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2020年成績喜人,他們怎麼做到的?就憑這三點!

2021-01-08 太平洋汽車網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2020 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一邊是綠馳汽車、賽麟汽車、博郡汽車、前途汽車、長江汽車等身處經營困境或者慘遭出局,另一邊則是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威馬汽車等頭部企業絕處逢生,甚至可以說浴火成鳳。

隨著 2021 年新年鐘聲敲響,部分站穩腳跟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陸續率先公布了 2020 年交付數據,各色醒目的戰績海報,無不洋溢著苦盡甘來的喜悅之情。

●《見證》是什麼?

《見證》是太平洋汽車打造的行業欄目,在這裡與網友們共同見證汽車行業大事件。揭開熱鬧喧譁的表面,我們將一起探究行業大事件的因果以及本質,思考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刷新紀錄」成為高頻詞

1 月 2 日,理想汽車公布了 2020 年 12 月份、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成績單:

理想ONE(詢底價|查參配) 12 月份交付 6126 輛,環比增長 31.9%,同比增長 529.6%,再度刷新單月交付量紀錄;

理想ONE第四季度交付 14464 輛,環比第三季度增長 67%;

理想ONE全年累計交付 32624 輛。

1 月 3 日,蔚來汽車公布了 2020 年 12 月份、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成績單:

品牌 12 月份交付量達 7007 臺,同比增長 121.0%,創造了新的月度交付紀錄,包括 2009 輛 ES8,2493 輛 ES6,2505 輛 EC6;

品牌第四季度累計交付 17353 輛,同比增長 111.0%,同樣創下新紀錄;

品牌全年累計交付 43728 輛。

1 月 4 日,小鵬汽車公布了 2020 年 12 月份、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成績單:

品牌 12 月份交付量達 5700 輛,同比增長 326%,環比增長 35%,創歷史新高。其中,小鵬 P7 交付 3691 輛,小鵬 G3 交付 2009 輛;

品牌第四季度累計交付 12964 輛,同比增長 303%,環比增長 51%。其中,小鵬 P7 累計交付 8527 輛,環比增長 37%;

品牌全年累計交付 27041 輛,同比增長 112%。

1 月 4 日,威馬汽車公布了 2020 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成績單:

品牌第四季度累計交付 8609 輛,環比增長 38.9%,刷新單季度歷史新高;

品牌全年累計交付 22495 輛,同比增長 33.3%。

向傳統車企發起正面攻勢

不少車圈人士把 2020年 定義為中國智能電動車的元年,在我看來,這一年同時也是造車新勢力對傳統燃油車企發起正面攻勢的元年。

經過這一年,活下來的頭部造車新勢力們銷量爆發、市值飛漲、現金流充裕、知名度攀升……

儘管仍然飽受質疑,但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起初,他們被質疑到底能不能把PPT裡所展示的車子造出來;後來,被質疑的是能不能活下去;而當下,被質疑的是未來發展潛力能不能撐起資本市場所賦予的超高期待值。

2020 年 9 月,威馬汽車宣布完成了總額 100 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當時刷新了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輪融資紀錄。

已經在美股上市的蔚來、小鵬、理想,則迎來了市值飛漲。按美東時間 1 月 6 日的股票市值計算,蔚來總市值高達 789 億美元,身居全球車企第五名,僅次於特斯拉、豐田、大眾、比亞迪;小鵬總市值 326 億美元,與福特和吉利僅有微弱差距;理想汽車總市值也高達 285 億美元,位列TOP 15之中。

誰能想到,在一年多以前的 2019 年年中,這幾家造車新勢力正經歷著自創立以來最「陰霾」的夏天。

彼時,蔚來汽車一邊嚴重入不敷出,帳上餘額所剩無幾,另一邊股價跌至塵埃,隨時發生退市的危機;正在進行C輪融資的小鵬汽車無人領投,創始人何小鵬只好先自掏腰包;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聯絡了幾十甚至上百家投資機構,依舊毫無所獲,眼看著第一款量產車就要面臨「難產」;而威馬,在那段時間也難以避免地遇到融資難題。

