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袁晗 劉廈)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那麼,「漸進式」又該如何理解?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針對網友熱議的話題,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
新華網: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鄭秉文:延遲退休年齡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的預期壽命延長、生命周期發生了變化,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特徵,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對應調整退休政策。具體到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但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法定退休年齡,近70年未有調整。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延長退休年齡是必定的社會發展趨勢。這件事越來越近,不能迴避。延遲退休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法定退休年齡的提高可以避免過早退休帶來的人力資源浪費。
另一方面,延遲退休相當於增加養老保險費繳費年限,提高資金收入,降低養老保險制度贍養率。
新華網:什麼叫漸進式延遲?不能一步到位嗎?
鄭秉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一步步梳理。漸進式延長退休年齡與斷崖式退休年齡是相對應的,是指小步走,每年只提高几個月,或說每提高一歲需要好幾年,這樣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緩解延退為居民職工家庭帶來的不適應性,也是為了贏得全社會的支持,全世界的延退都是這麼做的。
新華網: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
鄭秉文:腦力勞動者與非腦力勞動者應統一法定退休年齡標準,男性、女性退休年齡標準也應統一,從預期壽命來講,女性的預期壽命長於男性。從文化背景來看,絕大部分發達國家認為女性退休年齡低於男性是一種性別歧視,這些因素我們都要考慮。所以男女同齡退休恐怕是一個選擇,當然它也需要漸進的,也不是斷崖式的。
新華網:是否可以自願申請延遲退休?
鄭秉文:關鍵的問題要引入彈性退休機制,每個人根據自己家庭經濟情況和需要來自己做決策。打個比方,如果要設定65歲是法定退休年齡,那麼可以設定63歲作為提前退休年齡,有的人不需要提前退休,這個時候可以申請67歲來退休,也可以。也就是說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前,設定一個提前退休年齡,在之後又設定一個延遲退休年齡,也就是說彈性退休年齡,自願去申請,這個恐怕是勢在必行了,目前好多國家也都在實行。
在「十四五」期間,如果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最好能一攬子把彈性退休機制也「裝進去」,提高透明度,減少改革成本和阻力。
延遲退休對哪些人影響更大?有什麼影響?
鄭秉文:腦力勞動者和非腦力勞動者對延遲退休的態度,會有較為明顯的不同看法。一些非腦力勞動者,即便年齡沒到法定退休年齡,他們也可能因為身體等原因想提前退休,而一些腦力勞動者,他們即使辦理了退休手續,也會參與很多社會上的或原單位的科研工作或課題研究,事實上在「變相」地延遲退休,這種情況目前也非常普遍。
一個國家實施同一種法定退休年齡,這是趨勢,也是在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統一做法。當然,這樣做有個大環境的問題,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傳統。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是一個很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重新梳理。首先,應該規範退休年齡。目前的退休年齡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主要是特殊工種的認定、規範和執行等。相關規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作出的,如今很多崗位已發生變化,但那些規定仍沒有進行修改或更新。目前很多提前退休現象,其中有一些就跟這些特殊工種的規定有關係,人們識別起來很困難。另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制定一個漸進式的、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詳細政策,給出「時間表」,讓各個年齡段的群體都有很好的預期,來安排好家庭和工作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