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劉曉東:讓更多人了解古法造紙技藝

2020-12-26 陝西法制網

過去八年的冬季,山裡寒風凜冽,四周寂靜無聲,地面結了厚厚一層冰。劉曉東開著拉滿構樹枝的卡車,眼睛不眨一下地直視前方,生怕一個不小心跌落到路邊的深溝去。 「白天我們去村民家裡買構樹枝,歷經百餘公裡的山路顛簸,再將這些材料運回紙坊,日日夜夜地重複。」十一年前,為了重修蔡侯紙博物館,退休的劉曉東與村裡十幾位老匠人拿上紙筆,提著木秤砣,去山裡村民家中,挨家挨戶地購買構樹枝。過秤後,用筆在紙上算過價錢,再將貨物裝上卡車,在冬季陡峭曲折的山路中來來回回做準備工作,歷經六年建成了蔡侯紙博物館。

復活

劉曉東今年72歲,生於西安市周至縣起良村,是蔡侯紙博物館負責人,在60歲即將退休的那一年,他就開始籌備重修蔡侯紙博物館相關事宜。61歲時,他正式肩負起傳承和保護古法造紙技藝的重任。

蔡侯紙以構樹皮為原料手工製作而成,須是秋末冬初落完葉子的構樹經鍋蒸之後剝下的樹皮。由構樹皮為原料造出的紙白皙透亮,紙張千年不腐朽,紙質堅韌不宜損壞,筆墨顏色易暈染出色。一張蔡侯紙要歷經蒸皮、踏碓、切番、打漿、抄紙等36道主工序、72道小工序才能完成。

「小時候,我從牆上揭紙寫大小字,用紙張刻皮影,疊火箭和紙塔……有紙就是我們村子的驕傲。」劉曉東從周至縣城的九峰中學回到起良村,擔任起良小學的校長後,不忍看到古法造紙技藝在現代工業的衝擊之下逐漸消弭,決心用後半生時間「復活」這項傳統文化。「我教學生歷史課時,講到造紙術是四大發明之一,突然之間鼻尖發酸,這偉大的發明是留在民間的文化遺珠,不應只成為歷史。」

堅守

在修建蔡侯紙博物館之初,村民們都不相信他能夠以一己之力恢復祖輩們的造紙技藝。村裡只有十幾位80歲左右的老人記得製作工序,他多次上門與他們促膝長談,懇請老人們與他一起恢復古法造紙技藝。恢復最難的一步是無法找到已經丟失的造紙工具,老匠人們根據當時造紙的場景,憑藉回憶還原了造紙的所有工具,從蒸皮和踩皮開始,向他傳授每一道造紙的基本工序。

自從開始修建蔡侯紙博物館,劉曉東只要有了新想法,凌晨兩點會從床上爬起來設計工地圖紙。他每天早晨五點半醒來,飯還沒吃上幾口,套上大衣就趕到工地查看修建進度,再去縣城裡辦理修建博物館的手續,晚上九十點鐘頂著寒風等公交車回家。

2018年,在經過大熊貓糞便與構樹皮等材料比例調試的多次嘗試後,劉曉東在蔡侯紙生產的基礎之上,以大熊貓糞便為主料,構樹皮和獼猴桃藤蔓為輔料,經過十道工序,做出了「熊貓紙」。今年6月,他將具有藥用價值的艾葉打成紙漿,與構樹皮混合之後製作出「艾葉紙」,用來卷制艾絨,包裝成艾條捲紙。為了吸引孩子們繼續關注古法造紙,他還獨創了「太陽紙」,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在紙漿上貼上採摘的花瓣與樹葉,再次敷上一層紙漿後,在陽光下晾曬之後帶回家,體驗手工造紙的樂趣。

劉曉東的學徒因為造紙工藝艱辛、收入低,多半途而廢,目前仍由他與老匠人們繼續堅守古法造紙術,操持紙坊的管理和接待工作。

傳承

「蔡侯紙面向的群體多是知名書畫家,使用趨於小眾化,這也正是手工紙張在現代生活中的獨特魅力。」劉曉東接下來計劃做蔡侯紙的文創產品,做卡片、年畫、線裝書等蔡侯紙的衍生品,在起良村開設國學館與書畫館,為書畫家提供書法繪畫的工作室,讓城市裡的孩子們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氛圍,學習國學知識。   「現如今,繼承造紙術的年輕人寥寥無幾,但是向社會弘揚傳統文化,讓更多人了解與重視這一民間文化,讓這一傳統工藝不被世間遺忘,仍是我會不遺餘力堅持下去的事。」劉曉東說。

