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恆古不變的真理。那麼同一類人組成的圈子,其他人是很難融進來的。演藝圈裡的京圈更是如此。這是因為京圈的特殊性,追根溯源到建國初期的北京部隊大院裡長大的幹部子弟們,他們都有軍人和革命的基因,苗紅根深,像姜文、王朔、葉大鷹、鄭曉龍、馬未都都是這樣的人。
這些人雖說都是演藝界裡的名人了,可是見到海巖還是要低頭叫聲大哥。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海巖是京圈裡的人上人,是京圈裡的大佬,這跟他的家庭背景相關。
要追溯到他的曾祖父,他的曾祖父在國民政府任禁菸督察處會計長;他的祖父是國民政府南京警備司令湯恩伯的中校秘書,他的祖母也不簡單,他的祖母廖苓頑是知名紅色特工兼左聯作家;父親侶朋是革命劇作家,在音樂界那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紅色作品,被毛主席親自嘉獎,這是何等的榮耀。
咱們先不說海巖的成就,就是他祖上這幾代人有幾個能比的,而海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庭背景而受到多大的好處。由於當時社會動蕩,他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可是他從小家教嚴格,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所以他是走到哪裡學到哪裡。是不是有驚掉了下巴之感?小編當時也是感到非常的吃驚,他的文學成就如此之高,怎麼能想到他竟小學都沒有畢業呢?
海巖為人很是低調,從來不炫耀自己的家世,不像現在的富二代、官二代們,還沒怎麼著呢就「我的爸爸是李剛。」而他總是說他的成功是他的勤奮與努力換來的。
他的成功也跟他多樣的閱歷有關。15歲報名參軍,當了六年兵後專業,先後當過工廠的流水線工人、勞改局的警察和共青團幹部。畢竟是部隊長大的孩子,家教的影響,對組織的安排絕對服從,所以不管讓幹什麼都兢兢業業。而他的這些經歷也都成了他後來寫作的素材。
他的第一部小說《便衣警察》就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所寫。後來被拍成了電視劇,小編小時候看過,現在還記得裡面的主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劉歡演唱,當時大街小巷都在傳唱,這首歌成了經典,也讓劉歡一夜成名。
海巖可以說是一個多產作家,他不會電腦,都是靠手寫,多的時候幾乎一天兩千多字,像《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觀音》都是那時寫出來的。可是他並不是專業寫作,寫作只是他的副業,他的主業是當老闆。他的作品除了讓劉歡成名外還成就了好多明星,到現在還有很紅的像陸毅、佟大為、徐靜蕾、孫儷,用現在的話說可以叫他們巖男郎,巖女郎。
海巖的厲害之處不光表現在寫作上,他還具有商業頭腦。他曾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北京崑崙飯店的總經理,後來任新錦江集團有限公司的總裁。他在當總裁時,抽時間寫了上面提到的好多的劇本。
當然,海巖的成就還有很多。當一個人的名氣大了,他所從事的事業也就越廣,這也是為什麼說海巖是京圈裡的人上人,連馬未都、王朔見到他都得低頭叫大哥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