是可行,我們可以試試看的,好嗎?第一個肯定是不可以的,不能搶銀行。看來你有很強的判斷力,知道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好的,那我們把第一個建議去掉。好,那我們看一下剩下的這些建議夠不夠我們試驗一個禮拜呢或者是這個禮拜我們想先用哪個方法呢?你打算用哪個?

孩子:嗯我打算我想讓你看看家裡面的支出是不是能給我多一點錢。所以你覺得你需要增加多少零花錢呢?

孩子:每周增加一百塊吧。

媽媽:嗯好的,我很願意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家庭開支,那下周四的時候我們再來討論這個事情,我會告訴你我有什麼發現。

孩子:嗯非常感謝你願意和我一起討論出這個計劃,那我們下周四的時候再來共同討論我們彼此的發現,好嗎?

好,剛才呢我的這個模擬做完了,這個其實是我們常常在課堂上和家長和孩子一起扮演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讓家長和孩子學會嗯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這樣的約定。

我們都有哪一些步驟方法呢?在中間這個過程中,你看一開始家長是對孩子進行一個客觀描述,對不對?因為孩子問要錢,所以家長說我有注意到你可能常常這個錢不夠花,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對吧?描述就好,不要去判斷他,然後問孩子的一個看法和想法。

比如說家長會說到看起來你真的很沮喪啊,你已經在想辦法省錢啦,對不對?錢還不夠花,這真是讓人就是很沮喪的一件事情,對不對?說出孩子的看法和想法,那麼家長也可以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很苦惱,我也沒有找到原因是什麼,我也期望在這個地方共同討論,來找到原因,對不對?這個也是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那麼在這個中間評論了孩子願不願意來聽聽,看可以怎麼樣共同想辦法,對不對?因為家長說,我希望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好嗎?

那通常這個孩子都會說好的,那如果孩子說我就不,那一定家長要檢討一下,你用了什麼方式能讓孩子有這樣極其反叛、鬱悶、逆反的心理?那一定是我們前面的溝通出了問題。好,那在中間呢我們做一個頭腦風暴,那這個頭腦風暴大家有發現嗎?

這個頭腦風暴不是說要評判對方,就我們甚至可以出一些無釐頭的這個想法,能讓孩子因為好玩,所以大家一起來想辦法。比如說我們第一個就說了,我們要去搶銀行,對不對?那其實這個不可行的,但是不可行呢,因為我們都寫出來列在那裡了,孩子就會發現他隨便說什麼可能都不會被評判,對不對?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頭腦風暴,最後才有可能在這些頭腦風暴裡面選擇出有效的能夠讓我們可選擇的那些解決方案來。那麼最後呢我們就要去選擇一個彼此都接受了建議,或者有好幾個都能夠接受的話,那麼就看看這一周先用哪一個來嘗試。

那剩下的方法就接下來如果前面的方法都不好用的話,後面還可以嘗試。那你說都用完了,這些方法都不好用怎麼辦呢?把這個流程再來一遍,對不對?大家再共同去想辦法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培養孩子的這個過程呢往往不是要一個結果,而是要什麼呢,而是要我們共同來想辦法培養孩子這種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一個能力。

好,最後啊我們還要跟孩子約定下一次回顧的時間。你看剛才我在講的時候,我們也有約定說下周四。那下周四是為什麼呢?第一,就是我們一個共同約定,或者我們會是一個開家庭會議的時間。約好了,那大家都會有一個期待,然後我們做事情也會有一個就是最後期限。要不你就會我答應你,我想想這件事情,然後一直想,想下去都沒有結果,孩子會因此而不再信任家長。所以這一點呢一定要注意,我們說了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給自己一個提醒,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好,剛才我們說了這個青春期的一個定義,我們說了青春期孩子的七大務,我們也說了和青春期孩子建立連接的七個建議。然後我們用一個例子來給大家示範,什麼是和孩子一起建立相互尊重的約定。我們也分析了在這個例子裡面如何具體的去說,如何具體的去做。

在我們不斷地去跟孩子們學習、溝通和交流的時候,那個青春期孩子他對家長、父母他也有一些心聲。我把這些心聲講講給大家聽,孩子們建議家長做什麼呢?第一,不要長篇大論的說教;第二,說話要簡短而親切;第三,如果有問題要誠實地說出來,而不是藏著掖著。第四,能夠妥協。這個是指家長能夠妥協,不是說我要求你這樣,你就必須得這樣,那家長有時候也是能夠妥協的。第五,孩子的建議是不要用高人一等口氣對我們說話,因為往往家長覺得我有那麼多的閱歷,對吧,我懂得比你多,所以我就把我的告訴你,你就要照著這麼去做,我比你厲害,我比你強,我比你有優越感,這都是高人一等,那孩子是很不喜歡的。

