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秘密多愛鎖門?家長強行拆了門鎖,卻給孩子安了心鎖

2020-12-15 萌媽談育兒a

作者:萌媽(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萌媽

家長們總有這樣的反饋,孩子小時候十分聽話,一到了青春期,整個人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家長和孩子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孩子似乎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各種敏感,"叛逆"也隨之而來了。

鄰居家小陽從小就乖巧可愛,見人就主動熱情的打招呼。隨著小陽步入青春期,性格逐漸變得孤僻,整天獨來獨往。

小陽媽媽苦惱不已,說道,"小陽天天飯一吃完,就立刻回到房間,還將門上鎖。有次自己想進去想給孩子送點水果,孩子就打開了門縫,自己接了過去,根本沒讓我進去。"小陽媽媽還表示,說也說不得,每次考試都在退步,勸說小陽好好學習,回應的確是摔門聲。

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更要注重與之的相處方式。許多家長存在一個誤區,孩子處於青春期不聽話就一定等同於叛逆。其實不然,這類家長並沒有從根本上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徵表現,所以造成這樣錯誤的認知。

青春期是孩子從年幼逐漸步入成熟的青年時期,這個階段中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也是這三個特徵讓孩子總是鎖上房門,和父母少有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動不動就鎖門?

1、強烈的自尊心,極其看重自我隱私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們的內心渴望被尊重,被認可。而許多父母往往會忽視這一點,他們認為對於孩子而言,我們有絕對的管教權,我們是思維更加成熟,能幫孩子做更好的決定。這一點恰恰是孩子所牴觸的。

久而久之,孩子不願意和父母去分享他們的故事、秘密,甚至直接放棄必要的溝通。這也就是很多孩子一回家大多數是把自己房門鎖上,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的隱私,拒絕父母去窺探屬於自己的秘密。

2、自我思維作用,追求獨立

當父母認為青春期的孩子不夠成熟,但是孩子的想法確實恰恰相反。青春期的孩子獨立個體的意識尤為強烈。他們認為自己的年齡、思想已經足夠獨立了,排斥父母的"指手畫腳"和千篇一律的"說教"。所以他們直接將房門"鎖上",乾脆的拒絕了被安排的可能。

父母的耳提面命反而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覺得父母缺乏對自己的尊重,並且否定自己的能力。此刻孩子很容易不耐煩,甚至家長越反感的越要"挑釁"。

3、情緒波動大,缺乏共情力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矛盾心理很明顯。體現在他們期待自己成為自律獨立的人,但是由於意志品質發育的不足以成熟,註定他們在處理事情時具有衝動性。

所以可能上一刻,青春期的孩子還在維持他的自律獨立的"人設",下一刻可能觸及到了敏感點,青春期的孩子就馬上爆發了,情緒波動很大。同時缺乏共情力,往往他們很難顧及其他人的感受,更多的自我的宣洩。

為人父母,在孩子處於青春期時或者即將邁進青春期時,要根據青春期的三大特徵留心觀察孩子變化。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千萬避免做觸及孩子底線的事情。否則,當你強行拆掉孩子的"門鎖",卻是給孩子安了心鎖。

觸及孩子底線不可做的兩件事:

一、不要刻意窺探孩子隱私

許多家長人認為孩子處於青春期,缺乏親子間的溝通,無法面面俱到的掌握孩子的動態,就私自窺探孩子隱私。偷翻孩子的日記、監聽孩子電話、向孩子同學事無巨細的打聽孩子在校都做了什麼等,這些都是對孩子"以愛之名"的傷害。

一個發現媽媽一直在查看自己日記的孩子說道:"我感覺我在負重前行,媽媽過分關愛只讓感覺喘不過氣,我毫無隱私可言。"窺探孩子隱私,只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壓力,孩子抗拒父母,親子感情逐漸疏遠。

二、拿孩子"糗事"打趣

有一類家長喜歡在家長裡短中分享孩子的糗事,他們對於這種行為不以為意。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是敏感要強的,看重面子且在乎他人的看法。

家長的調侃在不經意間打擊打擊孩子自尊自信。久而久之,孩子很有可能被自卑情緒籠罩,甚至自暴自棄。

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怎麼做才能使親子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讓孩子更加健康的體驗青春期成長呢?

