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渡雲數據智能化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實現"三早"

2021-01-12 中國財經時報網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和中國中文信息學會(CIPS)聯合主辦,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承辦的第二十六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The 26th Chin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CIR 2020)召開。醫渡雲首席AI科學家閆峻受邀參加此次會議,並通過題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式下的數據智能》的特邀報告,深度講解了如何通過數據智能化技術對疫情的傳播進行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阻斷;以及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在降低疫情死亡率同時,有條件保障社會生產生活的恢復及正常運轉等內容。

在疫情期間,醫渡雲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協助國內十多個城市,迅速建立起新冠肺炎疫情監控平臺,通過AI技術輔助多地政府開展有效的動態監測和疫情研判,實現對當地疫情的早發現、早預警、早阻斷,有效助力政府精準施政,為制定復工復產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憑藉醫渡雲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現,今年的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CCIR)特邀醫渡雲首席AI科學家閆峻,為與會人員深入闡述了數據智能化技術,在提升疫情的防控效率和質量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報告涉及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知識圖譜,流行病預測模型,疾病預測模型等多項技術手段。本次報告以具體案例分析數據智能技術,在實現城市免疫目標的過程中,面臨的新挑戰與具體應用。

明確疫情防控目標

技術彌補防疫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暴露了全球公共衛生醫療體系應急能力不足、基礎技術支撐不夠、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等一系列短板,特別是從近期北京和大連的疫情復發來看,病毒通過貨運冷鏈的傳播,也體現了我們對病毒傳播認知上的不足。因此,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還將繼續應對散發病例、境外輸入以及聚集性疫情的多重風險。

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勢下,如何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同時保住來之不易的階段性成果,成為當下疫情防控的主要目標。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AI技術在輔助流行病學調查,傳染病分析預測、預警等方面,體現了不可取代的效率和價值。因此,在沒有特效藥的"空窗期"時,利用智能化手段進行疫情常態化防控就顯得尤為重要。

仿真模擬助力政府決策

動態平衡恢復社會活力

事實證明,如果採取非常嚴格的政策和措施,雖然可以把疫情控制好,但也會給生產生活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如果疫情防控政策放開,經濟發展可以短時間回歸正軌,但是對國民健康和安全會帶來巨大的傷害。而就目前來看,這次疫情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生。因此,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防控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十分必要。

怎樣在實現疫情防控的同時,讓社會經濟正常運轉?單一的方法和工具往往很難保證兩者都能兼顧。醫渡雲認為,疫情管理是個動態平衡的管理過程,既將疫情死亡率降到最低,同時也逐步有條件恢復生產生活,社會經濟活動。而要實現動態平衡的閉環管理,就要解決2個核心問題。

第一,我們要了解真實世界現狀,包括疫情動態跟蹤,醫療資源監控,傳染路徑還原等情況,來對疫情的發展趨勢變化進行一個科學的預判,而這僅僅依靠一個簡單的SEIR模型是無法完成的。只有掌握更多的影響疫情發展走勢的政策因素,才能更準確地仿真模擬出疫情未來可能的發展變化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支撐政府決策。

第二,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助力有關部門構建數據中心,在數據中心裏面把人和人之間關係、人和區域的關係關聯起來,發揮社會網絡優勢,根據授權把各種多源異構數據融合到數據中心裡,進而構建居民端、政府端、醫院端的不同應用。

這三端的應用不僅可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各自作用,更重要的是,把這三端應用通過不同形式組合起來,就能形成整套的疫情動態閉環管理解決方案,建立城市免疫體系。這樣,在有限醫療資源情況下,在不超出醫療資源承受範圍之內,不僅能將疫情傳播和死亡率降到最低,也能幫助疫情地區進行復工復產,保證社會經濟生活正常進行。

多重模型組合實現防控"三早"

臨床輔助系統提升救治效果

無數案例證明,降低疫情死亡率,儘早發現、預警和阻斷疫情傳播,是目前新冠肺炎防治過程中被驗證過的非常有效的方式。AI技術在幫助管理部門提升早發現、早預警、早阻斷的能力上,可以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早發現:

對於具有傳染性的流行疾病,如果能早發現一天,就可儘早阻斷患病人數指數級增長的趨勢。而AI可以通過實體識別、語義計算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大量的分布在不同醫院的電子病歷文本進行有效的結構化、標準化,進而監測目標觀測量(如目標症狀集合),通過移動百分位法(Moving percentile method)等算法,綜合不同時間和不同區域的數據,實現精準的時空計量建模,判斷症候群異常及異常評估,建立症候群監測系統,進而實現爆發預警和預警分級。

