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多,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們吧~
竹隊友今天下午帶竹兒去久違的阿狸樂園浪一浪,我在家補覺。正準備起來做晚飯,一看手機,驚得差點把手機給扔了:
可能有人覺得我大驚小怪,全場那麼多人都很淡定,竹兒是男孩,又不吃虧,看見了就看見了,怕啥?
這種心理害人害己。
——越是男孩,越得把自己的眼睛管好了。現在管不住眼睛,將來就管不住老二!
還記得嗎?前幾天,這樣的一條微博上了熱搜。
圖片來自網絡
事發於上海一家網紅書店,因為這裡有專門的兒童讀書區域,很多家長也比較放心讓孩子在裡面玩耍。當時,5歲女孩脫離了媽媽的視線,10歲男孩接近並猥褻了她。
彼時兩個人的位置正好被陳列品和架子擋住。
圖片來自網絡
「讓我的孩子去舔你家兒子的下體,脫我孩子內褲用手隨意去摸。」
「我孩子才五歲你冤枉我孩子自願的。」
雖然有些畫面過於不堪,商場不讓家長攝錄,但從微博曝光的視頻片段中人們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男孩背靠書櫃,扒開褲子並示意女孩把嘴伸過來。這般輕車熟路,我大寫的服!
當然,最讓人氣憤的是,男孩家長竟然沒有一句道歉,甚至反咬是女孩自願的。女孩家長走訴訟程序,律師也很遺憾地告訴她:小男孩才10歲,所以即使官司贏了,也沒有什麼懲處,包括道歉,總不可能強制執行吧……
就連震驚全國的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案,受害女童身中七刀,被發現時褲子脫到膝蓋、身體裸露,死狀不可謂不悽慘。受害者母親希望得到對方家屬的一個道歉,然而5月9日庭審男孩蔡某某家並無一人出庭。
道歉?沒有。
每個熊孩子甚至罪犯的背後,都有不稱職的父母。現實中像蔡某某和書店老母一樣拒絕道歉的男孩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ω⊙ 上海迪士尼,29歲女子被8歲男孩摸屁股,反遭男孩媽媽辱罵髒話。「碰就碰到了,你屁股沒被人摸過?」
⊙ω⊙ 長春一澡堂,姥姥帶3歲男孫進女浴室遭拒絕,姥姥大怒「為什麼用你們齷齪的想法剝奪孩子的權力?」
⊙ω⊙ 重慶9歲女孩反抗15歲少年強姦,遭到恐嚇後墜樓身亡;
⊙ω⊙ 北京新東方,16歲女生被17歲男同學在教室性侵後不幸身亡 .
一個10歲的孩子,居然可以有預謀的、熟練的在公共場所猥褻一個5歲的孩子;再看看網友畸形的「認識」,倆小孩你情我願,臥艹……
作為父母,家有女兒的,我們常叮囑她們學會保護自己。可有男孩的家庭,是不是還多多少少都抱著反正自己也不吃虧的心態呢?
電影《誤殺》裡有句臺詞: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禽獸怎麼來的?——爹媽沒把他教成一個人!
面對性侵和性騷擾,很多文章總在教育女孩和女孩的家長,應該怎麼學會保護自己和勇敢說「不」,比如別穿的太暴露,別喝酒,別去人少的地方,不要相信別人,夜裡不單獨外出,備辣椒水……
可是,邏輯不應該是這樣的啊,在教會女孩保護自己的同時,難道不是更應該先要教會可能的侵犯者——男孩,學會尊重和保護女孩麼?
