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Battle Royale的十一篇探討:規則優勢和規則弊端

2022-01-16 遊戲邦

第一篇

Battle Royale確實是用戶體驗行為非常難得的研究範本,涉及了考驗用戶忍受度的幾個極端層面:

A,輪迴性質的重複(跳傘,撿裝備,跑毒,PK,大概率遺憾出局,循環往復)

B,無處不在的挫折和遺憾(除了站到最後的Winner,其他任何階段的被迫終止體驗,都在罵人,就是組隊獲勝的隊伍那些先掉隊的也在罵人,換句話說誰被打掉誰就罵人)

C,放大的運氣權重(包括資源的獲取是不是不理想,是不是陷入對手的包圍圈,刷圈的選擇是不是對自己有利)

D,失衡競技(讓你零發揮的非主觀致命因素的比例高+經常發生的卡Bug行為+輔助軟體+輔助外設)

E,漫長的無所事事的低效生存期(經常處於,有人打不過,沒人單機運轉;高頻戰鬥吧,被打掉是大概率,苟著吧,像鵪鶉一樣瑟瑟熬幾十分鐘然後出來送快遞實在是無聊)

所以,那些單賽季打個幾百幾千場的玩家,或者那些在遊戲中打得菜又不放棄遊戲轉型到直播平臺成為固定圍觀者的玩家,是最有意思的範本群體,並且這個群體很龐大

遊戲中讓人頭疼的要素,Battle Royale遊戲都有,特別是強化同步在線導致交互行為經常傾向臨時性的模式交互,臨時且隨機的組合方式對需要高度協同的遊戲來說有時候就是一種破壞體驗的災難(可以感受一下:你需要Team的配合才能贏下博弈,可是隨機的臨時組合中沒人跟你配合啊,然後你要去面對1V4,或者1V5時,可能你都想卸載遊戲了,當然事實上你並不會卸載)

我花了很多時間去觀察Battle Royale Players,畢竟能驅動網易和騰訊同時不計代價投入的模式,背後隱藏的就是用戶能量的釋放…

fortnite(from apple.com)

第二篇

網易對Battle Royale的執著簡直超越想像,Fortcraft之後又緊接著推Project Battle

加上之前推的王牌獵手,孤島先鋒,迷霧求生,荒野行動,終結者2審判日,Knives Out,Survivor Royale,Rules of Survival…

以及未來的Project Battle中文版量子特攻,代號Ace,風雲島行動,荒野行動Plus…

第三篇

前面提到新聞說發行太多CP不夠用,可以看看截圖:Fortnite gets $100 Million from Epic for Esports Push,然後再關聯看看網易的新聞【10億做泛娛樂電競生態,主要在Battle Royale的荒野行動和終結者2審判日】和騰訊的新聞【1億扶持絕地求生用戶競技生態,1億扶持堡壘之夜用戶競技生態】,頂級產品競技的背後,都是厚實的資源支撐

好的產品生態都是資金維護出來的

在Winner Takes All的產品環境裡,好產品很難,但要不計代價拿出資源支撐產品做發行生態其實也很難【現在的遊戲,從設計上就要考慮發行後的服務衍生了,比如競技角度的可觀賞性,Watching和Playing已經同步了,產品獲益方式已經生態化,不再局限於遊戲內消費了】

要在移動端找到機會,不管是做產品發行,還是做產品開發,都沒有誰比誰容易的事

協同起來,共同從用戶角度變現,比什麼(比如比誰更慘,或比如比誰有優勢)都重要

第四篇

現在流行的MOBA和FPS/TPS(Battle Royale)這種嚴重依賴即時在線和協同交互的遊戲,本質上也沒有解決好陌生人交互協作的問題:在熟人交互空檔或者被稀釋區,陌生交互並沒有有效的連結機制來替補激活用戶的體驗留存需求,相反糟糕的匿名/陌生交互體驗反而削弱了用戶的體驗興趣

在強交互環境裡,做好陌生人交互的粘著價值,肯定要優先於熟人交互

我們在這個領域一直在推演模型,爭取有機會更好地激活Social

第五篇

(補一條前不久關於Battle Royale模式的影響評述)回看Rolling Stone在2017年4月對Brendan Greene的這篇專訪提到的這句:I just wanted to make something that I would like playing

誰也沒有想到,在Bluehole,Epic Games,NetEase,Tencent,Garena的加持下,Battle Royale會風行到這種程度,特別是PUBG Mobile和Fortnite(Mobile)一出來就滲透了全球所有的移動市場(兩款分居下載Top1和Top2)

