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板飯是一種生活藝術

2021-02-17 C137思想陣線

     一直想寫這樣一篇文章,卻一直難得從忙碌中抽身。生活究竟有多不堪呢?老徐曾叮囑我們「以三餐構建自己的一天」,如今大大地有違師教,甚是狼狽。

    不過老老實實做打工人,我是不甘心的。一個辦法是做一點「沒意義」的事,比如故意地浪費時間表達自己對起早貪黑的不懈。為了作出自己很會的樣子,我把這稱作我的「生活藝術」

就像做手工不是為了消磨時光 

而是感受被時光消磨的生命

    奇怪的是,南京大學的許多食堂都賣鐵板飯。也許大家的身體各有各的毛病,卻很少見人貧血,興許於此有關。不過我覺得,不是所有的鐵板飯都配「藝術」之名:四食堂的鐵板肥牛是一絕,但黑椒汁太辣嗓子,吃得淚聲俱下非我本意;五食堂也曾有過,師傅極其敬業,每坨米飯都要搞成恰好的半圓,但是很油膩而且很慢,終於改成了輕食(這個命運多舛的窗口活在羊肉麵的陰影下,不知何時能出頭);民族餐廳也是有的,但量實在是太大,每次都感覺自己是個「裝貨」;九和十食堂則太遠,大冬天總跟去卡諾莎朝覲一樣。

    說回來,只有六食堂的鐵板飯才是白月光,去過的朋友都會被「單核心三線程」的效率折服,曾有新聞說那裡的師傅一天能做三百份。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菜都值得配上「藝術」:雞排雖好且量多,但容易吃膩,不是餓得發昏並沒有什麼欲望;還有另一種12元雞肉稍微精緻點,然而像我這種下流人吃飯都不怎麼嚼,要吐骨頭就很煩;至於咕咾肉,我實在是難以接受在肉裡放糖的操作,同在六食堂的甜味辣椒炒肉簡直是對湖南人的降維打擊。

    我認為,只有六塊五的豆腐配豬肉(裹了麵粉的那種)才是最有藝術感的搭配。

    有朋友對我的評價嗤之以鼻——好傢夥,誰出價低誰就好唄,老窮鬼了。當然這也是一部分原因,不過最主要的還是真的很好吃:牙口不好的19歲老同志不用怎麼咀嚼就能送到喉嚨裡,加上豬肉本身帶著醬汁,與額外的醬汁搭配在一起簡直絕配。鐵板飯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離不開這種絲滑。

    不過只有配菜並不夠詮釋鐵板飯的內涵,另一部分來源於煎蛋和洋蔥。本來一共只有六塊五還能煎個蛋我是沒想到的,說是「愛心午餐」也不為過。其中也大有講究。眾所周知,師傅會同時開始做三份鐵板,第一個同學到第三個同學拿到飯估計有一分鐘,這一分鐘對煎蛋的口感影響是巨大的。一般而言,對於「頭盤」,動作快的話,能夠趁蛋液凝固前將其與米飯混合,此為上等。至於「尾盤」的煎蛋,早已定型,是融不進米飯的「局外人」,可比「雞肋」。若更倒黴一些,遇上前面的哥哥姐姐卡裡沒錢,跑去充值,那恐怕只能吃糊的,列為最下。洋蔥也是同樣的道理,過久高溫就會變軟失去脆勁。「堅韌」的洋蔥,是口感粘糯的鐵板飯中的點睛之筆。在品嘗過半偶然後吃到一片頓有柳暗花明之感。

    醬汁則是另一個門道所在,我查閱之前報導,有人說是黑椒汁,但從來沒嘗到黑椒味。這倒也算揚長避短(委婉表達的背後多少有點吃不到辣椒的心酸)。汁的好處無需多言,這裡仍要介紹我的一點「藝術心得」——醬汁要趁還冒著熱泡的時候攪拌才好,涼了以後流動性太差,也是融不進飯裡的。

    能夠看出,鐵板飯的藝術性在於其整體性,唯一可能有損這一點的在於氣味。分子熱運動的原理大家都懂,鐵板飯氣味逃逸到衣服上的速度堪比火鍋。我一般都是將盤子斜著端,讓氣味從身側穿過,然而效果也很有限。未來或許可以申報一個空氣動力學與化學的課題,直接產學研一條龍,利國利民,善莫大焉。

    品嘗鐵板飯的時候看手機簡直是一天中僅次於洗澡的放鬆時刻,我還藉此在豆瓣學會了糊弄學和推辭學。因為深知丟了盤子還得去打工,只能為這一點閒暇找更多的意義。終於它成了我心心念念的生活藝術——思考如何用六塊五毛錢買來更多的快樂。在這樣一種無聊卻認真的態度面前,一切打工人遵守的價值都被瓦解,而我的靈魂和腸胃都得到了供養,妙哉!

    最後一點,飯吃完後刮刮盤子能有一勺醬汁,已經冷卻所以口感極佳,或許還真能補鐵,可以稱為「尾汁」。「頭盤」要靠運氣,「尾汁」人人有份,這樣的鐵板飯有誰不愛呢?

