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推中的胸肌和肱三頭肌

2021-02-12 力訓研究所

大家好。

對於臥推,大家再熟悉不過。

早期的健美愛好者應該還記得,雜誌上說過,臥推是主練胸肌的動作,同時也會附帶練到肱三頭肌。

在本文,我們要試圖梳理的是,臥推的主力到底是胸還是三頭。

小川吉明等人2012年開展了一項研究,對象是日本的7名未經訓練的新手,平均25歲、平均體重65KG。

訓練方案是:使用大約1RM的70-75%做3組10次,組間休息2-3分鐘,這樣是一節課。每周1、3、5重複這樣的課程,持續24周。

結果是,胸肌在第一周就開始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三頭的增長不顯著);直到第五周,三頭才開始增長。

我們在第二張圖上看的更明顯。

在第3周,胸肌的厚度增長為24.5-21.1=4.4mm;而在同一時期,三頭的厚度增長為35.8-34.2=1.6mm。

這說明,新手正常訓練,雖然他的胸肌感受、收縮感不強、沒有採用XXX技術XXX感受,但增長的結果說明一切,他們已經是以胸肌為主力去臥推了。

就目前的證據來看,新手和老手的臥推都是胸肌為主力的。

Josh等人2013年研究了24名女性,其中12人有半年以上的系統訓練經驗。該研究通過EMG方式確認了他們在臥推中的上體肌肉活動。

出乎多數人意外的是,有經驗和沒有經驗的訓練者的胸、肩前束肌肉活動是類似的,沒有顯著差異

也許,上述研究中的「有經驗群體」還不太老練(至少半年),那我們看個更「老練」點的證據:Reb等人2017年的研究。

該研究採用了13名至少2年訓練經驗的男性(平均1RM臥推126KG)和12名無經驗者(平均1RM61KG)。

結果是,在不進行外部提示(要求他們專注於胸肌或者手臂)的正常臥推中,臥推126KG的有經驗人群和臥推61KG的無經驗人群,他們的胸肌和三頭的肌肉活動幾乎完全一樣,差異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這指向一個結果:新手和老手都是以胸為臥推主力,並且各主力肌群之間的肌肉活動高度類似

一些研究發現:在動作進行到疲勞時,胸肌的肌電活動變化不大,但肱三頭肌的肌電活動增加很明顯。

 

「肌電活動增加」 這一情況常見的解釋是: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衝動頻率增加。

這往往是由於疲勞了,力量下降;完成動作的難度有所增加,於是,神經系統只能產生更強的生物電來刺激肌肉,有點像 「下達更強硬的命令」 。

 

對此,我們看一個典型證據。

Pet等人2017年對多個英文資料庫的關於臥推中各肌肉肌電活動的文獻進行了系統回顧,按照比較高的標準確定了14項研究。

這些研究表明,在發生疲勞、強度增加、速度提升時,肱三頭肌的肌電活動變化(增幅)是最大的

為什麼會如此?

一種合理的解釋可能是:

胸肌至始至終都保持了相對大而恆定的力輸出,其肌電活動可能始終保持高位;

當難以舉起重量(疲勞了)時,神經系統發現,胸肌保持輸出不夠了,於是只能被迫使用那些「預備資源」——出力相對少、相對處於 「閒置狀態」 的肱三頭肌。

此時,之前出力相對少的三頭,終於被迫要竭盡全力了。

唯有如此,才能解釋,為什麼在疲勞時候胸肌肌電變化相對較小,而肱三的肌電活動變化相對較大。

我們都知道,複合動作牽扯到多個肌群。而預疲勞訓練法,通常指,在做複合動作之前,先針對其中的一個局部肌肉做孤立動作進行刺激。

 

例如,在做臥推之前,先做飛鳥對胸肌進行刺激;當然,其實也能在臥推之前,針對三頭做與預疲勞。

 