回顧這短短一年多,用「穿越生死線」來形容這些造車新勢力一點都不為過。從「泥腿子打遊擊戰」到如今憑實力與傳統車企正面交鋒,不斷蠶食對方的市場,可謂上演了一場夢幻般的浴火成鳳。

儘管雙方現在的市場體量差距還非常懸殊,但造車新勢力們一次次刷新銷量紀錄,就像拿著刀子在傳統車企身上一小塊一小塊地割肉,雖然小,但卻很疼,而且越割刀子越鋒利,說不定哪天還能把骨頭給卸下來。

造車新勢力為什麼行?

古人云:「成功有三,天時,地利,人和。」哪怕放到當下,放到造車新勢力的崛起中,也同樣適用。

所謂「天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提過,那便是由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構成的「新四化」將重塑百餘年汽車產業,傳統車企巨頭們所築的堅固護城河終將在時代浪潮之下被逐漸瓦解。這種趨勢的起步不知從何算起,但最近這兩年已然開始成為相當廣泛的共識,以至於大眾、豐田、通用等這些old money,都不得不主動革自己的命,大刀闊斧地嘗試改變巨輪方向。

豐田章男呼籲日本政府給電動化「開綠燈」

所謂「地利」,自然指我們所處的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也對汽車「新四化」最為堅定,原因可以從環保需求、能源需求和產業競爭力需求三大方面來分析。

關於電動車和燃油車究竟哪個更環保,一直爭論不休,尤其是最近豐田掌門人「電動車既不環保,也不省錢」的說法被片面解讀,又把這一話題再度推向風口浪尖。然而實際上,現在爭論這個意義並不大,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國情和能源結構。

單就我們國家而言,未來能源供給結構會不斷調整,清潔電力的佔比越來越高是可預見的事情,畢竟減少排放汙染關乎全人類利益,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必然會有所擔當。那麼從長遠看,電動車比燃油車環保就會成為不必爭論的客觀事實。

我們在談環保的同時,也談發展。按照高層的展望,到 2050 年左右,中國將成為世界中等發達國家。這意味著廣大中國老百姓將實現中等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也意味著,未來我們的能源缺口還非常巨大,依賴更多進口既不現實,也存在嚴重風險(比如遭遇戰時石油封鎖)。

目前我們有70%以上的石油從海外進口,每年消耗兩千多億美元外匯儲備,而這些進口的石油裡面,接近90%都被越來越多的汽車消耗掉。所以,燃油車不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推廣新能源車以及布局清潔電力是國家前進的切實需要。

最後是產業競爭力需求。汽車工業可以說是「現代工業之王」,這個領域對于堅定走製造業興國路線的中國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我們嘗試過「市場換技術」,但是失敗了,傳統燃油車產業始終被歐美日韓牢牢掌握著。

在這種發達國家壟斷的領域當中,我們實現超車的希望極為渺茫,而在他們的壟斷之下,就算再如何奮鬥,最終也只能淪為其血汗工廠。更換賽道成為我們當下的最優解,而這個新賽道便是智能電動車。

「人和」包括供給側和消費側。供給側就是一批批優秀的中國零部件供應企業,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構築成一條初步成型的智能電動車產業鏈,然後在規模效應之下,使得造車新勢力的產品生產成本大幅下滑。眼下成本已經接近傳統燃油車,將來會低於傳統燃油車,所以就算以後補貼退坡至零,也能有一戰之力。

消費側方面,當下中國市場有一群群對生活改變有著較強烈渴望、樂於嘗試新鮮事物以及相信中國製造的主力消費者,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造車新勢力們抓住了這一點,主張以用戶思維造車,於是凝聚了一眾粉絲。曾經一度,在蔚來最困難的時候,車主們自掏腰包給這個品牌打廣告搖旗吶喊,令人為之動容。

當然,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與企業自身也密不可分。如果沒有李斌、李想、何小鵬、沈暉為首的這些創業者的韌性、人脈資源、戰略眼光和管理能力,根本無法從四面唱衰、融資遇冷的市場環境之中活下來,並且現在越活越好。

誰會成為車界小米、車界OV?

