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紙技藝

2021-03-05 國華少年行

我國古代用於書寫和印刷的紙主要是麻紙、竹紙和皮紙。

西漢麻紙 1973年甘肅金關出土 

白色富春竹紙

仿宋羅紋皮紙

從晉代開始,古人就有了用竹子造紙的技藝,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全手工竹紙技藝至今仍有傳承,但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機。

因其從選料到最終製成,需要經過斬竹漂塘、煮楻足火、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烘乾五個流程,伐竹、浸竹、蒸煮、漚料、抄漿、壓幹、啟紙、焙紙等數十道工藝。過程十分繁雜艱辛,所以,每一張古法竹紙都值得被珍惜。

傳統工藝全手工製作的竹紙品質好,採用天然材料和自然工藝,環保無汙染,不添加甲醛和染色劑等有害物質,顏色、氣味都是自然的。

而且耐存放,能夠適應各種氣候,在南方不發黴,在北方不變脆,使書畫作品的魅力得以長久保存。

但傳統竹紙無法與工業紙張比生產效率和價格,所以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不佔優勢,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竹紙了。

會呼吸的纖維   竹紙裡的生命密碼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富陽市竹紙製作工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富陽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的誕生地。

富春山居圖

說起浙江富陽,那兒有一位從小就對竹子、對竹紙飽有熱愛的女娃,叫潘筱英。

長大後,她打破了一個傳統---從父輩手中接過了傳男不傳女的造紙生意,又保住了一個傳統---遵循傳統古法製作竹紙。

早些年,國內需求不旺,她的廠一直默默無聞的為中國臺灣地區和日本的高端書畫用紙品牌供貨,國內的書畫家買到這批竹紙的時候,常常以為是進口貨,且價格相當奢侈。

最近十多年的時間,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促動了傳統文化的復興,潘筱英順勢推出了國人自己的竹紙品牌---越竹齋。


十幾年來,越竹齋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精進工藝,與國家圖書館、故宮、以及一些傳統老字號文化企業開展合作,請教中國書畫藝術家對竹紙進行測評,不斷推陳出新,獲得了多項專利與發明成果。

今天,越竹齋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高品質的專業書法用紙和專業國畫用紙。

尺幅更大,水墨效果更佳,濃墨生光,淡墨潤澤,適用題材更加廣泛。


經權威實驗室檢測,高端紙壽超過一千年,甚至可逾兩千年,讓中國書畫藝術的生命力得以延長。

竹紙——承載中國傳世的書畫

想不想參觀位於北京前門大街的國家級非遺竹紙文化空間?

想不想親手做一張竹紙?

想不想在竹紙上創作自己的水墨作品?

敬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報名信息即將發布,名額有限,千萬別錯過!還有更多可以親自參與的文化活動等著你!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編輯:國華少年行公眾號—華少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國之精華 少年前行

素質教育與社會實踐信息

敬請關注「國華少年行」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三五百遺薈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製作技藝代表性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興昌大師作品賞析!
    2008年,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中華民族來說,工匠文化一脈相承,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偉大。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和把握了世界一個可觸摸的片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他們的故事。                    在雲南省普洱市困鹿山下有一位60多歲的彝族老人,守著母親留下的百畝古茶園,不藉助任何機器,固執地依照古法做著他的普洱茶,這位老人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貢茶製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
  • 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本期《豫見國際》聚焦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河南焦作的「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起源於唐,興盛於北宋。北宋時期,當陽峪與當時的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陝西耀州並稱為中國「四大瓷都」,是宋代北方著名陶瓷生產場地,其代表性器物被故宮博物院、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等珍藏。目前,全世界館藏絞胎瓷不足60件。2014年11月,「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片仔癀珍珠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國家級保密配方。國家級保密配方,中醫傳統製劑方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片仔癀製作技藝。保溼滋養、美白淡斑、去痘修護、一個傳奇、一個回憶。遠銷日本、歐美地區,出口護膚品三大精品之一。
  • 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程景亮)旨在團結服務非遺文化傳承人和相關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瀋陽市渾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於11月24日成立。非遺項目——滿族傳統搓背技藝傳承人、遼寧舉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德勝當選為會長。渾南區委統戰部副部長童丹、渾南區工商聯主席趙勇為商會授牌。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河南寶豐再添1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公示」通過文旅部官網發布。名單顯示,寶豐縣又有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寶豐魔術」成功入選,成為該縣第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
    ▲ 國家級非遺--華商宋繡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包含香港、澳門、臺灣。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中華非遺技藝傳承、交流與文化產業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非遺技藝成果,凝聚兩岸四地熱心中華非遺仁人志士,發掘非遺研究領域精英人才,開發前景無限的非遺項目。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11〕14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91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冬寧、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小虹、福建老字號協會會長鄭禮水、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非遺》原編輯部主任劉如珍參加儀式並致辭,此次啟動儀式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劉藝主持。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劉佳)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
  •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舉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中共景德鎮市委副秘書長、市文廣新旅局局長餘志華,景德鎮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瓷局局長方霞雲,景徳鎮新聞傳媒集團董事長李新華,景德鎮市文聯黨組書記熊小席,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江西省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劉少平,景德鎮市昌江區常務副區長陳忠豪,景德鎮市非遺中心主任董宇,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文旅中國政企部主任黃慶參,以及景德鎮部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教授
  • 熱烈祝賀商丘火神臺廟會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熱烈祝賀商丘火神臺廟會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0-12-2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
    12月1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永和魚丸項目作為福建的一張名片,也是魚丸行業中唯一的一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在挖掘自身品牌歷史、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發展空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非遺》原編輯部主任劉如珍表示,福州地處沿海,是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匯點,福州永和魚丸作為福建省飲食的招牌之一,其背後所包含的歷史和文化信息與福州的地理環境分不開。
  •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順藥發木偶
    泰順藥發木偶戲又稱放花木偶,起源於宋,是以火藥帶動木偶表演的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傳統戲劇,主要用於農村中廟會、年節、壽誕等大型活動
  • 花兒 唐卡 堆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系列展北京開展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系列展「青海西寧花兒與少年」本月在恭王府博物館開展。本次展示月活動以「河湟遺韻·西陲安寧」為策展主題,來自西寧湟中、湟源、大通的400餘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餘件文創產品,全面展示西寧賢孝、青海花兒、湟中堆繡、湟中農民畫、河湟皮影、湟中陳家灘傳統木雕、湟源陳醋釀造技藝、河湟刺繡、宗喀唐卡等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 百世興酒鬼花生傳統製作技藝 成功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百世興酒鬼花生傳統製作技藝 成功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間:2020-12-28 16:43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百世興酒鬼花生傳統製作技藝,成功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物質文化遺產——談「瀏陽花炮製作工藝」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瀏陽花炮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炮不僅關乎化學,更是文化和藝術。花炮製作者是特殊的畫家,將天空作為畫紙,將五彩繽紛的煙火作為顏料,用技巧作為畫筆,這就是煙花的魅力。」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仲畦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是口耳相傳,訴諸視聽而疏於記錄和固態化,因而常常是轉瞬即逝,不可再生的。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為了傳承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管單位十多年前開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對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保護對象予以確認。此外,這也是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