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業充斥大巨頭,這一局面在電水壺這個小家電細分品類上的出現,又釋放出怎樣的商業信號?電水壺為代表的小家電、大家電市場,未來還有多少的機會和空間?
周簡||撰稿
最近,五金小家電企業愛仕達,宣布對旗下一款電水壺進行主動召回,再次讓電水壺這個家電行業的小品類,被推到了市場和輿論的風口浪尖。
自今年以來,電水壺市場已經出現過多起品牌企業主動召回"缺陷"產品的案例。包括蘇泊爾、美的等行業巨頭,主要原因涉及電水壺的壺嘴、壺蓋等設計因素,可能會存在因為操作不當對用戶的劃傷、燙傷等危害。
相對於一些大家電、廚電企業,迫於市場低價競爭壓力,在產品上直接"偷工減料",或"減配降能",熱水壺企業這幾年來對於品質的關注度被推到"史無前例"的高度:一方面,是因為電水壺使用頻率太高,產品質量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用戶的群體性投訴;另一方面,則是熱水壺的熱水,是直接入口的,事關生命健康。消費升級下的用戶,不再簡單追求低價。像過去那種劣質塑料、劣質不鏽鋼材料的產品,生存空間有限。
格局:小品類充斥大巨頭
在電水壺行業,愛仕達並不是主角,連配角都算不上,只是基於小家電企業的常態化產品線布局,推出電水壺產品線。似乎也沒有想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因為這個小品類早已是巨頭雲集和寡頭把持。
多年來,對於中國家庭,以及中國家電產業來說,電水壺都是一款不可忽視的家庭耐用、必備小家電。看上去技術門檻不高,一些家電經銷商都可以通過代工的方式,用"租賃"或"自有品牌"來搶奪市場。比如,蘇寧專門成立了松橋電器,就是一家品牌營銷公司,通過在外貼牌、蘇寧包銷的方式,參與電水壺市場的爭奪,同樣蘇寧還租來惠而浦品牌經營電水壺市場。
此外,包括目前京東、天貓、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熱銷的奧克斯、志高、榮事達等品牌的電水壺,都屬於第三方工廠租賃品牌經營的。而不是由品牌企業直接操作。
目前,電水壺的家庭保有量大、需求相對穩定。因為受到中國人喝開水的消費習慣影響,近年來電水壺每年保持著近千萬臺的市場需求,包括出口、本土新增需求,以及家族換代。但是,受到產品單價低,帶來的市場規模偏小;近年來,除了小米之外,幾乎沒有大企業、大資本介入電水壺市場,更多是小家電、大家電企業,將其作為常態化產品線布局。
在這種局面下,電水壺市場很早就邁出了品牌寡頭化的發展新階段。雖然近年來電水壺市場不是投資和投機熱點,但傳統巨頭主導的格局仍然穩定,美的、蘇泊爾、九陽把握主要格局,行業TOP3強佔據80%的份額,小米、惠而浦、榮事達、愛仕達、奧克斯、象印、松橋等50多個品牌分食剩餘市場,整個行業的"二八格局"已經穩定。
拐點:功能升級消費分級
這幾年來,巨頭主導下的電水壺產業,一直處在產品的品類擴容和門檻提升的通道中。除了來自外部消費升級、品質生活的追求,倒逼企業的產品創新;同時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覆蓋能力,也在推動電水壺與淨水器,與智能家居的融合和協同。
具體來看,最先啟動的,就是產品技術和功能的雙升級,不只是燒水壺的外觀、材料和容量創新,還出現了煮茶壺、養生壺等功能創新,同時還有摺疊旅行壺等場景和材料創新;其次,則是渠道和用戶的場景裂變,不只是消費市場,商用市場,還有禮品市場,從家庭走向商務辦公等多個領域。這也拓展了整個行業的市場應用平臺。
今年以來,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或是海外出口,電水壺的出貨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不過,拋開疫情因素,作為一款耐用小家電產品,電水壺的漲跌調整卻在可控通道之中。就像電飯鍋產業一樣,作為中國家庭必不可少的小家電,短期內沒有出現可替代品,同時自身的產品技術和功能升級加速,因此不會出現"急漲急跌"的意外局面。
數據顯示:線下市場上,電水壺售價在100元-299元產品,佔據絕對主角,市佔率達到64%;令人意外的是,售價在300元以上的,佔比則高達14.5%;而售價在100元以下的,佔比則為21%。說明,線下消費相對理性,高中低端均有不同的用戶需求。
不過,在線上市場,售價在100元以下的,市場佔比則高達51.89%;售價300元以上的,市場佔比達到12.65%。這種"要麼便宜要麼貴"的消費局面,釋放出線上年輕為主流群體的個性化特點,要麼是最好的,要麼是最便宜的。這也為今後一段時間,相關企業在電水壺產品的市場定價和功能定位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反思:家電市場仍有商機可挖
由此,透過電水壺為代表的小家電品類,近年來的市場發展和企業經營情況,基本可以看到,不管是還處在發展期中的洗碗機、吸塵器、果蔬清潔機等,或是已經走向成熟期的電飯煲、電火鍋、電壓力鍋等,甚至是長期陷入紅海的冰洗,正在血海大戰的空調、電視機,對於廠商來說,商業的機會一直存在,只是規模大小、利潤厚薄,以及蛋糕多寡等問題。
顯然,隨著整個家電大盤的發展已經步入成熟期,短期性的投機空間正在被進一步壓縮,而長期性的投資,考慮的不只是企業經營用戶的能力,還有技術研發、產品定義,以及市場和用戶打通的能力等布局和投入,這就需要廠商必須要「一心一意」投身其中,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撈一把就走。
未來,對於要參與各類家電市場競爭,無論是小家電,還是大家電的企業來說,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一時的規模化支點,還是持續的利潤化來源,或者是短期的投機、長期的經營用戶,還是有其它的商業目的?只有在明確目標之後,才能有的放矢,避免被一時得失拖入泥潭中。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