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
這是作者朱永新在《教育的奇蹟》這本書的序言中的句子。
朱永新教授是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的奇蹟》是其代表作之一,我覺得這是一本能夠挽救無數家庭的教育專著。朱永新教授發起的「新教育實驗」有一個重要的理念: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這一理念是這本書的核心,也是我們培養天才的根本。
這本書歷時六年,收錄了18個教育史上的經典案例,其中有很多都是差不多被別人判為「死刑」的孩子,最後都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像愛迪生、張海迪等人的故事。這本書分別從家庭教育、教師教育、自我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角度闡述了教育的意義以及教育奇蹟的誕生,每一個教育故事都是真實存在的,向我們展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真正含義,就像書中周婷婷的父親周弘認為的那樣。
周弘堅信,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的生命中,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
《教育的奇蹟》是一本書寫不幸的人,通過努力最後變得強大的書,書中的故事給無數家庭帶來希望,挽救了無數不幸孩子的命運,是現代教育的典範,對後世教育影響深遠。
什麼是奇蹟?
「奇蹟」一詞,查找詞源大多代表著不平凡的意思,多指不平凡的事情或者不平凡的業績。
奇蹟,亦作「 奇跡 」,亦作「 奇蹟 」。不平凡的事情。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無知叡敏,獨昭奇蹟。」老舍 《駱駝祥子》七:「 祥子 恰好來到了這個小綠洲;在沙漠中走了這麼多日子,他以為這是個奇蹟。」不平凡的業績。明 張鳳翼 《紅拂記·天涯知己》:「三載霸西隅,一舉成奇蹟。」
任何的領域都可能產生奇蹟,內涵雖有不同,但其共性都在於:把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代表著現實的不平凡。
就像這本書中的案例一樣,作者歷時六年,反覆修改潤色,編輯們為尋找故事和圖片資料,付出了大量勞動,也說明了他們對兒童潛力的認可,堅信教育奇蹟的存在。
書中第一章重點是介紹家庭家庭教育創造的奇蹟。
每一個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的降生,健健康康的成長,但不幸卻時有發生,籠罩著無數個家庭,讓他們陷入痛苦的深淵,有的孩子天生聾啞,有的孩子天生腦癱,有的少年時不幸殘疾等等,命運的不公讓他們無法向正常人一樣學習和生活,但幸好他們有充滿愛的家庭,有堅強的信念,使他們歷經無數的磨難之後,站在了人生金字塔的頂端。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美麗的。聖經中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
《教育的奇蹟》中,聾啞女孩周婷婷、弱者舟舟、腦癱兒榮博,以及卡爾·威特的教育歷程都是在偉大的家庭教育的影響下,不斷激發出孩子的潛力,最後取得成功的感人案例,具體解釋了章節的主題「家庭教育的奇蹟-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先天性的不足,讓家庭陷入悲劇,偉大的父愛,帶領著孩子們與命運抗爭,走上一條充滿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條沒有捷徑的路。從最初對孩子生存本領的鍛鍊慢慢走上對天才的培養之路。過程中飽受著心酸與痛楚。文章最後也提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孩子與自己的生命和諧,與周圍人的生命和諧,與大自然萬物和諧的教育理念。
接下來,我們重點從父親們的教育方法入手,看看他們是如何把自己有「缺陷」的孩子培養成讓普通人仰望的天才級人物的。
教育的奇蹟,源自父親心中堅強的信念和平凡偉大的愛。
無論是聾啞婷婷、低智舟舟,還是腦癱兒榮博,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偉大的父愛和父親堅強的信念,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支撐著他們的一生,最終把孩子們培養成天才級人物,走上人生巔峰。
一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是富貴,還是貧窮,個人是無法選擇的,但是無論在什麼樣的家庭,享受父愛母愛的權利是同等的。
周弘帶著先天聾啞的女兒婷婷,無論颳風下雨都堅持針灸,無數次的針灸讓孩子眼裡都滲出了血絲,連老中醫都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周鴻選擇了堅持,終於讓婷婷的耳朵恢復了一點聽力,這是希望的開端,經歷了艱難的語言發展,動作訓練之後,受到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著作的《幼兒才能開發》,讓周弘堅定了對女兒的培養不能只限於說話寫字,而要把女兒培養成才的決心。也為他後來倡導「賞識教育」打下了基礎,也讓他從普通人變成了教育專家。
榮博能最終徵服美國名校,亦是父愛偉大的展現,佳木斯醫學院的李春樹教授給背著孩子在風雪中等待10多天看病的榮曉鳴展示更多的是腦癱兒父母們並不是痛苦和無助,而是認真的教腦癱孩子們練習走路和說話,很多孩子經過練習,生活都能自理,這給榮曉鳴帶來了希望。回家後,榮曉鳴創造了一系列的訓練小發明幫助榮博練習各種能力,最終,在1991年的時候,六歲的榮博逐漸接近健康人了,這也為榮博以後能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礎。
