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異性交往就是早戀?家長不要會錯意,青春期孩子更需要恰當引導

2020-12-16 網易新聞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交朋友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也是每個人在生活中能夠獲取快樂,得到發展的重要手段,缺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會讓很多人的內心產生偏頗。每個人都知道交朋友的重要性,但是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階段,父母總是擔心孩子的社交會出現問題,孩子之間的異性交往,其實和同性交往一樣重要。

而很多父母也知道與人交往的重要性,但同時又擔心孩子在與異性交往中會產生不良後果,最擔心的莫過於孩子會陷入早戀,害怕早戀會影響孩子學習,害怕早戀會影響孩子生活,害怕早戀孩子會犯錯誤,孩子處於青春期這個敏感的時期,父母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父母正確的引導就更為重要了。

相信在很多家庭,青春期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大的矛盾莫過於孩子的交友問題,當父母看到孩子和異性之間有過為親密的舉動或者聯繫頻繁時,就會認定理解為早戀,還會固執的認為男孩和女孩之間沒有純粹的友誼,就會採取強行禁止孩子與異性交往,使孩子更加叛逆。

一個初中的男孩試圖離家出走,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媽媽阻止了他的交友權利,這個男孩有個非常要好的異性朋友,兩個人從小一塊長大,感情特別好,到了初中,兩個人也是同班級的同學,所以保持著密切的來往,兩個人放學以後經常一起散步,聊天,共同愛好也非常多,但在媽媽的眼中卻把女孩認定為是男孩的女朋友,最初的時候只是告訴男孩離女孩遠一點,可是男孩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什麼事情也沒有做錯,為什麼就不能和她交朋友了呢?

之後再遇到媽媽竟然連這個所謂的女朋友一起教訓,這會讓男孩非常沒有面子,回到家以後,和媽媽發生了爭執,在男孩的內心認為從小都是朋友,而且現在是,以後還會是,可是媽媽卻不這樣認為,媽媽認為在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應該保持距離,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之後,男孩子選擇離家出走。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是這樣認為青春期孩子的男孩和女孩就應該保持距離,只要看到男孩和女孩在一起,就會有不好的想法,其實家長不要害怕孩子早戀,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交朋友,也要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為什麼會出現談戀愛的現象。

1、身體和心理發生變化。

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身體開始發生了巨大變化,隨之而來的心理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面對異性開始產生好奇,隨之而來的就是吸引,孩子對異性的好奇也是讓孩子之間走近彼此的原因之一。

2、渴望被人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有人來了解自己,在這階段已經開始學會擺脫父母的掌控,意識到自己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並且尋找著能夠理解自己的人,獨立意識的增強,讓孩子開始尋找所謂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這階段,孩子的需要和被需要感也會增強,所以孩子的身邊很容易出現異性朋友,更希望有屬於自己的伴侶,能夠理解自己,陪伴自己。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青春期階段交朋友的特點,更要正視孩子交友問題,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的交友強加幹涉或者乾脆做甩手掌柜,青春期的孩子思想還不能夠完全成熟,正是在探索世界和摸索未知世界的過程,這時候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理解,父母在這階段也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選擇異性朋友,不要看到異性之間交往就草木皆兵,理解為早戀,這會影響孩子之間的正常友誼,也會加大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不管什麼年齡異性之間的交往都是社會中必要的存在,父母不要強行的禁止,要鼓勵孩子正當的去異性交往,並且要教會孩子在異性交往當中的注意事項。

1、清晰認識自己與異性之間的差異。

父母要讓孩子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與異性之間是有差異的,不論是心理,身體,人格都會有不同的程度。比如男孩子比較大度勇敢,女孩子比較細心一些。這些在青春期都會顯現的比較明顯,正確的看待孩子之間的異性交往,從異性的身上發現不同的性格潛質,讓孩子的人格變得更加健全。

2、教會孩子處理與異性之間的關係。

女孩子在與異性交往當中,如果過於熱情,可能會被人看的比較輕浮,不值得信賴,而男孩子比較熱情,會讓人覺得有所企圖。所以教會孩子在與異性之間交往時保持適當的尺度,學會順其自然,不要過於熱情,以免產生不好的結果。

3、正確的處理早戀的求愛信號。

避免孩子之間早戀,需要教會孩子處理對方傳遞來的求愛信號,在與異性交往當中對方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要教會孩子察覺對方反常的言行舉止和一些暗示性的語言,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如何去處理,保持純潔的友誼,要教會孩子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4、教會孩子以平常心對待異性之間的交往。

