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固態電池 到底明年還是十年後才能量產?

2020-12-1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受「裡程焦慮」和安全問題困擾的鋰離子電池,是電動汽車取得市場突破的最大瓶頸。業內認為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就是固態電池。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見Eknower」 ID:Eknower 作者:藜鷗I)

輝能科技,一家臺灣的固態電池初創公司,近期高調宣傳將於2021年實現固態電池的量產。去年8月還與蔚來籤下合作備忘錄,為蔚來定製生產「MAB」固態電池包。比在固態電池領域深耕多年的豐田步子邁得還要大。

然而近期寧德時代的一位電池開發負責人表示,寧德時代的全固態電池還在開發中,也製作了樣品,但要實現商品化,恐怕要到2030年以後。

一邊是後期新秀的豪言壯志,一邊是鋰電巨頭的謹慎保守。被稱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固態電池,到底明年就能量產,還是要等到10年後?

01 後起之秀「固態電池」

從1991年索尼公司將含有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帶入電子設備的應用至今,液態鋰電池已經成為目前最為成熟、使用最廣泛的技術路線之一。它主要是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組成,鋰電子通過電解液在電池的正負極來回跑,從而完成充放電的過程。

固態電池的根本原理和液態鋰電池相似,但選用固體電解質(鋰、鈉製成的玻璃化合物為傳導物質)取代了隔膜和電解液。這個差別會帶來怎樣的差異?

首先是能量密度的提升。

由於能量密度提升主要受材料限制,科學界認為鋰離子電池已經接近極限了。2019年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推出的CTP技術和刀片電池技術都是在組成形態和系統等其他方面做文章。

事實上採用固態電解質本身並不會直接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液態電解液與正負極材料可以全方位、包裹式接觸,接觸面積越大電阻值越小。由於接觸面不如液體,固態電池為了獲得較低的電阻,就需要更多的電解質。

這樣一來,電池體積佔比一般會高於使用液態電解質的電池,如果其他不改變的話,能量密度反而會低於液態電解質電池。

固態鋰電能量密度顯著提升的秘訣主要有兩:

(1)用鋰金屬作負極。

目前的鋰離子電池的負極,主要是用石墨製造,但石墨負極的容量上限僅為370Ah/g左右。為了增加石墨的容量,會給它加入一些矽,但這又容易引起電池鼓包。

鋰金屬的容量是石墨的三倍以上。為何現在的鋰電池不用鋰金屬呢?

因為一旦用金屬鋰當負極,充電時,在鋰離子返回負極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枝晶」問題。鋰離子會在鋰金屬表面「發芽」,小樹枝如果刺破隔膜就容易短路,然後著火。因此科研人員才選用了容量較低,但不容易讓鋰離子產生「枝晶」問題的石墨作為負極。

如果電解液變成固態電解質,鋰離子就失去了長「小樹枝」的空間,完美解決了安全問題。

打個比方,正負極這兩個大口袋裝的鋰離子越多,能量密度越大。如果傳統鋰電池像手提袋,那固態鋰電就是個麻布袋。

(2)正極材料的選擇變多

電解質相對於電解液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在更廣的電壓範圍內,電解質不會參與化學反應,而是客客氣氣地讓鋰離子通過。這樣就可以選擇容量更大的正極材料或是選擇電壓差更高的正負極材料,以提升能量密度。

第二個差異是安全性的提升。

傳統鋰電池如果過充或遭到撞擊,抑或是隔膜質量不好,就容易發生短路,繼而引起火災。而固態電解質具有不可燃、不腐蝕、不揮發、不漏液等優勢,安全性能大大提升。如果將它應用到電動車上,就能省掉電池包外殼、冷卻等系統,可以節約空間、減輕重量,繼而提升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

除此之外它還具有循環次數多、造型豐富、輕薄、柔化性能優、體積小等優點。

02 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

這麼一個神仙產品,到底何時能實現量產?

