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延遲退休雖說是一個大趨勢,但它仍然成為很多在職員工的心病,划算不划算在很多員工的心中盤算著,似乎很多員工都對延遲退休持負面的看法。
於是,各路專家學者紛紛撰文做工作,各種解釋都有,目的就是兩個字,讓員工「放心」。延遲退休對大家是有好處的,是有利的,利國、利民、利於可持續發展。只是這個有利是利在將來還是利在當代,或者說明白點,是不是利在目前被延遲退休的人們?
其實,大家也都明白,這次延遲退休的改革是我國勞動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從宏觀上講不僅必要、必需且也急需。
人們都很清楚,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從解放前的三十多歲也有說不到四十歲提高到了七十多歲。這不僅標誌著人們壽命的延長,更是說明我國當代人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這意味著人們的工作能力也在延長。過去六十歲的人就步履蹣跚、老態龍鍾,現在六十歲的人可謂意氣風發,無論是精神狀態、心理狀態、身體狀態都很健康,完全能正常承擔各種各樣的普通工作,幹到65歲完全沒有身體上的問題和精神上的負擔。
況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普通人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的壽命肯定還在延長,平均壽命達到或超過八十歲是必然的。從這一角度來看,60歲退休真的是有點浪費勞動資源,能多幹幾年對國家是好事,能多掙幾年薪水對個人也是好事。
由於我國人口增長放慢,出生率不斷降低,有人就說延遲退休從某種角度講豈不是在增加勞動資源這種紅利?
可見,延遲退休這種勞動制度的改革從整體上講,從國家角度講是一個方向。但為什麼很多員工對延遲退休持負面看法呢?我們不能主觀地斷定這次延遲退休的勞動制度改革一定會出現種種不利於被改革群體利益的問題,人們也並非不理解延遲退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從現實來看,延遲退休確實涉及到一些群體的利益問題,涉及到延遲退休實施後產生的各種預期影響,人們無法排除縈繞在腦海中的種種疑問。
首先,延遲退休是不是能讓勞動者多幹幾年,多掙幾年薪水是有疑問的。
在各種各樣對延遲退休改革的解釋中幾乎沒有人提到一個非常現實且對延遲退休是一個負面影響的問題,那就是一直在企業中流行的提前離崗現象。這種現象也曾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中流行過。自從那年整頓吃空晌後,雖黨政機關的提前離崗可能還在一些縣或地級市中存在,畢竟很罕見了,但企業依然我行我素。問題是,企業能變相不遵守國家60歲才退休的勞動制度規定,怎麼會執行延遲退休的規定?
在相當多的企業中,除了董事長類的高管們、少數企業的技術工人,包括企業的中層,在崗都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實際上就下崗了。但這種提前下崗是拿不到退休金的,要等到60歲。也就是說,當國家實施延遲退休後,在企業退休是延遲了,實際在崗並沒有延遲,在等待退休金的這些年實際收入將大幅下滑,最終延遲退休不只是拿退休金的不確定性增加,將來退休金不僅晚拿了,按多繳多得的原則,最終拿到的退休金反而可能更少,這是人們對延遲退休持負面看法的重要原因。
可能有人不理解為什麼按多繳多得的原則反而拿的更少。企業的實際情況是,當讓部分老員工提前下崗後,這些下崗的老員工只能拿到基本工資,因為不上崗了這無可厚非。而企業將按這基本工資為他們上繳養老金,按如今企業的員工收入結構,這肯定是少繳,自然退休金不會因工齡的延長而增加,反而會因少繳而減少。
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養老金不是按員工幾十年工作的整體收入作為係數計算的,只以最後十年的收入來計算,表面上看是有利於員工的,因隨著社會的發展,收入是在不斷提高的,但由於有提前下崗這一出,下崗的老員工們下崗後的收入反而降低了,員工算下來的退休金反而要少,延遲退休只會使這種情況雪上加霜。
可以想像,現在的國企幾乎都在搞所謂的提前下崗,60歲之前都下崗了,65歲退休的規定豈非形同虛設?不管延遲退休是漸近的還是怎麼做,最終企業不會切實執行員工延遲退休的規定。
這怎麼能讓職工不對延遲退休產生疑問呢?
