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之後,誰將成為新茶飲巨量主流品牌?

2021-02-28 中國廣告雜誌

從2012年江門的皇茶奶茶店開始,直到2016年分家創立喜茶,到2017年啟用HEYTEA新LOGO,喜茶跨越了從珍珠奶茶到新茶飲的完整產品世代。在這個產品迭代的過程中,實際上蘊含著喜茶的品牌基因與關鍵成功因素的核心密碼。

2016年底的喜茶,全國門店不到10家,而到2019年底,預計門店會達到400家,年度總營收在40億元左右。2019年7月,新一輪融資估值90億元。

這意味著在最近三年的時間裡,喜茶完成了從小舢板到茶飲巨艦的升級,規模化門檻已然形成。

最近五年崛起的新中式茶飲(簡稱新茶飲)市場,以遍地開花的速度,開出新茶飲門店40萬家以上,新茶飲成為「巨量主流品類」。相對於進入中國市場20年、門店3700多家的現飲寡頭星巴克而言,體現了「本土品類對決跨國品牌」「速度制勝品牌」的中國快消品市場發展規律。

進入2019年,新茶飲「雞犬升天」的普遍繁榮局面出現拐點,「頭部上天堂,基座下地獄」的兩極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40萬家新茶飲門店(含咖啡館)裡,可能只有1%的門店能繼續享受新茶飲品類紅利。昔日的二八法則在新時代下變成「1對99法則」。

喜茶是新茶飲的代表,但並不是一家獨大,奈雪的茶也在爭奪新茶飲第一規模品牌的座次。從中國茶市場整體角度看,哪個品牌成為第一併不是市場趨勢關心的問題,核心的問題是:中國茶市場的下一個「巨量主流」品類是什麼?

從事快消品行業的企業,如果對於「巨量主流」這個詞缺乏概念,這個企業要麼是運氣特別好,碰到一個好產品,能夠快速規模化,否則,基本上是一場白忙,辛苦地做一個短命品牌或者侏儒品牌。

新茶飲是一個典型的從無到有、快速形成的巨量主流品類,才會有5年40萬家、遍地開花的市場景象。在巨量主流品類裡成長的頭部品牌,將享受雙重紅利:新品類成長紅利、主流品類紅利。

「新品類紅利」在中國這個快速變化市場裡,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過去15年中國市場的品類創新層出不窮,從物質產品到無形產品(如App、教育培訓、知識付費等)呈現爆炸式增長,但創新品類裡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成為主流品類。創新品牌一旦與主流品類重合,就等於一鍬挖到了油田。巨量主流品類是一座大金礦,「巨量主流紅利」才是快速產生超級品牌的基礎。

巨量主流品類是市場選擇的果,並不是天外飛仙,它的出現有規律與邏輯可尋。總體來說,來自兩個方向:其一是來自中國市場本身,過去被忽視的非主流、邊緣或小眾品類,如醬香酒的市場,過去是高端小眾,最近10年成為巨量主流。其二是來自境外市場,新茶飲是從日本和中國臺灣借鑑創新的產物,幾經演變成為巨量主流。

巨量主流品類的意義在於,它會快速催生超級品牌的誕生,即品類領導品牌會快速出現。之所以強調「快速」,並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巨量主流市場的必然結果。在巨量主流市場,不僅大魚吃小魚,而且是大的快魚吃掉各種慢魚。這是研究巨量主流市場的意義所在。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每個企業幾乎每天都在夢想著未來,在預測未來中前進,但絕大部分的預測都是空想,夢想帶來的往往是失望。如果有什麼值得快消品企業投入人財物力去研究、預測的戰略課題,那就是對巨量主流市場的預測。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與其他的預測一樣,白費功夫,投入打了水漂,但是,萬一摸到了「龍脈」呢?

喜茶成長曆程的啟示,正是由於在市場裡摸索,找到了新茶飲市場的巨量主流品類,珍珠奶茶的升級替代產品:鮮果芝士茶。

從「三精一水」(香精、奶精、糖精)的珍珠奶茶,到鮮果芝士茶,看起來只是原料的升級,背後實際上是對消費者口感的精準把握。所謂「精準」,不是實驗室裡的研發,而是在門店裡每天面對消費者,觀察顧客反應、傾聽顧客需求,在一定時間裡搜集大量信息、調整、反饋的結果。

