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艾薇巴蒂!歡迎來到小米辣的旅行背包世界,這裡有最全的旅遊資訊以及旅遊景點推薦,喜歡就給小米辣「揪」個關注吧,放心不疼!
明明是名旅遊小編,最近小米辣卻是硬生生被自己吃貨的狂熱心理扳成了美食搜羅小隊的成員。當然前提還是以旅行中的美食為主啦,旅行過程中,除了看沿途的風景之外,吃吃吃肯定是避免不了的。那麼今天,小米辣要帶大家去了解的,就是行至臺灣你不得不吃的十種美食,打個卡了解一下唄。
一:大腸包小腸
推薦指數:★★★☆☆
推薦品嘗點:位於東海大學西門町的官之霖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肉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
二:鼎邊銼
推薦指數:★★★☆☆
推薦品嘗點:鼎邊銼以邢家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
三:棺材板
推薦指數:★★★☆☆
棺材板為赤崁食堂創始人許一六先生所研發改良的美食,赤崁食堂最初以雞肝和蕃茄醬夾在吐司中,稱為雞肝板。許一六先生在嘗過後,將其改良以厚片 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麵糊、雞肉、馬鈴薯、青豆仁、蝦仁、花枝將挖去的麵包皮蓋上,棺材板即完成。棺材板類似西餐中的沙拉麵包,再加上使用刀叉進食,可知棺材板是由西餐中研發出來的獨特小吃,由於食客戲稱其形狀似棺材,因此老闆以此命名為棺材板,頗具有恐怖氣息的名字。
四:彰化肉
推薦指數:★★★★☆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清明節後產制),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吃起來感覺皮脆餡香,味道可口。
五:薑母鴨
推薦指數:★★★★☆
這是80年代後期在臺灣流行起來的進補小食,將臺灣特產的紅面番鴨煮熟,取鴨肉和老薑(也被稱做薑母),搭配上胡麻油、米酒、中藥的藥材包,混合放在客人面前熬煮,炭火更佳,好似鴨湯火鍋一般。
六:阿宗面線
推薦指數:★★★★☆
這小小的面線有人叫它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裡。面線裡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
七:牛肉麵館
推薦指數:★★★★☆
名美食家、旅行家舒國治先生強烈推薦,號稱:「純粹鮮香上,此店全臺北稱第一」。牛肉湯香醇、鮮腴、淨清,不帶一絲其他作料味(如豆瓣、花 椒、肉桂、沙茶、番茄、醬油)。有的行家在吃麵時欲極盡酣暢淋漓,特囑牛肉另擱放一盤,只全心大口呼嚕吃麵,肉僅偶夾一兩片,所剩肉片打包帶走回家。
八:生炒花枝
推薦指數:★★★★☆
僅憑「生炒花枝」這個美名,就當先品為快。「花枝」是由主料魷魚,配以各類竹筍、胡蘿蔔熬製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是因為魷魚上部有十個肉腕,形如花枝,於是形象地取名。一口咬下去,會感覺到鮮美湯汁溢出,而滑韌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絕。
九:甜不辣
推薦指數:★★★★★
有50多年歷史的賽門甜不辣一直安穩地坐在臺灣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為它的年頭長,更重要的是這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充滿了變化與想像。全手工製作工藝也是保證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來不曾改變,一碗甜辣醬混雜的美食就在這裡多年如一日地任憑風霜改變。
十:蚵仔煎
推薦指數:★★★★★
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如今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 中,頓時迎來一陣噼噼啪啪的美美響聲。
看風景,悟人生,我們一直奉行的是希望各位旅行者在旅途中放慢腳步,不一定把所有的景點都看到,但是希望每次經歷一個地方的時候,都用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