觀察模型監測與擬合症狀在時間序列上的趨勢變動,就可以找到患者的行動軌跡,並構建人際關係的圖模型,綜合分析人際傳播的可能性,從而及時發現異常,進一步提高監測敏感度,形成動態的、多點觸發的預警研判模式,就能夠提高對新發、不明原因疾病的早期發現和風險預警的能力。

早預警:

一旦發現疫情,就需要及時對疫情走勢進行預測與判斷,從過往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到,政策舉措的實施對於傳染病防控至關重要,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疫情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相對好的控制,但如果想在疫情有效管控的同時,也能保障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轉,這就需要對判斷發展趨勢進行動態觀察。

隨著政策變化和疫情趨勢的變化,疫情發展曲線也隨之改變。這就需要用到仿真模型的構建技術,模擬應急處置政策方案實施後對整體態勢的影響,驗證決策的效果、預測風險,便於提前制定預案和物資儲備。 在協助國家CDC進行疫情風險評估的過程中,醫渡雲的仿真模擬系統,就是根據全球140多個國家的疫情公開流行曲線,以及各國家地區的在不同時間點上的防控政策舉措,構建模擬仿真模型,助力政府管理部門模擬不同政策措施影響下的疫情走勢。

醫渡雲在這次疫情中,將AI技術充分應用在傳染病SEIR數學模型上,進行預測預警、模擬仿真。結合各地不同的政策舉措,當地辦公室辦公密度,家庭平均面積,主流出行方式,戴口罩依從度,以及慢病腫瘤患者人口比例等多種複雜情況,利用統計分析技術進行參數估計,構建仿真模型,對採用不同政策措施之後的走勢情況做出預判。另外根據當地定點醫院的床位數、核酸檢測的供應量和檢測能力、ICU數量、呼吸機數量等情況,結合疫情走勢,及時調整模型,在超出城市醫療能力承接的警戒線前,發出疫情預警,幫助政府部門及早根據當前運行情況,進行預測和分析,輔助公衛決策,匹配醫療資源。

早阻斷:

疫情防控中,及時找到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降低疫情蔓延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了這個目標就要牽涉一系列模型建模工作,例如健康碼,根據歷史行程軌跡及密接史,對個人風險指數進行估算,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往往不是一個單一模型就能夠解決問題,需要將各類模型應用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整套解決方案。實現早阻斷,也不是某一個機構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其中涉及的個人多維度信息,還需要公安、邊防、醫院等部門的充分配合,才能夠進一步實現疫情的早阻斷。

對於疫情防控,更好的治療方法,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地區都有足夠的疫情救治經驗,因此,如果在治療流程中,有一個能夠輔助支持臨床治療的系統,去幫助一些缺乏經驗的國家和地區,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優質的治療方案,不僅能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還可以節省更多的醫療資源,去救治更多的患者。這對於降低患者死亡率,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從今年3月以來,醫渡雲開始協助武漢同濟醫院打造新冠肺炎專病智能資料庫,基於真實世界信息和各類醫療文獻,通過數據統計的方式,根據授權提取相關知識,繪製新冠肺炎知識圖譜,構建臨床輔助支持系統。並且基於真實世界數據,利用梯度下降樹(GBDT)等算法,開發預測輕症患者轉重症、重症患者死亡等預測模型,支持新冠患者病情進展預測,對病情可能的惡化早幹預,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醫院、醫生及相關科研機構,已經基於新冠肺炎專病大數據智能平臺,開展了多項新冠肺炎相關臨床研究,並產出了多項科研成果,已在TheLancet Oncology、Annalsof InternalMedicine等知名期刊上發表多篇高質量文章。

"聯邦學習"提升信息安全

諸多挑戰期待共同解決

雖然,AI技術已經在醫院管理、健康管理、電子病歷處理和分析、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等醫療健康領域逐漸嶄露頭角。但是在數據應用方面,雖然真實世界已有的數據規模非常大,但AI開發者仍要面臨數據不好用、不能用、不敢用等困擾。而這裡更重要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解決信息集中的同時,保護這些信息的安全性。

在實現信息集成計算同時,保護個人信息隱私,"聯邦學習"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在數據分散在不同系統的條件下,實現任務目標的學習。

