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新賽道③丨城市群牽手布「鏈」,誰能抓住新風口?

2021-01-09 紅星新聞

11月,國務院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紅星新聞注意到,2019年全國汽車累計銷量為2576.9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佔比4.7%。此時,離目標仍有15.3%的距離,無疑是一片巨大市場。

同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製造」二字,意在政策支撐。

無論是協同能力最強的「長三角」,還是製造基底深厚的「大灣區」,以及勢頭正猛的「成渝」、長江中遊城市群等等,全國以「製造」聞名的城市群,誰能抓住新一輪機遇更上一層樓,引人期待。

▲4月17日,全國首批新能源二手車通過成都鐵路口岸報關出口至哈薩克斯坦

01,城市群申報正火

今年9月,五部委下發《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其中鼓勵城市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申報。

根據「氫雲鏈」整理,截至11月27日,已有16個城市群申報,其中山東、湖北、江蘇、內蒙古已在官方宣布,分別以濟南、武漢、蘇州、鄂爾多斯四市為牽頭城市,參與城市最多的為湖北省,共有襄陽、宜昌、十堰、黃岡、荊門、孝感、淄博、嶽陽、濰坊、聊城10個城市加入。

在這份申報名單裡,四川省、重慶市,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均是共同形成城市群參與申報;上海、浙江、江蘇則各自分開,已申報的江蘇省,則與陝西和寧夏中產業基礎較好的城市共同組成。此外,內蒙古正式開啟聯合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上海市嘉定區作為參與方加入。

這並不是新能源車第一次以城市群的方式進行發展。2013年,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四部委確認了28個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群名單。

當年發布的《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也提出,要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節能減排任務較重的區域中選擇積極性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實施。

為什麼?

有研究顯示,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演進,區域勞動分工日益細化,特別是交通、通信技術的提升,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在產業分工聯繫、交通通信組織方面具備了更好的基礎,城市自身發展擴張需求和區域生產力布局優化發展的需求更加強烈。

「很多企業加入了多個城市群。」氫雲鏈也指出,一方面體現了企業的紐帶效應,另一方面也是地方保護主義的體現——不在本地區落地,則難以參與本地區的示範規劃——這可能會造成大量的重複建設。

▲新能源汽車備受消費者青睞

02,產業鏈的差異

從企業分布來看,其實,「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在新能源車的生產製造上有所布局。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長三角城市群(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共有超1萬家經營範圍含「新能源汽車」,同時包含「生產、製造」,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新能源汽車中遊相關企業。

廣東省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相關企業均超4000家,成渝城市群(四川、重慶、西安)相關企業超3000家,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河北)相關企業為1500餘家。

但產業鏈不僅是整車製造,還包括鋰電池、電解液、正負電極等上遊產業鏈。而天眼查專業版的數據則出現了較大差距——

截至12月25日,廣東省共有超1萬家經營範圍含「鋰電池、電解液、正負電極」,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新能源汽車上遊相關企業。

包含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四個省市在內的長三角城市群共有超6000家此類相關企業。

長江中遊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共有超1000家新能源汽車上遊相關企業。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河北)和包括西安在內的成渝城市群均不足1000家。

一方面,以廣東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一直是全國重要汽車製造基地,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時間較早,分工較為明確。目前,廣州、深圳、佛山新能源汽車核心集聚區,而東莞、中山、惠州、肇慶等地區則重點發展關鍵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項目,實現了區域布局協調發展,提升產業規模和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在電池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擁有一批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包括比亞迪、億緯鋰能、比克電池等,產能位居全國前列。同時,通過主機廠配套資源,已經吸引寧德時代落戶廣州,並帶動了一批配套新材料企業的發展。在電控方面,早在2017年底,粵港澳大灣區內已經具備量產功率7.5—130千瓦永磁同步電機驅動系統能力。

而從幾大車企在長三角的布局中,大多都以上海為總部、在蘇浙皖形成製造基地。這是因為各省市不同的產業底色——

上海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業發展水平優勢明顯,江蘇先進位造業密集,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安徽創新資源豐富,同時勞動力資源充沛。

▲圖據圖蟲創意

03,「產業互補」或是解法

但對更多城市群而言,新能源產業鏈機會仍在,但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不久,在「第八屆開發區對話500強」上,中企會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大唐集團原副總經理鄒嘉華曾表示,成都重慶兩地產業結構相似係數達到0.96,「要深度研究產業的分工協作方式,對內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和區域內惡性競爭」。

事實上,在汽車產業的發展上,成渝兩地的產業集群優勢突出——重慶汽車產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成都也是全國前十大汽車生產基地,成都市經信局汽車產業處處長文彬透露,今年疫情影響下,2020年全年實現整車產量仍將保持百萬量級。

