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社科聯以融合破題鄄城文旅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2020-12-13 海報新聞

省社科聯以融合破題鄄城文旅發展——

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山東省社科普及周在鄄城縣左營鎮左南社區啟動;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專家在鄄城農村設堂開講;省社科聯專家組深入實地調研……一場場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一堂堂主題鮮明的專題講座、一次次探究歷史的調研之行,記錄下省社科聯幫扶鄄城的足跡,喚醒了鄄城沉睡的文化資源,點亮了鄄城文化振興之路。

融合破題,尋求文化振興路徑。「要深入挖掘、系統整理,讓鄉村記憶有物有人有精神。統籌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定發展規劃,推進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宏明等專家,在鄄城深入實地調研後陸續開出文化振興「處方」。

講好鄄城歷史故事、提升鄄城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優勢,培育發展休閒觀光、民俗民宿、農事體驗等新業態,推動鄉村文化產業提檔升級;將社科工作與鄉村文化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加強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挖掘研究……隨著深入調研,一個個針對性極強的解決方案呼之欲出。

整理全縣53處文物保護單位基礎信息、實施歷山古遺址和司馬橋碑的考古勘探以及「插花技藝」、「鄄城饅頭」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挖掘整理……遵循專家們的意見,鄄城的一項項文化遺產保護性開發進入實施階段,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之路徐徐展開。

文化自信,匯聚文化振興力量。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是農民,目的就是惠農強農。故而打好振興「仗」,就要培育群眾地域文化自信,於是省社科聯將省第十七屆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儀式放在鄄城左營鎮,社科普及活動相繼舉辦。

9月2日晚,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專家志願服務隊的10位專家,在鄄城的10個村設堂開講,家風建設、家庭教育、文旅融合等側重點不同卻又緊貼當前農村實際的講座,讓群眾耳目一新。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鄄城的歷史這麼悠久,竟是齊桓公兩次會盟的地方。」聽了題為《春秋霸主第一盟》專題講座後,左營鎮丁楊寺群眾郭懷亮甚是自豪。

產業「挈領」,繪出文化振興藍圖。培育農村文明新風,讓愛成為家庭的主旋律,是省社科聯幫扶鄄城文化振興一個重要課題。他們從社科普及入手,讓先進的文化在各類活動中唱主角,潛移默化中走進群眾的心裡。

「鄄城文化不被人們熟知,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江林昌來鄄城縣調研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鄄城文化產業發展相對落後的原因所在。

為規劃好鄄城文化振興,省社科聯發揮人才庫優勢,邀請專家為鄄城發展戰略、現實背景、建設內涵和建設方向等進行解讀和闡釋。

「鄄城文化資源豐富,農業佔比高,走農業與文旅融合的路子,有著廣闊的空間。」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鳳增說。

在10月31日舉辦的「山東社科論壇——孫臏兵學與鄄城當地歷史文化研討會」上,來自山東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就如何推動孫臏兵學文化旅遊發展、加快鄄城鄉村文化振興進行深入研討,提出了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對策建議。

「下一步,我們要結合每位專家講述的內容,探究如何更好地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鄄城發展文化旅遊事業作出積極貢獻。」鄄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周傳國說。