傳統的預疲勞方法是為了更好的刺激肌肉,積累更多的疲勞度。不過,預疲勞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能提高肌肉的募集/激活度等。

 

許多研究觀察到,預疲勞之後,肌肉活動會增加(有那麼點像現在行業說的預激活的味道)。

在生理上,其原理是,當肌肉進行過初次收縮之後(有一定負荷的收縮),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可能會有所增加。

 

Adam等人2017年對8名具有3年以上訓練經驗的運動員進行了研究。

其中TB是三頭,PM是胸肌,AD是三角肌前束。

白色是未經預疲勞,直接進行臥推的肌電活動,黑色是預疲勞後進行臥推的肌電活動。

 

該研究發現,對胸肌進行預疲勞後,再進行槓鈴臥推,不能再提高胸肌的肌電活動水平;

但是對肱三頭肌預疲勞後,再進行槓鈴臥推,則可以提高肱三頭肌的肌電活動水平。

 

至於為什麼,原文作者Adam沒有太多解釋。

一種合理的可能性是:肱三頭肌經過了「激活」後,可以提高肌電活動,那就意味著,它之前的肌電活動水平,是相對低下的、是 「有提升空間的」 、「有潛力的」 、「有餘力的

 

為什麼之前有餘力而沒有使用?可能是因為,臥推中,胸肌才是第一主力,肱三頭肌是相對其次(不是說它不重要)。

 

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解釋為什麼新手在訓練後首先增長的是胸肌、以及疲勞、預疲勞後能提高肱三頭肌的肌電活動。

 

