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校舍變民宿,
紅磚灰瓦留住鄉愁。
近期,廣州市組織評選了首批廣州精品民宿。
9月27日,廣州公布首批10家精品民宿名單,
其中,
從化區江埔街菁木山舍
(下稱「菁舍」)民宿
入選紅棉三星精品民宿。
10月初,秋已至,盛夏躁動的時節已退去。此刻,坐在菁舍的庭院裡,細品一杯熱茶,欣賞一草一木,感受一縷微風從指間輕輕掠過,讓人回歸自然,獨享一方寧靜。在這裡,住客們可以感受到大地四季更迭幻化,日出朝陽與晚霞餘暉時序更換,雲海、高山、綠樹交織成畫......
菁舍,佔地30畝,位於雙鳳山腳下的上羅村,這裡盛產的大紅柿,遠近聞名。菁舍依山傍水,氣候宜人。
高文中是這裡的掌柜,據他介紹,菁舍原為50年前修建的一所中學,紅磚灰瓦,木樑結構。後來年久失修,基本上倒塌了。高文中運用以舊修舊的方式,保留了原來的紅磚灰瓦和磚木結構。行走當中,處處能看到舊時的印記,處處以極簡的原木風格呈現,卻又處處透著文藝氣息。
當年的校舍,初具規模,校友攝於1972年。
廢棄多年後,校舍基本倒塌,只剩殘垣斷壁。
「這裡曾經是一片廢墟,但是我的腦海裡卻一千遍地浮現出修復後的美景,我竟然迷上了這樣的廢墟。就這樣,在所有人的反對聲中,我把這裡租了下來。」 高文中說。
高文中沒有學過設計,但他想以原貌修復,修舊如舊,就是最好的設計,所以這裡保留了原來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不破壞牆體的情況下,做成適合現代人的居住空間。現在你們看到的菁舍,牆內牆外都會滲透著那個時代的氣息。我們走在其中,可能會感覺又回到了從前。」
菁舍的房間沒有刻意做太多的裝飾,用高文中的話來形容,就是「要給生活做減法」。房間的整體風格雖簡單質樸,卻直擊人心,置身屋內,嗅著原木的芳香,看著滿眼溫暖的木色,感受著木材所帶來的舒適感。高文中對木頭有著深厚的情結,房間裡幾乎所有的家具都來自菁舍的木工手作,大到床、凳子、小木馬,小到衣架、盤子,均按照高文中心中所想的模樣去製作。
這裡的房間別具特色,有適合一家四口或三五知己聚會的雙層套房,也有帶有榻榻米床和兒童木馬的山景套房。且每個房間均設有採光天窗,能夠讓人白天沐浴於陽光之下,晚上陶醉在星光之中。房間內配套齊全,但唯獨沒有發現電視機的影子。高文中說,讓客人能夠遠離電視和手機等娛樂設備,從而多一些去發現生活的細節、感受生活的美好,是他打造菁舍的本意。
荷塘、庭院、觀星臺、木工房……這裡還有清澈見底的溪水,爬滿牆頭的花草,以及夏日裡成熟的荔枝龍眼和秋日裡掛滿枝頭的柿子。白天,遊客們能做木餅乾、挖勺子、做衣架,重溫屬於彼此的獨特記憶。傍晚坐在院子,對著天空數星星,安然地享受一個人的靜謐夜晚。回到房間,舒舒服服地在大浴缸裡泡個澡,放鬆身心,一整天的疲憊都會煙消雲散。
高文中對木工很有興趣。剛開始,他抱著自娛自樂的心態自己學著製造勺子、衣架、手鐲等簡單的木製品,並把這些成品的照片發布在自己的微博上,這些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很多並不認識他的網友都紛紛留言求教製作方法。為了緩解自己的「手癮」,他在廣州市中心租下了一間小教室,利用周末的時間開班教學員製作小木件。
儘管在乏味的生活中重拾到一絲趣味,但每當回歸到日常狀態,高文中還是需要每天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這樣的生活讓他感到越來越乏味。他想辭職返鄉,找尋返璞歸真的生活。就這樣,高文中在自己的家鄉上羅村,租下一間老房子,將其改造成木工坊。高文中開設各種不同難易程度的木工課程,有製作勺子、盆子的,也有製作椅子的,培訓時間從一天到四五天不等。前來上課的客人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慢慢地,這間匿藏在深山鄉村裡的木工坊居然火了,成為引人矚目的「網紅店」。
學員增多,對於高文中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衍生出其他問題。「很多學員從大城市來,他們在上課時只能住在鄉村裡的賓館,也許是由於不習慣,有的學員甚至連夜駕車到城區租住酒店,這讓我感到不好意思。」
