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孩子出現O型腿或者X型腿,是因為穿紙尿褲的緣故,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正確。紙尿褲只接觸嬰兒的髖關節和大腿根部,對小腿幾乎沒什麼影響,並不會造成寶寶O型腿或X型腿。
造成寶寶O型腿或X型腿的主要原因是小腿脛骨發生不同程度的扭轉,導致大腿和小腿之間視覺上出現了角度。這是因為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平衡感還不是很好,走路時心裡害怕,踩踏不穩,所以會出現膝蓋內扣的X型腿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在孩子七歲後會逐漸自我恢復,腿型變直。如果孩子2歲後還是O型腿或者7歲後還是X型腿就需要找醫生矯正。
除了遺傳或者疾病等因素,造成孩子無法自我恢復的X或O型腿的元兇之一就是過早要求孩子站立和行走。
一般來說,小孩子「三翻六坐八爬」,也就是平均三個月的時候會翻身,六個月的時候能獨立坐著,而到八個月的時候會爬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速度,站立和行走的時間會不同,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但是有的寶媽寶爸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會走會爬,就會著急。於是有的家長在孩子剛有起立的意識時,就長時間地扶著孩子腋下讓他站立,有的家長把孩子放進學步車幾小時,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剛有跳動反射時就不停地抱著孩子在自己腿上跳動,其實這些都對孩子不好,會傷害孩子的骨骼發育。
孩子能夠站立和行走,必須先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骨骼發育,另一個是肌肉發育。剛出生的寶寶骨骼還比較軟,至少要等到八個月以後才能支撐自己身體的重量,如果提前讓孩子站立過長時間,或者讓孩子不停地彈跳等都會傷害孩子的脊柱和下肢發育,造成腿部變形等。
當寶寶能夠抬頭、翻身、自已坐和爬的時候,說明寶寶的肌肉力量足夠調動身體活動,並且各部分肌肉間可以很好的協作了。這時,孩子才能練習站立和行走了。
但是,在孩子剛會爬時,家長不要急於讓孩子去走路,應先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會嘗試扶著東西直立起來,並且站起來後應該能雙腳著地,而不是一隻腳腳尖點地,如果可以的話,家長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增強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並鍛鍊平衡能力,比如扶著孩子做蹲起運動,也就是扶著孩子腋下慢慢讓他站起來,在腿快伸直的時候再扶著他蹲下去。
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話,就要提高孩子的爬行難度。比如在孩子爬行的時候設立障礙物,一個枕頭,一個毛絨玩具,或者沙發墊子搭起來的斜坡等,這樣既符合孩子生長發育規律,又加速了孩子肌肉力量和平衡感協調性的發展,為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站立和行走前都會發出「我準備好了」的信號,這時家長再提供合理的協助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無視孩子的生長信號,則很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