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老闆叫大衛,下午六點出現,眼神恰似黑背,手裡端著一壺熱騰騰的咖啡,嘿嘿嘿我們要不要來開個會……求你不要說出那句話,寶貝加班吧,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
去年這首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橫空出世,迅速刷遍朋友圈。原因之一是歌詞唱出了當前許多上班族的心聲——過度勞累,透支健康。超過50%的白領,上班時間無任何運動,67%的白領每周加班超過5小時。(《央視新聞》報導數據)
小編知道這個數據在現實中絕對是低的。生活總是逼迫著一個人在外打拼的我們,努力努力再努力。很多白領常常為了養家餬口的薪水,以及息息相關的升遷、職業發展,常常選擇「自願加班」、「不睡覺」。
長輩們每一次打電話雖然總是再三叮囑在外打拼的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注意休息,不要老熬夜,三餐一定要按時吃…」但總是不以為然。
一個人在外打拼,總是叮囑自己「要堅強,加班熬夜這種事,對於我們年輕人真不算什麼!」但是小編想說的是,錢可以再賺,但命終歸是自己的!一個人在外,真的要好好照顧自己呢!
小編最近又刷到這樣一條新聞,讓看者不免心痛——
而近幾年因為加班猝死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2015年12月,騰訊互娛技術研發中心語音引擎組副組長,和往常一樣陪同妻子在小區散步時,突然暈倒在地,然後搶救無效去世了。不少騰訊員工認為這位去世的同事是因為長期加班嚴重造成的過勞死。
》》2016年6月23日,前阿里數據技術及產品部(DT)總監歐吉良猝死。
》》2016年6月,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站臺上突發腦溢血去世。同事們都說他這幾年工作太拼,長期加班熬夜,表面看似強壯,實際已積勞成疾。
》》2016年6月30日,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金丹被發現在醫院宿舍逝世,年僅45歲。醫院同事稱金醫生離世前兩天,仍從清早一直工作到晚上10時多,後因身體不適在宿舍休息。
》》2016年10月5日晚,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7年2月8日晚,途牛旅遊網預訂中心副總經理李波因心肌梗塞離世,年僅44歲。
……
一言不和就倒地不起 猝死其實是種病!
層出不窮的猝死事件,總是這麼觸目驚心。
「過勞」好像已經成為了我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約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美國的統計資料顯示,猝死在包括車禍、自殺、惡性腫瘤等各種原因引起的總死亡人數中佔20%,是僅次於惡性腫瘤(佔23%)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關於猝死的定義,百度百科說的是人類最嚴重、最可怕的疾病,簡單來說就是患者「因病突然死亡」。在人類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發性、緊急性、嚴重性、惡性程度和後果而言,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能夠與猝死相比。
絕大多數的「猝死」源於心搏驟停,國外文獻報導40%的心搏驟停沒有被發現或發生在睡眠中,70%~80%心搏驟停是發生在家裡。根據美國及我國資料,死於院外或家中者佔72%~80%。我國另有文獻報導,87.7%的猝死是發生在醫院外。在院外發病就意味著發病後患者無法及時得到醫療專業人員的急救,同時大眾的心肺復甦技能也十分匱乏。這就是猝死發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猝死來臨 我們能做什麼?抓住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
據國際領先的急救培訓和生命救援機構「第一反應」介紹,「人一旦無呼吸、無脈搏,大腦血液裡的氧氣只能維持4分鐘,這是挽救生命關鍵時刻。」如果不能及時恢復心臟跳動,使新鮮血液輸送到大腦,人的腦細胞就會死亡。每拖延1分鐘,腦細胞死亡率就增加7%—10%。心臟驟停大於4到6分鐘,腦組織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害;大於10分鐘,將腦死亡。所以一旦發現有意識喪失的病人時,應立即實施心肺復甦,同時儘快與120急救取得聯繫。
那麼怎麼實施心肺復甦呢?敲黑板的重點!