行之有效的兩大"解鎖"方式:

一、尊重孩子是前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池田大作曾經說過;"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人。在家裡,要從小就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便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人,並具有少年老成的勁頭。"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在不觸及底線的原則下,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給予孩子處於自身相關事項的決定權。信任孩子有解決事情的能力,在父母信任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會給到你更多的信任。

對於孩子的隱私和個人空間,父母要做到克制自己不要去探究。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享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肯定,遠遠會比強制要求來的有效,孩子會更樂意主動與家長分享。

二、肯定孩子是關鍵,建立更多溝通的可能

對於青春期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往往是說教和打罵。其實不然,過分的嚴厲,太多的否定對孩子身心都造成了很多傷害。

司各特曾經說過:"如果有人問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種資格,我會說那需要異乎尋常的耐心和適量的愛心。"

家長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成果,言語上的誇獎和行動上的親近是不可或缺的。讓孩子直接的感受到你對他的肯定,會讓他更有動力,同時也拉近了親子間的距離。

日復一日,孩子自然而然的願意和你分享成就。在與孩子分享、溝通中要有耐心,表現出你對孩子的認同,以激勵孩子再接再厲。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是讓家長苦惱不已,但是那是孩子成長必經階段,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家長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發令者。

(這裡是@萌媽談育兒a,分享更多溫暖的育兒知識,歡迎所有想了解育兒知識的你們關注、分享!)