我一直很堅信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智能電動車這條近些年最牛X的賽道之上,中國造車新勢力當中定然會誕生出車界小米、車界OPPO、車界VIVO、車界一加(未必是四個)。

很多人會說,智能電動車和智慧型手機完全是不同物種,不能拿來做類比。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從產品屬性來看,二者有很大差異,但是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它們卻有著極其相似之處,都來自於高度分工專業體系下的封閉模式和垂直採購組裝。既然如此,哪怕不能完全複製,基本內核卻是共通的,這就足夠了。只要借鑑手機產業鏈,成功打造出無可替代且以本土供應企業為主的智能電動車產業鏈,就會孕育出車界小米們。

實際上,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也同樣是這麼看的。蔚來、小鵬、理想、威馬背後各有一家網際網路巨頭在撐腰,分別是騰訊、阿里、美團、百度。明知造車很燒錢,成功率又極低,為什麼還願意一擲千金呢?難道真是錢太多花不完?

當然不是,這些資本新貴經歷過移動網際網路的榮與恥、暴利與失意,對於新基建產生新動能的本質邏輯最有體會。在移動網際網路這個風口中,智慧型手機和4G網絡便相當於新基建,是APP應用或者數位化生態的主要載體,給一些巨頭帶來缽滿盆滿的利潤,也讓個別公司因為錯過而懊惱萬分。

下一個風口,不出意料的話,會是智能電動車。正因如此,他們敢於下注,也急於進入這個賽道,希望藉此實現新一輪的爆發式增長。

美團王興力挺理想汽車

那麼,車界小米們是不是會在現有這些風頭正勁的造車新勢力中產生呢?答案不一定,目前只是有了這個可能性,最終鹿死誰手還言之尚早。這不,新一批中國造車新勢力正在快馬加鞭趕來,而且包括網際網路巨頭親自下場。

2020年11月26日,由阿里巴巴、上汽集團、浦東新區三方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正式啟動,項目初始融資超過100億元,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

2020年12月20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消息,百度正在考慮自行製造智能電動車,或與汽車製造商組建一家合資企業,百度將持多數股權。並稱百度已與吉利汽車、廣汽集團以及一汽紅旗等展開早期接洽,討論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但未做出最後的決定。

在阿里巴巴和百度之後,不排除還有更多巨頭參與到造車行列。由此可見,究竟誰會成為車界小米或車界OV,懸念還非常大。而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經過這些年的鏖戰而活下來,目前暫時處在有利位置,2020年資本市場的熱捧,更是給了他們充足彈藥,以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寫在最後

以前我們講造車新勢力,主要是因為他們夠新,新到被無數人嘲諷不自量力,甚至說意圖借政策圈錢;如今再講造車新勢力,則是他們真的成為了汽車行業內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足以對傳統車企構成威脅。在2021年裡,他們又將成長到何種程度呢?讓我們拭目以待。(文:太平洋汽車網 朱仕永)

《見證》欄目文章推薦閱讀

見證 | 宣稱「不造車」的華為,走了比造車更難的路

見證 | 募資15億美元 小鵬汽車登陸紐交所

見證 | 混改江淮/入股國軒 認真的大眾太可怕!

見證 | 從不屑一顧到怒砸百億 豐田為何迫切得到它?

