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 1 歲以前,咱們給寶寶買的不可或缺日用品裡面,要說消耗最大、花費最多的,那肯定是非紙尿褲莫屬了。
前幾天,和我嶽父嶽母一起看電視的時候,我丈母娘還對我說——
剛開始的時候,XX (糰子媽)小時候每次拉撒之後都是我來洗尿布。後來,有幾天我身體不舒服,就讓你老丈人給她洗。
結果呢,你老丈人洗了還沒幾天,就覺得這實在是個苦差事,乾脆不洗了,拉一片扔一片,最後,等我身體好了,你老婆都快沒尿布可以用了。
笑歸笑,但是不難發現,幫寶寶洗尿布真的是一個苦差事,又髒、又費時間!而紙尿褲的出現,則幾乎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完完全全的將全家人的雙手從數不清的尿布中解放了出來。
但是呢,雖然咱們現在大多數人都在用紙尿褲,可咱們的耳邊,仍然會想起一些聲音:
比如,紙尿褲會影響生育,尤其是會導致睪丸的溫度升高;
比如,紙尿褲會導致髖關節的損傷;
比如,紙尿褲會導致 O 型腿;
這些,到底是真是假呢?
今天呢,我們就來破除這些關於紙尿褲的謠言吧!
紙尿褲影響生育功能,是這幾年最為喧囂塵上的一個話題,而之所以出現這個說法,關鍵原因就是男性的睪丸和精子不耐熱。
那麼,紙尿褲會不會導致周圍溫度升高,進而影響睪丸功能呢?
當然不會!
說實話,這簡直不涉及任何科普,這就是個常識啊!
紙尿褲要包裹著小屁屁,難道你尿布就不要包裹著小屁屁?開玩笑呢?!
而且,娃穿的是紙尿褲,不是保暖褲唉。大多數質量合格的紙尿褲,內外層都有很好的透氣性,這種良好的透氣性,能保證內外的熱交換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
相比於紙尿褲,你更應該關心一下,大夏天的,你有沒有給寶寶做好降溫措施。要知道,溫度太高了,寶寶的私處如果長了溼疹、痱子才真是麻煩事!
這個也是鬼扯了。
在嬰幼兒時期,很多髖關節的疾病都是先天性的;亦或者,可能和一些傳統的育兒陋習,比如綁腿、不正確的襁褓有關係。
但是呢,唯獨和紙尿褲沒有任何關係。
不過呢,紙尿褲的尺寸一定要選擇好,如果尺寸太小、太大了,有可能會對寶寶的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時候,反而是有可能導致發育問題的。
出現這個說法, 是因為很多媽媽發現,自己家寶寶居然有 O 型腿的傾向。於是,這個現象被那些兜售尿布的商家抓住了,開始玩命的黑紙尿褲。
但是,這毫無疑問也是一個騙局。
因為,大多數的寶寶,其腿型都會經歷一個從 O 型腿到正常腿型,再到 X 型腿,最後再逐漸變成正常腿型的過程。
在 0~18 月齡的時候,寶寶的腿型會呈現 O 型,這是因為在娘胎長期蜷縮著雙腿導致的;在 18 月齡到 2 歲左右的時候,因為逐漸學會了走路,O 型腿就會慢慢消失。
但是,在此時,由於寶寶剛學會走路,心理上還會有些恐懼感及不適應,因此,在走路時雙腳會不自覺地指向內側,從而會出現一個膝外翻的情況,這就是 X 型腿的來源!
不過呢,在 7~8 歲的時候,大多數的孩子都會逐漸恢復至正常的腿型哦!
出現這個謠言,我也是哭笑不得的。
你說紙尿褲影響如廁,難不成,你想把紙尿褲淘汰掉,給寶寶把屎把尿?
那就真的是南轅北轍了,要知道,把屎把尿,才是真正應該破除的陋習啊!
萌醫生想要告訴大家,把尿,根本就不是在幫助寶寶,相反,這是一種非常罔顧寶寶需求的行為。你想想,我們是怎麼尋找把尿時機的:
嗯,離上次小便過去2小時了,該小便了;
咦,這麼久還沒小便,趕緊趕緊;
看到了吧,把尿與否,全靠猜!
而這樣的操作方式,會導致兩個問題:
而如廁訓練,其實應該是一件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大多數時候,我們可以在 1.5~2 歲的時候,慢慢開始引導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早期的時候,可以仍然讓寶寶穿著紙尿褲,在適當的時間內,詢問寶寶——你要不要「噓噓」或者「拉粑粑」?
慢慢的,等寶寶有了找廁所和馬桶的意識了,可以開始在白天逐步的脫掉紙尿褲。
但是,記住,不要著急,循序漸進是最重要的。
大多數時候,紙尿褲確實是適當薄一點比較好,但是,也不是越薄越好。
這裡有兩個問題。
首先呢,紙尿褲除了是一個護理用品,它其實還有著防止屁屁和外界摩擦的作用。如果紙尿褲太薄,有可能會導致對小屁屁的保護力不足(尤其夏天)。
此外呢,咱們之所以要選擇輕薄的紙尿褲,歸根到底其實是為了讓寶寶的小屁屁能「呼吸」到外界的新鮮空氣。
不過呢,透氣性的問題,雖然和厚薄程度有關,但是,同樣也和材質、工藝這些東西有關。
其實,很多看似是紙尿褲導致的問題,本質上並不是紙尿褲的錯,很多時候,要麼是錯覺,要麼,也有可能是選擇的紙尿褲品牌有問題。
大家在給寶寶選擇紙尿褲的過程中,有沒有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經歷呢?
如果有,可以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紙尿褲分享」哦!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幫我點個在看吧!
我是萌醫生,讓我們在這裡,一起成長吧!
歡迎大家點擊在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哦
設計: 遊魚 | 責任編輯: 遊魚 | 撰文: 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