其次,私企與國企不同,私企能不能落實國家這一延遲退休的改革也是有疑問的。
大家都知道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我國如今私營企業佔了大多數,這些企業在執行國家規定的勞動制度上是大打折扣的。為什麼資本家有人洋洋自得地提出所謂996工作制的說法?得承認他說的這種制度違反了國家勞動制度的相關規定,但卻是私營企業的普遍做法。不否認有些私營企業是按國家規定辦事的,但相當多數的私營企業都是讓職工上12小時班,每星期上六天班,還美其名曰職工願意,能多掙薪水。這種公然違反國家勞動制度的行徑至今並沒有得到有效治理和糾正。那麼,我們能指望延遲退休在私營企業中得到有效貫徹和落實嗎?況且,現在的私企能讓員工工作到60歲嗎,遑論65歲了?
即使私企真的執行國家延遲退休的規定,由於那996的做法,在私企工作的員工60歲後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身體狀態是不是能滿足工作的需要也應該打上大大的問號。老闆們已經把員工延遲退休多出的五年都提前支取了。這只是增加了對員工的壓力而已,那還不如讓他們只壓力到60歲就算了。所以,私企的員工對延遲退休也會持負面看法。這樣來看,對延遲退休持負面看法的人將是很大的一個群體。
第三,延遲退休的改革能不能避免出現少數人獲利的現象也是有疑問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解釋延遲退休的問題,並對很多焦點問題進行了解釋。但在下感覺似乎還是讓人有疑問。其原因在於他提到的焦點問題雖也都涉及到廣大員工的利益問題,但讓廣大員工最擔心的某些焦點問題並沒有說清。
舉例說,某人解釋延遲退休焦點問題中是不是會出現少數人獲利的現象時,明確回答不會,但恰恰是這種回答讓普通員工們產生更大的疑問。真的不會嗎?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延遲退休這種勞動制度的改革上似乎非常正確,過去的一些改革就是因為細節設計不完善,才會出現問題。
我們回憶一下,當年企業改革設計者想到過國企大面積消失的問題嗎?若不健忘,一定都清楚地記得那最為關鍵的公開的企業改革文件是怎麼描述企業改革前景的。籠統講,就是通過改革國企提高效率,職工增加收入,越辦越好。現實難道不是相反的嗎?更大的問題是,當初想過會出現上千萬國企職工下崗的問題嗎?想到過下崗給他們帶來的困難嗎?國企改革是不是讓少數人獲利了?
同樣,當年的教改設計者想過這會讓普通家庭大幅增加教育支出嗎?想過居然會出現上學掏不起學費的問題嗎?想過校園貸帶來的一些悲劇嗎?想過教育領域歪風、腐敗出現嗎?想過一些學校這費那費收得離譜,居然還出現讓家長代替老師批改作業的情況?居然出現向家長討要好處的現象?甚至還要建成千上百的希望小學?還要讓私人伸手建小學中學甚至大學,讓私人伸手教育領域?這是不是也讓少數人獲利了?問題還在於他們會在他們投資的學校中搞好教書育人?能育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嗎?
同樣,醫改想過會出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嗎?想過因病而大幅增加普通家庭支出、因病致貧的情況嗎?想過一旦交不起醫藥費的結局就是不得不出院不治身亡的結果嗎?而且醫院的收費其多種名目其名目分得如此之細真是令人咋舌。若各行各業都照搬將會是什麼情況?且很多收費不知為何與其它正常收費不一樣,有些不得進醫保報銷,有些報銷極少,理由在哪?且不說紅包的問題,那些個醫託、藥託肥了誰?