如果在路上遇到暈倒的人…
拍打其肩膀看是否有反應,如沒有回應則觀察患者胸口有沒有起伏來判斷有沒有呼吸,要注意觀察時間——不要低於5秒也不要超過10秒。
如果有反應有呼吸,就擺放到「穩定側臥位」,讓他側躺,避免舌頭嘔吐物等堵住呼吸道,等待急救車到來。
第二步,立刻呼救,撥打120
如果沒有反應沒有呼吸或僅有瀕死喘息,就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
第三步,胸部按壓及人工呼吸
第三步,開始做胸外按壓,讓患者仰臥,在胸部乳頭連線中點開始按壓,深度為5釐米至6釐米,頻率為每分鐘100次至120次,也可以同時配合人工呼吸。(注意人工呼吸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術,最好經過專業學習再實施,否則會耽誤按壓的時間)
第四步,請他人儘快取來AED設備
按壓的同時要做第四步,請他人儘快取來AED設備,並連接使用。整個搶救過程一定要及時、正確、堅持。
最重要的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一個傻瓜都會用的救命神器
在實際對猝死者施救中,大概80%至90%的成功案例,都是靠自動除顫器救活的。持續、正確心肺復甦的徒手操作,只能為等來AED或專業急救人員贏得時間。如果意外突發,身邊有一臺AED,生的希望甚至能提升至60%。所以心肺復甦最重要的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在這裡著重解釋一下AED是什麼!AED俗名傻瓜電擊器,與醫院專業除顫器不同,它是非專業人員就可以使用的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只要打開它,聽它說,跟它做就行。因為所有的AED都有明確的語音指示,只要根據提示操作即可。
所以這麼好用的神器在哪裡可以找到呢?再次敲黑板!
國際上,在機場、大型公共場所,國際航班的飛機上……都能見到Ta的身影,就像滅火器一樣普遍啦。但是在中國,AED配置就沒那麼普遍!!據相關資料統計,各國每10萬人配有AED的數量如下圖所示。然而,中國每10萬人的AED數量,趨近於零。
幸好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一線城市對於AED重視程度日漸提升,以第一反應為首的公益組織,預計今年在中國安裝總量將接近2000臺
而且在今年4月份初,百度地圖與第一反應合作,共同發布了「百度AED 急救地圖」服務。「百度AED急救地圖」將明確顯示你身邊AED的準確位置,只要在百度地圖搜索AED關鍵詞,就能準確知道它的位置及怎麼找到它。如果你身邊的人有突發情況,急需做急救處理,這份地圖絕對能幫助你,成為人們安全出行的「護身符」。
而在4月16日上午,百度地圖聯合公益組織第一反應機構,還在上海展開尋找「救命藏寶圖」大型智趣公益活動,藉助此次志願者活動,向公眾宣傳AED的重要性,如何及時通過百度地圖尋找到離你最近的AED POI位置,了解如何使用自助心臟除顫裝置,及時挽救需要救助的生命。
完善中國社會急救系統,任重而道遠,我們看到第一反應及百度地圖這樣的企業勇當先鋒,肯定是值得嘉獎的。一個負責安裝配備,另一個負責幫您找到它,AED 終於走進了我們公眾的視野,開始在中國公共場所扮演急救的重要角色。
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猝死是隨時可以發生的。當猝死發生時,單純打電話然後等待急救車是不可以的。如果你能找到你身邊的AED,你就可以直接當急救員呢!
所以多學點知識,沒有壞處,多了解點技能,更是有益於人生的。把這些「敲黑板的重點」分享給你的朋友,讓你身邊的人也受益吧。你要知道轉發就是善良,轉發就是救人命!
不要以為這種小小的舉動,沒有什麼用處。說不定你今天看到了這篇文章,明天就能挽救一個生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珍愛生命,遠離加班!」你要知道所有一切設施的裝備,都是為了避免悲劇的發生。小編真誠的希望我們能從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中,有所啟發。也願所有看文的同學能夠保重身體,多多休息,因為,身體沒有了那就一切成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