1. 圖、文、排版 / 因為再不登錄帳號就會被凍結而被迫趕稿的陸芃

2. 技術指導 /因為當的官太大半年沒有登過米秀的郭彥喆

3. 非常抱歉用了拉踩的方式表達了我對六塊五鐵板飯的喜愛,僅代表個人口感,不作為參考。如有冒犯,還望諒解。

相關焦點

  • 正宗日式鐵板飯、蛋包飯空降渥太華!開業酬賓,本周末免費吃鐵板飯啦!
    鐵板飯和鐵板意粉有兩個最大的特色——第一,它們是「有聲音的食物」:剛上菜的時候肉汁和滾燙的鐵板「呲啦呲啦」,澆上醬汁以後「撲哧撲哧」,一下子帶起了人的食慾,叫人慾罷不能!秘燒鰻魚,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搭配米飯和照燒汁吃堪稱人間美味~霜降牛肉跟牛油更是絕配了,嫩滑的生牛肉一定要把握好火候,趁熱把肉燙熟,但還要不停翻攪避免肉質變老,才能吃到最佳口感!這鐵板意粉,完全是自己DIY的美食——第一步,選擇主菜:8種主菜讓無肉不歡的你任意選!第二步,選擇意粉。
  • 年輕人都喜歡的鐵板飯,口味好,十幾塊錢一份
    鐵板飯不僅能靠顏值吸引人,而且口味也是沒得說。在濟南長清大學城商業的步行街上,就有這麼一家店,別看這麼一家小小的店,每天都在排隊等著吃。這就是米高林鐵板廚房-DIY鐵板飯。就是這麼一份鐵板飯,才十幾塊錢一份,營養搭配上也是非常合理。因為需要自己DIY模式的經營方式,所以非常受年輕人的喜歡。不說了到飯點了,小編我要去吃飯了,鐵板飯!
  • 「店長強烈推薦」米高林黑椒肥牛鐵板飯醬汁濃鬱超級下飯!一級棒
    有趣時尚,鐵板飯是西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則是以燜煮炒等形式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西式文化逐漸被人們認可接受,鐵板飯也開始在中式飲食上興起,在食材上進行改良,摒棄牛排等西式食材,以大米為主角,在300度高溫的鐵板上進行一次奇幻之旅。
  • 密探丨街角的surprise,芝士咖喱真心比黑胡椒牛肉鐵板飯好吃啊!
    今天陽光比較燦爛今夜星空比較璀璨今兒個正好人品比較爆棚發現了一家挺不錯的鐵板飯
  • 慢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幾周前,我收到了朋友寄來的《慢生活慢美好》一書,看到書名便覺這似為我這等「懶人」量身打造的書。拆開包裝,將此書捧在手上查看,「綠色家園」主題的封面忽然將一股安詳悠然之感吹進我的心田。此書作者辻信一是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他長期以來一直倡導「慢生活」,並親自成立「懶人俱樂部」來守護一種慵懶的生活方式,可以說他就是一個慢哲學的身體力行者。
  • 做菜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阿玉,一個來自東北有夢想、有抱負的90後青年,雖然沒什麼特別出彩的經歷,但我相信機遇定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認真生活,命運也定不會虧待自己。無論我們走多遠的路,都不能忘記當初為什麼而出發。現在的努力,都是為自己爭取選擇的權利。這一生,風雨兼程,就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
  • 一個精緻女人宅在家的「藝術生活」,好好生活是一種情懷!
    記得有一次出差去杭州,應邀住在她家裡,進門就被她充滿藝術氣息的房間深深地吸引,房間裡除了乾淨、整潔外到處都是精緻的藝術品和花花草草,讓人感覺不但舒適而且很享受。精緻生活一場疫病,所有人都「被宅」在家,當大家把生活過得一地雞毛時,她卻不慌不忙把生活安排得妥帖又精緻。除夕夜,她為家人做可口的美食。
  • 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
    生活能治癒的,是願意好起來的人;時間能治癒的,是懂得自我療愈的人。每個人的生命之旅,都將歷經磨難。人生是一場苦旅,也是一場修行。邊走邊唱,珍藏往事,專注當下。生活的藝術,是藝術的生活。稻盛和夫說:心不喚物,物不至,我們的內心要懷有強烈的渴望,才能實現願望。每個女子終其一生都要有相互懂得、陪伴、溫暖、奮不顧身如至親至愛相互給力、滋養、成長的閨蜜。「她世界」願意成為所有女子的閨蜜,一起成長,一起分享,一起成為最好的自己。
  • 藝術哲學 | 藝術,本質就是一種欲望
    這般人所肆力之使命,亦復為一種欲望,亦復是為滿足人生枯澀生活,調劑人生乾燥生活而使用其心力的。但這種欲望發洩的動機與進行的途徑,和前述二者完全不同,走這條路的人大多是超然於物質生活之外,其心境之超越幾類乎「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概。即如一般詩人流連山水以寄託其情懷,又如美術家每見一段美景輒描入畫圖以自快其意志。
