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王羲之書六角扇

2020-12-21 我愛文言文

原文

王羲之,東晉之大書法家也。嘗①在蕺山②見一老姥③,持六角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④色。羲之因謂姥曰:「但⑤言王右軍⑥書,以⑦求百錢耳。」姥如其言,人競⑧買之。他日,姥復見羲之,求其書之。羲之笑而不答。

注釋

嘗:曾經。蕺(jí)山:在今浙江紹興。老姥:老婦人。慍(yùn):惱怒,生氣。但:只要。王右軍:即王羲之,因其曾任東晉右軍將軍而得名。以:用,憑藉。競:爭著。

譯文

王羲之是東晉的一位大書法家。他曾經在蕺山看見一位老婦人,拿著六角扇在販賣。王羲之在她賣的扇子上題字,每把扇子上各寫了五個字。老婦人起初有點生氣。王羲之於是對老婦人說:「你只要說是王右軍寫的,憑此就可以賣到一百錢。」老婦人按照他的話做了,果真人人都爭著買扇子。過了幾天,老婦人又遇到王羲之,請求王羲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羲之笑著不說話。

文言知識

他日——指以後某一天,將來的某一天。如「他日見之」,意思是以後某一天見到他。

即日——指當天。如「即日放之」,意思是當天把他放了。

不日——指事後幾天之內,如「不日歸還」,意為過不了幾天就歸還。

人物介紹

王羲之:(303年一361年),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憑藉門蔭入仕,歷任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九年,組織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善於隸、草、楷、行各體,廣採眾長,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與鍾繇並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出處

《晉書·王羲之傳》

啟發與借鑑

王羲之看到老婦人生活艱難,便題字幫她賣扇,體現了王羲之的善良。而王羲之拒絕了老婦人的再次請求,是因為他覺得老婦人有些貪心了,說明王羲之是一個十分有原則的人。

每個人做事都應該有個原則,這個原則可能是人倫綱常,也可能是尊嚴,也可能是人能承受的一個極限。有了這個原則,才能規範你的言行,讓你能夠承受重重誘惑,堅持正確的方向。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相關焦點