關鍵是,如何分工?重慶市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進提到了「產業互補」,在他看來,雙方正在加強合作,下一步還有提升的空間,「其實產業同質化並不一定是壞事,可以共同把產業做大,形成產業互補,雙方也在加強合作,下一步還有提升的空間」。

而在氫雲鏈整理的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申報情況中,除了成渝兩地,阿壩州、資陽市、內江市、樂山市、攀枝花市、涼山市、雅安市、綿陽市、眉山市、自貢市、德陽市也均列入參與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下半場,除了車,充電樁也是一個巨大的風口。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長三角城市群(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共有近2萬家經營範圍含「充電樁、新能源智能充電、電動汽車充電」,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充電樁相關企業。

廣東省現有超16000家充電樁相關企業,長江中遊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相關企業超12000家,成渝城市群(四川、重慶、西安)相關企業超8000家,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河北)相關企業為5000餘家。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助理劉斌此前在「大灣區汽車產業創新發展主題」研討會也提到,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布局投入大,而且產出期非常長,汽車開發時間一般需要4年左右。

「在風險如此大的情況下,合作是必然趨勢。」劉斌說,大家需要拿出自己擅長的內容來進行合作,均攤開發成本並把產品做得更完善。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2020,多少新能源車企倒在風口中?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的逐年降坡、特斯拉強勢進入國內市場和「黑天鵝」疫情的爆發,讓已陷入「黑暗寒冬」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以至於在今年初業內就傳出一個聲音——「2020年將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生死攸關的一年」。 今年有多少家新能源車企能活下來,成為關注的焦點。
  • Winter is coming:技術面推演新能源車炒作將告一段落20201126
    相信大家通過本章的學習,將會從技術角度來觀察當下新能源車板塊的潛在的波段尾聲的「風險」!圖A: 新能源車指數 20201126 14:01 即時盤面瞬間(日線)—觸及黃金分割壓力位圖B: 新能源車指數 20201126 14:06 即時盤面瞬間(60分鐘圖)圖C: 新能源車指數 20201126 14:09 即時盤面瞬間(周線)解析:如圖A、圖B和圖C顯示:技術面均暗示該板塊存在一定的往下的調整壓力
  • 山東、武漢等地紛紛官宣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誰能先人一步?
    山東、武漢等地紛紛官宣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誰能先人一步?1、濟南牽頭,山東10市組群申報11月27日,在「新時代新生態新機遇」為主題的「山東省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暨第十三屆山東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上,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靖士寬介紹,經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准
  • 能鏈入選中國新經濟獨角獸TOP100 能源網際網路唯一一家
    (原標題:能鏈入選中國新經濟獨角獸TOP100 能源網際網路唯一一家)
  • 能鏈王陽:讓能源回歸零售本質
    隨著能源行業的市場化放開,能鏈在做的,就是讓能源消費數位化,讓能源回歸零售本質。據了解,能鏈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領先的能源新零售和能源物聯網平臺,國內外雙料獨角獸企業,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目前能鏈業務覆蓋全國1700多座城鎮,旗下擁有能鏈團油、能鏈快電、能鏈雲、能鏈物流、能鏈綜合能源港、能鏈智電六大業務板塊。在油電一體化能源補給領域,能鏈位居中國第一。
  • 豐田掌門人炮轟特拉斯,新能源車到底有沒有泡沫化?
    從目前全球各國和地區的表態來看,新能源車肯定是趨勢,而趨勢一旦開啟可能會中斷但是絕對不會停止,所以老書認為新能源取代燃油車肯定是未來的趨勢。但是老書並不認為就一定會是現在的鋰電池或者現在的新能源車龍頭企業勝出。只能說勝出是一定的,但在市場沒有形成壟斷之前不知道鹿死誰手? 就比如手機,在智慧型手機出來之前,諾基亞是行業的老大,而且諾基亞當時已經研發出了智能作業系統,但是因為塞班的蛋糕太大,諾基亞放棄了革自己命的機會,最後自然也被市場拋棄。塞班系統做得再完美也抵不過IOS和安卓系統,這就是趨勢。
  • 錢包和交易所已成紅海賽道,「後浪」B21引領行業新風口
    區塊鏈行業的新入口 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善,網絡進入千家萬戶。面對如大海一樣浩瀚的信息,人們會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當大量用戶的需求集中在一處,那這就是入口,也會成為風口。
  • 想買新能源車的用戶會擔心什麼?
