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2021-01-15 騰訊網

國家級非遺十大門類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為了傳承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管單位十多年前開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對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保護對象予以確認。此外,這也是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分別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已經建設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前四批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涉及申報地主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皆為3154個。

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本批次共有推薦申報943個項目,經專家評審後,提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337個。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20個工作日,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

國家級非遺名錄建設已到第五批,茶葉傳統技藝累計有多少項?

第1-5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有37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入圍茶葉傳統技藝,有哪些值得關注信息?

從入圍茶葉傳統技藝所在批次來看

第一批有1個,第二批有13個,第三批有6個,第四批有9個,第五批有8個。

入圍最少的是第一批,僅有烏龍茶傳統技藝,來自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入圍最多的是第二批,高達13個。其中,綠茶傳統技藝排在首位,分別是西湖龍井、婺州舉巖、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此外,普洱茶傳統技藝僅在第二批次入圍,分別是雲南省寧洱縣申報的貢茶製作技藝和雲南省勐海縣申報的大益茶製作技藝。

從入圍茶葉傳統技藝的茶葉分類來看

綠茶有15個,黑茶有8個,紅茶有4個,烏龍茶有3個,花茶有3個,普洱茶有2個,白茶和黃茶各有1個。

入圍最多的是綠茶,也從某個角度驗證綠茶是歷史最悠久,也是國內茶葉生產和消費的主要茶類。其中,15個綠茶傳統技藝,浙江省佔4個,浙江省杭州市申報的西湖龍井製作技藝聞名海內外,也推動其成為我國最具知名度的名優綠茶。

排在第2位的是黑茶,有8個傳統技藝入圍,分別是湖南千兩茶、茯磚茶,湖北長盛川青磚茶、趙李橋磚茶,四川南路邊茶,雲南下關沱茶,廣西六堡茶藝,陝西鹹陽茯茶。

入圍最少的是白茶和黃茶,各有1個。其中,福建省福鼎市申報福鼎白茶製作技藝,位於第三批;湖南省嶽陽市君山區申報君山銀針傳統製作技藝,位於第五批。

註:37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代表性項目—茶葉傳統技藝

從入圍茶葉傳統技藝源自省份來看

福建最多,排在首位,有6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浙江、安徽、雲南並列第2位,有4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湖北、湖南和江西並列第3位,有3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四川、江蘇和北京並列第4位,有2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其餘省份,僅有1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不是重要茶葉產區,但卻能入圍2個茶葉傳統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茶葉傳統技藝都是花茶類,也說明北京地區是國內茉莉花茶重要消費市場。

此外,入圍烏龍茶傳統技藝均來自福建,分別是鐵觀音、大紅袍和漳平水仙茶製作技藝。而入圍紅茶傳統製作技藝省份分布不集中,安徽、福建、雲南和江西各有1個,分別是祁門紅茶、坦洋工夫、滇紅和寧紅茶。

從入圍茶葉傳統技藝申報主體來看

37個茶葉傳統技藝,36個申報主體為各級政府,僅有1個為企業直接申報,是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花茶技藝。

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茶葉傳統製作技藝申報單位都為政府,這也反映出我國終端茶葉消費市場的品牌建設處在政府推動推動的培育期

現階段國家級茶葉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和實力也還有待提升,區域公共品牌是茶葉消費市場培育的重要支撐。產茶區域的政府主管單位牽頭申報國家非遺茶葉傳統技藝,既可以作為當地中小企業品牌營銷的背書,也有助於在細分茶葉品類中培育龍頭企業。

從入圍茶葉傳統技藝保護單位來看

37個茶葉傳統技藝,28個保護單位為行業協會/研究中心,9個為茶葉企業。

企業保護傳統技藝分別為:綠茶技藝,婺州舉巖由浙江採雲間茶業有限公司保護,黃山毛峰由謝裕大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保護,安吉白茶由安吉中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保護。

