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2月16日,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大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明敏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方向,激勵著大新村人通過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大新村成立於1979年,轄10個村民小組。隨著銀川市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至2012年底,全村可耕種的土地大部分被徵用。沒地種,當不了農民,卻也融不進城市,不少村民因此而苦惱。
農村要美、農民要富,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是關鍵。思路決定出路。張明敏表示,2015年以來,大新村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經過成立組織、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界定、配置股權,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並發放股權證,村民實現了對村集體資產的「人人持股」。村利用村集體資金實施了城市生態農業觀光園、大新綜合市場等項目,成立了成立大新眾合物業公司、燕宏祥物業公司,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吸納近400名村民就業。2019年村裡實現經營性收入66萬元,村民分紅57萬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0元。
身為其中的受益者,村民祁寶感慨萬千。脫離土地後,他在家門口的一家超市工作。拿分紅,出租民房,加上在超市上班,一年收入7.2萬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與村裡其他人一同住進樓房,生活便利。「期待村集體資產不斷增值,村民分紅不斷增加。」大新村人吐露著這樣的心聲。
「村民的期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今年11月,張明敏被選為銀川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前不久,張明敏與銀川市的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一同去河南考察學習,對於依託特色產業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有了新認識。回來後,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因地制宜制定了《大新村「十四五」發展規劃》——
計劃投入200萬元在月牙湖鄉建設肉牛養殖場,村委會出資150萬元,村辦企業出資50萬元。建成後計劃將牛棚出租或村委會自行使用,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在大新家園三期建設標準化便民市場,計劃村委會和村辦企業各出資50%,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方便居民生產生活,帶動周邊人員就業。
利用大新村一隊和二隊的土地資源以及村民的技能優勢,在一隊建設花卉基地,二隊建設精果林採摘,帶動一隊、二隊村民就業。在二隊試點建設小型農家樂,創新農業經營形式,增加村民收入。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一個新時代美麗村莊正在崛起。(寧夏日報記者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