胡一舟的父親胡厚培,採用的「注重過程,不計結果」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的父親老威特「培養天才不僅僅需要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愛的方法」的教育理念都能體現出家庭教育中父愛的堅強和偉大,唯有人世間平凡而偉大的父愛,才能創造出教育的奇蹟。
教育的奇蹟,源自科學的培養方法。
相對於普通人,身體殘疾孩子的培養更加困難和無助。但《教育的奇蹟》中的這幾位父親都用自己的方法做到了,真正創造出了教育的奇蹟,這對正常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絕對是教科書般的指導作用。
1,周弘的賞識教育,一個「行」字,滿足了孩子們內心強烈的需求,他們最渴望得到的人們的賞識。
首先,利用善意的謊言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女兒找到天才的感覺。書中講到周弘告訴自己的女兒,她是海倫·凱勒的轉世,成功幫女兒找到天才的感覺,並完成對圓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數的背誦,創造了新的吉尼斯紀錄,殘聯主席稱,他們創造了「愛和教育創造的人類戰勝自己的奇蹟」。
其次,用體驗成功的方法,讓女兒嘗到甜頭。無論女兒做的多麼糟糕的事情,總能換一個角度去看待,不斷將其成績擴大化進行表揚,讓女兒信心倍增,在這種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婷婷僅用3年就完成了小學6年的數學課程。
第三,賞識教育的提出。婷婷的學習過程,讓周弘意識到賞識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作為家長,應該時常對孩子取得的點滴成績進行肯定,採用「小題大做,無限誇張」的方式鼓勵孩子。從而對教育的理解也從教育方法的探尋深入到對教育本質的認識。
賞識教育的提出,完全源於周弘對生命本質的深刻認識—生命是可愛的,不管它的形式如何。
2,胡厚培,相信科學,運用科學、保持自由寬鬆的環境和良好興趣和性格的培養都對舟舟在人生道路上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為走上人生巔峰打下基礎。
首先,科學理論的學習,為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提供保障。蘇聯兒童教育心理學家達維多夫和贊可夫的兒童心理學理論以及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的「三歲智力觀察提綱」等理論著作,都對舟舟的智商缺陷起到了很大的改善效果。後來採用的食療法,音樂刺激等訓練也是胡厚培堅持科學訓練的方式。藥物的運用,藥物也是科學的一種體現。有效的藥物對舟舟的智力發展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使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不少。
其次,開放式的培養環境,為孩子的發展提供動力。開放了視野,開發了潛能,開拓了空間。自由成長的環境和舟舟的表現,讓他像小魚一樣獲得了大海取之不盡的養料,也讓舟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把他當成一個正常的孩子看待。
第三,良好的興趣和性格,為孩子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由於對繪畫失去興趣,胡厚培只好「放鳥歸林」,讓舟舟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最終由於環境的薰陶和遺傳的因素,舟舟的興趣最終定格在音樂指揮上。
榮曉鳴的「鼓勵式教育」和老威特「要造就身體和精神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理想,也體現出二人教育方法的科學性,也是最後把孩子培養成功的重要原因。
教育的奇蹟,源於對培養過程的堅持,而非看重培養結果。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保證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並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急於求成,只會增加孩子的負擔。
無論是胡厚培還是老威特他們都很清楚,對於他們的孩子來說,學習是困難的,無法像正常人那樣一點就通,一學就會,只能不斷堅持練習,通過時間讓孩子們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否則他們就會一直依賴別人,永遠也不會像正常人那樣生活。
老威特說,我從來不想把兒子培養成某一方面的天才。從來不會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孩子身上,這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教育行為是不同的。老威特很早就決定要培養孩子的智力,否則天成痴呆的卡爾威特很可能會成為四肢發達的愚人。有了這個教育目標,再確定一系列正確的教育方式,最終成就了一個世界級天才的誕生。老威特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這對我們教育孩子起到警示作用。
從家長方面來說
①表揚要及時,這是孩子優良品格形成的重要原因。當卡爾做了好事的時候,老威特總是及時表揚,甚至給他做了「行為錄」,這對於養成高尚的品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科學、正確的知識引導,可以讓孩子自然的成長,為智力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一方面要按照兒童生長的規律不斷促進卡爾·威特的智力發育;另一方面,教給他正確的知識和認識。