實際上輝能和寧德時代或許說的都沒錯。但是仔細注意他們的用詞,前者用的是「固態電池」,後者用的是「全固態電池」。這兩個概念僅一字之差,卻有很大的差別。

「固態電池」不一定用的全都是固態電解質,可能是液態跟固態混合的,不同產商的混合比例不同。

「全固態鋰電池」則是一種在工作溫度區間內所使用的電極和電解質材料均呈固態、不含任何液態組份的鋰電池,全稱是「全固態電解質鋰電池」,只有它才具有上述的所有優點,其他的幾個技術方向只是在當前的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基礎上有所改進。

目前市面上說要量產的「固態電池」大多是「固態鋰離子電池」。這與上述的兩個概念化有什麼異同?「固態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是固態,但在電芯中有少量的液態電解質。姑且可以把它們看作往「全固態鋰電池」邁進的腳註,而後者才是終極目標。

所以市面上常說的「固態電池」和「固態鋰離子電池」準確地說應該統稱為「準固態電池」,要麼是固態電解質、液態電解質相混合,要麼是電芯是固態和液態相混合的,具體的比例各家不同。

這種文字遊戲讓大家有些傻傻分不清楚,一不小心就以為人類即將擁抱一項顛覆性的技術了。

關於固態電池各國的方向略有差異。美國,以小公司、創業型公司為主。此前較為有名的Sakit3已經於2015年被英國的戴森(就是做吹風機的那位)收購。另一家是Soid State,同寶馬有合作。這幾家創業公司,立足於顛覆性技術,朝著「全固態電池」的方向衝擊。

中日韓則基本上選擇了更為穩妥的「固態鋰離子電池」。深耕固態電池領域多年的豐田,計劃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推出商業化的產品,並計劃於2022年實現量產。但是豐田採用的是石墨類負極、硫化物電解質與高電壓正極的組合的方式。正負極並沒有太大變動,只是將隔膜和電解液換成電解質。

因此豐田做的也不是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而是固態鋰離子電池。畢竟亞洲擁有最大、最全的鋰離子電池的產業鏈,不可能立即推倒重來。

總之,輝能的高調宣言或許不假,但是明年量產的只能是相對保守的固態鋰離子電池。而寧德時代目前潛心研製的「全固態電池」,還必須先攻克兩大難題:固體電解質材料離子電導率偏低;和固體電解質/電極間界面阻抗大,界面相容性較差,充放電過程中各材料的體積膨脹和收縮,導致界面容易分離。

一項顛覆性的技術,等上十年或許也是值得的!