見證 | 本田迎60年來最大動作 工匠要向自己「動刀」

見證 | 十年後新章:吉利整合沃爾沃 目標全球TOP1

相關焦點

  • 2020折戟沉沙:造車新勢力「剩者為王」
    就不放那張"三百新勢力"的知名圖片了。放了,我們也叫不全名字;不放,他們也就這樣似這個春天,了無聲息就過去了很多,好像從沒來過,又好像在哪見過。春分明明才剛過去,而廣州,似乎已經入夏了。2020的車市開端折戟沉沙,造車新勢力在面臨著怎樣的生存格局?外部環境變化、競爭激烈和內部挑戰哪個帶來的衝擊更大?誰有機會活下去,誰又將倒在這個秋夏?
  •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4為什麼是它們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4為什麼是它們 EV新動力 發表於 2020-12-21 13:50:04 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
  • 造車新勢力的2019:水逆之年的點點螢火
    2018年到2019年,新造車勢力的交付量從24000上漲到57000輛,車市寒冬中翻倍的成績背後是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電動汽車的硬傷也一再得到解決,造車新勢力的續航從2018年的最高500km,進步到已經達到600km以上的續航。不只是電池技術的升級,它們在車輛智能化方面的建樹也趕超了很多傳統車企的進度。
  • 「三傻」變「三貴」,三個造車的男人2020熬過什麼?
    三人是競爭對手,亦是夥伴朋友,甚至企業發展的命運也同頻跌宕,這在商業圈裡並不常見,更增加了幾分傳奇色彩。回顧來看,造車的故事也在2020年迎來了分水嶺。不僅蔚來、理想、小鵬,一眾新能源造車企業都曾經處於谷底,僅一年,就完成了懸崖邊的自我救贖,越過雪線,如今攀上了新的高峰。讓人不得不好奇,他們遭遇了什麼,又做對了些什麼?
  • 造車新勢力專題報告:樹立一個標籤,解決兩個痛點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已有三家成功赴美上市,分別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特色鮮明、戰略各異,銷量均有較亮眼表現。本文對特斯拉以及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戰略以及產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嘗試歸納出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產品差異化是立足之本,解決「性價比」和「便利性」兩個痛點,創造需求是增長動力。
  • PPT造車新勢力日漸衰落 誰能笑道最後
    2020年7月份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 EV大有破竹之勢,剛一上市就大賣,其銷售額迅速超越特斯拉Model 3,一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榜首, 11月銷量更是突破3萬輛,進一步拉大跟特斯拉Model 3的差距。
  • 潮水已退,造車新勢力這次又想拿微型純電汽車談未來?
    現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已經退坡,本來就在「裸泳」的造車新勢力,處境正在變得更加難堪。就在這個時候,A00級(微型)純電動汽車市場卻意外地迎來了一陣春風。除去蔚來、理想和小鵬在內的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新勢力第二梯隊對A00級純電市場給予了厚望。
  • 3年虧損200億!車賣的那麼貴,為什麼造車新勢力卻還是虧損?
    更加令人奇怪的是,目前幾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沒有實現盈利,蔚來汽車2020年Q1甚至高達142.77%,小鵬汽車的Q1資產負債率高達71%,理想Q2的負債率也高達53%。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蔚來已累計融資13次,融資金額超461億元;理想汽車累計融資超236億元;小鵬汽車累計融資超300億元,但是這些造車新勢力基本都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
  • 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完整版,造車新勢力難有起色
    車矩陣車評:12月13日,國內汽車銷量統計發布權威機構乘聯會重磅發布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11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7.1萬輛,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8.2%;累計銷量90.5萬輛,同比下降2.9%。
  • 造車新勢力專題報告:樹立一個標籤,解決兩個痛點_易車網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已有三家成功赴美上市,分別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特色鮮明、戰略各異,銷量均有較亮眼表現。本文對特斯拉以及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戰略以及產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嘗試歸納出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產品差異化是立足之本,解決「性價比」和「便利性」兩個痛點,創造需求是增長動力。