老威特認為,孩子的童年是天真爛漫的,應該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人生,主要是指的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成長,而不是沉寢與遊戲之中,浪費時間。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做好引導,寓教於樂。
另外,孩子需要正確的知識,比如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老威特從來不教孩子方言和不準確的語言詞彙,比如,丫丫,汪汪,飯飯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③真實、合理的回答孩子的問題,絕不能嫌麻煩。對待孩子的態度一定要耐心,不管你有多不耐煩,有多忙一定要有問必答,局不能嫌麻煩,你對孩子的任何態度,他都能感受得到,即使年齡很小的孩子也是這樣。
還有就是對待學問的嚴謹態度,當孩子問你的問題,你不知道答案時,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並和孩子一塊去探索正確的答案,切不可不懂裝懂,敷衍孩子,最後導致孩子認知上的錯誤。
有一次卡爾問老威特一個天文方面的知識,老威特老實的回答:「這個爸爸也不懂」。於是兩人一起翻書,查資料,直到把問題搞清楚。
從孩子方面來說
①良好習慣的形成,有助於孩子們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別人,長大以後才能做傲立雪中的青松。
老威特建議多讓孩子做一些勞動,比如,飯後擦桌子,掃地,洗洗衣服等,他為了培養卡爾熱愛勞動的習慣,還在院子裡為卡爾開闢了一個小園地。同時,也警惕各位家長,不要怕耽誤孩子的時間而包攬一切,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必須要讓孩子儘快獨立起來,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這樣的父母也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否則,當孩子遇到挫折,又無法依靠父母時,你認為他們會感激你曾經的「溺愛」嗎?
②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從容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特別是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挫折教育,教會孩子正確的面對失敗,坦然的接受失敗,並把失敗轉變成成長路上的經驗和教訓,一次磨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就在昨天,山西中北大學大二學生因考試作弊被抓,而後跳樓輕生的事情,我們且不論孰是孰非,單就因作弊被抓而跳樓這件事情而言,也說明現在有些孩子抗壓能力實在太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動不動以輕生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對社會的不負責,對家庭的不負責。同時也彰顯出其挫折教育方面的欠缺。
③情商的發展是與人相處的關鍵,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靠的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情商決定的。任何人都不是獨立存在於社會上的,都必然要和其他人產生聯繫。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這種智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都是情商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老威特對兒子的情商教育,是從教會卡爾好家人之間的相互尊重開始的,開始培養他善於傾聽和與人溝通的能力,逐漸的讓卡爾掌握住與人相處的技能。
溝通,是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紐帶,正確的溝通方式,會讓人之間建立友好的關係,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也是能夠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種方法。父母與孩子之間積極的溝通,是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徑之一。
正確的看待孩子的能力,也教會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通過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堅持成功的信念,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對未來充滿希望,教育的奇蹟終會誕生。
總結
《教育的奇蹟》,朱永新認為「要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只要有正確的教育方式,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是精彩的。就是要讓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與個性,做真正的自己,從而揭示了教育的真諦,和生命的偉大。
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後,這裡引用書中章節的序言表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前,就已經先行的接受了父母所施加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父母的教育為孩子的日後成長和發展奠定了最關鍵的基礎。
這本書,必將成為現代教育教科書般的典範,作為父母的你一定要細細品讀,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