PUBG Mobile,大概是騰訊發行過的所有遊戲裡,第一款引領全球同步瘋狂的遊戲

而Rules of Survival(終結者2審判日)和Knives Out(荒野行動),也是網易遊戲難得的能如此同步滲透全球的遊戲

Brendan Greene的產品執念,最終幫助騰訊和網易兩大遊戲巨頭,第一次實現產品如此徹底國際化

怎麼說呢,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吧

第六篇

以最近大熱的Battle Royale類遊戲競技為例:

A,普通玩家和職業玩家最大的區別在於對遊戲的熟悉度

包括地理環境,地形特徵,建築構造,槍械使用和判斷以及基於熟悉度基礎上的形勢判斷

比如更敏銳捕捉對手的站位,槍械使用類型,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執行什麼操作更有利,知道如何利用對環境和遊戲場景的熟悉度來給自己營造預判優勢

在熟悉度上,演練型和體驗型能達到非常大的區別

一個一天玩14個小時 VS 一個一周玩3個小時,在針對性上完全沒有可比性

B,普通玩家和職業玩家,另外一個明顯區別在於競技素養

B1,對遊戲道具的駕馭上的嫻熟程度,特別是快速精準操作,在對弈上實現快速反應+精準攻擊/防禦的優勢

在競技遊戲裡,反應的差異,幾乎就是致命的

B2,對戰術層面的挖掘,這個主要建立在遊戲的熟悉度,以及對其他玩家偏好特徵的研究上,所做的競技策略而戰術差異就在於:有組織策略+默契配合+高效執行

B3,對職業玩家來說,除了玩,可能還要兼顧競技的觀賞性,不僅要保障能贏,還要保障競技過程的精彩程度

比如打出高潮戰役,或者呈現出高超的競技技巧…

以上只是大概說法

如果是近距離遭遇戰,普通玩家和職業玩家的差距,將迅速被拉近,在這裡職業玩家也有很大概率輸掉

當然對普通玩家來說,遊戲是愉悅體驗;對職業玩家來說,遊戲是工作的一部分

補充下:在高水平競技賽裡,你會發現很多平時玩得很溜的競技大神,在團隊博弈裡,因為同場競技的都是一流高手,所以很多平常才看得見的光環,在高水準比賽裡,都消失了,該表現蹩腳的都會很蹩腳

第七篇

隨著Epic Games的Fortnite上架,移動端的Battle Royale類遊戲最後一個重量級選手也登場了

並且瞬間引爆了全球下載市場

這樣移動端的Battle Royale競爭力遊戲就包括:Fortnite Mobile/沒有上架大陸市場+PUBG Mobile(騰訊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和騰訊的絕地求生全軍出擊)+PUBG Like(Garena的Fire Free/沒有上架大陸市場,騰訊的穿越火線槍戰王者之荒島特訓,網易的荒野行動/Knives Out,網易的終結者2審判日/Rules of Survival)

這樣,全球在PC和Mobile端Battle Royale除了網易之外,都是騰訊系公司:騰訊遊戲+騰訊主控的Epic Games+騰訊主控的Garena+騰訊投資的BlueHole

也就是Tencent VS NetEase

第八篇

Battle Royale大戰以來,荒野行動拿到了9天的Free榜第一(不包括被清榜的那幾天,同期的終結者2審判日被壓制);據說預約數4000萬的穿越火線荒島特訓拿到了1天的Free榜第一,而被吐槽到沒邊的光榮使命拿到了3天的Free榜第一;據說預約數8000萬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拿到了10天的Free榜第一(同期的絕地求生全軍出擊被壓制)

然而,在Battle Royale的競技周期內,QQ飛車拿到了11天的Free榜第一;而旅行青蛙拿到了14天的Free榜第一

再往前一點,魂鬥羅歸來拿到了11天的Free榜第一;貪吃蛇大作戰拿到了63天的Free榜第一

以上,只是單純數值對比,沒有加入單天下載容量的彈性空間

第九篇

看完Fortnite Battle Royale論壇這篇雄文,感覺所有的Clone和Like都理直氣壯了:你們說Battle Royale是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獨創的嘛,顯然不是啊,2000年Battle Royale就上映了,1988年WWF/WWE就有Royal Rumble模式了,古羅馬的Romans Colosseum競技場的Last Man Standing也是Battle Royale,要我說古羅馬競技場肯定也不是第一個這麼幹,指不定是哪裡延續過來的,你們再挖挖,一定還有原型…

