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出現對異性感興趣,對異性表示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現在的孩子由於個性差異,有的孩子性成熟比較早,但他們對異性產生的愛慕之情也不能完全視作早戀。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與異性交往?正確的做法是既不草木皆兵,也不放任自流。
首先,及時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提前告知青春期孩子一些注意事項。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同時,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性、戀愛、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戀的預防針。
同時,父母要尊重孩子們與異性交往的情感需求,把它視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經歷。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在情感需求特別旺盛的時期,孩子們渴望得到信任、友誼、關心和愛。青春期的孩子有權與異性朋友建立友誼,而這種友誼應該得到家長發自內心的尊重。家長不能因為懼怕孩子「早戀」而限制孩子與異性正常交往,更不能因此採取懷疑一切,打擊一切的態度,把孩子們公開透明的交往逼到了「地下」。
其次,父母可以巧妙轉換孩子的情感注意力。男女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上有許多變化,對異性產生愛慕,這是人體發育的一種本能,是孩子告別少年時代經歷的特定時期。當然也有些孩子因身處激烈的競爭之中,渴望能在異性身上得到少許安慰,或者有些孩子受某愛情小說和影視的影響,甚至課本中的愛情故事也令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產生遐想。
那麼,對這些孩子,家長就要「巧遷移」,引導他們把精力轉移到學習或正常的娛樂活動上來。父母要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儘量多一些和孩子聊天、遊戲、運動的機會。這不僅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還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到緊張的學習上。此外,父母應該營造出民主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可以有表達的空間,有安全感,從而產生傾訴的欲望。
最後,父母應該正視早戀,要把孩子的目光往長遠引導。當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家長不要驚慌失措,如臨大敵,要對孩子進行熱情的幫助,可以告訴孩子:有喜歡的人,是我們的本能也是一種幸運,這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但這種喜歡只能保持在友誼的層面,不能成為「戀愛」,因為你們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年齡階段,生理、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如果因為早戀而荒廢學業、前途也非常可惜的。
此外,父母還可以為孩子們正常的異性交往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鼓勵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大方得體地與異性交往;對於孩子過早出現的「一對一」的異性交往,要給予及時的提醒,幫助孩子守住友誼與愛情的邊界。
很多學生時的感情雖然最後沒有修成正果,但卻是人生的美好回憶和經歷。對於青少年來說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係。家長要以人生導師的身份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講道理,感情是人生的必修課,從一開始就要正視。切不可胡亂批評,引起孩子逆反心理。
當然,無論是從「未雨綢繆」的積極層面考慮,還是從「亡羊補牢」的消極層面考慮,家長都要提前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與「性」相關的知識教育。在東方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中國家長大都羞於與孩子談「性」,但事發證明,這一堂缺失的課是必須要補起來的。而早補絕對比遲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