聶雲宸2012年創立皇茶,奈雪的茶2015年11月開出第一家門店,果味芝士茶從中國臺灣進入大陸市場的時間在2013年左右,聶雲宸的創新在於,把果味芝士茶升級為鮮果芝士茶。看似簡單的一小步,成就了喜茶「排隊」的產品基因。鮮果芝士茶迅速成為新茶飲的巨量主流產品。

珍珠奶茶、果味芝士茶、鮮果芝士茶的產品進化,新茶飲的巨量密碼,看似簡單,卻意味深長。就是這一小步,就像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最後100米,對絕大多數登山者來說,近在眼前卻高不可及。

新茶飲崛起的意義在於:第一,打破了咖啡獨領現飲市場風騷的局面;第二,喚醒了中國新一代年輕人對茶飲生活的美好想像;第三,消化中國茶葉產業產能,成為重要的需求方;第四,昭示中國茶的消費市場將進一步豐富與發展,會誕生更多優秀的新品牌;第五,新茶飲影響的2-3億以「85後」為主要力量的消費人群,為中國茶消費築了一個2-3億消費者的大底。

過去常說的「年輕人不喝中國茶」,事實證明是一個誤判;過去常說的「3萬家中國茶企抵不過一個立頓」,被證明是一個錯覺。這些誤判及錯覺的本質,是缺乏對消費者的洞察。中國茶企的根本問題,是對消費者的漠視、不尊重,總以為買的沒有賣的精,結果卻是將銷售複雜化,被消費者遺棄、懷疑,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牆角。

新茶飲的高速熱潮期過去,正在進入的不是凜冬,而是金色的秋天。熱潮降溫,並不意味著新茶飲的「退潮」,而是更多體現餐飲品類的屬性,成為餐飲乃至休閒現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第一輪新茶飲的投資熱潮,必然告一段落。

缺乏高成長性的爆品或門店形態,就意味著投資新茶飲品牌的意願必然降低:未來三年裡,新茶飲的成長將進入品牌成長的軌道,一線新茶飲品牌將吸收新茶飲市場的絕大部分投資,零散創新品牌獲得大資本投資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喜茶、奈雪的茶,在原點創新獲得成功後,都快速獲得了資本的助推,這是它們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資本對新消費市場的投資熱情,取決於站在巨量主流品類賽道上,優秀頭部企業的爆炸性增長現實(不是潛力,而是現實)。

如今新茶飲的產品創新,雖然花樣翻新,卻失去了一招鮮吃遍天的熱度;除了頭部品牌,大部分門店的運營收益趨向虧損的黑洞;傳來擴張消息的多數是頭部品牌,三線品牌關店潮很快會出現。

新茶飲之後的中國茶,可能再次回到2015年之前的市場狀況:中國茶的成長空間在哪裡?還有沒有新的巨量主流市場?

中國茶歷史悠久,是世界茶之源,近代以來反而被後起產區印度、斯裡蘭卡、肯亞等霸佔了茶葉世界貿易的大部分份額。這才有「3萬家中國茶企抵不過一家立頓」的現象。

中國茶的根基是農業屬性,正因為如此,造成了中國茶在商業化、品牌化上,還沒有脫出「老字號」「產區特產」的慣性。另外,中國茶的文化屬性,或者說文人屬性,與中國茶的小農特性相結合,造成了中國茶在市場化上的「存量的傲慢」,阻礙了中國茶消費市場的發展。

中國茶的消費市場,是中國茶品牌規模化的核心課題。存量的傲慢所抵制、反對的,表面上看是規模化的企圖心,實際上是對消費文化的漠視、對消費者缺乏真正的尊重。

中國茶產區廣泛,產量巨大,種類豐富,生態健康,是中國人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中國茶達到咖啡的市場體量,成為葡萄酒、白酒規模與屬性的消費品類,是必然趨勢。此處說的「中國茶」,即中國產區出產的茶葉。

要洞察中國茶,還是得跳出行業看行業,站在時代角度,會有更清晰的判斷。

中國茶的商業化,目前有四種形態,恰好代表著四個時代的思維特點:第一種是基於農業產品的品牌化,代表品牌是竹葉青、天福茗茶。竹葉青走產品高端化,天福茗茶走終端廣泛化,都是在農產品基礎上,附加了設計、包裝、商業模式的元素,實現了規模化。年銷售規模在15億元左右。這是農業時代思維下的營銷所能達到的規模天花板。

第二種形態的代表品牌是藝福堂,是2008年起淘寶系電商紅利的產物,是網際網路或電商時代的代表品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銷售規模約10億元左右。茶葉電商的紅利天花板,不比農業時代更高。