  • 王羲之:書聖翰墨香,佳話傳千年
    衛夫人向王羲之傳授了鍾繇之法以及自己醞釀多年的書風與法門。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沈尹默曾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王羲之從衛夫人的書學方法中跳脫出來。傳為王羲之撰寫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做了這樣的記述:「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
  • 中國扇面藝術賞析
    我與恩師婁師白先生大家好,非常高興和榮幸今天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中國扇面藝術賞析。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也是書聖,他又被稱為「王右軍」,因為他也認過將軍的職務,所以現在民間流傳的右軍書扇趣事,大家應該有所耳聞。
  • 經典文言文賞析|塞翁失馬
    文言知識說「十九」:上文「死者十九」中的「十九」,是指十分之九,這是文言文中分數的表達。又如,「賦十三」,意思是賦稅佔十分之三。另外,「年二八」是指年齡十六歲;「年二九」即年齡十八歲。又,「三五明月夜」中的「三五」,是指農曆十五日,所以是明月夜。
  • 經典文言文賞析——《王冕少時》
    一到夜裡,他就悄悄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讀書聲響亮直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王冕是個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會稽的韓性聽說後認為王冕與眾不同,將他收為弟子,最後王冕成為了有名的大學者。
  • 經典文言文賞析|為者常成
    出處明·李贄《初潭集》文化常識《初潭集》:此書是李贄與道學家展開激烈鬥爭的產物,他將《世說新語》和《焦氏類林》兩書的材料,重新分類編輯,通過批點、評論來闡述自己的思想。(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諸葛亮七擒孟獲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北宋時三書被合為一書。《三國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啟發與借鑑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亂中採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七縱七擒」使孟獲心服口服,徹底地消除了他的反叛心理,從而使南中長治久安。
  • 書法家王羲之小故事三則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
  • 《經典詠流傳》中,康震跟肖戰作畫用的什麼紙?並非傳統國畫宣紙
    肖戰通常來說畫國畫都是要用宣紙,但是在《經典詠流傳》節目現場,康震老師跟肖戰畫《竹石》用的紙卻不是傳統國畫宣紙。特別是像「經典詠流傳」這種綜藝節目現場作畫,直接用宣紙作畫無法把國畫的魅力完美體現。而國畫卡紙卻能解決這個問題。國畫卡紙其實就相當於是快餐版的裝裱後宣紙,其具體流程是把宣紙託裱在硬紙卡上,再用裝裱紙將宣紙外圍圈住,襯託出來。這樣處理完的宣紙,非常平整,作畫時不需要鎮尺。因為底部有硬紙卡,所以也不需要氈子。
  • 經典文言文賞析|點石成金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賞析初中文言文《孫權勸學》
    賞析初中文言文《孫權勸學》《孫權勸學》的故事節選自北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卷66,這個故事之所以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原因不外乎它是古人勸學的典範,故事雖簡短,但是裡面蘊含的人生哲理趣味值得中學生細細品味。
  • 米芾經典書法:手札墨跡《草聖帖》全卷賞析,又名《論草書帖》
    導讀《草聖帖》這本米芾墨跡有好幾個名稱,比如:《論草書帖》、《張顛(癲)帖》、《草聖帖》、《論書帖》,這本書帖屬於米芾草書墨跡,是米芾傳世書法真跡,《草書九帖》之中的第五帖。「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米芾的這本《草聖帖》屬於隨筆而寫的手札,帖中內容講了米芾本人對於草書學習的看法,還有米芾對幾個以寫草書為主的名家的評論。米芾學習書法,最崇尚的當屬魏晉書法,比如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這個觀念在《草聖帖》中也有體現,米芾始終認為,學習書法當根植傳統,追求魏晉風流,否則書法便容易成為俗品。
  •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有用嗎?答案有兩種,無非是有或者沒有。在一些人看來,這是完全沒有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本就不會接觸到文言文,因此認為文言文是一種無用的存在,有些人甚至強烈要求要把文言文從中小學教材中剔除出去。
  • 嘲笑醜書射書,自認為一身正氣的我們,卻活成了王羲之最討厭的人
    一說起醜書射書,我們就氣不打一處來,嘲笑他們不會寫書法,在亂搞書法。醜書射書固然不是書法,其實我們對書法也有個誤區,以為寫得工工整整,就是書法了。很多人把寫字當成書法了。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說,「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王羲之還反對平拖的書法線條。你想想我們現在寫的楷書,是不是王羲之反對的這兩條我們都佔了?我們自以為把楷書寫得方方正正、工工整整,就是書法了。其實王羲之最討厭這樣寫字的人,這不是書法,只能算寫字而已。
  • 經典文言文賞析|張飛橫矛當陽橋
    所以,文言文中的地名不能一律按照今之地名理解。張飛吃豆腐——小菜一碟張飛上陣—— 橫衝直撞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張飛戰關公——不念舊情張飛討債——氣勢洶洶(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楊靖與猴弈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一圖在手,讓孩子理解和記憶文言文高效無憂
    如果你家孩子也存在上述困惑,不妨和我一起翻開《思維導圖:文言文滿分學習法》這本書,書中通過講述文言文閱讀核心知識、文言文翻譯方法和用思維導圖背誦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讓孩子輕鬆愛上文言文學習。作者劉豔曾榮獲第8屆世界思維導圖錦標賽全球總冠軍,2014年8月遠赴英國追隨思維導圖發明人博贊先生學習思維導圖,成為中國大陸首位女性思維導圖英國官方註冊導師。
  • 經典文言文賞析|驃騎將軍霍去病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學習文言文的那些必看經典
    初讀文言文,不用看經典,粗淺的小故事,小片段就可以,比如《曾子殺豬》《魏無忌抓鷂》,常用字詞疏通一下,就可以理解了,既有趣有讓孩子產生閱讀欲望。這個階段,還可以讀讀《世說新語》這本書,尤其是裡面的人物小故事,相當有趣。
  • 經典文言文賞析|郭進造宅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趙孟臨摹的「書中龍」,只見筆畫不見風神,王羲之在世會說不妥
    《十七帖》是王羲之重要的法帖之一,是後世學習小草書的範本。前人評價此帖甚高,宋黃伯說它是:「此帖逸少書中龍也」;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說《十七帖》是「煌赫著名帖也」朱熹贊曰「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