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皮蓋隕石坑
所以,可能在最初因為開採技術的落後,讓鑽石十分稀有,但之後,隨著開採技術的進步,鑽石理應是逐漸「貶值」的。不過,有一說一,在把原石打磨成寶石的過程中,會有三分之一被浪費掉,所以儲量並不等於真正可以流入市場的量。但即便如此,每年市場上流動的鑽石數量也並不跟開採出的原石數相匹配,為什麼?往下看。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可能很多朋友也聽說過的「鑽石是20世紀最精彩的營銷騙局」這個說法了。而在這個說法中,有一個關鍵角色就是開篇提到的鑽石巨頭戴比爾斯創始人塞西爾 · 約翰 · 羅茲,這位朋友可以說是營銷界的狠人。他深諳「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所以,在1888年成立戴比爾斯之後,就先是說服了其他的鑽石生產商,一起控制鑽石的產出和價格,即便礦裡餘糧再豐厚,也不會讓它們在世人面前一次性出現太多,既保證了鑽石的「稀有性」(至少大家看起來是這樣),又能可持續發展,一箭雙鵰啊。然後這位狠人又一咬牙又買下了別人的鑽石礦,把鑽石牢牢握在自己手裡,畢竟這樣才能對市場有絕對的話語權。最多的時候,市場上90%的鑽石都來自戴比爾斯。所以,如果你問,鑽石為什麼這麼貴?最大的原因——商人操控的結果。後來的故事你們就知道了。為了讓鑽石更加普及,走出貴族、走向群眾,戴比爾斯把鑽石和愛情鎖到了一起,廣告中,新娘幸福的笑容閃爍在大家眼前,比笑容更閃爍的,是她手上的鑽戒。而「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話更是不僅讓鑽石和愛情這對CP徹底鎖死,甚至讓鑽戒求婚成為了一種習俗。
還暗戳戳地阻止了鑽石的二手交易,幫助戴比爾斯穩定市場。為什麼?因為鑽石代表了永恆的愛情呀,按照被灌輸的等式推導(見文首),售賣鑽石就等於售賣愛情,即便愛情結束得再不堪,也很少有人會把當初的美好賣掉,即便真的賣了,也很少有人會買,因為這枚鑽石承載過別人的故事,對「新」,大家都有著自己的情結,尤其是在愛情這件事上。那這麼重要,為什麼鑽石銷量還會下跌呢?難道現在的年輕人都窮到買不起鑽戒、都不需要愛情、都不再想結婚了嗎?不過最大的原因還是在和愛情捆綁銷售、掌控情侶喜憂多年之後,天然鑽石迎來了自己的勁敵——人工鑽石。不管商家給鑽石賦予了怎樣美好的價值,在「麼得感情」的科學家眼裡,這就是一堆金剛石,而他們唯一的興趣就是「我能不能造出它」。早在18世紀八十年代,法國化學家莫瓦桑就開始了這一嘗試。但直到1953年,瑞典的一個實驗室才第一次生產出了40顆鑽石小晶體。(這個結果在30年後才被公布,因為這個團隊最初是想製造出寶石級的「鑽石」。)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宣布採用靜壓熔煤法成功合成了小顆粒鑽石。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工鑽石都用在了工業領域,而沒有變身「珠寶」。因為工業用途的人造鑽石只需要在硬度、熱導率等物理屬性上達標即可,而珠寶首飾卻對色澤、純度等外觀因素有更多要求。而過去的人造鑽石工藝沒辦法完全去除氮等雜質,所以鑽石總會呈現出深淺不一的黃色,達不到珠寶的要求。△ 圖片源自IGI, NDT
但是隨著高壓高溫合成工藝不斷改進,現在造出超過 30 克拉的無色鑽石毫無壓力。人造鑽石公司Diamond Foundry 甚至可以造出 Type IIa 級別的鑽石。Type IIa 是指不含氮和其他雜質的、成分非常純潔的鑽石,世界上的天然鑽石中,也只有 1% 到 2% 是 Type IIa 級別的純淨鑽石。而在去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使用了62年的鑽石定義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天然」兩字,也就是說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都可以稱為「鑽石」。就連早前為了應對人造鑽石而喊出「真實是稀有的,真實是鑽石」口號的戴比爾斯都賣起了人造鑽石,1克拉800美元,不到同重量同等級天然鑽石價格的五分之一。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之間,似乎只剩下情感和價格的區別。參考資料:
[1]中國科學報《一顆鑽石帶來地球深處的秘密》http://www.cas.cn/cm/201809/t20180903_4662470.shtml
[2] 界面新聞《鑽石行業大危機,全球最大鑽石商戴比爾斯今年少賣14億美元》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98b0818a84e487e2d4d5e22c
[3] 國家地理中文網《腳下洞天:千萬億噸鑽石深藏地下160公裡》
http://www.ngchina.com.cn/science/science/8765.html
互動話題
文末的問題,你會怎麼選?
你有屬於自己的鑽石嗎?它有怎樣的故事?
到留言區分享給我們吧!
編輯 = Boom
圖片來源 = 網絡
商務合作 wd@unreadsky.com
告訴我你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