黑茶技藝,茯磚茶由益陽茶廠有限公司保護,趙李橋磚茶由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保護,下關沱茶由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保護。

紅茶技藝,滇紅茶由雲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保護。花茶技藝,張一元茉莉花茶由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保護,吳裕泰茉莉花茶由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保護。

從現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茶葉)來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其傳承人的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的「活」的文化形態。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先後命名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3068人。

在茶葉傳統技藝領域,目前共有25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沒有,第三批有6人,第四批有6人,第五批有13人。

性別來看,男士22人,女士3人。3位女士分別是:王秀蘭,張一元茉莉花茶製作技藝;孫丹威,吳裕泰茉莉花茶製作技藝;韋潔群,六堡茶製作技藝。

從傳統技藝對應茶葉分類來看,非遺傳承人數量分別為:綠茶有11人,白茶有1人,烏龍茶有4人,紅茶有2人,黑茶有4人,花茶有3人。僅有張一元茉莉花茶非遺傳承人是企業申報,其它都是由各級政府(市、區、縣)申報。

註:25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

後 記

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管理工作,不是將其束之高閣保護起來。

該如何保護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茶葉傳統技藝?在筆者看來,讓非遺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才能真正保護好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

茶葉傳統製作技藝入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僅僅是這些重要技藝保護工作的開始。

只有將這些入圍的傳統技藝進行經驗總結和標準制定,並用於指導現階段茶葉生產,生產出適合現階段老百姓需要的產品,才能真正讓有中國特色的非遺茶葉傳統技藝走的更遠。

你怎麼看茶葉非遺和具體生產、經營關係?