第三種形態的代表品牌是小罐茶,小罐茶是工業化思維的產物,目前銷售規模在25億元左右,上市後三年時間,實現了規模化,從茶葉產品的角度看,超越了所有農業時代的茶企。小罐茶的規模天花板,比農業與電商模式的品牌高了一點,與茶葉市場規模相比,是很小的、非主流的份額。

第四種形態是新茶飲,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如前所述,其不僅快速形成巨量主流市場,而且出現了巨量超級品牌。按照目前發展趨勢,喜茶、奈雪的茶在未來三年裡的年營收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新茶飲捅破了中國茶的規模天花板,喜茶的門店坪效堪比一線餐飲品牌,如果達到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營收與市值可能與海底撈(營收200多億元;市值2000億元)有一拼。

有人認為,新茶飲不是中國茶,因為新茶飲產品裡,消耗茶葉的數量比例,遠遠低於水果、牛奶、白砂糖的數量。這種說法就像說精釀啤酒才是啤酒,大眾啤酒不是啤酒一樣,或者星巴克不是咖啡,精品咖啡才是咖啡。

茶葉與茶飲,是茶消費或茶商業的兩種形態(茶有十大商業形態,見《營銷中國茶》一書),有差別,但都是茶。新茶飲對茶葉的需求,拉動了茶葉供應鏈的結構性變化,新茶飲在純茶、茶葉關聯產品的開發上,正在成為中國茶的渠道、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中國茶的品牌化、規模化困局,沒有因為四種形態及其代表品牌的示範,發生根本變化,尤其是前三類形態:農業時代的茶企,重點在茶園、茶旅、茶莊園的投入。2019年龍潤茶被強制退市,說明農業思維與運營模式的茶葉營銷,即使有資本市場加持,也未必能解決規模化課題。

電商的流量紅利在分化,京東、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的新電商的茶品類,都沒有形成巨量主流的勢頭;工業化的規模化品牌路線,在高端驅動力與大眾化之間,還要進行一場新的革命,才能突破規模天花板。

中國茶的新的巨量主流市場,將在未來五年裡誕生。這是個創想課題,更是個實踐課題。本文在此做一個預測或預言:中國茶的新巨量主流,必然誕生於徹底摒棄傳統的B端(渠道)思維,全心全意投入到C端(消費)驅動實踐的創新品牌。

喜茶的成功意味著中國茶要站在前四種商業形態的基礎上,更向前看,看到中國茶消費未被滿足的、更大的、更廣闊的增量空間。就像五年前的喜茶,從一顆鯊魚基因的幼苗開始,遊入茶消費的大海,而不是家門口的小池塘,從而在洶湧的消費之海裡,成長為巨鯨。