    各位網友,您身邊有想要購買新能源車的親戚朋友嗎?您肯定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了這群朋友去購買新能源車,未來新能源車還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打動更多的用戶。其實當前階段,購買新能源車最大的動機就是限購政策,那對於非限購區域,更多是被使用經濟性和產品本身所吸引。
  • 兩大「新風口」來襲,馬雲、劉強東紛紛入局,你打算抓住嗎?
    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盛行的時代,人們都主張要把握風口。當你站在風口的時候,是豬你也會飛。這時候,你是誰不重要,你會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站在了風口。如何才能選擇一個正確的行業呢?這當然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都有它的潛規則。當你看到別人吃酒喝肉的時候,其實你不知道他是如何忍辱負重過來的。
  • 錢包和交易所已成紅海賽道 「後浪」B21引領行業新風口
    區塊鏈行業的新入口 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善,網絡進入千家萬戶。面對如大海一樣浩瀚的信息,人們會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當大量用戶的需求集中在一處,那這就是入口,也會成為風口。 網際網路時代造就了幾家偉大的公司,比如谷歌、亞馬遜、臉書以及中國的騰訊、字節跳動、阿里、百度等,它們共同點是抓住了真正的流量入口,造就了千億美元以上的市值。 那麼區塊鏈行業的入口到底在哪呢?是交易所?公鏈?錢包?還是Defi?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 史上最大泡沫誕生?風口能否繼續?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史上最大泡沫誕生?特斯拉在美召回近萬輛電動車,風口能否繼續? 摘要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 史上最大泡沫誕生?風口能否繼續?】
  • 新消費風口爆發,萬億市場紅利你能抓住嗎?
    以低糖低脂為代表的健康類食品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年輕人加入養生大軍,健康品和營養品消費火熱;健康瘦身新概念興起,控糖減脂引領新食潮......健康觀念的空前升級,在消費行為上可見一斑,促使健康新消費行業成為今年表現最突出的行業之一。種種跡象顯示,健康新消費時代已然來臨。
  • 新乳業牽手「一隻酸奶牛「搶佔鮮茶飲新風口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新茶飲市場規模已接近5000億元,標誌性玩家「喜茶」「奈雪的茶」,近期先後完成C輪融資,估值分別達160億元和106億元。 茶飲賽道目前正處於高速增長期,新乳業此時選擇進入,可謂站上了風口。
  • 低油價時期新能源車對油品替代何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年初以來,新能源車市場確實不好。1-5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只銷售了26萬輛,同比下降39%,比乘用車總體降幅高出12個百分點。就連乘用車實現增長的5月,新能源車仍然下降了27%。
  • 「光」彩奪目 合肥搶灘光伏 新能源產業
    在光伏及新能源產業「賽道」上,合肥正加速擁抱金太陽,取得的成績驕人奪目。作為新能源中的「尖子生」,光伏產業在新基建領域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逐夢正當時。
  • 五問新基建:區塊鏈角色重要,投資體量不足
    區塊鏈技術作為硬科技的重要一環,其應用落地早已延伸到數字經濟、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眾多領域。那麼,在新基建的賽道上,區塊鏈將如何抓住機會搶先發展?新基建浪潮對整個區塊鏈行業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鋅連結:「在新基建的賽道上,區塊鏈技術將扮演什麼角色?具體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 新能源車的冰與火
    一邊是寒冬天氣續航驟降頻引吐槽 一邊是股價、市值屢創新高 新能源車評價為何冰火兩重天? 頭部車企大幅降價 電動汽車的成本如何定義?
  • 理想,新能源車領域的懂王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新能源車的個人需求佔比為70%,同比漲幅12%。新造車「三兄弟」中,蔚來市值反超寶馬、戴姆勒等老牌車企,進入700億美元俱樂部;小鵬市值一度超越百度,逼近600億美元;理想也來到300億美元關口附近。二級市場的追捧,讓造車江湖又添變數。
  • 一款車,一條新賽道,東風Honda享域銳·混動不簡單
    在前段時間舉行的「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發布了一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根據路線圖2.0,到了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各佔一半,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 從而實現汽車產業的全面電動化轉型。這相當於指明了未來中國汽車的發展方向,新能源車型要佔總銷量的50%,傳統能源要全部過渡到混合動力。
  • 造車新勢力2020年成績喜人,他們怎麼做到的?就憑這三點!
    起初,他們被質疑到底能不能把PPT裡所展示的車子造出來;後來,被質疑的是能不能活下去;而當下,被質疑的是未來發展潛力能不能撐起資本市場所賦予的超高期待值。2020 年 9 月,威馬汽車宣布完成了總額 100 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當時刷新了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輪融資紀錄。已經在美股上市的蔚來、小鵬、理想,則迎來了市值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