這不是歧視男孩,而是男孩的生理構造讓他們的爆發力和力量天生就比女孩子強,而且他們比女孩子更渴望力量、霸氣和徵服。
我們身為男孩家長,第一課就是教男孩愛護弱小、尊重女性。
不管是校園暴力事件,還是社會上的暴力事件,都源自施暴者不尊重別人。
竹兒這方面的教育,是從爸爸愛媽媽,從全家愛護救助流浪動物開始。
我很自豪我的孩子會在我來大姨媽的時候跟我說,媽媽你多喝點熱水(這話怎麼這麼直男)、你躺在那吧;我也毫不避諱的告訴他,女人來大姨媽很辛苦,身體會流血,很不舒服,這時候需要你們男人多幫助我們。
第二課就是教孩子認識死亡,珍惜生命。
這其實不僅是男孩必須知道的道理,而是所有人。孩子對生命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最初都不知道死是什麼,偏偏我們的文化傳統又讓我們對「死」很避諱,甚至刻意美化。大人是善意的,但這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死也沒什麼。
如果孩子問家長關於死亡的問題,別掩飾,別美化,更別害怕孩子哭,告訴他事實:「死了就是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曾經我媽怕貓死了竹兒傷心,攛掇我們編瞎話騙他,我們堅持帶著竹兒去挖坑埋貓、遺體告別。事實證明,他哭了,也記住了,甚至至今還會說起「小豬」,並且主動提出把一隻長得有點像小豬的流浪貓帶回家。
疫情期間,豆豆(貓)去世了。火化了之後,骨灰帶回家,竹兒說他想看看,竹隊友有點怕嚇著孩子,猶豫了一下,我做主同意了。
他輕輕摸了摸裝骨灰的密封袋,拿來幾包貓零食裝進了骨灰盒裡。雖然孩子想到死亡和分離會難受,但是這正是要讓他記住的感受,這樣才能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也珍惜別人的生命。
第三課,是教男孩學會自控。
男孩比女孩容易情緒化、衝動。情緒、發脾氣都可以有,但釋放的方法要正確。有很多寶媽抱怨「我孩子脾氣不好」、「我孩子太驢了」,甚至把這個問題歸結為過敏的影響,其實我想說,孩子的情緒管理更多的還是靠我們言傳身教。
●認識情緒:「你是不是很生氣/很沮喪/很不服?」——幫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出於什麼狀態。
●引導他說出來情緒——說的過程中,父母傾聽就是在幫孩子宣洩。
●告訴孩子怎樣應對這種情緒,如何合理髮洩。當竹兒拼樂高拼不好急躁生氣的時候,我們會提醒他,生氣了可以去把抱枕揍一頓出氣。
第四課,具體到規則上的「男女有別」。
我們從小給竹兒立下的規矩有三:
①不跟女孩發生肢體衝突;
②不在女孩面前暴露隱私部位;
③無意中看見女孩暴露隱私部位立馬轉身捂眼睛;
至於不裸露自己的身體,那是必須的。
竹兒一歲多的時候就知道,上廁所的時候姥姥來了要叫「你別進來,我在尿尿」。甚至他洗澡的時候,如果我和竹隊友都在忙,請姥姥監護以防澡盆溺水,都要經過他的同意,還得額外在玻璃門上掛個浴巾擋住隱私。
因為過敏,我們平時都嚴格要求竹兒不吃任何別人給的食物,他也養成了習慣,簡直是憑本能拒絕。有時候,孩子貪嘴可能被壞人騙走,這一點,不管男孩女孩的家長都要警鐘長鳴。
每個孩子都應該牢牢記住,六歲以內絕不離開父母視線範圍,決不讓任何人碰自己身體的私密部位。除了一些常見的啟蒙性教育繪本,竹媽還推薦這本書:
如果孩子不懂得保護自己,遇到下面這種情況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被侵害了:
這是5月4日,一則「某商場保安猥褻小女孩」的視頻中,穿保安制服的男子不僅對小女孩有摟抱、親吻等動作,還一邊環顧四周,一邊將一隻手放在小女孩兩腿之間撫摸女孩私密部位,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四分鐘。
保安、協警等「穿制服」的叔叔往往使孩子有天然的信任或者畏懼。最近,保安猥褻兒童的事件頻發,這提醒我們家長尤其要教育孩子,無差別防範。
我有理由相信,竹兒爸爸今天在阿狸遇到的那個全身赤裸一絲不掛的女孩,遭遇鹹豬手的時候也會毫無反應,因為沒有人告訴她哪些部位不能露、哪些部位不能讓別人碰。
發個👮叔叔做的長圖做總結,希望引起各位家長的重視——從孩子一歲開始,性教育就該跟刷牙和洗臉一樣,天天掛在嘴邊!
by 竹兒媽媽
20200527於成都
如果喜歡,請點右下角「在看」~~
往期回顧:
現在騰訊不開放留言功能,想交流的朋友請進入公眾號在後臺留言(聊天框留言)
友情提示:公眾號改版了,不加星標不容易找到這裡。請大家按照下面圖示進行四步操作,設置星標,以防今後咱們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