圖/文 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溫馨提示

推薦一個不錯的公眾號

10萬茶友在線交流

相關焦點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廖惠林:非遺文化豐富精神世界
    來自全省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教育局美術教研員、教育機構代表、研學旅行機構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開幕儀式。 國家級非遺項目新會葵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廖惠林從事葵藝已有40多年。他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下,堅持恢復和發展已失傳的葵藝品,不斷傳承和創新技藝,培養葵藝人才,提升葵藝品的藝術收藏價值。他還多次受邀參加巴黎工藝博覽會、北京全國「非遺」傳承技藝大展、上海世博會等。
  • 三五百遺薈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製作技藝代表性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興昌大師作品賞析!
    在雲南省普洱市困鹿山下有一位60多歲的彝族老人,守著母親留下的百畝古茶園,不藉助任何機器,固執地依照古法做著他的普洱茶,這位老人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貢茶製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
  •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景寧畲族彩帶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1-01-06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客廳︱雲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郭俊
    為了發掘中華古老技藝的深邃魅力,泰禾金尊府開啟非遺藝術月,邀請雲錦、金箔等各個藝術領域的手藝人,傾聽他們背後的匠心歷程。本期我們對話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雲錦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郭俊老師,帶你一同走進雲錦藝術的世界。
  • 銀飾「非遺」傳承人高聰文:「定製+直播」讓技藝傳承走得更遠
    高聰文製作銀飾將月銷售額由1萬元增加到300萬元,郴州市銀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高聰文花了11年。回顧一路的艱辛與酸楚、奮進與喜悅,高聰文坦然辛苦並快樂著:堅守本心,努力就能迎來陽光燦爛。高聰文理解的「本心」有兩層含義。
  • 泰客廳︱金銀細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建軍
    為領略和傳承中國傳統工藝之美,泰禾金尊府舉辦非遺大賞月度活動,邀請各個領域的非遺手藝人,傾聽他們背後的匠心故事。本期我們對話了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巨匠——李建軍老師,帶你一同走進金銀細工技藝神秘的世界。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口口相傳的故事 非遺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發布
    為配合當時全省開展的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我省立即啟動了第一批10位傳統戲劇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工作。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拍攝傳承人及其相關人員的口述史訪談。  為練《斷橋》的蛇步,兩三天跳破一雙鞋;把別人午睡的時間拿來練習……拍攝中,工作人員深深地被各位表演藝術家的故事所打動。這些珍貴的資料,如果僅僅收藏在檔案室裡未免太可惜了。
  • 非遺+旅遊找到施力點 老技藝有了新活力
    在此過程中,旅遊對擦亮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推動非遺傳承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非遺+旅遊找到施力點   我國非遺資源相當豐富。截至目前,國務院批准公布了4批共1372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各省(區、市)批准公布了15550項省區市級代表性項目。
  • 「匠心」鑄就 讓非遺和傳統技藝變身「潮品」
    小小剪紙把南京美景帶到世界各地;六合農民畫印上了時尚潮包和行李箱;南京雲錦被點綴在歐洲的高級家具上……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幾千年的歷史沉澱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燦若星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流傳在民間的優秀傳統手工技藝。如何把藏在時光深處的傳統技藝發揚光大,讓它們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非遺加速度」:數位化讓布老虎、雕塑技藝「活」起來
    10月16日下午兩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布老虎製作技藝、雕塑製作技藝)高級研修班」在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園舉行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上,天津大學人文社科處人文教育項目主任劉娜教授代表天大社科處發言,她說:「天津大學非遺研培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期,傳承人就像星星之火,把在天大所學的知識傳播到世界各地,增強了傳承的活力。
  • 全國政協委員王宜:讓中醫藥非遺項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王宜:就加強中醫藥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宣傳與開發工作,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是加大中醫藥項目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的比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已公布的4批10類別137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傳統醫藥有137項,佔9.99%,與中醫藥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稱。
  •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2020-06-12 17:3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 千年技藝引年輕人傳承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 千年技藝引年輕人傳承 2017-06-01 14:10: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懷化市召開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評審會
    非遺懷化市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評審會12月17日,懷化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評審會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市博物館)會議室舉行,此次評審共收到各縣市區推薦的72名傳承人申報材料,涵蓋傳統音樂、傳統舞蹈
  • 第八批新昌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介紹——傳統技藝·玉米餅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玉米餅製作技藝相傳於明末清初,主要分布於新昌縣鏡嶺鎮外婆坑村一帶。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婆坑村村民不斷完善玉米餅製作技藝,口味更為多樣,有番茄味、海苔味等,樣式也更為美觀,蝶變成薄如蟬翼的、色澤金黃、可口酥脆的時令美食,散發著濃濃的穀物清香,深受遊客們的喜愛。玉米餅為純手工製作農家美食。
  •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2020-04-0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吃喝玩樂裡藏著好多傳統技藝 這場「非遺」展示讓人看得起勁
    文化遺產也充滿生活氣息 十幾位傳承人現場亮本領  長長的桌子對著小河一字排開,十多位非遺項目傳承人亮出了「看家本領」,現場展示傳統技藝。慕名而來的以及最初被音樂聲吸引而來的人們,挨個項目看得不亦樂乎。  「鼓亭樂」演奏結束後,孩子們並沒有走,而是一溜煙衝到展示桌前。
  • 肉桂評測 | 孝文家茶VS戲球,都是非遺傳承人,誰技高一籌?
    為了解決多數茶友的疑惑,懂茶帝特推出一檔評測欄目,以專業、中立的態度,對等級、價格相近的品牌茶做出客觀對比,樣品全部自費購買,絕不收受任何人一分錢,只希望對您的購買決策有一個正向引導和參考依據。今天我們評測的是兩款非遺傳承人的肉桂產品。
  • 非遺傳承人饒寶蓮:把手藝當做一輩子的事業
    在近日舉行的「遇見·非遺」佛山非遺文化體驗活動上,記者見到了首屆「佛山·大城工匠」饒寶蓮,她現場表演佛山剪紙技藝,令各國領事館官員及家屬讚嘆不已。形神兼備的作品背後,是20多年從未間斷的辛勤付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東剪紙)省級代表傳承人,剪紙早已成為饒寶蓮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她認為,工匠精神就是「把手藝當做一輩子的事業,精益求精,從一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