目前醫渡雲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醫學預測模型、醫學統計分析、臨床試驗模擬等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中,已經開始應用"聯邦學習"的方法,在實現醫療信息集成的同時,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我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共同研究這個領域和方向,讓更多人可以因醫療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而受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醫渡雲知識圖譜技術 更好發揮「黑盒」和「邏輯」的雙邊優勢
    醫渡雲知識圖譜技術 更好發揮「黑盒」和「邏輯」的雙邊優勢 2020年12月28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作為國內知識圖譜、語義技術、語言理解和知識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會議,2020全國知識圖譜與語義大會吸引了來自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騰訊、阿里巴巴等眾多國內知名大學與企業前來參加
  • 醫渡雲盈利水平逐年上升:折射出國內醫療AI和大數據產業怎樣的現狀
    其後,據港交所12月13日消息,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提供服務並與之開展合作的醫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填補了港股市場這一板塊的空缺。 受醫療與科技"聯姻"的影響,透過醫渡科技的招股書確實能夠察覺到公司的盈利水平是在逐年上升的,那麼醫渡雲是如何搭建出屬於自己的技術壁壘與商業模式?
  •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智慧消防、人工智慧技術發揮著什麼作用?
    大數據協助疫情管控 大數據也成為這次疫情管控的得力助手,當前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進行精確翔實的數據歸集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能有效助力政府進行科學化決策。據介紹,各地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疫情暴發後多少人流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多少人流向內陸廣大農村,了解他們的分布態勢,從宏觀上預測多少人可能被感染,幫助政府決策物資投放和管控手段。
  • 工信部:電信大數據可統計分析人員流動情況 助力疫情防控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表示,我國擁有16億手機用戶,通過發揮網絡大國優勢,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能夠實時、準確、全面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撐。   電信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電信大數據來源於公眾通信網絡中的基礎數據,可以較為準確的統計分析全國各省市以及重點區域人員流動,一般可以分析到區縣級流動和分布情況。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時空體系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圍繞新基建、5G/6G、北鬥+與+北鬥、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四個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論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的主旨演講。
  • 艾德一站通:主打AI醫療技術!醫渡科技赴港IPO
    據港交所網站資料,來自北京的醫渡科技有限公司 Yidu Tech Inc(以下簡稱「醫渡科技」)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香港主板上市,高盛、中金為其聯席保薦人。說到醫渡科技,最大的亮點無疑是「醫渡雲」——於2014年成立,是一家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公司,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技術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目前已覆蓋全國20餘個省市。通過旗下醫渡雲,該公司為中國300多家醫院以及不同行政級別的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大數據平臺和研究驅動型解決方案。
  • 雲南「雲茶倉」項目正式啟動 實現茶葉管理智能化
    實現對雲茶尤其是普洱茶的入倉存儲、後期倉養、溯源監管和供應鏈配送等進行全流程數位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以「網際網路+」的形式引領倉儲產業改革,助力雲茶產業轉型升級。為助力雲南省「數字雲南」布局,實現「千億雲茶」目標,雲茶產業投資集團打造的雲茶產業網際網路第一平臺——「雲茶網」已全面完成生態布局和建設。日前,「雲茶網」平臺的重要配套設施「雲茶倉」正式立項,雲南茶產業首個集「倉儲保值、智能管理、金融服務、文旅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茶倉運營服務平臺正式啟動。
  • 戰略|搜索背後的人工智慧,如何讓百度助力疫情防控?
    比如說對廣東省的開工關注度進行大數據分析,百度大數據發現,開工關注度較高的行業是金融、機械、電子電氣與紡織業,這意味著這些製造業領域對復工的訴求更高。百度還通過「免費開放AI技術、幫助傳統企業線上化轉型、全方位營銷賦能」等一系列措施,助力中小企業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
  • 疫情時期 保障有我 中軟國際提供免費雲管理服務及智慧園區防疫軟體
