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萌媽(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萌媽
家長們總有這樣的反饋,孩子小時候十分聽話,一到了青春期,整個人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孩子似乎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各種敏感,"叛逆"也隨之而來了。
鄰居家小陽從小就乖巧可愛,見人就主動熱情的打招呼。隨著小陽步入青春期,性格逐漸變得孤僻,整天獨來獨往。
小陽媽媽苦惱不已,說道,"小陽天天飯一吃完,就立刻回到房間,還將門上鎖。有次自己想進去想給孩子送點水果,孩子就打開了門縫,自己接了過去,根本沒讓我進去。"小陽媽媽還表示,說也說不得,每次考試都在退步,勸說小陽好好學習,回應的確是摔門聲。
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更要注重與之的相處方式。許多家長存在一個誤區,孩子處於青春期不聽話就一定等同於叛逆。其實不然,這類家長並沒有從根本上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徵表現,所以造成這樣錯誤的認知。
青春期是孩子從年幼逐漸步入成熟的青年時期,這個階段中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也是這三個特徵讓孩子總是鎖上房門,和父母少有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動不動就鎖門?
1、強烈的自尊心,極其看重自我隱私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們的內心渴望被尊重,被認可。而許多父母往往會忽視這一點,他們認為對於孩子而言,我們有絕對的管教權,我們是思維更加成熟,能幫孩子做更好的決定。這一點恰恰是孩子所牴觸的。
久而久之,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去分享他們的故事、秘密,甚至直接放棄必要的溝通。這也就是很多孩子一回家大多數是把自己房門鎖上,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的隱私,拒絕父母去窺探屬於自己的秘密。
2、自我思維作用,追求獨立
當父母認為青春期的孩子不夠成熟,但是孩子的想法確實恰恰相反。青春期的孩子獨立個體的意識尤為強烈。他們認為自己的年齡、思想已經足夠獨立了,排斥父母的"指手畫腳"和千篇一律的"說教"。所以他們直接將房門"鎖上",乾脆的拒絕了被安排的可能。
父母的耳提面命反而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覺得父母缺乏對自己的尊重,並且否定自己的能力。此刻孩子很容易不耐煩,甚至家長越反感的越要"挑釁"。
3、情緒波動大,缺乏共情力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矛盾心理很明顯。體現在他們期待自己成為自律獨立的人,但是由於意志品質發育的不足以成熟,註定他們在處理事情時具有衝動性。
所以可能上一刻,青春期的孩子還在維持他的自律獨立的"人設",下一刻可能觸及到了敏感點,青春期的孩子就馬上爆發了,情緒波動很大。同時缺乏共情力,往往他們很難顧及其他人的感受,更多的自我的宣洩。
為人父母,在孩子處於青春期時或者即將邁進青春期時,要根據青春期的三大特徵留心觀察孩子變化。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千萬避免做觸及孩子底線的事情。否則,當你強行拆掉孩子的"門鎖",卻是給孩子安了心鎖。
觸及孩子底線不可做的兩件事:
一、不要刻意窺探孩子隱私
許多家長人認為孩子處於青春期,缺乏親子間的溝通,無法面面俱到的掌握孩子的動態,就私自窺探孩子隱私。偷翻孩子的日記、監聽孩子電話、向孩子同學事無巨細的打聽孩子在校都做了什麼等,這些都是對孩子"以愛之名"的傷害。
一個發現媽媽一直在查看自己日記的孩子說道:"我感覺我在負重前行,媽媽過分關愛只讓感覺喘不過氣,我毫無隱私可言。"窺探孩子隱私,只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壓力,孩子抗拒父母,親子感情逐漸疏遠。
二、拿孩子"糗事"打趣
有一類家長喜歡在家長裡短中分享孩子的糗事,他們對於這種行為不以為意。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是敏感要強的,看重面子且在乎他人的看法。
家長的調侃在不經意間打擊打擊孩子自尊自信。久而久之,孩子很有可能被自卑情緒籠罩,甚至自暴自棄。
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怎麼做才能使親子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讓孩子更加健康的體驗青春期成長呢?
行之有效的兩大"解鎖"方式:
一、尊重孩子是前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池田大作曾經說過;"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人。在家裡,要從小就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便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人,並具有少年老成的勁頭。"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在不觸及底線的原則下,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給予孩子處於自身相關事項的決定權。信任孩子有解決事情的能力,在父母信任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會給到你更多的信任。
對於孩子的隱私和個人空間,父母要做到克制自己不要去探究。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享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肯定,遠遠會比強制要求來的有效,孩子會更樂意主動與家長分享。
二、肯定孩子是關鍵,建立更多溝通的可能
對於青春期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往往是說教和打罵。其實不然,過分的嚴厲,太多的否定對孩子身心都造成了很多傷害。
司各特曾經說過:"如果有人問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種資格,我會說那需要異乎尋常的耐心和適量的愛心。"
家長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成果,言語上的誇獎和行動上的親近是不可或缺的。讓孩子直接的感受到你對他的肯定,會讓他更有動力,同時也拉近了親子間的距離。
日復一日,孩子自然而然的願意和你分享成就。在與孩子分享、溝通中要有耐心,表現出你對孩子的認同,以激勵孩子再接再厲。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是讓家長苦惱不已,但是那是孩子成長必經階段,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家長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發令者。
(這裡是@萌媽談育兒a,分享更多溫暖的育兒知識,歡迎所有想了解育兒知識的你們關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