而房改當初想過房價如此快的飆升、讓很多普通職工買不起房的問題嗎?想過炒房也能成為一種職業、成為一種致富手段嗎?想過買房後還要買車位,買地下室,還要交各種各樣的物業費嗎?想過為什麼要讓物業公司再剝一層嗎?很多小區的實踐證明,社區管理或自主管理將使業主們大幅減少開支,且管理遠比物業公司好。房改革難道沒有讓少數人獲利?
就這些改革來看,不能說大家沒有受益,但相比少數人獲取的巨大利益,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
當年的設計都是按照不會出現少數人獲利來設想的,從而也就以「不會」來設計一切,至今我們不得不疑問,那些億萬富翁是怎麼冒出來的?不得不疑問,財富是怎麼大量積聚在少數人手中的?今後我們的改革難道不是特別需要避免再現讓少數人獲利、而多數人受損情況的發生嗎?
也就是說,延遲退休改革的必要性不能再次不考慮會出現種種影響被改革群體利益的問題。
過去,只要一改革,不論涉及到哪一領域,那一定這一領域有人就要付出代價,而付出代價的總是大多數普通人。
問題並不止於此,而在於每一次的改革都會有少數獲利者,這不會那不會的最終結果都出現了,得利的事似乎總是繞過了普通百姓們。
第四,延遲退休的改革會不會再次出現不停地打補丁、糾錯的現象是有疑問的。
我們的改革有一個現象非常明顯,就是一項改革實施後會發現仍出現一些新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後遺症需要解決。於是,說好聽點就需要繼續改革,說難聽點就是需要打補丁,糾錯。問題是還出現不停地打補丁,不停地糾錯現象。無論是房改、教改、醫改還是其它的一些改革,是不是都在不停地打補丁,糾錯?雖說有很多理由來證明這是難免的,是必要的,但這很自然地會讓普通百姓們對延遲退休改革產生類似的疑問,延遲退休之後是不是會一樣地要不停地打補丁、糾錯?會不會也要留下了一些後遺症?
當然,每一項改革從大局角度講,出現問題甚至錯誤都是難免的,但這些問題和錯誤畢竟在改革中成為普通百姓們的「心頭之癢」。
改革幾十年了,我們是不是能做到改革之初就考慮到如何避免產生一些問題,能不能吸取過去改革出現問題的教訓,先設想到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考慮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先期做好規劃和各種避免出現問題的措施?
也就是說,隨著延遲退休的到來,設計者們應該汲取過去改革出現問題的教訓,要計算如何避免出現被改革群體受損的情況。
明確講,延遲退休改革一定要注重細節。新一代的勞動者一工作就開始繳納養老金了。因此,退休金的計算應該考慮與工齡掛鈎,不能片面地只規定多繳多得,該多繳不多繳怎麼辦?企業提前離崗的問題怎麼解決?老闆們私人財富暴棚,卻不給員工多繳養老金怎麼辦?
私企就應該少繳嗎?私企的996怎麼解決?我們不能只考慮私企有困難政府要出面幫助,難道就讓私企多年不執行國家勞動制度的現象一直延續下去?這些細節問題不解決,那延遲退休難道會落實好嗎?
必須承認,所有改革帶來的最大後遺症並不是存在多少問題,也不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還不完全是損害了某些群體的利益問題,而是讓普通百姓們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越來越成為一種長期滯留的心理現象,它不是牴觸改革,而是改革焦慮症。所有的道理人們都明白,可還是產生擔心,產生不安,產生情緒,心理上不舒服。
只要是一提改革,百姓們就會想是不是又要有困難了?難道我們不能一提改革,百姓們的感覺是又要發了?
所以,在下以為延遲退休的最大焦點問題是能不能不讓普通百姓們再次成為付出代價的群體,而成為從改革中獲取利益的群體,不是讓長遠的普通百姓們獲得利益,而是當下的改革中就讓當下的普通百姓群體獲得利益,從而讓普通百姓們的改革焦慮症成為過去,讓普通百姓們出現那種只要是一項改革來了,不再是疑問不斷,而是歡呼聲一片的狀況?
作品信息
本文來自凱迪社區原創作者:贛江之水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意見。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