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延遲退休快來了?鄭秉文:可分三步走,退休年齡逐步消除「男女...

2020-12-26 紅星新聞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公布。其中提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延遲退休政策真的快要出臺了?當前有無相對成熟的延遲方案?11月5日,紅星新聞記者就延遲退休話題專訪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

鄭秉文表示,「漸進式」延遲退休在國際上已有成熟經驗。他建議,中國的法定退休年齡,不應區分腦力勞動和非腦力工作群體,性別區分最終也應該取消。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

我國延遲退休年齡的話題

可追溯到十多年前

目前,我國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並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話題,可追溯到十多年前。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會保障研究所負責人稱,有關部門正在醞釀等待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到「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答記者問時曾說,人社部會在2020年前,將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案推出來。不過,尹蔚民強調,這個政策本身講的就是漸進性,所以核心就是小步、分階段、漸進式的推進。在制定政策過程中,會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充分的論證。

2020年,延遲退休政策方案並未如約「露面」。鄭秉文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說,延遲退休寫在「十四五」規劃中,從決策者的角度看,「十四五」期間就應該要實施延遲退休政策。

鄭秉文回顧,在「十三五」規劃中也有類似表述,具體為「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但由於種種原因,「十三五」沒有付諸實施。「我覺得,中央的這個決策是正確的。所以,按照『十四五』規劃,需要中央審時度勢,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實施這項政策的節奏。」

「漸進式」延遲退休在國際上已有成熟經驗

一年延遲三四個月,適合我國國情

何為「漸進式」延遲退休?鄭秉文解釋,「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指每一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年延遲一歲。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每年延遲三個月,四年能延遲一歲;另一種是每年延遲四個月,需要三年時間延遲一歲。

「這項政策已經很成熟了。」鄭秉文介紹,在2008年金融危機襲擊歐洲、2010年歐洲發生債務危機時,歐盟十幾個成員國在2010年一年之內都延遲了退休年齡,使用的幾乎全是漸進式延長的辦法。如果按三年延遲一歲計算,女工退休從50歲延遲到60歲,就需要30年,如果延遲到65歲,就需要45年,將近半個世紀;如果按四年延遲一歲,那便需要40年時間才能延遲到目標法定退休年齡。這種「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做法,在國際上已有成熟經驗。

鄭秉文透露,我國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從研究層面講,絕大部分學術同行傾向於一年延遲三個月或四個月,這樣既起到漸進的作用,又不會像一年延遲兩個月、六年才能延遲一歲那樣時間過長,也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各個群體能夠普遍接受。

「當然,不管是一年延三四個月,或是延兩個月,推進中都會遇到一些難點或阻力,主要是非腦力勞動這個群體,他們有一些雖在觀念上接受,但身體方面還需要一個適應期。」鄭秉文表示,這個適應期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而腦力力勞動群體的接受情況相對較好,尤其是科學家和教授等,像屠呦呦、袁隆平、鍾南山等專家,即使沒有延遲退休年齡,他們七十多、八十多了,仍都在工作。

建議實施相同法定退休年齡

消除「男女之別」

說起退休,有人到了年齡不想退,而有人工齡滿了便想提前退。制定退休制度,要不要兼顧這兩類不同的想法?

對此,鄭秉文解釋,腦力勞動者和非腦力勞動者對延遲退休的態度,會有較為明顯的不同看法。一些非腦力勞動,即便年齡沒到法定退休年齡,他們也可能因為身體等原因想提前退休;而一些腦力勞動者,他們即使辦理了退休手續,也會經常去辦公室和實驗室,即使不去辦公室,也參與很多社會上的或原單位的科研工作或課題研究,事實上在「變相」地延遲退休,這種情況目前也非常普遍。

鄭秉文說,從國際經驗來看,針對腦力勞動群體和非腦力勞動群體,是否要制定兩種法定退休年齡?這有一些爭議。在實踐中,也有一些經驗和教訓。一些歐洲國家在二戰之前,曾有不同工種、不同職業、甚至不同行業採取不同退休年齡的區分,但經過實踐,最後還是傾向於統一起來。

「無論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非腦力勞動者,統一為一個法定標準。這種做法利大於弊,減少了制度的碎片化和群體排斥行為,減少了矛盾。到了法定退休年齡,腦力勞動者可以繼續工作,非腦力勞動者退休後也有相應的制度保障。」

鄭秉文介紹,在法定退休年齡方面,許多國家摒棄了非腦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區分。此外,從性別角度的區分,幾十年以前有些發達國家是不同,但目前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男女退休年齡都是一樣的,因為隨著時代進步和觀念變化,他們認為,如果女性退休年齡低,是對女性的性別歧視。

「一個國家實施同一種法定退休年齡,這是趨勢,也是在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統一做法。」鄭秉文說,當然,這樣做有個大環境的問題,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傳統。

「我覺得,中國的法定退休年齡,從最終的目標來看也不應該區分腦力勞動和非腦力勞動群體,不應該區分男女,但考慮到大環境,也可採取漸進式的改革,可採取分步實施的辦法。」

