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
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嘉賓名片:
王玉新,曾任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揚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揚州市旅遊協會會長、揚州益智教育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從事教育工作多年,致力於踐行家庭教育,首倡「三方攜手、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推廣模式,在國內外做過多場家庭教育報告,2017年作客揚州講壇,主講「如何當好孩子的第一老師」。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頻共振,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王玉新開篇先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將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階段,0—9歲早期家庭教育,10—19歲青春期家庭教育以及成人階段的家庭教育。
青春期是什麼?
王玉新表示,一般女孩10歲以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進入青春期。世界衛生組織將青春期定義在10-20歲,而人腦的發育要到25歲才能完全成熟。青春』的大腦,導致了他們種種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半幼稚半成熟,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生理和心理成長不匹配。」
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孩子們有成長的煩惱,家長為此更是生出各種煩惱,他們常會問,我們的孩子怎麼了,他們不再如小時候那般可愛,進入青春期後,與我們反抗、對立,甚至常常鬧情緒。可是作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既不能推卸責任,更要有使命感,幫著孩子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
他們的需要有正當的,也有非正當的,如何教育他們進行區分。
青春期孩子正面的需求,希望被發現,被認可,被尊重。王玉新說,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中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及自我實現。「這個階段,青春期孩子對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迅速上升,引導好會激發活力,使他(她)蓬勃向上,引導不好就會自暴自棄。」
在這個階段,青春期孩子還有許多不好的負面需求。王玉新歸納出以下四條。一、尋求過分關注:性別特徵的出現,情竇初開的萌動,吸引異性的冒險,是否被關注的敏感,在這個階段不時地表現出來。二、尋求「權力」:希望自主決定,渴望自由空間,喜歡自我表現。三、尋求報復:不願示弱,受到委屈即謀求報復,無奈時就自我摧毀。四、尋求自暴自棄:沉迷遊戲,尋求成就感,厭學出逃,尋找新的世界。五、尋求興奮:集中的表現在玩手機,無法控制自己。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
王玉新表示,作為家長,首先要關心和愛孩子,但是這種關心和愛,並不是一切依他(她),一定要克服三個過度。過度關心、過度期望以及過度培養。了解孩子的外在,了解他的內在,走近他的內心。如果心與心相通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王玉新認為,教育青春期孩子,其次要堅持「和善而堅定」核心教育理念。所謂和善要「尊重孩子」;堅定要「堅持原則」。既不要和善而不堅定,又不要堅定而不和善。
他分別又從四個關鍵點進行闡明。一、平等——孩子同樣也是人,作為父母不要居高臨下;二、互愛——讓孩子學會感恩;三、有節——讓孩子學會節制,一個沒有節制的人,如果沉湎於某一個愛好中,是無法自我走出泥潭的。四、引導——引導孩子憧憬未來,面向未來。分為三個方面。人生目標的引導,生理心理的引導,和學習生活方面的引導。就生理心理的引導,王玉新認為,比如性成熟這方面。學校雖然有,但這一課更需要母親給女兒,父親給兒子多講講,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們男女之間如何相處和把握。
教育青春期孩子,王玉新認為,要講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歸納總結三個關鍵點是「愛有原則,教有方法,家有溫暖」。分別闡述是:愛有原則要做到「不溺愛、不濫愛,有原則的愛」;教有方法要做到能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共同學習,探討問題,排除煩惱」;家有溫暖,則家庭氛圍要「平等、互愛、和諧、溫馨。」
演講的最後,王玉新以路遙的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作為結束語。「青春期就是每個孩子成長緊要處的那幾步,作為家長,我們要陪孩子平穩快樂地度過。」( 網友 萍荷相依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