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和進步,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也都開始得到不同程度上的緩解。而由於中國老齡化進度越發加快,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出生率逐年創下「新低」,人們對於養老的問題也越來越關心。
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裡,都是年輕時候好好工作,退休後便可以安享老年生活。在中國目前的退休制度裡面,規定普通男性的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的退休年齡為50歲,而一些公職人員她們的退休年齡要滿55歲。
根據一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早在2018年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就達到了24949萬人,佔到了總人口的17.9%,專家預測在2020年、2030年以及2040年的時候,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會達到2.55億人、3.71億人、4.37億人。而面對越來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為了更多的老年人能夠過上經濟充裕的退休生活,專家很早就提出了「延遲退休」的意見。
而在有關《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裡面也提出了將漸進式的實施延遲退休的政策,延遲退休不再是猜測和建議,而是大局已定。
對於延遲退休這一政策的實施,其實很多先進的西方國家,都早已實施這一政策。在德國長期以來都是堅持男性65周歲退休,女性60歲退休的制度,而在英國也已經計劃將女性和男性進行退休年齡統一為65周歲,在已經實施65周歲退休的情況下,還計劃在2030年將退休年齡延遲到67歲。
與此同時包括亞洲國家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的日本,他們的退休年齡早已延遲到65歲以上,由於社會各種原因和問題,日本也將決定把退休年齡再度從65歲延遲到70歲。由此可見無論是歐洲國家還是亞洲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人口老齡化加劇的社會問題,大都也都是以延遲退休為改革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不少由於人口老齡化所導致的各類社會問題。
而關於延遲退休這一政策,黃奇帆專家對此也有詳細分析過,並表示將女性的退休時間延遲10年,這樣下來可增加上萬億養老金,無論是對老年人自身還是對於減輕整個社會的壓力方面都起到不小的作用,對接下來社會經濟的刺激也能帶來不小的幫助。
雖然延遲退休對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有著不小的好處,但是在制度被提及以來,反對的聲音也從未停止過。於是中國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的鄭秉文主任提出中肯建議,提出實施「彈性延遲」讓「延遲退休」這一政策變得更有「溫度」,而不是很多人都比較抗拒的「一刀切」。
「彈性延遲」的建議裡指出,一些不需要平時不需要進行體力勞動的職業人,像律師、醫生、教師等需要職業技能和工作經驗的人才,在身體狀況比較良好的情況下是可以選擇延遲退休的,一方面可以避免國家浪費人才資源,另一方面還可以減輕社會的養老壓力。
而對於一些從事一些特殊行業需要依靠體力來持續工作的勞動者來說,延遲退休可能會對他們不再硬朗的身體造成傷害,屬於這種井下工作、高空作業等對身體有一定傷害工作的職工,不僅不用延遲退休,視情況因工傷致殘的和喪失掉勞動能力的這類人還可以選擇申請提前退休。
雖然延遲退休的政策還未正式實施,但是根據有關人社部的透露延遲退休只是時間問題,對於65後、70後基本影響不大,一般情況下這類人都可以按照正常的年齡順利退休養老。但是按照退休延遲的政策實施的計劃時間,對80後90後的影響會更為直接,而面對各種房貸壓力和育兒壓力的80、90後,對於延遲退休政策的看法會和70後一樣抗拒還是欣然接受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