漸進式延遲可分三步走

給出「時間表」讓各年齡段群體做好安排

鄭秉文認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重新梳理。應該分幾步走。第一步,應該規範退休年齡。目前的退休年齡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主要是特殊工種的認定、規範和執行等。相關規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作出的,如今很多崗位已發生變化,但那些規定仍沒有進行修改或更新。

他舉例進一步解釋,比如開火車的司機現已不屬於體力活兒,火車燒煤的時代過去了,都改成電力和電腦了,需要受過很高教育程度的人才能完成。因此,特殊工種需要進行重新認定,制定重啟新的標準啊。

「規範退休年齡,這第一步很重要,否則會出現不公平,遭到社會質疑。目前很多提前退休現象,其中有一些就跟這些特殊工種的規定有關係,其中夾雜著很多道德風險,人們識別起來很困難。」鄭秉文說。

第二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制定一個漸進式的、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詳細政策,給出「時間表」,讓各個年齡段的群體都有很好的預期,來安排好家庭和工作間的關係。

「這包含幾年延遲一歲,還包括男女性別提高年齡的時序和節奏的配合,包括女性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定與男性是否存在差別,或存在多大的差別,包括縮小這個差別的改革時間表等等,都要有個幾十年的長期『時間表』,讓每個年齡段的群體預期都是非常精確,不造成矛盾或猜疑,透明而公平。」

第三步,構建實施彈性退休制度,這必須要先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做好。引入和建立彈性退休機制,需要有完善的勞動力市場政策和延遲退休的制度設計相結合,要有一些配套政策嵌入進去,否則,效果也不會很好。

彈性退休機制包括三層含義

到達法定年齡後允許選擇不退休

鄭秉文回憶說,多年前,東部沿海某大城市實施了「柔性退休」的試點,結果不是很理想。大部分知識分子和工程師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不願意申請「柔性」退休,因為,他拿了一份退休金,又到別的地方打工,第二次加入勞動力市場,這樣等於能拿兩份錢,更划得來。所以,那個城市試點後申請「柔性」退休的人很少,最後可能不了了之。

對於引入彈性退休機制,鄭秉文認為,它包括應該幾層含義:

首先,設立一個最低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領取一份最低養老金,比如男性在中國是64歲。

其次,為了鼓勵多繳多得,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領取的法定退休金是標準的退休金,標準要高一些。有的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是67歲,但其最低領取養老金年齡是65歲。

「就是說,允許65歲申請退休。你可以選擇在最低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即65歲退休,這時,養老金水平要低一些,而正式的67歲退休,其養老金是標準的養老金。」

再次,允許任何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後可以選擇不退休,繼續工作。一些國家的大學教授和工程師幾乎沒有67歲就退休的,他可以繼續工作下去,只要其不申請退休,僱主就沒有權力讓他退休,這是彈性退休機制的一個重要安排。

鄭秉文認為,所謂彈性退休機制,主要包括上面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在「十四五」期間,如果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最好能一攬子把彈性退休機制也「裝進去」,提高透明度,減少改革成本和阻力。

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

我國退休年齡嚴重偏低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退休年齡處在什麼狀態?鄭秉文表示,目前的狀況是嚴重偏低。我國男性法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男性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十幾個國家已經制定到67歲,這個差距很大。

鄭秉文還提到,我國女性法定退休年齡的差距更大。近二三十年來,國外女性的退休年齡往往跟男性一樣。她們認為,如果退休年齡比男性低,這是性別歧視。中國的傳統看法恰恰相反,提前退休是照顧女性的一種優惠政策,所以,女工退休年齡50歲,比男工退休年齡要小10歲。

另外,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政策,在實踐當中認定有些混亂。如1978年出臺的104號規定,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男性滿55周歲,女性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應該退休。但一些人由於裙帶關係等因素,在認定特殊工種上有些模糊,加之所謂的「病退」群體,整體平均退休年齡就更低了。這是我國退休年齡方面一個特點。

鄭秉文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都是一場嶄新生活方式的開始,比如,現在是早早起來遛鳥和跳廣場舞,要漸變為早早起來去上班。無論是從人的壽命預期來講,還是從受教育年限或人力資本的投入來看,提高退休年齡都是大趨勢。

鄭秉文分析說,壽命預期方面,我們現在比改革開放前整整提高了十歲。人力資本的投入方面,現在撫養一個嬰兒到成年,其投入遠大於改革開放前。按人力資本的投入和產出比,只有工作年限長,才能更好收回投入。

受教育方面,平均年限延長很多。一個人從本科讀到碩士、博士、博士後,加起來至少要12年,他要30歲左右才能步入職場,以前20歲便可進入勞動力市場,現在比以前晚了近十年。如果退休年齡不變,全社會的勞動供給就受到極大的影響,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提高勞動供給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有好處。

