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行的「銀行卡」種類確實有很多,日常我們經常聽說的就有信用卡、儲蓄卡、借記卡、專用卡。很多人會認為儲蓄卡和借記卡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大家的叫法不一樣罷了,就像有人稱呼信用卡為透支卡一樣,只是換了一種說法。
其實以上想法不完全正確,在使用功能上儲蓄卡和借記卡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首先,早在20多年前,央行發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就對銀行卡的種類和定義做了明確的規定,即從能否透支消費上劃分為信用卡和借記卡兩大類,而借記卡又可以劃分為儲蓄卡、轉帳卡和專用卡三小類。
如果用一張圖來表示借記卡和儲蓄卡之間的關係,那麼下圖更直觀:
但無論是借記卡還是儲蓄卡,他們相同點都是不具備透支功能,這區別於信用卡(額度為0的信用卡除外)。也就是說借記卡、儲蓄卡要想完成刷卡消費或者其他類型的消費,首先得先往裡面存錢,最大支出額度、消費額度也是事前存入的金額,肯定不會出現「花超了」的情況。而信用卡則屬於支持「提前消費」的卡種,允許持卡人先透支消費,後還款,透支額度最多一般為銀行發卡時設定好的額度,當然個別銀行的個別信用卡卡種也有支持「超限」的。
想必大家都清楚信用卡和借記卡之間的區別,我們就不做更多的贅述了,下面主要講一下借記卡和儲蓄卡之間的區別:
1.「儲蓄卡」,顧名思義,名字上就帶有「儲蓄」二字,實際上它正是從90年代老一輩人使用的「存摺」過度而來的,只不過當時行動支付還不發達,居民的理財意識還沒有那麼強,大家對於「銀行卡」功能的要求還沒有那麼多。所以從存摺過度而來的儲蓄卡只具備存款、辦理轉帳、繳納水電費等這些最基礎的功能。
2.「借記卡」說白了就是「儲蓄卡」的升級版,一方面是銀行系統升級升級了,能實現一卡辦理多種業務;二是持卡人對於「銀行卡」一些功能也有了要求,比如要銀行卡能實現理財功能、購買基金、線上消費、綁定第三方支付平臺、購買基金等等,而這些附加功能都能通過銀行授權後進行使用。
因此,簡單理解的話,「儲蓄卡是借記卡的一種,借記卡是升級後的儲蓄卡」。
當然大家也大可不必糾結去銀行辦卡的時候到底是應該辦理儲蓄卡還是借記卡,實際上就算是銀行從業人員也有自己習慣的表達方式,同是一張卡,有的人可能稱呼為儲蓄卡,有的人則稱呼為借記卡。事實上只要客戶沒有特別說明和要求的話,無論走到哪家銀行,銀行默認辦理的都是功能更多的、升級後的「借記卡」。
儲蓄卡、借記卡外表上的一些細微差別:
1.首先當然是名字不一樣,比如卡片上會標註:「某某銀行(儲蓄卡)」或者「某某銀行(借記卡)」,這是外觀上最大的區別;
2.再者就是一般儲蓄卡在之前都是16位卡號的(現在也有很多是19位的),且卡號都是印上去的,沒有浮凸感,使用以後很容易褪色;而借記卡卡號多為19位數字,且卡號具有浮凸感,數字不會因為卡用的時間太長而辨認不清楚;
3.第三就是儲蓄卡科技含量不高,因此之前都會在固定的地方做一些防偽的標誌,以防別人模仿製作,造成真假難辨的情況;而升級後的借記卡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已經不需要再進行防偽標註,所以是沒有防偽標誌的。
4.第四就是儲蓄卡有有效期,到有效期後需要重新換卡,將餘額轉入到新卡中去;而借記卡是沒有有效期的,假設身份證到期了,那麼通過APP上傳新的身份證就可以了。
結語:也許有一天,儲蓄卡將淘汰了
現階段下只要去銀行辦理「銀行卡」,沒有特別說明的話都是辦理借記卡,儲蓄卡的發行量已經很小了。
再加上借記卡的功能更廣一些,能適用當下人們購買理財、線上消費的需要,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辦理功能單一的儲蓄卡了。
因此從以上兩個角度講,說不定未來哪天儲蓄卡就停止發行了,就像存摺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