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承彬
寧夏固原須彌山
寧夏固原須彌山彌勒殿
寧夏固原須彌山彌勒佛
寧夏固原須彌山三清殿
寧夏固原須彌山三清殿三清像
寧夏固原須彌山擁有一百多座石窟,位於六盤山北端,距離固原市原州區55公裡。龍門、敦煌和雲岡石窟都是開鑿在臨河的一面峭壁上,而須彌山石窟則是隨山勢而開鑿。須彌山石窟始鑿於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陝西大同雲岡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齊名。固原須彌山石窟經西魏、北周、隋、唐等歷代不斷添鑿,以及後來的不斷修葺(qì),形成如今的須彌山大佛、子孫洞、圓光寺、相國寺、桃花洞、松樹窪、三個窟、黑石溝等風景區,共有造像三百五十餘尊,以及壁畫、題記、石碑等多處,是北魏以來我國石窟藝術聖地和宗教文化的遺產。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摩訶薩,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中國大乘佛教八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三清是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在道教理論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yú)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天中尊貴難得之存在,故名天尊。三清代表「道」也是開天闢地、歷劫度人、傳道授法的先天尊神。大道(真一之炁)一氣化三清。「三一」即老子《道德經》裡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混元生六道萬物,人、動物都在六道之內」。據《崆峒問答》載:「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是為天宗。」
據道教典籍記載,元始天尊,全稱「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場位於崑崙玉清境。崑崙山與玉京山不同,崑崙山在玉清境,玉京山在大羅天,三界之上曰四民天.四民天之上曰三清聖境(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三清聖境之上曰無極大羅天)。《歷代神仙通鑑》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大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為元始天尊。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道門十規》中說:「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則一。」三清都是大道的化身。全稱:「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
據道經記載,靈寶天尊名經寶,又稱上清大帝或靈寶道君,居三清的第二位,由元始天王的赤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手捧玉如意。靈寶天尊由太元聖母體內降生以後,暫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餘天上清真境內的蕊珠闕七映紫霞房中,有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他日夜吸納玉晨精氣慶雲紫煙,凝神集氣,幻化成型,然後轉世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胎於洪氏,育形為人的肉體。其母懷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將他誕生於西那天鬱察山浮羅峰下,到年長之後,開始參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寶篤林下,苦思百日,而後遇到元始天尊降臨,授予他靈寶大乘之法妙經十部,靈寶天尊遂修成得道。元始天尊又偕同靈寶天尊遊歷三界十方,宣揚道法。完畢以後,自己登上大羅天設壇定期為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萬仙講混元道法,而委託靈寶道君廣傳道法,注經立說,傳之於萬世。元始天尊在大羅金殿所宣講的道法,許多都是由道君整理傳世。
道德天尊也叫太上老君、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始祖、道祖老君、太上無極大道、元陽上帝、道祖、上德皇帝等,是公認的道教始祖,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德天尊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邱頌創始人,邱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