相關焦點

  • 張明敏:釋放發展活力注入鄉村振興動能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2月16日,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大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明敏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方向,激勵著大新村人通過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 第四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共商文旅融合新作為|文化旅遊|鄉村...
    權威大咖分享,探討文旅融合發展之道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剛剛走過開局之年,更多的旅遊消費潛力需要釋放,更多的產業動能需要培育,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旅遊業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還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文化、鄉村等領域的創新,文旅企業發展需要以文化引領,以資本、科技、教育和人才為支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加強文化自信。
  • 學習特色文旅理念 提質鄉村振興發展
    日前,蕉嶺縣委書記、蕉華工業園區黨委書記陳偉明,縣長劉鴻濤率學習考察團赴梅縣區、梅江區學習考察鄉村振興和文旅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考察團一行先後前往梅江區西陽鎮林風眠故居、西陽鎮直坑村和梅縣區丙村鎮蘆陵村、中國·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學習考察。
  • 重慶黔江:立足文旅融合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街道以打造「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為契機,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謀劃新城發展,縱深推進「工業強區、旅遊大區、城市靚區」建設,明確舟白街道發展定位與目標,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共同體,探索城郊——新城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
  • 《鄉村合伙人》:讓鄉村振興插上文旅融合的翅膀
    新華網長沙9月5日電(記者王婧菲)結合嗚哇山歌和花瑤挑花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崇木凼村打造虎形山大花瑤景區,將白鱗洲村的廢棄採砂船改造為「白鱗洲漂浮市場」,聯合溈山村村民恢復溈山古窯體驗館發展陶瓷旅遊體驗項目……這些創意都出自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湖南廣電聯合出品的節目《鄉村合伙人》。
  • 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大橋鎮的黃河鯉魚養殖基地年外銷魚苗1.2億尾,逐步成為全省最大的黃河鯉魚良種供應基地,良種繁育、無抗(無抗生素)養殖等技術在省內居於領先地位。東阿大橋鎮秀清水產堅持『合作社+養殖片區+農戶』模式,高標準建成1個養殖核心區,3個300畝以上的連片基地,帶動周邊村90%以上的坑塘發展黃河鯉魚特色養殖,農戶每畝水面可增收5千元。大橋鎮黨委書記王瑞雪表示,中國海洋大學、煙臺大學等漁業權威高校將在大橋鎮設立科研實訓教學基地,高標準建設「中國黃河鯉魚博物館」。
  • 小漁鄉大變樣 山東濟寧愛湖村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同樣看到發展機遇的周忠仁、楊瑩兩位「師兄師姐」已先她一步回了村。和他們一樣,王欣鑠也被吸收進村合作社開辦的愛尚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了陽光茶社的「小廚娘」。愛湖村位於山東省微山縣昭陽街道東南,地處微山湖東畔,毗鄰京杭大運河,是個三面環水、生態優美的「枕水漁鄉」。該村村民原為湖中流動漁民,陸居前居無定所,生活水平低。2018年10月,愛湖村被確定為山東省首批美麗村居試點村莊。
  • 同安汀溪鎮推出鄉村振興動線 激活發展新動能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同安汀溪鎮最近推出「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推動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汀溪鎮黨委書記林虹介紹,汀溪古蹟有「五寶」:古瓷、古道、古民居、古渡口、古山寨;產業有五產:一棵樹、一朵花、一池溫泉、一間民宿、一條街。「汀溪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產業鑄根、文化鑄魂,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 「疫後新動能·融合創發展」2020理縣文旅資源推介活動隆重開幕
    2020年5月30日,阿壩州文體旅局、理縣人民政府與錦江區人民政府攜手四川省旅遊協會、四川省旅遊景區管理協會和四川省旅行社協會在全國著名的商貿繁華區——成都市錦江區春熙路核心商圈舉辦了以「疫後新動能,融合創發展」為主題的2020「淨土阿壩·吉祥理縣」文旅創新發展暨旅遊資源推介活動。
  • 不能簡單地把鄉村振興理解為一般的加快鄉村發展,而是要突出鄉村功能的振興
    此次論壇由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主辦,以「新形勢下的農業農村轉型與發展」為主題,260餘位來自科研院校、政府部門和業界的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了論壇,同時有4萬餘名觀眾通過線上直播平臺參與了本次盛會。以下內容摘自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先生在論壇所做的題為「鄉村振興與鄉村功能發揮」報告。
  • 連平縣以魚梁文化搭建鄉村旅遊平臺 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活動推介連平鄉村旅遊特色產品,打造具有連平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連平旅遊業發展向「全域、全景、全業、全時、全民」邁進,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活動現場的文藝演出。活動期間,肖屋村相關人員還在現場對當地魚梁文化進行了旅遊推廣體驗代言,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對2020年河源市第二屆鄉村文旅融合創新大賽頒獎活動中獲獎的文旅融合優秀項目及人員進行了表彰頒獎。據了解,魚梁捕魚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水能資源利用方式,以土石築堤橫截水中,如橋,留水門,置竹笱(笱,竹製的捕魚器具,口大窄頸,腹大而長,魚能入而不能出)。
  • 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玉州區仁東鎮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動力」
    這是仁東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五個加強」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剪影。近年來,仁東鎮黨委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加強組織保障,加強人才培育,加強產業發展,加強文化建設,加強環境整治,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據了解,該鎮以村集體經濟作為發展重點,因地制宜謀劃產業發展項目。
  • 高淑貞建言鄉村振興:出臺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投身農村
    城市與鄉村是相互結合、互相銜接的整體,只有將城鄉融合發展,凸顯各自優勢的發展方式,才能帶動城鄉協調發展。要做好農村生態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實現農村美麗化、現代化,讓城鄉一體化向縱深推進。豐富鄉村經濟業態 鼓勵人才回鄉發展高淑貞表示,希望政府聚焦農民創新發展,從農業、旅遊、電商、文化產業融合等多方面引導村民創新創業,在服務供給、結對幫扶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推動多元化的產業助力鄉村發展,引領鄉村經濟新業態。
  • 「地評線」中安時評:推進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畫龍點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城鄉融合發展要在融合下功夫,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綜合考慮當地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按照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的布局,實現環境共美、產業共融、家園共管、資源共享真正意義上的「大融合」,為鄉村振興「畫龍點睛」。產業融合是核心之「筆」。
  • 海寧市鹽官鎮聚力美麗城鎮「產業美」 建設鄉村振興發展示範基地
    當前,海寧市鹽官鎮以「黨建引領·村村聯社」為著力點,深入推進農合聯黨建工作,圍繞「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民發展是關健」的發展宗旨,打造鄉村振興發展示範項目和示範基地,實現以點及面,加快形成城鄉融合、全域美麗的新格局。
  • 文潤鄉村 芳香自來——全國政協「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堅持塑形和鑄魂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採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著力深化鄉村思想道德建設,保護傳承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做好「文化+」文章,重視培養新型農民,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不斷促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新舊動能轉換助力旅遊成全省支柱產業
    文旅融合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2020年9月,我省高規格舉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暨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這是機構改革以來首次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的綜合性旅遊盛會,集宣傳推介、博覽交易、工作會議、文藝演出、考察觀摩於一體,對推動文旅行業提振復甦,提升「好客山東」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具有重要意義。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山東土地發展集團董事長展寶衛說:「集團公司成立了鄉村振興集團、城鄉融合發展集團,搭建資源平臺,帶動資源要素進入農業農村,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有機統合,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有機契合,形成更高質量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2016年8月,武城縣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實施產城融合推進就地城鎮化試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