來源:各界導報老友周刊樂活版

實習記者 劉凡銆 文/圖

作者/來源:各界導報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竹子製漿造紙——新時代竹纖維高效利用技藝
    竹子造紙 環保從源頭開始 近些年,隨著環保觀念的逐步深入,竹子造紙這項傳承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的工藝技術再次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對比傳統的木纖維造紙,竹子造紙到底有何不同?日前,中國紙業網記者採訪了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陳禮輝教授。 據陳禮輝介紹,中國竹纖維造紙始於晉代(公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紙技藝
    仿宋羅紋皮紙從晉代開始,古人就有了用竹子造紙的技藝,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全手工竹紙技藝至今仍有傳承,但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機。長大後,她打破了一個傳統---從父輩手中接過了傳男不傳女的造紙生意,又保住了一個傳統---遵循傳統古法製作竹紙。
  • 80人物丨少校連長劉曉東
    少校連長劉曉東鄭傅濤 郭 亮 丁桂祥在鐵拳勁旅修理連的維修工間內,少校連長劉曉東正在給修理工講解「車輛電控氣壓副制動」的原理與構造。了解劉連長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愛琢磨的人。琢磨這個事起源於他當運輸連長時,駕駛員訓練使用的車輛機械副制動方式易發生故障,安全隱患大,他就琢磨「能不能把這個副制動改良一下?」技術革新的想法便在他腦海萌生。
  • 新莊,古法抄紙抄出大產業
    記者再一次來到騰衝市界頭鎮新莊村,想再在這裡感受一下老家古法抄紙的韻味與感覺。只是剛下車,就被眼前的情景嚇了一跳:停車場幾乎停滿了車,抄紙博物館門口人頭攢動。「這是什麼情況?」「沒有辦法,這幾天來的人多。我還擔心找不到你呢。」早早等在這裡的新莊村總支書記索玉升介紹說。「現在油菜花正開,這些遊客來得早,還提前預定了早飯。」
  • 非遺大理行--蒸騰的造紙工坊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在諸多不朽的書信中熠熠生輝正是造紙術的出現成就了這份不朽的載體讓文字和情感得以用書信獲得表達難能可貴的是這份彌足珍貴的手工造紙技藝得以保留在大理,傳統手工造紙技藝以鶴慶地區最具代表性,其造紙技藝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是白族人民在長期農耕生活實踐中,結合當地豐富的原材料及自身技藝,從而形成別具一格的民間手工造紙形式。
  • 造紙基本知識A~Z 這些造紙知識你了解嗎?
    C Calcium carbonate (碳酸鈣) :碳酸鈣由於是使用最廣泛的造紙溼部填料和塗布顏料,通常被認為是對造紙過程有益的物質,由於其優越的性價比,碳酸鈣將繼續取代高嶺土成為造紙主要填料和顏料。但在酸性條件下溶解是其致命弱點。
  • 紙箋技藝 匠心細琢(1)
    新華社照片,合肥,2020年4月29日紙箋技藝 匠心細琢4月28日,在安徽省巢湖市黃麓鎮掇英軒書畫用品有限公司,劉靖在製作手繪「粉蠟箋」。紙箋加工技藝是傳統造紙工藝技術的延伸與發展,通過對紙張進行再加工,使紙的質地更優良、外觀更精美。其中源於唐代的「粉蠟箋」製作工藝複雜,圖案精美,可惜這種造紙技藝在清末失傳。今年48歲的劉靖是紙箋加工技藝非遺傳承人。劉靖跟隨父親學習紙箋製作技藝,並接手了父母在家鄉巢湖市黃麓鎮創立的「掇英軒」紙箋作坊。
  • 打卡杭州古法造紙體驗館,造紙術、活字印刷、宮燈製作一秒get!
    接觸妹從小就喜歡聞新課本的味道,紙香和墨香相互融合,其馨如蘭,很讓人懷念。現在圖書、刊物,翻開紙頁,早就沒有了曾經嗅之醇和的氣息了。杭州就有這麼一家可以體驗古法造紙的店,不知道在這裡能否找到記憶中的紙香。剛走進店門便能聞到淡淡的竹香,雖然還沒有開始體驗,但這似有若無的香氣已經告訴接觸妹,這一趟必將不虛此行。
  • 遇見金衛小神獸:發電、造紙、蛋殼畫
    ▲ 蔣林華老師主持開學第一課通過這些豐富的鳥兒照片和品種說明,金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知道了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了解了自己家鄉金山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因為靚麗的七彩羽毛可以作證。夏瑛園長則告知,除了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安排的主題教育,愛鳥周也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活動,且小班和中班的孩子也有參與性直感體會!