原標題:被稱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固態電池,到底明年還是十年後才能量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21期:固態電池明年量產?此「固態...
    固態電池明年量產?此「固態」非彼「固態」被稱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固態電池有望在液態鋰離子電池的基礎上大幅提升能量密度。近日,一家臺灣的固態電池初創公司輝能科技高調宣傳,稱將於2021年實現固態電池的量產。然而近期寧德時代的一位電池開發負責人表示,寧德時代的全固態電池還在開發中,也製作了樣品,但要實現商品化,恐怕要到2030年以後。有業內人士分析,「固態電池」也有可能是液態跟固態混合,目前市面上的固態電池大多如此;而「全固態鋰電池」不含任何液態成分,只有它才具有更多優勢。
  • SKI將量產高鎳9系動力電池;日本3DOM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FROM 2020/8/10-2020/8/16 01 SKI將量產高鎳9系動力電池 外媒援引一位業內人士消息稱:「
  • 三星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三大行業難題,離量產不遠了
    的庫倫效率(也可稱為充放電效率)。同時,常規液態電解質高壓之下易氧化的特點對於固態電解質而言也不復存在,因此固態電池可採用能量密度更高、放電窗口更高、電勢差更大的正負極解決方案。而由於固態電池電芯內部不含液體,可以實現先串聯後並聯組裝的方式,減輕了電池PACK的重量;固態電池性質穩定的特點,也可以省去動力電池內部的溫控元件,進一步實現動力電池的減重。
  • 動力電池「韓國幫」超高鎳疾行!LG化學後 三星SDI或明年量產鎳含量...
    高工鋰電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三星SDI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3.97 GWh,排名全球第五,在動力電池「韓國幫」中僅次於龍頭LG化學。動力電池「韓國幫」超高鎳疾行 未來技術路線核心已現下半年以來,韓國動力電池廠商不約而同開始在超高鎳研發及量產的道路上極速狂奔。除了三星SDI外,LG化學此前被爆料將於明年正式量產NCMA超高鎳電池(鎳含量90%)並供應中國產Model Y。
  • 大眾投資的固態電池,靠譜嗎?丨C次元
    這也是目前固態電池的氧化物路線中,最可能實現量產的材料,也是2007年後新發現的對鋰金屬最為穩定的氧化物電解質體系中的分支。實用方面,國內的清陶發展,已經有兩條小的生產線量產。所以,大眾的固態電池走氧化物體系下的柔性陶瓷電解質路線,並不奇怪。不過,鋯酸鑭鋰體系,優點和劣勢都有。
  • 聚焦下一代電池明星——全固態電池
    當時的固態電池以薄膜電池形態出現,而當時其未獲普及的原因是因為固態薄膜電池存在著容量小,成本高等缺點,但它能進行商業應用,也證明了固態電池技術還是具有可行性。  固態電池的充放電原理和液態電池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它的電解質為固態,它相對於液態電解質擁有諸多優勢:1)能量密度高。固態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後,就不需要使用嵌鋰的石墨負極,而是直接使用金屬鋰作為負極,這樣可以減輕負極材料的用量,從而提高整個電池的能量密度。2)體積小。
  • 汽車電池行業要變天?蔚來固態電池起底
    這款150kWh電池,也是迄今為止車企發布的容量最高車載動力電池,同時還是首款搭載於量產車的固態電池。難道全球的車載動力電池就要變天?事實恐怕也並沒那麼簡單。值得關注的是,蔚來在NIO Day上公布這款固態電池,只說了這款電池的「預期」性能,並且沒有給出太多的技術參數與電池廠商信息。為什麼要說預期性能?
  • 佔據技術制高點:蔚來擬推固態電池包 這些上市公司也已率先卡位
    蔚來擬推固態電池包 這些上市公司也已率先卡位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宋子喬)訊,據媒體報導,蔚來將在1月9號的NIO Day(年度發布會)上發布150度(kWh)電池包,該電池包不再採用行業主流的液態鋰電池技術,而是固態電池技術,最早明年上車。值得注意的是,蔚來150度固態電池的一個潛在合作方是江蘇崑山的清陶能源,這一信息得到清陶能源內部人士確認。
  • 國內企業的固態電池技術儲備與研發進展如何?
    在裡程焦慮和補貼門檻抬升的多重壓力下,主機廠一直在費盡心機地尋求電動車續航裡程的提升。儘管理論上可以通過增加電池裝載量達到目的,但隨之而來的是動力系統成本和重量的增加,從經濟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考量,提高電池能量密度才是治本之法。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此前曾明確表示:「能量密度要進一步提高,必須從現在開始考慮全固態鋰電池。」