當然,上述觀點基本是基於證據的推測,還不是定論。在一些研究中,數據之間也存在矛盾和亟待解釋的部分。這些剩下的,就留給大家思考和查證的空間了。

相關焦點

  • 想要練爆你的胸肌和肱三頭肌?
    一般在做分化訓練時,很多健身愛好者都喜歡選擇訓練1個大肌群,然後搭配1個小肌群,比如:練胸日帶上肱三頭肌,練背日帶上肱二頭肌。因為在大肌群的訓練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激活小肌群,從而會大大提高訓練效率。比如:做槓鈴臥推的時候,胸肌和肱三頭肌是協同發力的,做完臥推時,肱三頭肌也做好了熱身和預疲勞,這樣就更有利於提高訓練效率。
  • 為什麼練胸的時候胸肌沒什麼感覺,肱三頭肌卻先力竭了?
    臥推之類的推力動作,胸大肌是主要的發力肌肉,但是我們的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前束也會作為輔助肌肉發力來完成動作,在如果不注意上面三點問題,就會出現肱三頭肌力竭了,胸大肌還沒什麼鍛鍊感覺的情況,影響我們胸部的鍛鍊效果。
  • 胸肌和肱三頭肌訓練計劃,跟著練相當於上了一節私教課
    給健身的小夥伴們分享一套胸肌和手臂肱三頭肌訓練計劃,由肌肉型男zac perna示範。之所以把胸肌和手臂肱三頭肌放在一起練,是因為在練胸肌的過程中肱三頭肌也會參與發力。而當胸肌練完後,再對肱三頭肌進行練習時,就很容易讓三頭肌充血,給三頭肌更多的刺激。
  • 胸肌和肱三頭肌一起練才更高效!9個動作,讓胸肌更大臂圍更粗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一天都是訓練1個大肌群,搭配1個小肌群。如:胸和肱三頭肌,背和肱二頭肌,腿部和肩部(或腿肩分開,練完腿真的啥也不想練了)。本期,我們就來側重談談胸肌和肱三頭肌訓練日的安排。下面直接開始動作分享,包含6個胸肌動作,3個肱三頭肌動作,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要想練好胸肌,為什麼也要練肱三頭肌?2個原因告訴你答案
    而在小編我的觀念中,如果我們要向練好自己的胸部肌肉的話,那麼自己手臂上的肱三頭肌也是自己需要去練好才行。我們要想練好自己的胸部肌肉,為什麼也要練好肱三頭肌呢?對此,小編我想和大家說的,那就是其中的原因有這樣2個。
  • 訓練肱三頭肌的最好動作——窄握距臥推,越窄越好嗎?!
    窄握距臥推是一個多關節複合型訓練動作,主要訓練肱三頭肌,對胸肌的內側、三角肌前束也有不錯的刺激;被稱為訓練肱三頭肌的最好動作! 2)開始時,利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將手臂伸直,肘關節微屈。直至肱三頭肌緊張時停頓2秒。 3)兩臂慢慢彎屈落下至橫槓觸及胸部,還原至起始動作;重複練習。 2 、注意事項
  • 肱三頭肌經典訓練動作,都在這裡
    當開始練習肱三頭肌時,先恭喜各位,終於可以告別各種舉舉舉的動作,進入到手臂增肌的第二階段了。這時如果練習效率較高,手臂很快會出現下圖的效果,看起來坑坑窪窪,線條更加分明。從各個角度看,手臂都非常有力量。所以,練好肱二頭肌,說明你在健身。
  • 提高訓練效率,胸肌與肱三頭肌一起練,幫你練大胸肌突破臂圍
    在健身過程中我們經常把一個大肌群和一個小肌群放在一起來練,其目的是提高訓練效率,因為在對大肌群的訓練過程中,會帶到相關的小肌群,這就會使得在對大肌群的訓練過程中有效地把小肌群激活,從而在大肌群訓練後進行小肌群會大大提高訓練效率。在這些組合當中比較常見的就有胸肌與肱三頭肌的訓練。
  • 臥推重量受局限,肱三頭肌訓練不容忽視,4個動作讓麒麟臂更強
    別總想著靠彎舉就能把手臂緯度練起來,因為肱三頭肌才是決定手臂緯度的關鍵所在,要知道肱三頭肌的體積可是肱二頭肌的1.5倍-2倍左右。所以,想讓手臂更粗壯,肱三頭肌的訓練你絕對不容忽視。肱三頭肌,顧名思義是它有3個頭:外側頭(手臂外側),內側頭和長頭(手臂後方那一坨)。
  • 看完肱三頭肌的形態功能,試試這3個動作,強化你的肱三頭肌
    經過調查和分析,我覺得原因之一是臂力太弱,我們知道臥推是一種複合動作,主要是由胸肌發力,但其他肌肉群也參與其中,如手臂的肱三頭肌群。正因為肱三頭肌的弱點,臥推的力量增長緩慢,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好好聊聊肱三頭肌。
  • 窄距臥推:不得不練的針對肱三頭肌以及臥推爆發力的基礎動作