  • 雲朵艾楊,讓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這其中,離不開傳承的力量,由於非遺性質的特殊,傳承更帶有了與眾不同的使命,徒弟不僅要繼承師父的手藝,更要學習師父的匠心,最好的狀態就是在傳承中發展,為這門技藝添上時代的印記。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一些優秀的傳承者值得被銘記,比如「楊氏古方護膚配方」第四代傳承人楊鄭琪。
  • 古法造紙DIY |感受傳統魅力,傳承「指尖上的技藝」
    在古法造紙課堂上,鳳凰谷·樂活小鎮早已準備好各種工具材料,老師仔細的為大家講解了花草紙製作的步驟,小朋友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老師講解完畢後,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幫助下開始製作花草紙加水、攪拌、架框、鋪漿,臉上滿滿的認真,最後,粘花,裝飾,蓋漿。
  • 青島大學商院自強社 | 國家獎學金採訪(二):劉曉東學長
    在校園裡,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是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努力,但又在萬眾矚目的地方登場,他們的生活或許單調但絕不會乏味,他們是學校的驕傲,是我們心目中的大神。本期我社就對常年坐在教室學霸區的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劉曉東學長進行了採訪,快來聽聽學長分享的學習秘籍吧!
  • 夾江手工造紙研學 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丨成渝力量 品牌榜樣
    有「中國書畫紙之鄉」之稱的夾江,憑藉著手工造紙研學,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中國有宣、夾二紙,堪稱二寶。」夾江書畫紙與安徽宣紙穩坐當今十大名紙之位。夾江竹紙製作技藝,這項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下新興的研學旅行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成為了夾江又一張閃亮的名片。據史志記載,夾江手工造紙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康乾時期被欽定為「貢紙」和「文闈捲紙」。
  • 做了30年的「傻人」,他為的就是用古法釀好一瓶醋 | 樂活之選
    有這麼一個「傻人」 他堅持花30年用古法釀醋,只為一壇世間最香醇綿滑,酸香回甘的好醋。本季,「樂活之選」為你帶來8款純天然古法釀造醋飲,經典黑豆醋、熱賣水果醋等8款醋69元至188元/瓶不等,每瓶250ml,每一滴至少經歷8~24個月釀造,只為你口中最完美的酸。
  • 雲朵艾楊——古法技藝與現代化妝品行業的相逢
    作為「楊氏古法護膚配方」第四代傳承人,楊鄭琪從小就看著家裡人製做各種各樣的護膚品。25歲時繼承了家傳的「楊氏古法護膚配方」和「宮廷養目配方」,開始對護膚品進行深入研究,手工炮製提純草本植物製作純露花水、面膜。對於她而言,原料取自天然草本,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質是理所應當的。
  • 閩中農耕文化,大田後生仔傳承500年的古法食品製作技藝
    水粉製作技藝。福建省大田縣上京鎮溪口村,至今保留古法製作米粉的技藝,大田米粉因製作工藝不同,分「煮粉」和「炊粉」,主要區別在與製作米粉的原材料大米是用水煮熟還是蒸熟,後者基本上已經半自動化生產,而「煮粉」因為工序相對複雜,還保留古法手工製作。
  • 圃美多樂活首家樂活小屋重慶區盛大開張
    隨著PML樂活(中國)品牌戰略的不斷推進,公司轉型為一家全新的、系統化的、國際化的優質企業。洛哈斯小屋是公司各種戰略的支點。為代理商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幫助市場快速發展,也是展示PML樂活(中國)文化和品牌的重要窗口!上午11點58分,領導們為樂活農舍的開業剪彩,祝它前程似錦。重慶首家樂活屋的開業,不僅揭開了西南市場的新篇章,也預示著公司市場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古法護膚 真的這麼神奇?
    近來隨著古裝劇、宮廷劇的輪番轟炸,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深深被劇集中美輪美奐精緻非常的古法護膚迷的不亦樂乎。甄嬛傳的玉滾輪,慈禧專用的珍珠養顏粉都令人目眩神迷,心嚮往之。今天,小芭就為大家來扒皮下,這些頗具吸引力的古法護膚,是不是真的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