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潛水遊世界第7705次分享
出處\潛行天下DiveTheWorld
目前,尤文圖斯已經開啟了新賽季的訓練課,球隊當家球星C羅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的全新精神面貌,並配文寫道:「新賽季來了,加油!」可以看出C羅重新出發的決心。
尤文圖斯在上個賽季並不算成功,球隊只是贏得了意甲的冠軍,但是在義大利杯以及義大利超級盃輸球,無緣兩項賽事的冠軍。
在歐冠被淘汰後,尤文全隊也完成了上個賽季的全部比賽,就進入了休假期。C羅也開始了休假模式,為新賽季的到來調節狀態,養精蓄銳。
在假期期間,C羅發布了一段自己不背氧氣罐深海自由潛水的視頻。還寫道:「今天早上我醒來的時候就很好奇,海裡深處究竟有些什麼東西呢?請叫我海神,我自己潛入到了14米深海一探究竟!不過大家不要模仿哦。」而在這則動態的評論區,有球迷調侃表示你現在不是C羅了,你現在是海螺。
來自海洋的清涼問候!C羅視頻曬度假自駕豪華遊艇潛水
視頻中,C羅僅帶了一副面鏡就沿著一根盡頭懸吊了健身啞鈴的繩子,攀繩下潛到了14米深的海底,儘管從自由潛水的角度而言,他的姿勢並不標準和規範,但是沒帶配重能夠下到這個深度,是有很大難度的。
對於自由潛水,除了現實中的C羅,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於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在《碟中諜5》中的無裝備360秒潛水。
在電影中,為了營造最逼真的效果,阿湯哥和導演決定拍攝一個連貫的水下長鏡頭,於是「堅持實拍、親自上陣」的阿湯哥苦練水下憋氣,最終無裝備一鏡到底完成了水下憋氣6分半這一高難度動作。
(《碟中諜5》 湯姆克魯斯執行水中任務 )
據悉,普通人的憋氣時間通常為30到40秒鐘,潛水深度越大,憋氣就越困難。而在製作特輯中可以看到,在深水下一邊憋氣的阿湯哥還要一邊遊泳,可以說已經挑戰了人類極限。
因此,有不少粉絲擔心,在如此的深度與長時間下,自由潛水的安全性……相較於傳統的水肺潛水運動,自由潛水的獨特魅力在哪?又將伴隨著哪些危險與挑戰呢?
01
無重 無色 無聲
有人這樣形容過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是進入另一個世界,沒有重力,沒有聲音,是一次進入靈魂的跳遠。」他就是義大利潛水員馬貝託·皮利茲裡,1999年10月,創造了自由潛水150米深紀錄。
從呂克·貝松的成名作《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到傑西卡·艾爾芭(Jessica Alba)的女神經典《碧海追蹤(Into the Blue)》,最好的潛水電影幾乎都與自由潛水有關。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這些電影而愛上潛水。
說起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的對比,潛水界有句名言:水肺潛水員下潛看五彩斑斕,自由潛水員下潛洞視內心(The scuba diver dives to look around,the freediver dives to look inside)。沒有體會過水下世界的人很難體會這句話的分量以及真實含義。
點擊播放 GIF 0.9M
傳統潛水是由氣瓶提供的空氣可以在水中呼吸,並持續在水中停留一段時間,但因減壓的限制因素,在時間、深度都有特定的限制。
而自由潛水不攜帶氣瓶,只通過自身調節腹式呼吸,屏氣儘量往深潛的運動,在水中可以停留多久時間就看個人的生理狀況與技巧,並且下潛的深度更是可以無限制,而形成一種自我的極限挑戰。
這其中又分成了休閒、體驗、攝影、狩獵為目的的幾種類型,而競賽性質的極限深潛則是我們在《碧海藍天》中看到的傑克和恩佐的故事。
兩者就技術層面來說,水肺潛水在技巧上有很大的寬容度,在某方面容錯機制比較大。而自由潛水必須集合知識與技巧於一身,就像個系統工程其中一項如果出錯,那就無法突破甚至造成危險,因此寬容度低、幾乎沒有容錯機制。
02
世界第二大危險極限運動!