孩子喜歡交朋友是一件非常好的現象,不論是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只要異性之間能夠相互了解,消除神秘感,避免孩子因為好奇而涉足早戀,父母教孩子要以平常心去對待,控制自己的衝動,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在青春期,父母最主要是要教孩子交朋友的時候掌握好尺度,這樣才能讓孩子之間的關係永遠地保持純潔。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孩子青春期「情竇初開」,家長堅持三步曲,避免孩子「偷吃禁果」
    除了心理變化外,青春期也是性意識覺醒期,孩子生理已經發育了,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但這個表現如果限於青春期,也不要大驚小怪。但青春期還有一大難題擺到了我們家長面前,那就是——早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春心萌動的時候,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奇、愛慕、崇拜的心理,導致了早戀的發生。
  •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與異性之間的感情?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出現對異性感興趣,對異性表示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現在的孩子由於個性差異,有的孩子性成熟比較早,但他們對異性產生的愛慕之情也不能完全視作早戀。父母應該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
  • 孩子早戀怎麼辦?要進行正確引導,做到這幾點再也不用發愁!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擴大交往範圍,要和異性公開交往,群體性交往,就不會特別對某個異性產生過分的好感,如果有同齡人也有早戀的情況,不要讓孩子和早戀的同學斷了聯繫,因為同齡人的同化能力是非常大的。父母應該採取開放的處理態度,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否加入到戀愛陣營,要看孩子自己的選擇,老師和家長只能為孩子提供一些建議和方法,幫助孩子進行判斷,這種做法對不對?
  • 家長發現孩子戀愛別慌張,這樣處理最穩妥,早戀教育勿尷尬
    孩子早戀很正常,家長正確引導是關鍵比起上一代的社會,現在孩子的早戀的時間越來越早,初中生普遍都很早熟,孩子對異性有好感,出現朦朦朧朧的情愫很正常。早戀教育勿尷尬,這幾種處理方式最穩妥1)家長們處理好情緒當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開始戀愛了,不要先激動的質問孩子,更不要直接就戳穿孩子,切記不要對孩子打罵教育。
  • 青春期孩子瀏覽不健康網站,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遇到性問題或性知識方面的需求,往往不知到哪裡去諮詢。有些家長自身沒有做好榜樣,對性持錯誤態度,會影響孩子對性的態度和與異性的交往方式。在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中,有針對上海青少年性健康做的調查。
  • 「17歲男孩娶13歲女孩」:孩子早戀,聰明的家長應該這麼做……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情竇初開,對異性產生好感,自然渴望與異性多接觸。 這種現象無論從生物學還是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都是正常的青春期階段的發展特徵。 如果誰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還對異性絲毫不感興趣,那麼家長非但不能放心,反而還要多加注意呢! 所以,如果家長們以強硬的方式遏制早戀問題,其實他們真正遏制的不是孩子想要早戀的意志,而是一個正常的青春期發展現象。
  • 12歲小學生早戀引網友批判:「早戀」低齡化,家長該怎麼做?
    比如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跟孩子分享自己在這個年紀的青春期經驗,引導孩子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鼓勵孩子擴大朋友圈。甚至可以考慮和孩子心儀的異性同學家庭組織小團體出遊活動。與其做「救火隊」,不如化衝突為動力,打開天窗說亮話,不給早戀火苗萌生的機會。
  • 教育難題:青春期孩子談戀愛,怎麼預防
    這孩子很認真地想了想:「我現在還沒有。」這位媽媽很認真地對他說你:「這就是你還沒有愛的權利。」孩子可能會反思,怎麼辦呢?為了有愛的權利,我是不是應該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就很巧妙地把孩子該不該談戀愛的問題變為孩子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問題,這是非常藝術的引導法,是值得我們很多家長學習的。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家裡生了兒子的家長,大多都很苦惱。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這也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其次,性心理的變化。因為生理的變化和性激素的影響,男孩的性心理也會有變化。比如會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和好奇,會有接觸異性的衝動。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和控制,就容易發展成早戀。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 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現早戀怎麼辦?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們內心也慢慢開始有了變化,會對某個心儀的女生送花。那麼各位家長,你們有沒有發現你們家的孩子也出現早戀的現象呢?也許還有很多爸爸媽媽被蒙在鼓裡,對於孩子在學校有沒有早戀的情況渾然不知,覺得自己家的乖寶寶肯定不會早戀的。早戀這種現象,對孩子的影響非常的大,無論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或者是學校的老師來說,都是一個很反對的現象。