  • 波普藝術——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在時代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藝術不再是專屬於「上層」社會,而逐漸與普通民眾拉近距離。自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思潮,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全世界人民的傳統審美觀,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
  • 洋桔梗:插花是一種藝術
    洋桔梗株態典雅,色調清新淡雅用於點綴居室、陽臺或窗臺,呈現出清新高雅之感若剪下幾支紫色洋桔梗,配上白色的百合花,用於插花十分得體洋桔梗的花語是真誠不變的愛洋桔梗代表純潔、無邪 、漂亮、感動,富於感情插花藝術簡稱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
  • 藝術與生活的美好句子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梁文道:食物是一種毀滅的藝術
    為甚麼只有「觀看」才是欣賞藝術的王道?根據最一般最常見的分類方式,藝術可以粗略分成「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前者是用眼睛看的,後者是用耳朵聽的。如果藝術只有這兩大類,那麼飲食就不能算做是一種藝術了,因為飲食動用的器官是嘴巴,而咀嚼吞咽的動作卻與眼睛無關也與耳朵無關。假如你真要把食物當成藝術,也許就只能像那些藝術家一樣,把它們變成一種純供雙目觀看的對象了。
  • 何以戀愛是一種藝術
    無論是情是欲,它是情緒生活的一個穩定而複雜的組織。當「情」看,它是一種比較理智的、文雅的與不露聲色的心理狀態;當「欲」看,它是一個富有力量的情緒的叢體。戀愛原是一種可以提高生命價值的很華貴的東西,但若戀愛的授受只限於兩人之間,那範圍就不免過於狹小,在有志的人,在想提高生活水準的人,就覺得它不配做生活的中心理想了,這話羅素也曾說過,我以為是很對的。
  • 陽光大地藝術季,讓藝術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一場眾人期待的藝術計劃陽光大地藝術季通過公共藝術裝置設計競賽、藝術展覽、音樂節、螞蚱市集等活動形式,為大眾創造一個全新的藝術生活空間,豐富大家的文化娛樂生活,也讓藝術和自然產生奇妙聯合,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心性:何以戀愛是一種藝術
    上節提到的吉布森和別的作家曾經替戀愛下過一個界說,認為戀愛是一種「情」(sentiment)和一種「欲」(passion);究屬是情是欲,要看一個人的觀點了。無論是情是欲,它是情緒生活的一個穩定而複雜的組織。
  • 周作人:生活之藝術
    這是一種怪有禮的民族……」一口一口的吸,這的確是中國僅存的飲酒的藝術:乾杯者不能知酒味,泥醉者不能知微醺之味。中國人對於飲食還知道一點享用之術,但是一般的生活之藝術卻早已失傳了。中國生活的方式現在只是兩個極端,非禁慾即是縱慾,非連酒字都不準說即是浸身在酒槽裡,二者互相反動,各益增長,而其結果則是同樣的汙糟。
  • 生活即為一種藝術,讓人眼前一亮,同時又避免太過張揚的藝術風格
    獨有的軟糯質感, 以更潮流設計吸引著目光,非刻意戲劇性的表達方式,可優雅可復古,把整體造型烘託的非常有質感,不僅能為整體增加層次感,這個顏色大方時尚,其實這樣的衣服,彩的運用巧妙且藝術,衣品好的人真的是數不勝數生活即為一種藝術,讓人覺得眼前一亮,同時又避免太過張揚的藝術風格,如今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夠很時尚了
  • 譚卓:藝術是一種宿命
    但面對藝術,她承認是一種非常原始、本能的熱愛。小時候,譚卓就願意整日泡在家裡,不斷地畫、臨摹;到後來,她開始對服裝設計產生興趣,會揣著自己的芭比娃娃去裁縫鋪買布料、做西裝。撲面而來的異鄉氣息讓她處於被全身心包圍的壓強感中,迫使她用更加敏銳、情緒化的鏡頭,與這個城市產生了一種不自知的深度參與。更寬闊的藝術視野,與更多風格、個性迥異的藝術家深入接觸,使譚卓逐漸培養了自己的審美。自然而然,個人的創作欲望也愈發強烈。譚卓和藝術之間有著宿命般的關係,她享受並珍惜直覺與好奇心,這讓她對待自己的創作沒有急功近利的迫切心情——是否能展出要靠緣分。
  • 譚卓:藝術是一種宿命
    譚卓將自己和表演的關係形容為「先結婚,後戀愛」。但面對藝術,她承認是一種非常原始、本能的熱愛。撲面而來的異鄉氣息讓她處於被全身心包圍的壓強感中,迫使她用更加敏銳、情緒化的鏡頭,與這個城市產生了一種不自知的深度參與。更寬闊的藝術視野,與更多風格、個性迥異的藝術家深入接觸,使譚卓逐漸培養了自己的審美。自然而然,個人的創作欲望也愈發強烈。譚卓和藝術之間有著宿命般的關係,她享受並珍惜直覺與好奇心,這讓她對待自己的創作沒有急功近利的迫切心情——是否能展出要靠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