所以孩子建議不要用高人一等的口氣對我們說話。第六就是聽我們說,而不是老是試圖說服我們,對吧?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你看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都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你看我要把這些經驗都告訴你,你是不是少走彎路了?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他是需要一點經驗教訓呢,他也需要自我的嘗試,他才能去掌握這樣的一些技能,對不對?所以要有時候哪怕看到孩子是錯誤的,那也要允許他去放手做一做,對不對?那第七個是不要說了一遍又一遍。你說了一遍覺得不過癮,還說還說還說,總而言之就是在不斷的表達,其實是在釋放自己的情緒,但是這個時候孩子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啊,所以沒有什麼太多的用。

第八就是如果我們有勇氣把自己做的錯事告訴你們,不要發脾氣,不要反應過度。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是最脆弱的,他已經把做錯的事情告訴你,而且他還要克服自己,用這樣的極大的勇氣去告訴你的時候,其實他非常脆弱,他此刻需要的是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被批評、被責罵、被羞辱,所以這個地方大家一定要很注意。

那第九就是不要打探或者盤問。我們有的時候我們會旁敲側擊,去找找他的同學,去找找老師等等,去在旁邊去敲打、去喊,這都是孩子不喜歡的。第十個,別問個沒完沒了,適可而止。第十一,不要期待在另一個房間大喊,並要我們趕緊跑過去。

比如說你快過來,然後他蹦蹦就像小的時候馬上跑過來,那是不可能了。這個時候這個青春期孩子都有他的自主性,對不對?而且他認為這樣對他是一個極大的羞辱。第十二呢就是不要通過我幫你做這件事情,因為你沒有時間吶,所以你看我都替你做了。你用這樣的方式去綁架孩子,或者試圖讓我們感到內疚,這都是孩子不喜歡的。那第十三就是不要說你無法兌現的承諾。那我們成人常常說一些好,你要幹嘛幹嘛,我就怎麼樣怎麼樣,給他一些承諾,但其實你最後無法兌現。

十四,是不要把我們和兄弟姐妹或者朋友進行比較,這大概是很多孩子都很討厭的一種方式。所以不要跟孩子說,你看你你表哥怎樣怎樣,你看那個誰誰誰都考上了什麼什麼學校,你看人家多多多努力,這些儘量都要避免。

第十五,不要跟我們的朋友談論。我們孩子覺得這樣背後的談論是一種背叛,因為對他來講,父母是非常親密的人,然後是他的大後方,他的朋友是他一個有一定距離或者是此刻他正在交往的一種對象,這個交往不一定是男女交往,就是一個友誼的對象。

那麼這個友誼的對象最根本、最底層的這種感覺是不如家長親密的。但是我們家長拋開這種親密感去跟其他的孩子去談論咱們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們的孩子首先感覺到的是背叛。好,這個是孩子們對家長的建議,如何跟他們溝通?