在不斷探索自由潛水極限的同時,其潛在的危險也浮出水面。在目前已知的極限運動中,自由潛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世界第二大危險極限運動,風險僅次於高樓跳傘。攀巖、蹦極等極限運動都不如自由潛水富有挑戰性和危險性。
這是因為人越往水下潛,需要承受的壓力越大,水下重壓可以造成耳膜失壓破裂、胸部受壓塌陷。具體而言,自由潛水有以下潛在危險需要注意:
a、氣體壓力傷害導致耳膜穿孔,中耳充血。
這種症狀出現的原因在於錯過耳壓平衡做鴨式下潛,導致咽鼓管擠壓堵塞。教學過程中,先通過攀繩下潛,讓學生從容練習法蘭佐耳壓平衡;在學生建立了一定的耳壓平衡意識後,才開始教授鴨式下潛,這容易導致耳膜撕裂,聽力減弱,中耳炎,短暫或長期失聰。
b、中耳,額竇的逆向阻塞。
現實自由潛水練習中,中耳的逆向阻塞比較少見,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可能發生。而額竇的逆向阻塞則時有發生。其主要原因在於感冒,發炎或者長期抽菸導致的額竇黏膜增厚,下潛時因為擠壓而進入額竇的空氣,在上升的時候被較厚的黏膜,粘液堵塞,無法排出額竇,進而膨脹擠壓額竇,導致了較為銳利的疼痛。
c、缺氧症導致的喪失自主意識控制。
淺水黑視昏迷;深水黑視昏迷;黑視昏迷會對大腦造成傷害,導致短期記憶喪失,並且可能導致習慣性黑視昏迷。
(法國著名女子潛水選手奧德蕾·梅斯特被救回水面)
d、超過肺餘容積下潛深度導致的肺部擠壓。
我們人體的肺部是用來儲存空氣和氣體交換的場所,下潛時,肺部被擠壓變小;上升時,肺部空氣膨脹變大。肺部不能無限制壓縮變小,當被壓縮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保持體積不變,不能再被壓縮。這個深度一般在30-40米左右。
當肺部不再壓縮變小,如果自由潛水員繼續下潛,將會無法從被壓縮到極限的肺部抽取空氣,來做耳壓平衡。
03
量力而行 結伴而行
自由潛水真正危險的地方,在於下潛超過自己的極限深度,上升的時候體內的氧氣濃度不斷降低,最後導致在10米到水面的這個階段大腦供氧不足,人體失去意識,最後導致的溺斃。
所以,自由潛水一定不能下潛超過自己的極限,也一定要有一個好教練或者好潛伴陪同你上升。簡單而言,就是量力而行,結伴而行,最大程度上保證自由潛水的安全,享受自由潛水帶來的自由。
規則1:選擇你的夥伴,絕對不要獨自自由潛水。
在深度上:不要和你的夥伴同時潛水,堅持一上一下的原則。
在繩索上:安全員需要看好導潛繩,潛水者需要一直跟隨著導潛繩。
在夥伴上:需要有輕鬆的一定深度的救援能力(至少15米),需要有救援技巧的完整訓練,CPR和管理氧氣等。任何超過30米的潛水,都需要有水肺的備用裝置和一套組裝好的救生滑輪,或者安全繩索和取回伸縮的設備。
點擊播放 GIF 1.2M
規則2:水肺潛水後堅決不要自由潛水,需要等待12小時。
水肺過後的組織內殘留溶氮會造成減壓病,自由潛的時候,組織內的微量氣泡會重新壓縮融合,並在上升的時候迅速膨脹,這個和PFO(卵圓孔未閉合)一起是最危險的情況之一。水肺潛水後休息12小時再進行自由潛水,是必須要注意的事項。
規則3:了解自身。
一個自由潛水員不可能在每天或者每次潛水中都是超級選手。這是必須認識到的真理,某天好某天不好是正常的狀態。自由潛水員需要在任何時間了解身體狀況,知道何時應該衝擊極限,何時應該放棄,了解到當他開始找各種藉口或者精神上很懶惰,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那一天」。
點擊播放 GIF 0.3M
人類文明的發展得力於與規則的對抗,而自由潛水便是一種通過閉氣、平衡耳壓換來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通行證。對於休閒類的自由潛水來說,不需要去過度迷戀深度,應該量力而行。自由潛水的精妙在一個「自由」,想像自己像鳥兒一樣翱翔,像魚一樣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