  •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善於在言語中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找到交流的切入點再去引導。如果孩子與你衝突時,等雙方冷靜下來,先用柔和的方式緩解情緒,待心情平復後,再傾聽孩子要說什麼。謹記一個道理,情在前,理在後。#尊重理解,換位思考了解初二現象的共同特點,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就會多一分理解。孩子到了初二,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正確引導。
  • 老師讓家長突擊檢查孩子上課設備,引發爭議,如何看待孩子早戀?
    近期,一張某家長群的截圖在網上瘋傳,引發網民熱議,具體內容為:各位家長,從此刻到今晚24點之前,請突擊檢查學生使用的上課設備(包括手機),包括瀏覽器歷史記錄、朋友圈贊記錄、聊天記錄,結束後需要跟老師通報檢查結果。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開口談性教育?
    作為家長,不要等到孩子青春期才想起性教育,更不要只關心孩子是否早戀了,是否發生了性行為,是否了解安全措施,性教育不僅僅是生理衛生,更涉及性心理,人際關係以及兩性道德、家庭倫理教育。需要家長進行把關和引導。
  • 14歲女孩關於「愛情」的作文火了,老師:就算她早戀我也不會管
    幫助學生學會正常的異性交往我們應該鼓勵孩子交往廣泛、自然,要孩子和異性公開交往、群體交往,他就不會對個別的異性產生過分的好感。雖然同齡人有談戀愛的情況,但是家長不要斷然讓孩子和談戀愛的同學絕交。比起他律,自律的效果會更顯著、更持久,也是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方式。所以在指導男女生交往的過程中,我強調了2點:一是強調男女生的集體交往,反對個別交往,個別約會。
  • 高中戀愛算早戀?學生覺得不算 家長: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在高中生這個年齡段中,對異性產生好感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人在各方面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會有一個突然變化的時期,一般我們把它稱之為「青春期」。這個時期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這種情況下,家長自然會反對一切阻攔孩子考上大學的因素。而戀愛,自然首當其衝。很多人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早戀」。家長以及老師、學校都會嚴防死守,力求杜絕早戀現象。可我們知道有時候好感的到來無法控制,因此高中生早戀屢禁不止。
  • 交往「憂慮症」,父母怎樣做才能熬過孩子的青春期
    這件事對整個社區影響特別大,很多父母都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跟異性交往,以免發生這樣的悲劇。而失去女兒的父母,也被當成不會教育孩子,毀掉了女兒的「不合格」家長。這是連鎖反應,一個負面新聞,足以讓所有的父母引以為戒,不管是非黑白,一律禁止。
  • 怎樣判斷孩子早戀,三種代表信物,五個古怪舉動,家長一眼看出
    早戀孩子常見的舉動① 看手機傻笑:沒有早戀的孩子看手機通常是追劇、看小說,而戀愛後手機聊天,經常會自顧自地盯著屏幕傻笑,一眼就能看出。② 和同學聯繫變多:除了要好的哥們、閨蜜之外,如果發現孩子還與其他異性同學有頻繁的聯繫,可能是早戀的跡象。
  • 早戀,花季少年如何解除困擾?家長、老師神助攻
    花季少年,青春裡的成長,在朋友的異性交往這個問題上,有個詞大家肯定是都比較熟悉的,叫什麼來著?都知道叫早戀,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孩子、老師都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問問孩子,你理解的早戀是啥樣子的?打電話的同學最好不要關門,因為關門就感覺你在做什麼密謀呢,既然知道家長這麼在意,就要做好自己。家長和老師對待這件事情的做法雖然是不一樣,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讓孩子明白,早戀是一個青蘋果。問問家長,家長的反應好像比孩子還緊張,能不緊張嗎,早戀猛於虎,真的是這樣嗎?
  • 媽媽發現女兒早戀,立刻拉著她逛街買衣服,回家後孩子斷了念想
    小朋友進入青春期之後,因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對異性產生好奇也是正常的,但家長們一聽到孩子早戀往往非常著急。張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初中,孩子小的時候長得圓嘟嘟的,但如今卻非常苗條,而且五官也很精緻。比如像買衣服一樣,一開始挑中了第一件衣服,但會發現後面的衣服更好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變成更好的自己,去迎接未來更多,更漂亮的衣服。聽了媽媽的話,回家後孩子立即斷了念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習上。不得不說這位母親的做法非常成功,絕大多數家長知道小孩早戀之後就會極力打壓,但這樣做會產生很嚴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