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極必傷、強極則辱:不完滿是人生常態
李常永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這是《書劍恩仇錄》中乾隆送給陳家洛的一塊寶玉上所刻之字。
我是主做刑事辯護的律師。閱卷,也是在閱覽別人的人生,閱覽人間的悲歡離合。年歲越長,越覺得金庸先生這番話大有意味。
強極則辱
鳩摩智痴迷武學,終於走火入魔;武功盡失後大徹大悟,反成一代高僧。歐陽鋒畢生追求天下第一,逆練九陰真經而發瘋。金輪法王號稱「十龍十象」之力,最終葬身火海。而《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嶽不群之流,為了練劍,居然連男人也不做了。
人性扭曲,竟至如此。
作為金庸武俠中知名度最高的掌法,「降龍十八掌」的思想淵源是《易經》。洪七公教導郭靖時說:
這一招叫做「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哪一天你領會到了這「悔」的味道,這一招就算是學會了三成。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天下什麼事情,凡是到了極頂,接下去便是衰退……還沒到頂,便預留退步。這才是有勝無敗的武功。
——《射鵰英雄傳》
到《神鵰俠侶》,郭靖把「降龍十八掌」練出一十三道後勁,一道強似一道,但收放自如。比起金輪法王的一味求強,郭靖的境界要高出不少。
做人做事,不可太強;留有餘地,知進知退,恐怕是最好的。
慧極必傷
聰明是好事,但是過於聰明就很危險。
黃藥師的妻子馮蘅,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可謂聰慧之極。為了給丈夫默背《九陰真經》,終至心力交瘁,難產而死。慕容復父子為了興復大燕,可謂機關算盡;然而,皇圖霸業,盡歸塵土。慕容博出家為僧,慕容復神志失常。無獨有偶,在金庸武俠小說裡,所有機關算盡的角色,下場都很悲慘。
情深不壽
倘若林朝英用情不深,不會在古墓中終老;倘若郭襄不痴情,又何須「一見楊過誤終身」。楊過的母親穆念慈,何嘗不是在情感與道義的糾結中鬱鬱而終。程靈素愛戀胡斐,又不能得其所愛;為救心上人,啜毒而死,也算是一種「死得其所」的結局吧。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是金庸先生倍加推崇的人生境界。這無疑與他深厚的國學素養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有關。金庸先生畢生浸淫中國傳統文化,功力精深。這幾句箴言,說是貫通儒、釋、道三家的「精華」,也不為過。金庸先後經歷三次婚姻,既有「被叛」,也有「背叛」;能與他白頭到老的,是第三任妻子林樂怡。然而,最讓金庸不能釋懷的,是長子查傳俠之死。查傳俠少年早慧,文採出眾,在金庸的幾個子女中,查傳俠是唯一一個能夠繼承金庸衣缽的人。然而,年僅十九歲的他,卻選擇了自殺:既有可能是自己為情所困,也有可能是為了阻止父母離異。査傳俠之死,也可說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的註腳吧。金庸先生得享高壽,與這幅箴言蘊含的精神力量應當不無關係。
靈隱寺的對聯說: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半稱心」已經足夠好,「不完滿」是人生的常態。
看清它,是明智。接受它,是豁達。
作者簡介:李常永,法學碩士,律師,執業於天津,主業刑事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