讓產品、商業模式靠近巨量主流品類,從真實的消費者需求的滿足裡獲取銷售驅動力,這就是鯊魚基因。喜茶、奈雪的茶對於新消費市場的啟示就在於此。

史賢龍:上海博納睿成營銷諮詢公司董事長,著有《營銷中國茶》等


相關焦點

  • 喜茶新標準全新定義「新茶飲「
    新茶飲市場,潛力毋庸置疑,然而從目前來看,創新不足、食品安全、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正成為困擾行業和店鋪發展的關鍵。這個行業,應該有規範標準,也應該有企業來樹立行業標杆。近日,新茶飲行業開創者喜茶便提出了自己的標準。
  • 新式茶飲下半場:奈雪的茶、喜茶搶道新零售
    近日,新式茶飲頭部品牌奈雪的茶正式登陸日本,這也是繼奈雪進軍新加坡市場後,第二次在國際市場的拓展嘗試。與處於探索階段的海外新式茶飲市場相比,國內新式茶飲市場經過幾年的培育已逐漸成熟,品牌們正通過更多元的體驗搶佔市場。今年上半年,奈雪、喜茶相繼推出零食、茶包、文創周邊等零售產品,加速布局新零售,成為繼產品、體驗之後,新式茶飲品牌們的又一「必爭之地」。
  • 喜茶提出「新茶飲」兩大標準 新茶飲告別非標時代
    張海龍介紹,如今,以茶底而言,喜茶目前用作茶底的各種茶葉,均來自於貴州、福建、四川、臺灣等優質茶葉產區,為保障更有品質、更穩定的茶葉供應,喜茶還在貴州建立了自有有機茶園。成為國內率先自供有機茶葉的新茶飲品牌的同時,引領茶飲行業不僅在品類上做出革新,也從茶葉源頭堅守優良品質。
  • 「喜茶」「奈雪的茶」雙雙尋求上市,誰會成為茶飲市場星巴克?
    喜茶HEYTEA創立於2012年,原名為皇茶ROYALTEA,為深圳美西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以各類休閒飲品為主打產品的直營連鎖品牌。喜茶的消費群體主要以集中在白領階層與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一代。 2018年起,喜茶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先後於香港和新加坡開設門店。據相關資料披露,喜茶目前為止已經成功完成三輪融資。
  • 天然用料、塑造品牌 喜茶提出「新茶飲」兩大標準
    作為CCFA新茶飲委員會發起成員,喜茶高級副總裁張海龍致辭,並對「新茶飲」提出兩大標準:「新茶飲,必須使用天然原材料打造好的產品,必須致力於塑造並傳遞某種品牌文化。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才是真正的『新茶飲』。」這也是作為行業開創者和代表性企業的喜茶,首次對「新茶飲」這個行業明確提出自己的定義。
  • 奈雪的茶、喜茶開賣零食周邊,新零售或成新式茶飲「新賽道」
    近日,新式茶飲頭部品牌奈雪的茶正式登陸日本,這也是繼奈雪進軍新加坡市場後,第二次在國際市場的拓展嘗試。與處於探索階段的海外新式茶飲市場相比,國內新式茶飲市場經過幾年的培育已逐漸成熟,品牌們正通過更多元的體驗搶佔市場。今年上半年,奈雪、喜茶相繼推出零食、茶包、文創周邊等零售產品,加速布局新零售,成為繼產品、體驗之後,新式茶飲品牌們的又一「必爭之地」。
  • 喜茶強勢推出豆乳新品!「小料」已成茶飲品牌新戰場?
    11月8日,喜茶推又雙叒叕推出新品了! 這次喜茶將目光瞄準了「豆豆」,推出了多款豆乳新品:「豆豆波波茶」,「豆豆波波杯」和「豆豆雪糕杯」。新產品已於11月8日初步面世,將在全國門店陸續分批上新。
  • 新式茶飲的2019:喜茶、奈雪不缺錢?
    來源: 投中網或許,下沉市場才是誰能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的關鍵。最近,北京君太商城天橋角的店鋪換成了樂樂茶,而樂樂茶的隔壁便是喜茶。據君太方面透露,這家店鋪一直是商城為網紅品牌準備的。樂樂茶與喜茶店鋪的對壘,透露出新式茶飲爭奪戰濃濃的火藥味。
  • 推薦| 300+主流品牌齊聚,星巴克、小罐茶、喜茶、奈雪都在參加這場...
    」  1月5日,上海,星巴克、小罐茶、喜茶、奈雪都在參與這場飲品高峰論壇  300+主流品牌齊聚,星巴克、小罐茶、喜茶、奈雪都在參加這場飲品盛會  1月5日,咖門「穩住 能贏」2021萬有飲力大會將在上海舉行。
  • 奈雪的茶、喜茶、珍蜜堂全面進擊,疫情後的茶飲市場將誰主沉浮?
    然而,面對動輒上億的損失,很多大型連鎖茶飲品牌卻集體表示並不會影響整體發展步調。 外賣與外帶的屬性強,堂食觸點少,門店形式靈活……行業的特性使然,讓茶飲行業的形勢相對樂觀,一些業內人士更是預測茶飲將成為疫情後「首勝」的餐飲板塊。
  • 蜜雪冰城攔路喜茶和奈雪,誰會是「新茶飲第一股」?
    誰會是「新茶飲第一股」? 在蜜雪冰城完成IPO之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之後,有傳言其下一步是上市,正籌備上市事宜。此前,人們還在猜測,喜茶和奈雪,誰會是「新茶飲第一股」,有消息稱,這兩家計劃於2021年年底前在香港上市。但蜜雪冰城頭頂趕超這兩家的估值來勢洶洶,這第一把交椅一時間多了一位爭奪者。