相關焦點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 孩子青春期「情竇初開」,家長堅持三步曲,避免孩子「偷吃禁果」
    除了心理變化外,青春期也是性意識覺醒期,孩子生理已經發育了,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但這個表現如果限於青春期,也不要大驚小怪。但青春期還有一大難題擺到了我們家長面前,那就是——早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春心萌動的時候,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奇、愛慕、崇拜的心理,導致了早戀的發生。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這部電影整體基調比較壓抑,其寓意引人深思,作為家長要充分重視這個特殊時間段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到底應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這幾個信號,家長要做好準備
    談到「青春期」,讓很多家長覺得如臨大敵!曾經那個小暖男,突然變得沉默不語,就連笑容也很少看到。曾經那個貼心的小棉襖,動不動就跟媽媽劍拔弩張!很多家長都不明白,青春期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讓孩子瞬間變臉!要知道青春期還被稱為「心理危險期」、「第二個反抗期」。也是出現違法犯罪的高峰期。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家裡生了兒子的家長,大多都很苦惱。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心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得孩子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為了維護自己的想法,甚至會和父母對著幹。那麼父母就要明白,不要強硬管教青春期的孩子。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多聽聽他們的想法,才有利於教育孩子。
  •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是求救的吶喊
    學習、興趣、觀念矛盾……這片段道出了多少中國家庭親子衝突的原因,而這些問題更多發於青春期,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感到心力交瘁。 1. 下午兩點,這個高中生走進了諮詢室,首先她通過遲到的行為,來和家長進行無聲的抗爭。 我們探討了遲到的原因,她說她感覺自己從未活過,母親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用「我都是為你好」的幌子,強行地包裹在她的身上,當觸碰到這個問題後,來訪者委屈的淚水伴隨了餘下的時間。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如何正確引導,防止青春期孩子的性行為呢?聽聽金尚中學心理名師李遠怎麼說01首先,青春期孩子身心發育還未成熟,性行為會給女生心理帶來極大壓力,心靈備受煎熬。其次,給女生身體健康特別是生殖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 孩子青春期「易燃易爆」,家長如何逞強與示弱?
    兒子迪迪15歲了,處於易燃易爆青春期,正是「豆腐掉到灰堆裡——吹不得打不得」的狀態。大道理都懂,小事情做不好。比如體重超標,又不喜歡吃青菜。早餐時,故意對青菜視而不見。作者:辛上邪王金輝 製圖中午坐在餐桌上,迪迪說,和爸爸一起做飯的時候,爸爸剛引經據典地教育完他。我問:「怎麼引經據典了?」迪迪說他背不下來,要爸爸背。
  • 孩子拆家,一個頂仨!麻省理工教授:「拆家」是好事,家長別阻攔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是每位家長在養娃路上得到的最深刻、最沉痛的領悟。從娃開始會爬會走,家長就要對娃嚴防死守,只要一眼照顧不到,家裡必定如十級颱風過境,一片狼藉、慘不忍睹。家長們又產生疑問了,難道說,孩子拆家,就應該放手不管嗎?那還不翻天了!
  • 跟青春期孩子相處,家長要懂得「放風箏」,這才有助於化解矛盾
    而在這樣的一個階段,家長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去管教孩子的話,就容易引起家庭矛盾。案例:朋友最近就遇到了同樣的困擾,朋友的孩子現在正在上初中,剛剛進入青春期。以前放學回家的時候,孩子都會把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告訴給麗麗。
  • 家長不要會錯意,青春期孩子更需要恰當引導
    每個人都知道交朋友的重要性,但是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階段,父母總是擔心孩子的社交會出現問題,孩子之間的異性交往,其實和同性交往一樣重要。,就會認定理解為早戀,還會固執的認為男孩和女孩之間沒有純粹的友誼,就會採取強行禁止孩子與異性交往,使孩子更加叛逆。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不改變以前的習性和慣性去控制孩子,沒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李玫瑾曾在文章中寫道: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這套書總共有9冊,分別是:《我要上初中了》《青春期的秘密》《學會管理情緒》《我的家庭》《我愛時尚》《完美男孩》《完美女孩》《友情與幸福》 《我與網際網路》豐富的內容讓孩子能學到很多東西,生理衛生、學習規劃、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家庭關係、穿著打扮,手機、網絡等各種話題皆有涉獵。
  • 對待孩子青春期?90%以上的家長都做錯了,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孫卿表示,對於孩子青春期問題,90%的家長都做錯了!孩子在青春期期間,需要的是尊重和認可,而不是謾罵和指責!提示: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家長要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孫卿表示,原來孩子非常乖也很聽話,突然間變得不聽話;孩子突然變得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不讓家長看日記、不讓家長進自己房間;孩子不願意上學等等都是青春的常見的表現。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 家長要做的8件事
    青春期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重要?家長的教育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老師家長們,這個話題,一定要認真看看,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
  • 青春期孩子常有心理偏執現象,為避免教育失控,家長需掌握這些
    有不少家長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性格與脾氣大變,兒童期的他們還很活潑開朗,生活與學習態度都比較積極,可是進入青春期後卻變得不愛說話,且聽不進父母的話,有時情緒又變化無常,甚至有時會出現極端情緒。面對孩子的成長變化,大部分家長都讀不懂孩子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表現。
  • 青春期孩子上課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千萬別輕視,可這樣解決
    當家長越來越讀不懂自己已經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時,在很多時候不要說無力教育了,就連正常的溝通交流都變得非常困難。正如一些青春期孩子家長常對我說:「老師,我現在真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聊天,我生怕一張嘴就人家給怒回來。」像這樣的家長,顯然與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出現交流障礙。
  • 怎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才會聽
    有些家長傾訴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和父母什麼話都不說,你說多了,她反過來吼你一句。想約孩子一起下樓散步或周末逛公園,孩子一句不去,讓人心塞。孩子的一言一行總是看起來那麼不順眼,回家總是先玩遊戲,學習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的,非得拖到最後一刻才草草完成。孩子有時還愛慕虛榮,服飾、鞋子總是需要買品牌,要跟別人攀比,不順著他就發脾氣。
  • 青春期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家長必看)
    語氣之卑微,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難」表現的淋漓盡致。除了這位媽媽,後臺也有不少家長跟虎媽吐槽,明明是想心平氣和跟孩子來一場親子交心,可孩子的反應卻往往讓人心寒:要麼「裝聽不到」,要麼「一點就炸」。本該是世上最親密的親子關係,最後卻處得像仇人一樣。從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話裡,我們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 青春期孩子瀏覽不健康網站,家長該如何引導?
    ……當父母發現青春期的孩子有上述現象的時候,多數會感到很意外,突然間發現孩子長大了,可是又不知道怎樣跟孩子講「那方面」的知識(性教育),有的父母甚至認為不用講,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學校對於青少年性教育不重視,教材內容枯燥乏味;絕大部分家長不知道該在這方面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農村留守女孩更是得不到關心和教育。孩子遇到性問題或性知識方面的需求,往往不知到哪裡去諮詢。有些家長自身沒有做好榜樣,對性持錯誤態度,會影響孩子對性的態度和與異性的交往方式。在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中,有針對上海青少年性健康做的調查。
  • 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扎小辮,家長指責老師沒安好心,下手不能輕點?
    金金很高興,但是一個星期過去後,金金開心不起來了,金金髮現自己每次給孩子梳頭的時候,孩子都喊疼。原來是老師扎頭髮時扎的太緊了,所以孩子的頭皮都被嘞紅了。想到這金金瞬間氣不打一處來,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師沒安好心,給孩子扎頭髮不知道輕點,這是誠心想讓孩子禿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