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用於書寫和印刷的紙主要是麻紙、竹紙和皮紙。
西漢麻紙 1973年甘肅金關出土
白色富春竹紙
仿宋羅紋皮紙
從晉代開始,古人就有了用竹子造紙的技藝,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全手工竹紙技藝至今仍有傳承,但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機。
因其從選料到最終製成,需要經過斬竹漂塘、煮楻足火、蕩料入簾、覆簾壓紙、透火烘乾五個流程,伐竹、浸竹、蒸煮、漚料、抄漿、壓幹、啟紙、焙紙等數十道工藝。過程十分繁雜艱辛,所以,每一張古法竹紙都值得被珍惜。
傳統工藝全手工製作的竹紙品質好,採用天然材料和自然工藝,環保無汙染,不添加甲醛和染色劑等有害物質,顏色、氣味都是自然的。
而且耐存放,能夠適應各種氣候,在南方不發黴,在北方不變脆,使書畫作品的魅力得以長久保存。
但傳統竹紙無法與工業紙張比生產效率和價格,所以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不佔優勢,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竹紙了。
會呼吸的纖維 竹紙裡的生命密碼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富陽市竹紙製作工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富陽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的誕生地。
富春山居圖
說起浙江富陽,那兒有一位從小就對竹子、對竹紙飽有熱愛的女娃,叫潘筱英。
長大後,她打破了一個傳統---從父輩手中接過了傳男不傳女的造紙生意,又保住了一個傳統---遵循傳統古法製作竹紙。
早些年,國內需求不旺,她的廠一直默默無聞的為中國臺灣地區和日本的高端書畫用紙品牌供貨,國內的書畫家買到這批竹紙的時候,常常以為是進口貨,且價格相當奢侈。
最近十多年的時間,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促動了傳統文化的復興,潘筱英順勢推出了國人自己的竹紙品牌---越竹齋。
十幾年來,越竹齋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精進工藝,與國家圖書館、故宮、以及一些傳統老字號文化企業開展合作,請教中國書畫藝術家對竹紙進行測評,不斷推陳出新,獲得了多項專利與發明成果。
今天,越竹齋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高品質的專業書法用紙和專業國畫用紙。
尺幅更大,水墨效果更佳,濃墨生光,淡墨潤澤,適用題材更加廣泛。
經權威實驗室檢測,高端紙壽超過一千年,甚至可逾兩千年,讓中國書畫藝術的生命力得以延長。
竹紙——承載中國傳世的書畫
想不想參觀位於北京前門大街的國家級非遺竹紙文化空間?
想不想親手做一張竹紙?
想不想在竹紙上創作自己的水墨作品?
敬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報名信息即將發布,名額有限,千萬別錯過!還有更多可以親自參與的文化活動等著你!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編輯:國華少年行公眾號—華少
轉載請註明出處
國之精華 少年前行
素質教育與社會實踐信息
敬請關注「國華少年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