  • 歐拉與小米結盟,宣布「為新勢力造車」
    寧總表示,2020年是中國新能源車C端市場爆發元年,也是歐拉全面進擊的一年,時刻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歐拉將迎來更快的發展:不僅會有A00和A0級的小車,還可能做更多更大車型。對於歐拉,一切皆有可能「,未來的精品化之路,將與用戶和粉絲一起ZAO起來。
  • 前行者|安東尼·巴瑟斯:大部分造車新勢力都會失敗
    未來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可能越來越像隨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近年來一大批造車新勢力迅速崛起。作為合資車企掌門人,安東尼·巴瑟斯表示,傳統汽車製造業已經有百年歷史,很欣然見到有人在做不一樣的事情。「我們沒有理由不從造車新勢力那裡學習,並強化自身。
  • 新能源黑馬選手 恆馳1詮釋什麼是真·造車新勢力
    「恆大」二字在國內各行各業裡都是相當有熱度的,如今,這股影響力已經逐漸滲透到了汽車圈。作為「後起之秀」的造車新勢力,恆馳汽車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就在最近網路上一則恆馳1的路跑視頻廣為流傳,收到了大量關注,一度成為了圈內熱搜,甚至現在就有人問起了價格。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本報記者 趙語涵2020年關將近,在這極特別的一年裡,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與頭部「四小龍」風光無限相反,一批尚未跨過量產門檻的PPT造車軍團卻在2020年身陷破產泥淖,或將黯然離場。去年,新能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家補貼退坡等影響已經給仍未實現量產的車企敲響警鐘。
  • 極狐阿爾法T,不一樣的造車新勢力?
    6年前,由網際網路巨頭主導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紛紛湧現,蔚來、小鵬、威馬、理想......它們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了電動智能車的模樣。 6年後,另一波造車新勢力也在紛紛加入戰局,由傳統車企孵化的埃安、智己、嵐圖等一眾新高端電動品牌,在第一波玩家做好了新興市場的前期培育工作後,正試圖用自己的聲音重新給「電動智能車」下定義。
  • 2020年新勢力淘汰賽過半,那些悄然倒下的汽車品牌
    2014年被譽為造車新勢力誕生元年,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新勢力造車最多時期,新註冊的車企超過100多家,同時相關的零配件市場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今年車市的低迷加之融資不順,造車熱退潮之後,2020年新勢力淘汰賽當中,拜騰、賽麟、前途、博郡、遊俠等新勢力車企相繼出局。
  • 中金公司:產品差異化是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金公司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已有三家成功赴美上市,分別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特色鮮明、戰略各異,銷量均有較亮眼表現。
  • 10天之內共計增發66.51億美元 造車新勢力「年關」難過?
    日前,中國三家主流造車新勢力展開了一輪新的行業競賽——募資。那麼,三家企業為何如此頻繁募資?融資後花錢的思路是什麼?資金流為何所用?  ►新勢力三強還缺錢?  2020年,雖然車市跌宕起伏,但是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卻是高光不斷,蔚來汽車股價甚至連續超越上汽集團、比亞迪,成為國內市值最高車企。而理想汽車與小鵬汽車,自上市以來同樣漲幅不斷。另一方面,這三家企業還在2020年先後迎來了「自我造血」的時代,毛利率均已經實現轉正。
  • 10天之內共計增發66.51億美元,造車新勢力「年關」難過?
    日前,中國三家主流造車新勢力展開了一輪新的行業競賽——募資。當很多車企為了銷量和經營一籌莫展,甚至是面臨著生死存亡時,這幾家車企的吸金能力,尤其是短期內集體開啟吸金模式著實讓不少同行「羨慕嫉妒恨」。那麼,三家企業為何如此頻繁募資?融資後花錢的思路是什麼?資金流為何所用?新勢力三強還缺錢?2020年,雖然車市跌宕起伏,但是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卻是高光不斷,蔚來汽車股價甚至連續超越上汽集團、比亞迪,成為國內市值最高車企。
  • 哪些「關鍵詞」可以總結2019年我國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呢?
    對於很多造車新勢力來說,2019年可以被稱之為「存亡之年」。在車市遇冷,補貼下滑的情況下,它們也面臨著隨時出局的壓力和危險。那麼回顧已經過去的2019年,「造車新勢力」又達成了哪些成就呢?未來發展局勢又將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