    窄臥推是一種有效的臥推變式,與具有較寬握距的普通臥推相比,其運動範圍更大,並且對肱三頭肌和上胸部的刺激更大。許多人想鍛鍊肱三頭肌時會做各種各樣的動作,但卻忽略了這最基本的動作。為什麼使用窄距臥推窄距臥推是針對肱三頭肌的有效基礎運動。
  • 經典譯文~三倍增大你的肱三頭肌~部分1
    就像健美者談到他們的上胸部和下胸部來描述和區別他們的胸部肌肉,事實上,那其實只是一塊整肌肉,那就是胸大肌(這是粗略來說,解剖學上仍有細分),那麼我們同理也簡單劃分肱三頭肌為上肱三頭肌和下肱三頭肌,內側頭和外側頭,肱三頭肌側面頭和肱三頭肌後側頭。
  • 窄距臥推鍛鍊肱三頭肌沒感覺?怎麼才能讓三頭正確發力?
    其實窄距臥推的動作要領和標準臥推還是有不小差別的,這裡我們就來詳細說明下做窄距臥推時最容易犯的4個動作錯誤窄距槓鈴臥推作為「臥推家族」中的一員應該說是最」叛逆「的,為什麼呢?因為其他臥推基本上都是鍛鍊胸部肌肉的,而窄距臥推則主要側重肱三頭肌另外窄距臥推相對來說對肩部的壓力沒有其他臥推那麼大。
  • 臥推,推舉成績上不去?可能是肱三頭肌太弱了,6個動作幫你提升
    有些人認為訓練時只需要專注於大肌群胸,背,腿就可以了,至於二頭和三頭在很多訓練當中都會被帶到,所以不需要單獨進行訓練。當然,這種說法雖然成立,但並不嚴謹。雖然在做複合型動作的時候,我們的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會出力,但並不意味著它們已經訓練充分,不需要再進行孤立的訓練。
  • 胸肌與肱三頭肌聯合訓練效果更好:8個動作完美強化胸肌和三頭肌
    今天給大家整理一組非常完美的胸肌+肱三頭肌強化訓練動作,要練好胸肌就必須要練肱三頭肌,如果肱三頭肌練不好你是別想練出真正寬闊的胸肌的,因為胸肌訓練的主要動作都是需要強大的肱三頭肌力量支撐,肱三頭肌是手臂肌群中最大的一個肌群,它比肱二頭肌要大很多,而且力量也比肱二頭肌大,如果你想讓的手臂真正的強化有力
  • 練習肱三頭肌,一對啞鈴就解決,窄距啞鈴臥推練起來
    有一些健身房裡只有基礎的器械,比如槓鈴和啞鈴,那麼在只有啞鈴的情況下,我們該怎樣練習肱三頭肌呢?雖然只有啞鈴會讓我們的動作受到限制,但這並不意味著肱三頭肌就無法得到刺激,通過啞鈴肱三頭肌訓練動作,使用正確的訓練形式,合理的安排訓練計劃,還是可以有效地刺激肱三頭肌。
  • 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鍛鍊比較
    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是位於上臂的肌肉,但是分屬不同的收縮發力方式:屈肘和伸肘。哪個肌肉好練要看健身者原有的力量素質和體能了。肱二頭肌發力時,手臂需要做出屈肘動作,由上臂前端處的肱肌等都會用力收縮,同時前臂肌肉也會不由自主地配合用力(輔助);肱三頭肌發力方向正好相反,手臂要做出伸肘動作,由上臂後端處的肌群用力收縮,同時也會借用到三角肌和胸大肌。
  • 如何用啞鈴鍛鍊肱三頭肌?4個經典的三頭訓練,不要錯過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些肱三頭肌,肱三頭肌位於你大臂後側,主要功能是伸展你的手臂,它由三個頭組成。長頭:體積最大,位於大臂後側上部外側頭:體積稍小,位置稍偏外一些內側頭:體積最小,在長頭下部位置這意味著在三頭訓練時,有針對性的鍛鍊到所有的部分,才能夠最大化肱三頭肌的發展。那今天給大家介紹4個啞鈴鍛鍊肱三頭肌的訓練,一定有你沒用過的!第一個 窄距啞鈴臥推
  • 肱三頭肌鍛鍊計劃:練就麒麟臂
    肱三頭肌鍛鍊計劃  肱三頭肌是手臂上最大的一塊肌肉。也是最顯眼的肌肉!擁有強壯的手臂是每個人的夢想!  顧名思義肱三頭肌有三個頭組成,長頭,內側頭和外側頭  槓鈴窄握臥推  這個動作能採用大負重,迅速增大肌肉體積,不僅是鍛鍊肱三頭肌的基本動作,而且能有效刻劃胸肌中縫。
  • 肱三頭肌的解刨和功能!
    1.肱三頭肌的形態肱三頭肌是手臂上最大,最有力的肌肉!顧名思義肱三頭肌有三個頭:長頭,內側頭,外側頭! 肩內收3.生活中和運動中的運用!肱三頭肌在生活中和運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推動重物,舉起重物,起床,扶著椅子坐下或站起來,這些動作都會用到肱三頭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