紅星新聞記者 高鑫 北京報導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漸進式延遲退休真要來了!專家建議:從女性退休年齡開始延遲
    延遲退休,這個話題,真的太熱門了!只要一有新動態,分分鐘便能衝上熱搜。話題:如何看待「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女性退休年齡先延至55歲,之後男女逐步延遲至65歲?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男女退休的年齡並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
  •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什麼意思?漸進式延遲退休什麼時候實施?
    延遲退休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因為關乎到所有人的利益。有的人希望能早點退休,能安享晚年,而有的還想繼續工作,這樣才顯得有價值。在十四五規劃目標中,延遲退休會正式落實,人社部也發布消息稱會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那漸進式延遲退休是什麼意思?方案什麼時候實施?
  • 延遲退休板上釘釘 專家:男女延至同齡為好!35歲「歧視線」如何破?
    隨著我國「高齡少子化」趨勢愈加明顯,在長達15年的討論之後,延遲退休有望最終落地。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此,社科院專家提出實施相同法定退休年齡,即統一將男女的退休年齡調到60歲,再同時延長男女退休年齡,消除「男女之別」,以達到漸進式延遲退休,同時還建議採取彈性退休機制,到達法定年齡後允許選擇不退休。
  • 延遲退休板上釘釘 社科院專家:男女延遲到同年齡為好
    多位學者表示,十四五期間實施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至於更多的細節,比如是否要讓男女延遲到同一年齡退休,則需要研究。  延遲退休已是必然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 「延遲退休」成定局,算一算中年人還要再熬多少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指出,將「按照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的思路,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性工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需要政府審時度勢,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實施這項政策的節奏。
  • 何時改,怎樣動,有沒「時間表」,男女是否同齡退休?聚焦延遲退休...
    每日商報訊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的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焦點一 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
  • 延遲退休如何延?專家這麼說
    那麼,「漸進式」又該如何理解?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針對網友熱議的話題,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新華網:為什麼要延遲退休?鄭秉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一步步梳理。漸進式延長退休年齡與斷崖式退休年齡是相對應的,是指小步走,每年只提高几個月,或說每提高一歲需要好幾年,這樣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緩解延退為居民職工家庭帶來的不適應性,也是為了贏得全社會的支持,全世界的延退都是這麼做的。
  •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什麼意思?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表
    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相關推薦 延遲退休男女同齡為好
  • 延遲退休何時有「時間表」? 男女有何區別?解答來了!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與「十三五」相比,這次規劃建議強調實施,就是要真正「動」起來,從頂層設計到付諸行動,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延遲退休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過早退休容易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 延遲退休應從全面兼顧、理性延退的思路出發
    鄭功成曾提出他的設想——將2020年到2035年定為一段,2036年到2050年為一段:■ 前一階段以縮小男女退休年齡差距為目標,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50歲逐步提至55歲,女幹部則允許自願選擇在55~60歲之間退休;■ 後一階段以普遍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為目標
  • 男女是否同齡?解讀延遲退休六大焦點
    ——聚焦延遲退休六大焦點新華社記者姜琳、閆起磊、霍思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的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 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有關延遲退休6個熱點問題,權威部門回應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的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 延遲退休何時有「時間表」? 男女有何區別?體力勞動者怎麼辦?解答...
    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大家最關心的這些問題權威部門和專家給答案了!↓↓↓01 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說:「與「十三五」相比,這次規劃建議強調實施,就是要真正「動」起來,從頂層設計到付諸行動,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表示:「延遲退休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過早退休容易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從國際橫向比較,我國現行退休年齡也明顯偏低。」
  • ——聚焦延遲退休六大焦點
    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焦點一: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77.3歲,但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近70年未有調整。
  • 延遲退休真要來了!男女延至同齡為好?嶽陽人你怎麼看
    延遲退休真要來了相關話題已經持續霸佔熱搜榜有專家建議男女退休延至同齡為好對此,嶽陽人你怎麼看?延遲退休板上釘釘前段時間,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新鮮出爐當中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實施」兩個字
  • 社科院專家稱:延遲退休男女同齡為好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大約15年前學界就已經有了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對於當前男女退休年齡不一致,我認為改變一下為好,在同樣年齡退休。」
  • 延遲退休恐怕真要來了!網友:35歲年齡限制能否取消?
    這一次延遲退休恐怕真的要來了 近日,國家「十四五」規劃落地 當中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 延遲退休會不會讓年輕人就業更難?權威部門回應六大焦點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的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 聚焦延遲退休六大焦點!何時改?怎麼改?養老金是否受影響……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的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與『十三五』相比,這次規劃建議強調實施,就是要真正『動』起來,從頂層設計到付諸行動,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說。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認為,延遲退休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過早退休容易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 關於退休年齡的延遲,是逐年增加還是一次性調整?
    未來延遲退休將分三步走:第一是在具體實施上堅持小步慢行、逐步到位;第二是按照男女和一些特定指標區分對待,分步實施;第三是一定會在實施之前及時公告,也會在方案出臺前廣泛聽取和徵集意見。而在今年前兩個月進行的方案徵集,已經透露出了信息,預計延遲退休實施方案將在2021年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