再說了,隔壁的PUBG是要花錢才能玩的,咱們這是免費模式遊戲,能一樣嗎,這是他過他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用英文說是Both Games Are Good In Their Own Way,你們別老鑽牛角尖,用戶各自喜歡得不得了(絕地求生4000萬付費下載用戶;堡壘之夜4500免費下載模式用戶)

按照這個神邏輯,是不是:A抄襲了B,,然後A絞盡腦汁找到了一個更早的和B相似的原型,那大家都有可能是抄襲者,這樣A抄襲B的指控就不成立了…

那Atari的Goon Squad能說自己不是抄襲Clash Royale的嗎

當然像Space Ape Games這種做COC Like做到被Supercell控股也是不多見(不過像Initial Capital和Accel Partners投資一家專門山寨自己投的另外一家公司Supercell產品的模式,也是很奇葩,這種併購基本也是背後資本驅動的)

第十篇

看到絕地求生全軍出擊的全網預約8000萬+,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全網預約7100萬+,並且上架日期未定,按照這種速度,是不是上架時單款遊戲的預約數就要1億+了…

1億+什麼概念:按照Sensor Tower監測的2017年900億次的應用下載安裝計算,兩款遊戲的預約數就是全球應用下載一年的1/450

作為對比,Cross Fire Mobile這麼夯實的用戶品牌基礎(11年端遊運營,持續多年全球最熱門的遊戲之一)兩年的下載量是2億(其中還有一大部分得益於Battle Royale概念的荒島特訓更新)

而這種瘋狂起始於一個Photographer和Graphic Designer想做出緊張感到位遊戲的執念(參閱下文提到的早先的朋友圈),Brendan Greene扇了一下翅膀,沒想到在中國市場颳起了超級旋風(兩款改編遊戲的預約都是奔著1個億去的…)

引領行業變革的不是傳統FPS領域的開發天才

引領行業變革的是一個遊戲玩得不爽想要不一樣的玩家

上一次由外行革新遊戲世界的應該是Draw Something的Dan Porter吧(我看了下他賣掉Omgpop後,果然賣它2個億美元就不再從事遊戲相關的產品了,進了經濟公司William Morris Endeavor和創建了移動版ESPN體育社區OverTime)

第十一篇

Battle Royale類遊戲因為規則設置問題:用戶在遊戲中的博弈感被削弱了,在器械高輸出和強輔助效果加持下,讓位給了主動發現能力

假設用戶沒有流暢操作障礙的前提下,有兩個屬性被放大了:

A,一個是在地圖上主動發現打擊對象的能力

B,一個是在大範圍視角盲區的環境裡,好的站地位置帶給你的運氣機會

在操作熟練程度相當的情況下,主動發現者基本上佔據了絕對的博弈優勢

所以在遊戲裡,經常沒有精彩的策略對戰,更多的是打了對手措手不及懵圈的單向出擊(對方還沒來得及響應就成快遞了,很多戰鬥都是瞬時完成的)

事情就有了明顯的次序:

A,規則驅動用戶往同一個方向動起來

B,大部分情況下,誰先被別人發現,誰先成快遞包

為此,我圍觀了一些競技能力很強的主播玩法:

A,為避免成為走位可預測的伏擊目標,角色移動都是用跳的

B,除非發現獵殺對象,輕易不下車;發現對象後也是利用快速載具移動來強化對手的視角盲區,然後利用先發優勢來定勝負(下車落地方位理想,對手成快遞包;下車落地方位不理想,自己成快遞包)

C,(依靠快速移動的載具)主動尋找打擊對象,避免自己成為被動獵殺目標

就是競技高手,也逃不出規則的約束:主動發現目標,主動出擊,且位置理想的一方勝出

這個在活動範圍有限的決賽圈表現得更明顯

這也導致了遊戲中的很多出局: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運氣問題

所以,雖然遊戲一直在強化遊戲的緊張氣氛,比如不斷緊逼的毒霧區,比如不知道藏在哪虎視眈眈的其他玩家,比如不斷挑動對抗場景的物資空投…但用戶解決方案的能力有限,因為位置和視角盲區的原因,成為快遞包的概率太大,而在器械高輸出和強輔助效果加持下,用戶反抗能力又弱滿滿都是還沒施展發力就成快遞包的挫敗感,每一個被淘汰的人都覺得自己冤屈