  • PPT造電池,特斯拉電池日畫一張「十年保質期」的大餅
    股價下跌,不是因為特斯拉的技術不夠香,也不是馬斯克給未來畫的「大餅」不動人,而是資本更看重的當下的價值變現,等不及特斯拉三年量產、十年制霸的長遠大計。對於手中沒有持有股票,心中沒有私心雜念的我們來說,這些波動其實並不重要,我們更想知道特斯拉電池日到底有哪些核心科技?馬斯卡描繪的十年宏偉大計有沒有實現可能?
  • 興業證券:固態電池現在沒有想像空間,對現有液態電池體系影響有限
    3)能量密度提升至360 Wh/kg(現有平均水準是250 Wh/kg),主要是在正負極上面做了改進,使用了預鋰化負極和納米包覆的超高鎳負極,量產進度需看後續推進情況。4)1000km續航也是因為150kwh的電池包和能量密度提升。●小結:液態電池是長期主流,固態電池十年內空間較小,不是產業趨勢。
  • 真正的石墨烯電池汽車量產?
    這年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一定要整出點具有「炸裂性」的重磅產品,才能顯示自己的江湖地位。尤其是在作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領域,玩家們必須要打造出自己的殺手鐧。
  • 中金:簡析固態電池潛力路線
    從我們對固態電池的了解,與QS專利的布局與宣傳,我們認為QS的固態電池路線為氧化物體系下的鋯酸鑭鋰石榴石狀複合氧化物固態電池(Composite Garnets Solid-state Battery),主流電解質體系為Li3La3Zr2O12(LLZO),即鋯酸鑭鋰。
  • LG化學將於明年正式量產全球首款超高鎳NCMA電池
    LG化學將於明年正式量產全球首款超高鎳NCMA電池 何律衡 發表於 2020-12-17 15:17:25 據韓媒ETNews援引業內最新報導,全球動力電池龍頭LG
  • CBAK能源科技子公司牽手NEMTRI 擴大固態電池等領域合作
    雙方將擴大在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新型高性能電化學功能材料等領域的合作。雙方將擴大在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新型高性能電化學功能材料等領域的合作。NEMTRI將幫助CBAK能源科技克服技術困難和進行產品檢測及技術改進,促進後者的產品多樣化以提高公司競爭力。
  • 2020,動力電池食物鏈頂端的十個男人!
    ▲特斯拉新電芯可直接裝入底盤按照馬斯克的設想,新電池能夠讓車輛的續航提升54%,這意味著入門版的特斯拉車型續航也能達到600公裡以上,而長續航版車型的續航將會直逼1000公裡。當這樣的續航裡程成為電動汽車的常態後,燃油車的優勢就徹底消失了。所以無論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是動力電池領域,馬斯克都將會成為那個繞不開的男人。
  • 蜂巢能源官宣電池日,是噱頭還是真實力?
    對於國內的首個電池日,期待與疑問並存,期待來自於電池日將公之於眾的新產品、新技術將帶給行業的新變革。疑問來自於此次電池日的東道主——蜂巢能源。年輕的蜂巢能源是否有實力舉辦電池日?電池日將發布希麼?無鈷電池何時能夠量產裝車?真正要回答這些問題,還是要等到蜂巢能源電池日當天才能揭曉。但從官宣海報中釋放的信息,也能窺見一二。
  • 「郝老師研報」固態電池來了
    一、動力電池分類動力電池主要分為三元動力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鈦酸鋰電池,鉛酸蓄電池。目前來看,新能源高端乘用車主要用三元動力電池,新能源客車主要用磷酸鐵鋰電池,低速車,電動自行車等以前用鉛酸蓄電池的比較多,現在也趨向於使用鐵鋰和三元。作為電動車的最大瓶頸,電池一直是決定電動車性能的最大要素,能量密度大、充電快的電池是幫助電動車行業騰飛的關鍵。
  • 蔚來發布固態電池包,新能源行業要變革了?
    如近期吸引極大關注的美國固態電池企業Quantum Scape,計劃於2024年開始量產固態電池。一、固態電池——下一代高性能鋰離子電池1991年索尼(103.99, 1.99, 1.95%)公司推出商業化液態鋰離子電池,隨後液態鋰電池進入快速發展。2015年至今,由於全球範圍汽車電動化浪潮,車企對長續航、高安全性動力電池持續追求推動電池研發不斷革新。
  • 美電動車新創研發固態電池,充電800次還有 80% 的容量
    正積極研發最新電動車電池技術的新創QuantumScape,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福斯汽車的參與投資,在 12 月也發布旗下鋰電池測試結果樂觀,讓股價飆漲 60%,若研發成功甚至有望在未來超越特斯拉的電動車電池技術。15 分鐘可充滿 80% 的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