那些建議就是不要碰到的他們的逆鱗或者是死穴,那麼這些也希望咱們作為家長要多多注意一下。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構築青春期性教育的三道防線如今,中學生談戀愛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一些少男少女由於受到社會環境和流行文化的影響,視戀愛乃至偷吃禁果為酷,極容易產生嘗試性行為的強烈欲望,「勇敢」地偷吃禁果後,卻無法面對導致的後果,不少少女因此走上歧途甚至絕路。
  •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用「心機」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1.青春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的感覺就是從孩子今年暑假變聲期開始的。青春期以後,不管以前親子關係有多好,都不再依戀父母。青春期也是人生的過渡期,小事不計較,隨他意願就好。2.學習上不喜歡大人介入,提的意見也不怎麼聽,認為自己的想法更準確。作為父母,我們只能選擇相信孩子,就算是孩子錯了,也不能去強求去爭論,不如讓他在自我成長中去調整。3.今年熊孩子手機設置了密碼,別人不能碰。
  • 悅聽丨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各位聽眾朋友晚上好,這裡是由南粵女聲與南方新聞網聯合打造的《悅聽》欄目,每周六21:00與您準時相約。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少家長困惑,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想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什麼,難!孩子為什麼會疏遠父母?家長怎樣做,才能與孩子找到共同的話題?其實,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不暢,是不少家庭的常態。多數父母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學習,平時與之談論最多的也莫過於此。然而,孩子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回到家,最想的是放鬆。
  • 青春期孩子與你零溝通?爸媽做好這4點,孩子絕不會關上心門!
    青春期,是一個讓很多父母聞風喪膽的時期。堂弟是一個從小被慣壞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更是逆反得了不得,很多親戚看到堂弟之後,都不敢生二胎,因為有這樣一個孩子,父母真的太遭罪。孩子小時候不聽話,父母嚇唬嚇唬,或者吼一吼,打一打就收斂了。
  • 對待孩子青春期?90%以上的家長都做錯了,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孫卿表示,對於孩子青春期問題,90%的家長都做錯了!孩子在青春期期間,需要的是尊重和認可,而不是謾罵和指責!提示: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家長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孫卿表示,原來孩子非常乖也很聽話,突然間變得不聽話;孩子突然變得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不讓家長看日記、不讓家長進自己房間;孩子不願意上學等等都是青春的常見的表現。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法則之---快餐式交流法(值得每個爸媽收藏)!
    快餐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法則——建立和幼兒的交流 大家都記得怎麼在麥當勞買漢堡吧?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父母要學會「放風箏」,否則會衝突頻出
    0101青春期孩子的矛盾青春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他正從青年過渡到成年,心靈會對自己有一次重新的審視。0202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態度,要時刻反思家長在面對孩子青春期這個問題,通常都顯得強勢、悲觀。
  • 相比於兒童或成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被壓力影響
    首先解決的是孩子的屏蔽問題,對語言的屏蔽,對表情的,動作的,聲音的……屏蔽孩子處於屏蔽狀態,並且成為一種大腦的應激反應,習慣了請想想,課堂中不會屏蔽,就轉好了諮詢中的孩子們共性說的話:那個時候,我聽不見具體說什麼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有不少家長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性格與脾氣大變,兒童期的他們還很活潑開朗,生活與學習態度都比較積極,可是進入青春期後卻變得不愛說話,且聽不進父母的話,有時情緒又變化無常,甚至有時會出現極端情緒。面對孩子的成長變化,大部分家長都讀不懂孩子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
  • 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溝通?對常見問題給出三個小秘方
    我們會發現,單親家庭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較多。尤其是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 阿麗就是一個單親媽媽,和丈夫離婚後她沒有再婚,因為她擔心再婚後孩子接受不了新父親,擔心孩子受委屈,擔心孩子因為新組成家庭的各類問題影響學習。
  • 聽教育專家怎麼說:在「休閒」中提升孩子的能力
    聽教育專家怎麼說:在「休閒」中提升孩子的能力 2020-08-16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春期孩子上課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千萬別輕視,可這樣解決
    由於長期睡眠時間紊亂,極容易讓孩子青春期孩子睡眠質量下降,深度睡眠時間自然就會更少。我們都知道聽課學習最需要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做到視覺、聽覺和思維專注,但是當睡眠不足時,常常會導致大腦思維遲鈍,眼睛睜不開,聽不進去的現象。試想,當青春期孩子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時,在這種疲憊犯困的狀態下,注意力根本無法集中時,哪能學會新知識,而課後又不得不應對課外作業。
  • 青春期的孩子有喜歡的同學了,媽媽聽了吃不下飯,你怎麼看
    青春期的性萌動與困惑大概就是有喜歡的異性同學了。 想想我們的青春期都有過喜歡的異性,不見面想,見了又有點怕,這種感覺現在看來更像青春期的困境,有點不知所措。我們都曾或多或少的努力應對,現在作為成年人,已經有能力驅散或者驅除這種困境,也能理解這種感受。
  •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一定這樣的溝通,才不至於失去他
    強壓下的孩子們,狀態也非常不一樣,有淘氣叛逆的方一凡、林妙妙,也有高智商聽話的英子、錢三一 但是即使高智商聽話,他們也會有青春期叛逆
  • 青春期孩子叛逆、太難溝通?心理學家:想改變孩子,要先改變自己
    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總是顯得有一些叛逆,無論大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習慣性地和家長唱反調;對於家長的諄諄教誨,也顯得極不耐煩。這讓大人覺得難以和他們溝通交流,頭疼不已。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讓人覺得難以溝通?青春期的孩子處在身體、情感發育的特殊時期,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秘密,不願意和人分享;也逐漸變得獨立自主,想要證明自己,從而得到父母的讚美和肯定,但是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
  • 睡前故事其實可以一直講到孩子青春期
    讀書給孩子聽,最好能持續到他們青春期?1.比起讀,孩子更擅長聽根據《大聲讀指南》一書作者Jim Trelease的說法,在八年級以前,孩子的閱讀能力和他的聽力能力並不在一條水平線上。他說,父母「可以也應該給五年級的孩子讀七年級的書」,因為這樣能夠讓他們沉醉於故事的情節走向,激發他們對於書的興趣。
  • 青春期溝通系列3:「我的孩子不叛逆,但他卻讓我懊悔終身!」
    【關注「在愛中進行管教」,讀完有禮哦】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叛逆感到頭疼:「怎麼說也不聽,這可怎麼辦呢?」「我家孩子小時候可聽話了,現在越大越叛逆!」當叛逆期遇上了更年期,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媽媽用自己的欲望,扼殺了孩子年輕的生命!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開始不聽你的話了,千萬不要給他扣一個「叛逆」的帽子,而是要認真反思一下:是不是我把自己的欲望,加到孩子身上了呢?是不是我只在乎結果,沒有看到孩子這個人呢?孩子真的叛逆了,如何溝通呢?孩子真的很叛逆,到底該怎麼溝通呢?
  • 青春期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家長必看)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叛逆、不好溝通,與其一張嘴就讓孩子厭煩,不如來一起學學與孩子溝通時的「說話之道」吧。來源 | 網絡前段時間,一位媽媽給我留言,她的兒子11歲,正值青春期,完全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語氣之卑微,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難」表現的淋漓盡致。除了這位媽媽,後臺也有不少家長跟虎媽吐槽,明明是想心平氣和跟孩子來一場親子交心,可孩子的反應卻往往讓人心寒:要麼「裝聽不到」,要麼「一點就炸」。本該是世上最親密的親子關係,最後卻處得像仇人一樣。從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話裡,我們或許可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