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隊長
最近,在微博上有一位「巨嬰」引起了軒然大波。
西安財經大學的李某某,在校內肆意偷拍女生直播,並用侮辱性詞語嘲笑女生。
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公開辱罵女性,稱之為「 母狗」、「人下人」等,甚至還P女同學遺照發朋友圈,供粉絲來娛樂攻擊。
試想一下,這群女生的私密照流傳在同學之間,她們的一舉一動被時刻監視著,她們在人前歡笑著,下一秒就淪為了所有人背後的笑柄,這是何其的可怕!做出如此的惡行,被警告、記過算輕了吧?起碼也得留校察看,倘若死不悔改的話,完全可以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事後校方僅僅回應:「正在處理,會責令李某某刪除道歉,
但他只是孩子,學校還是會好好保護和教育他。」面對這個結果,網友們無法接受,紛紛吐槽學校這樣無疑就是在包庇和推卸責任,對於一個已滿18歲的成年人來說,還能算「孩子」嗎?
誠然,對於李某某而言他還是「孩子」,那被偷拍的女生就不是「孩子」了嗎?她們的利益就不該受到保護嗎?!雖然感到很反感,但不可否認「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更是很多熊孩子的家長,拿它當藉口來為孩子開脫。記得去年,在北京一家書店裡,店員好心提醒一名大聲念英文的男孩不要影響其他人,卻遭到男孩指著鼻子怒斥:這時男孩的母親看到了,竟只是走過來跟店員說:「
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面對兒子蠻橫無理的行為,母親不加以制止和反思,竟還執意要求店員放過孩子,甚至公然嗆聲叫囂,實在是令人無語!
「孩子年齡小不懂事」,不應該成為他們為所欲為的擋箭牌,更不應該成為父母失職的藉口。「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並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所以,正是因為孩子年齡尚小,才更應該趁早跟他們計較,否則長大後翅膀硬了還如何調教?前不久,一位無助的母親在網上求助網友,她年僅5歲的女孩,在上海七寶萬科的西西弗書店被公然猥褻了!他先是多次強行脫下女孩的內褲,隨意摸女孩的隱私部位,緊接著甚至試圖誘騙這個5歲的小女孩,去舔自己的下體。事發之後,即使面對監控下的鐵證,男孩的家長依舊死不認帳,甚至威脅女孩的父母:我們是上海本地人,不怕警察查。更讓人咋舌的是,最後他們直接「甩鍋」給女孩,睜著眼說瞎話:
她是自願的!剛開始,我還在納悶本應天真純潔的10歲孩子,怎麼會做出如此齷齪之事?但當我看到男孩父母的反應時,我頓時明白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如此強詞奪理的出格父母,也難怪會養出這樣的一位猖狂無恥的孩子!我們總以為孩子太小,所以處處偏袒她們,殊不知正是這種行為,在一步步扭曲孩子的思想,最終親手慣出壞孩子。我曾在地鐵看到,一個5、6歲的男孩在過道上到處亂竄,好幾次踢倒乘客的行李,他的媽媽就坐在一旁刷著手機,根本不加以管教。小男孩見狀,越發的放肆起來,甚至故意衝撞乘客,踩到別人的腳也不肯道歉。最後,有個大學生模樣的男生實在看不過去,上前勸阻男孩,這時男孩的媽媽竟然奇蹟般發聲了:
「你一個大人,跟小孩計較什麼?這個年紀的孩子調皮點很正常,他那麼小,你就不能讓著他?」父母是孩子最佳的模仿對象,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假如父母本身都做不好,不能以身作則,那孩子必定也有樣學樣,繼而變壞甚至被養廢。
父母常說,孩子還小,不懂事,但家長是成人,也還不懂事嗎?倘若因為孩子的頑劣,導致整列地鐵發生事故,那可能將有成百上千個家庭就此跌入萬丈深淵。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及時的勸阻和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傘,既能保自己,也能護他人。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數據顯示,青少年罪犯(14-25歲)在刑事罪犯總數中佔比14.37%。而不滿14周歲的兒童,故意實施任何刑法禁止行為,均不負刑事責任。
犯罪學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年齡與犯罪有著密切的關係,犯罪的年齡越小,次數越多,長大以後成為慣犯、累犯的機會越大。據統計,初犯年齡小於11歲的,有65%的人會再犯;初犯年齡在12至15周歲的,其再犯率為54%;在成年累犯率中,7/8的人曾為違法犯罪少年。
別總是覺得,現在「還是個孩子」,稍有不慎,未來必將成為「惡魔」。在1993年,英國出現了歷史上最小的兩個殺人犯,年僅10歲的羅伯特·湯姆森和喬恩·維納布爾斯。在這之前,他們已是逃課的「慣犯」,並多次偷竊、毀壞公物等,但都沒有受到家長的及時管教。漸漸地,在父母的縱容和放任下,兩個人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終於,在2月12日,他們誘騙走了年僅2歲的詹姆斯·巴傑爾,並對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虐殺。他們對詹姆斯拳打腳踢,用
10公斤的魚尾板砸他的頭,
逼他吃電池,在他的左眼及臉上塗抹
藍色塗料,
把電池塞進了他的肛門,甚至
性虐他的生殖器……長達一個多小時後,詹姆斯的身上留下了
42處損傷。最後,他們將詹姆斯棄屍於鐵軌上,任由火車駛來將其軋成兩半……
看到這裡,你還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純真可愛,值得被原諒的嗎?「他還是個孩子」本質上就是放任,讓孩子逃避教育、約束和懲罰,並在心理上暗示自己:
我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反正我是個孩子,大家都要遷就我!當然,談到這裡並不意味著孩子犯錯就不能被原諒,畢竟人無完人,都會犯錯。只是如果不在孩子尚小,品行還未定型前及時糾正,長大後勢必將釀成惡果。因為久而久之,家長溺愛下的縱容,會造成熊孩子自我意識的扭曲,變得唯我獨尊,無法無天。或許,你現在的失職看起來無關痛癢,但總有一天,社會將狠狠教育孩子,到最後,甚至這個社會都不屑教育他時,他就只能被無情遺棄。
「種下什麼因,結出什麼果」,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我始終相信一句話: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天生的熊爸媽。
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對於是非對錯是沒有概念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的是非觀最初、最直接的來源便是父母及家庭成員。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修正錯誤的過程。因此,犯錯本身不可怕,怕的是我們家長不重視,孩子不懂得引以為戒。
在《超級保姆》節目中,為了管教好熊孩子,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制定規章制度,一旦全家人都通過後,就會把規章制度列印下來,貼在醒目位置。
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了,家長就會立即實行懲罰,不容半點商榷。
可能聽起來會有點殘忍,但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規矩一旦定下來,就是檢驗家長自身教育,擺正孩子發展的必要條件。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吃飯時,熊孩子將東西扔進火鍋,滾燙的油汁濺到旁人身上。
於是,媽媽用筷子蘸了一下熱湯,也燙了下孩子,孩子被燙得哇哇大叫。
雖然方式過於簡單粗暴,但也最直觀讓孩子體會到被油濺的不適,學會換位思考,主動去了解和關懷他人。
曾聽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的心是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
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
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
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言傳身教,還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尊重,不嬌慣,不打壓。
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不僅是保護別人的孩子,更是對自己的孩子最深沉的愛。
千萬別等到一切都晚了,才追悔莫及!
重磅消息!「價值499元的繪畫體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