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並聯式審批、規範職權優化審批……近日,記者在採訪中深切感受到,南陽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在服務上做「加法」,在權力上做「減法」,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人民防空為人民」的重要舉措,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讓「人防力量」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進劑。
優化服務,為企業減負擔
「太感謝你們了,你們服務真是太到位了。」我市一家房地產企業負責人感激地說。11月,該企業在辦理項目聯合驗收手續過程中,市人防辦按市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治理要求,分期辦理,便於企業融資,緩解企業資金短缺壓力。在審核中,審批人員發現該企業漏報了普通地下室一項,便主動告知,並在地下室實測面積和規劃面積有較大出入時,積極提醒企業核對確認,隨後快速辦理了人防核實手續。
審批時間再短點,企業負擔再少點。在採訪中,記者獲悉,市人防辦採取多種措施,減輕企業負擔。調整城市新建民用建築配建人防工程面積標準,取消防空地下室設計條件核定行政審批,在土地供應環節前置告知企業人防工程應建面積、防護等級和戰時功能等人防設計指標,讓企業拿地即可設計人防工程,極大地節約了審批時間,減輕了企業負擔。
按照全省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和政務流程再造要求,市人防辦積極主動作為,率先完成了人防審批事項最小顆粒化。目前,41項人防審批業務全部實現了不見面審批,且接入省統一受理平臺事項覆蓋率達100%。持續深化人防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與住建、規劃等部門建立聯合會商、聯合評審、聯合測繪、聯合驗收等機制,與市電子政務系統平臺加強對接,實現了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檔案網上共享,工程建設項目並聯審批,極大優化了審批流程,提升了審批效率。
特別是疫情期間,市人防辦研究出臺相關措施,通過線上預約、網上預審實現不見面審批,在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人防窗口」一次辦結,確保人防審批工作正常開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好差評」機制,倒逼服務質量提升
「要把辦事的小窗口,當成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戰場!」市人防辦嚴格落實「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並聯式審批」制度,運行「好差評」機制倒逼服務質量提升,至11月底好評率達100%。
在採訪中,市人防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優化服務,更要「走出去,請進來」。市人防辦向企業免費印發《南陽市人防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指南》150餘本,主動提供人防法規、政策諮詢服務,引導企業精準申報、及時辦理。
今年,市人防辦還召開了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邀請恆大地產、南陽一中、市中心醫院等30餘家企事業單位就提升人防服務效能建言獻策,聘請15名人防系統政風行風特約監督員,並建立人防辦領導班子成員聯繫重點企業制度,促進人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11月初,在全市首次組織的市內營商環境評價中,市人防辦在46個市直單位中位列第一方陣。
對我市重點建設項目和民生工程,市人防辦開闢「綠色通道」,提前介入,上門服務,全程跟蹤,排憂解難。火車站站前廣場地下空間利用及車站路下穿新華路項目、院士小鎮、完全學校等重點項目已適時跟進辦理人防手續並開工建設。
為發展護航,加大監管增效能
今年,市人防辦各大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成績的背後與創新監管、有效管理有著密切聯繫。
為了讓監管增效,市人防辦嚴格落實人防工程建設項目報監、工程竣工驗收等制度,按照人防工程建設標準、防護要求進行監督檢查,確保人防工程質量合格。籌建人防工程非現場質量監督信息平臺,逐步推行人防工程網上報監、非現場監督、隨報隨驗模式,提升人防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平。
今年4月份,全市在建工程全面復工,市人防辦克服工程監督人員少、任務重的實際,工作人員經常在下班後、休息日加班加點驗收工地,今年對121個在建人防工程現場進行質量監督360餘次,基本做到了隨報隨檢,強化了人防工程建設事中、事後監管。
10月份以來,市人防辦專題部署開展全市人防工程維護管理專項檢查月活動,運用「雙隨機、一公開」機制,市、縣兩級聯動,對全市範圍內已竣工驗收且投入使用的188個人防工程進行拉網式檢查,確保人防工程平時能用、急時管用、戰時可用,進一步強化了日常維護監管。
■記者感言: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權力「下放」,審批「瘦身」,雖然審批流程、手續一簡再簡,但服務絲毫不打折扣,不斷提升。一切為了企業和群眾的需要,市人防辦積極作為,主動出擊,抓創新、優服務、強監管、增活力,把優化營商環境和促進人防發展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全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大篇章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