當然,這是規則驅動的:要想成為最後那個人,除了自身技戰術要好,還要能扛得過去各種暗處的隨機危機。

推薦以前的一條朋友圈:A,卞之琳:你在屋頂等著伏擊別人,而伏擊你的人在山頂正打著八倍鏡瞄著你,別人成了你的犧牲品,而你成了別人的獵物

B,林語堂:所謂Battle Royale,還不是有時伏擊了別人,有時給別人伏擊了

劉向在《說苑》中把類似的邏輯整得渾然天成:園中有樹,樹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所以《淮南子》主術訓中說:在Battle Royale放冷槍第一的環境裡,【雖勇必傷】

再推薦一下上次引用的《孫子兵法·軍行》的這兩句:

孫子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那讓你經常很悲戚地還沒表現就成快遞包的遊戲,有趣嗎

本文整理自近期的朋友圈,歡迎探討交流,鄭金條,微信zhengjintiao

相關焦點

  • 遊戲設計課程解密:遊戲和規則
    既然這篇文章是關於學習遊戲設計的,我們可以先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事實上,「遊戲設計」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在特定的企業或者學術項目中,遊戲設計通常指代編程、項目管理、故事敘述或者創意指導。在遊戲產業,遊戲設計師通常兼任程式設計師或項目經理——或者由團隊中的所有成員共同完成遊戲設計的工作。  或許我們很難給「遊戲設計」下一個簡單的定義。
  • 規矩和規則
    對於成年人來說,規矩和規則是共生的,他們既能理解其中的差別,又懂得順應兩者的聯繫。小孩就不一樣了,對他們來說,這兩個概念很模糊,也很容易混淆,不外乎「這個能做,那個不能做」。而在生活中,幫他們理解規則的意義,比單純敦促他們遵守規矩要重要得多。規則是廣泛的,規矩則很具體,後者由規則衍生而來,但本身又比規則局限得多。廣義上,規則是一切事物都遵循的準則,它客觀存在,比如種種科學定律。
  • 張藝興辦街舞比賽,與布布battle獲勝,女友曝內幕稱臨時改變規則
    但是,就在張藝興粉絲都很自豪和開心的時候,網上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原來在就近一場的街舞比賽當中,張藝興上場和布布battle。 看過完整版的粉絲們都知道,其實這是一場友誼賽,在張藝興和布布battle的時候突然就開始判罰了,這也是意料之外的,廖搏也在現場說這一次的battle有判罰也是臨時得知的,甚至於現場的評委也不知道此事
  • 境外不同類型股權轉讓涉及「間接股權轉讓」徵稅規則的探討
    針對間接股權轉讓的稅收問題,我們最早從國稅函[2009]698號文到國家稅務總局2015年7號公告,我們對於間接股權轉讓的徵稅原則、安全港規則、徵管規定都比較詳細了。但一直到今天,我們實際上最缺的一個就是,針對間接股權轉讓,如何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並管理好對應的計稅基礎。
  • 關於打羽毛球的單打規則
    羽毛球比賽規則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體系,以下是學識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打羽毛球單打規則,歡迎閱讀!3發球時,發球員和接發球員同時違例,應重發球。4發球員在接發球員未做好準備時發球,應重發球。打羽毛球規則介紹:1. 球場和球場的設備1.1 球場應是一個長方形。用寬40毫米的線畫出。1.2 線的顏色最好是白色、黃色或其他容易辨別的顏色。1.3 所有線都它所確定區域的組成部分。
  • 中國象棋競技規則與程序設計探討
    希望棋友們和程序設計員們共同研究指正。我試驗了一些棋例,用下面要說的三禁三原則,能很好的進行判定,也能很好的進行程序設計。我們首先規定:未過河的兵卒不算子,以下所有討論均為此原則。我相信兵卒未過河不算子也是很多老一輩棋手研究的結果,肯定是有利去規則的,這裡不做研究了。一、「殺」。
  • NBA五大球場規則演變
    改變的不止有結果,還有規則在NBA七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因為某些球員超強的天賦和能力,不管是在進攻端還是防守端都有著統治級別的優勢。聯盟為了更好的觀賞性和發展就不得不出臺一些針對性的規則來限制他們,以便讓其他球員感覺更公平些,讓比賽更具觀賞性。NBA能夠發展成為世界頂級的賽事聯盟之一,除了眾多優秀球員的貢獻,也離不開聯盟規則的增加和修改完善。那麼,究竟有哪些球員受到這些特殊的禮遇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
  • 休克爾規則(Hückel規則)
    從凱庫勒(Kekule)提出苯的環狀結構,並發現苯和類苯化合物有特殊性質(芳性)以來,人們對芳性及其和結構之間的關係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到1931年休克爾用其簡單的分子軌道法計算了單環多烯的π電子能級,提出了4n+2規則;稱為休克爾規則。隨著微擾分子軌道理論的建立和發展,使得休克爾規則的理論根據更加充分。
  • 今天講2種重要的規則:英語單詞發音規則與英語句子朗讀規則
    這是我學習「蘇楠楠」老師、「唐賀強」老師以及「謝孟媛」老師英語課程後的學習筆記,就是把這三位老師教授的知識做了認真的梳理,形成了今天要講的兩個重要規則:英語單詞發音規則與英語句子朗讀規則。如果你是喜歡英語的同學,相信這篇筆記能給你啟發。
  • 《CF手遊》11周年禮包返場活動地址在哪 十一周年禮包領取規則介紹