    為了減少人群聚集,阻斷疫情傳播,降低病毒感染風險,許多企業選擇了「遠程復工」,然而,企業雲上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及管理問題亟待解決;園區在籌備復工後的智能化管理、疫情防控系統的全面升級等更是挑戰巨大。為此,中軟國際雲智能業務集團免費提供兩大舉措助您智慧高效的應對疫情。
  • 特殊時代,AI技術助力環衛,清潔產業智能化升級
    特殊時代,AI技術助力環衛,清潔產業智能化升級  受新冠疫情影響,AI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推動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人員流動,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深圳市羅湖、寶安、福田等區紛紛在環衛作業設備的使用上出新招、出實招,加快上線小型機掃車、保潔機器人等各類小型作業設備,利用不同功能的小型機具輔助大型洗掃車作業,降低人工作業需求。
  • 全品AI疫情防控系統:5G時代疫情防控新利器
    「師生健康狀況登記」、「一日三檢不漏一人」、「零報告日報告」、「師生因病缺勤登記」、「疫情數據查詢及上報」……在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面對上千人的數據追蹤統計,不僅繁瑣,還容易出錯。全品AI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及校園安防經驗,結合大數據、熱成像以及人臉識別技術,推出一套集「體溫監測、身份識別,智能預警、大數據分析、匯總上報」於一體疫情防控系統,助力學校高效防疫。
  • 後疫情時代如何加速產業智能化,百度智能雲攜手十數家企業給出了...
    (甄一科技公司CEO鄭翔天)  會上,甄一科技公司CEO鄭翔天表示,甄一科技借用百度智能雲的AI和技術平臺賦能小微工業製造企業,通過多年在前線、車間現場積累到的產品能力,解決核心企業以及周邊整個供應商的業務場景問題,以此實現在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中需要大量的數據和業務支撐的工作目標。
  • 軍工央企航天系統公司「硬核」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原標題:軍工央企航天系統公司「硬核」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 「硬核」技術助力內循環,邁淩S9開啟透析水處理智能化時代
    作為在血液透析領域深耕20餘年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邁淩醫療認為,內循環時代,要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絕不僅僅是如何建立銷路、塑造品牌,如何實現科技內循環,突破硬核技術壁壘,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才是根基。
  • 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助力科學抗疫
    王騰蛟團隊研發多源大數據疫情防控研判系統1月底,實驗室數據管理及分析中心王騰蛟教授團隊接到學校一項緊急任務安排:發揮團隊在大數據分析技術方面的優勢,立即投入大數據疫情防控研判系統的研發,為疫情研判服務。
  • 智慧平臺多維感知推動警務智能化,華為助力黃驊「智慧警務」發展
    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從2019公共安全大數據建設的深化推進,到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的智慧公共安全等,「智慧警務」時代已悄然來臨。如何推進網際網路與公共安全服務業務的融合,讓「汗水警務」向「智慧警務」轉型升級,從而實現警務智能化,使警務機制改革邁向一個新臺階,是當下警務工作發展的重要方向。
  • 構建跟蹤防控體系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城市大腦疫情防控平臺在海澱...
    平臺由疫情防控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疫情大數據分析系統、疫情預警系統、社區防控預警系統四部分組成,集合了個性化數據分析、返京人群分析、人口排查分析、重點人群動態監測、跟蹤、預警服務等重要功能,構建起了各級行業管理部門、屬地管理部門、社會單元和公眾四位一體的立體化疫情跟蹤防控體系,可切實有效助力相關單位做好疫情防控。
  • 科技賦能疫情防控 成都高新區新經濟企業在行動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玥)上線四天,成都無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糖信息」)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相同行程查詢工具,已實現約3600萬訪問量;醫聯網際網路醫院在線的3600餘名醫生已幫助近14萬人問診;成都新潮傳媒推出系列科學防疫電梯公益廣告,覆蓋全國80個城市超過20萬部新潮電梯智慧屏,助力科學防疫走進社區千家萬戶
  • 醫渡科技什麼時候上市?艾德一站通帶來港股打新最新動態!
    醫渡科技打新上艾德一站通 據港交所網站資料,來自北京的醫渡科技有限公司 Yidu Tech Inc(以下簡稱「醫渡科技」)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說到醫渡科技,最大的亮點無疑是「醫渡雲」——於2014年成立,是一家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公司,主要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提供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技術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目前已覆蓋全國20餘個省市。 通過旗下醫渡雲,該公司為中國300多家醫院以及不同行政級別的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大數據平臺和研究驅動型解決方案。
  • 「網媒暖津」助力中小企業渡難關
    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大數據、文旅創意、現代農業、商超餐飲……4月下旬,我市啟動「網媒暖津·中小企業品牌宣傳百日扶持計劃」主題活動,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源為我市中小企業送溫暖,助力企業強信心、渡難關、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