考慮到學員的住宿問題,高文中希望為他們建造一些宿舍。可是原來辦木工坊的地方並沒有空餘的位置,他只好物色另一個地方。這時,他想起了在村裡已廢置多年的廣州市第85中學舊址。「1968年至1978年,廣州市85中學曾一度在上羅村辦學,但在學校搬遷以後,學校一直廢置。後因年久失修,早在90年代時已剩下殘垣敗瓦。」
2016年,高文中不理會眾人的反對,毅然租下了廣州市第85中學舊址,計劃恢復原貌,並在這裡打造自己的民宿。他找來了很多舊照片,決定按著原來的紅瓦灰磚來打造。在重建的過程中,發現瓦片並不夠用,但由於年代久遠,這種瓦片又是純手工燒制的,因此相當難找。在經過多番打聽之後,才在廣東邊遠的一個小村莊裡找到。高文中說:「春天瓦面長滿青苔,特別下著小雨的時候,瓦簷會『滴答滴答』地發出滴水的響聲,感覺像回到了小時候。」
高文中並沒有學過設計,但菁舍的設計卻是由他一手承包。每天,他在木工坊和工地來回跑,與工人們耐心地溝通,假如施工與自己的藍圖有一點偏差,就立馬叫停重新做,終於,高文中用2年時間把菁舍一點點「磨」出來。
遠離喧囂與浮華,在大自然中甦醒過來,拉開窗簾看到的不再是高樓大廈,而是小橋流水的鄉村景致。2018年春節,菁舍正式開門迎客,受到了客人一致好評。而廣州市第85中學舊校舍重建的消息也傳到了當時在此讀書的莘莘學子耳邊,隨即吸引了不少老校友組隊回來拍照留念。如今,在菁舍的牆上張貼了一張張校友們學生時期的合照,那些寫滿歲月痕跡的老照片正是見證著一代人的青春。高文中說,當時的第一屆學生,如今已經八十歲了,而菁舍也為他們見證著一場又一場的久別重逢。
製作木具、寫文章、做公眾號、拍照片、打理花草……如今,高文中終於過上了自己喜歡的生活。
最近,高文中的菁舍又有了新動作。菁舍2.0新作空間即將與遊客們見面,這個新作的空間僅有兩戶,裡面特有的素色系原木風、私家湯泉、雙大床設計,最多可住四個成人。房間有75平米超大空間,120寸超大投影,私家影院、客廳、沙發、搖椅、藍牙音響、精緻茶具等,十分誘人。在高文中的心中,他希望來到這裡的朋友可以放空自己,過一段不一樣的隱居生活,而他也在往這個方向努力著。
高文中的菁舍在努力「給生活做減法」,
而在從化這片熱土上,
還有很多這樣的具有特色主題的精品民宿,
讓人們願意在此駐足居住。
我區以世界珍稀蘇打溫泉聞名於世,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生態旅遊資源富集。被譽為廣州「母親河」的流溪河貫穿從化全境,100多個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區內處處青山疊翠,石門、流溪河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坐落其中,森林覆蓋率達69.1%,地表水和飲用水兩個指標常年保持100%達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常年位列廣州各區第一,素有「中國溫泉之都」「北回歸線上的明珠」和「廣州後花園」之美譽。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綠色發展的理念為民宿產業在從化落地生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化的民宿業發展在規劃布局、行業管理、加強宣傳推廣等方面深思考、下功夫,目前全區民宿行業形成了以點帶面、各具特色、良性發展的局面。目前,全區民宿有民居、鄉村客棧、鄉村別墅、小木屋、度假山莊等不同類別,有以從舍等為代表的依託生態資源的景觀型特色民宿,以菁木山舍、田緣花舍等為代表的手工藝研學特色民宿,以花雨間、稻喜灣等為代表的田園生態特色民宿,以華夏蓮舍、玉溪古荔園等為代表的原鄉生態鄉愁體驗民宿等類型。
目前,從化區內已形成多家
具有特色主題的精品民宿,
接下來,我區將以區域特色為依託,
以品牌民宿為引領,
延伸帶動民宿產業鏈,
打造區域民宿精品品牌,
引導民宿向高端化、
精品化、品牌化發展,
讓市民有更多休閒去處,
享受從化的青山綠水,田園風光。
文字:黃利誼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謝藝詩
初審:陳治
編審:梁偉東
審核:鄔影紅
(本文由「廣州從化發布」原創發布,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