    本次的活動禮包內容很豐富,十一周年限時返場的禮包擁有很高的性價比,這次活動的參與方法和入口地址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讓大家了解十一周年禮包領取的具體詳情。... CF手遊11周年禮包返場活動在什麼地方可以參與?
  • 匯鴻集團:關於修訂《董事會議事規則》的公告
    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修訂《董事會議事規則》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
  • 十篇系列:Battle Royale邏輯+遊戲閱歷對產品開發的意義
    十篇系列:Battle Royale邏輯+遊戲閱歷對產品開發的意義第一篇我們以前陸續在朋友圈提到的各種效應和定律的遊戲邏輯解讀
  • 即將實施 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
    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徵求意見稿)第一條(制定依據)為規範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保障化妝品的質量安全
  • 規則造句和解釋_規則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規則(guī zé),形容詞。近義詞有:法則,規定,準則。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或某些具體的規定。[交通規則;遊戲規則。](出自: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規則參考例句:1、因為根據世貿規則,人家佔著理。2、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遵守交通規則。3、知道學習規則或內容。
  • 米蘭達規則及其「中國式困惑」|法律參考
    正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闡釋確立米蘭達規則時表明的一樣,警察局的關押環境和複雜的訓問手段,就足以對嫌疑犯形成巨大的心理攻勢,而迫使許多嫌疑犯在不完全自願的情況下自證其罪。因此米蘭達規則表明,如果反對自我歸罪的原則在審判以前的警察局訊問階段無法得到保障,那麼許多嫌疑犯在進入司法審判之前,就已經喪失了這種權利。  儘管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解釋具有權威性,但是在法學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 管理丨規則與自由的天平,老師該如何平衡?
    懂得規則與自由在生活中會有各種規則,這些規則規範著我們的行為,這些規則維繫著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乘坐公交車時,在銀行辦理業務時,你必須排隊等待;在十字路口時,遇見紅燈,你必須等待。在公共的環境中,人們必須遵守公共的規則,而在規則中,人們又都是自由的。 幼兒園老師要懂得,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規則」。「
  • 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值班規則》的決定...
    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值班規則》的決定交通運輸部令2020年第14號《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值班規則〉的決定》已於2020年7月2日經第21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寶寶的大腦規則》(篇六): 有道德的寶寶——道德與情感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讓自己的孩子遠離這個世界的克裡斯滕森和邦迪?我們又如何知道自己不會為這個世界培養克裡斯滕森和邦迪?道德培養的目標是什麼? 「子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初為人母,我一開始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 《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徵求意見稿)
    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徵求意見稿)第一條(制定依據)為規範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保障化妝品的質量安全,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則和目錄。第二條(適用範圍)本規則和目錄適用於化妝品產品的統計及監督管理,用於判斷產品的歸屬。第三條(分類依據)採用線分類法,按功效宣稱、作用部位、產品劑型、使用人群,同時考慮使用方法,對化妝品進行細化分類。
  • 對話李喆|圍棋規則是否應修改?
    李喆:是的筆者:關於您說的這個「平衡點」,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如今有個現象:無論是人還是AI,白棋勝率更高已成為事實,這不禁讓我們對目前的貼目規則有些質疑了,曾經中國規則設置為黑貼2又3/4子,目前日韓規則是黑貼6目半,那麼這幾種貼目規則您做個對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