  • 從喜茶、奈雪等茶飲品牌的定位,總結出這3點茶飲店經營策略!
    各茶飲品牌的定位1、喜茶喜茶的受眾,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抓住年輕消費者的社交需求,聚焦「靈感之茶」,強調分享是一種很酷的喝茶體驗,對品牌進行了差異化定位。回歸到產品,芝士奶蓋茶一直是喜茶的主打產品,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在新品研發上,強調了與眾不同的銳利感,比如將鹹芝士與天然茶香融合,推出原創芝士茗茶系列。
  • 流行是個圈:從奶茶到果茶 奈雪、喜茶誰將立於新式茶飲潮頭...
    4月,隨著瑞幸自爆財務造假登上熱搜,渾水研究此前收到的做空報告也相應曝光,長達89頁的報告,除了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有具體取證和細節推導外,對於瑞幸推出的新品牌小鹿茶的種種違規也做了詳細披露。2019年7月,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上線小鹿茶,此舉被視為瑞幸正式進軍新式茶飲行業的信號,一時間,行業紛紛將小鹿茶與奈雪、喜茶等新式茶飲頭部品牌相提並論。
  • 新式茶飲暴利?深度解析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
    近年來,喜茶以爆款產品和網紅形象出現,已經逐步成為新茶飲的代表,後起之秀奈雪的茶、樂樂茶增加了烘焙產品,力求打造完整的生活方式場景,一點點、COCO、快樂檸檬以高性價比同樣佔據一席之地。天天排隊、時刻爆滿的新茶飲,到底有多掙錢?燃財經實地探訪喜茶、奈雪的茶 、樂樂茶,結合其環境、服務、客流情況,並採訪企業及相關投資人,試圖揭開這門生意背後的秘密。
  • 星巴克推8款新茶飲,要和喜茶奈雪爭地盤?(內有福利)
    明天起,星巴克將在全國3800家門店以及覆蓋35城的專星送同時推出8款全新品類——星巴克「玩味冰調」。一個月前,坊間就有「星巴克將推出新茶飲」、「鎖定女性消費群體」、「劍指喜茶、奈雪飲品地盤」的聲音。昨日,星巴克中西區公共傳播高級經理王雅妮在接受支點財經專訪時,對上述說法均予以否認。
  • 喜茶悄然夯實「新一線」
    而就在寬窄巷子,當遊客們覺得天氣太冷需要取取暖時,如今又多了一個新去處:12月初,國內領先的新茶飲品牌喜茶在寬窄巷子的古風主題門店 「駝·寬窄喜舍」 正式開業,古色古香的門店跟喜茶多數門店簡約、時尚感十足的風格似乎大相逕庭,但走進去之後才發現,還是熟悉的那一杯。
  • 喜茶、奈雪競速「茶飲第一股」 蜜雪冰城估值200億 茶飲市場風口...
    但茶飲市場的未來增量有限,待頭部企業上市後,茶飲品牌的高估值將受到挑戰。  喜茶8個月內估值漲八成,雷軍注資新茶飲  近日,長沙網紅奶茶茶顏悅色首次出省,武漢首家門店外創造了排隊8小時、150元一杯的新紀錄。  三年前,喜茶排隊的盛況還歷歷在目。全國門店爆單、排隊7小時,喜茶早在2017年開啟了黃牛代排奶茶的先河。
  • 茶飲將遭遇類小龍蝦危機?喜茶、奈雪、蜜雪冰城和書亦等也無法避免?
    從壁壘的角度看,似乎茶飲的品類壁壘並不存在,它正被一股外來的力量持續入侵。 對於茶飲品類,我們要說的外來力量(品類入局者)並不在於同類競爭對手,不在於哪條街又開了多少家喜茶,也不在於蜜雪冰城的門店數又破了多少家,甚至更不在於茶飲品類又冒出多少新品牌。
  • 新式茶飲,不僅是茶
    還是新式茶飲的大風如同新消費品一樣,從一二線城市刮到了別處?首先,先解決一個基礎問題,什麼是新式茶飲?媒體給出的定義是,新式茶飲主要是採用優質的茶葉、新鮮的水果和鮮奶,這樣優質新鮮的原材料輔以豐富的茶葉基底及豐富的配料製成的中式飲品。它成為年輕人接觸茶的一個重要的入口。
  • 喜茶、一點點、蜜雪冰城…中國十大茶飲品牌,哪個更值得投資?
    茶顏悅色、書亦燒仙草、古茗、益禾堂、甜啦啦等品牌新進入十強。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別是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coco都可、一點點、茶顏悅色、書亦燒仙草、古茗茶飲、益禾堂、甜啦啦。 哪些茶飲品牌投資回報率更高?網紅奶茶品牌的真實銷量怎麼樣?奶茶加盟真的掙錢嗎?對實體經營不易有一定感知的餐飲老闆,你是否對街頭常見、品牌不一的奶茶連鎖店的真實數據和盈虧狀況好奇呢? 今天,我們以這十大茶飲品牌為例,在餐飲情報上查詢對比各個品牌的數據,潮水褪去,數據說話!究竟誰才是奶茶品牌的銷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