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山周圍的四大部洲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2020-12-21 重述華夏文明

佛教四大部洲探源

在《關於崑崙、伊甸園和阿耨達山的比較》一文中,已經詳細論證了一神教裡面的伊甸園、中國的崑崙山和印度的阿耨達池其實是同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魯文佐裡山。由此推理,可知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中國所記載的聖地是同一個地方,也就是說世界文明是一元發端,百花爭豔,並不存在多地發源。這些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中關於文明之初的記載實際上都是源自上古文明,只是由於選擇的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故而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一如白色光經過濾鏡析出七彩一樣,上古文明在世界各地綻放出了百花齊放的絢麗。

《起世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

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鬱多囉究留。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而彼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東面有洲。名弗婆毗提訶。其地縱廣。九千由旬。圓如滿月。彼間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彼諸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廣南狹。狀如車箱。其中人面。還似地形。

《起世經》裡的這一段,描寫了在須彌山的周圍有四大部洲,分別是弗婆毗提訶、瞿陀尼、閻浮提、鬱多囉究留,也就是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這四個州分布在須彌山的四個方向,其形狀分別是半月形,滿月形,車廂形和四方形。在對東勝神州和西牛賀洲的形狀的記載有兩個版本,在上圖中,東勝神州是半月,在上面的引文中西牛賀洲是半月。如果說四大部洲的記載源自上古文明,那麼這四大部洲就應當有真實的對應物。

我們循著阿耨達池的線索尋找,阿耨達池是崑崙附近的湖泊,那麼須彌山就應該是我們記載的崑崙山。這個被中國稱為崑崙,在佛教稱為須彌山的地方,就是位於非洲中部的魯文佐裡山。

一、須彌山和魯文佐裡山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在他的周圍分布著四大部洲,須彌山居於天下之中,這和崑崙的位置是一樣的,崑崙也是在天下之中。

據佛經記載,在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諸宮殿,帝釋所住。須彌山的這些記載和崑崙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在崑崙上有黃帝之宮,豐隆之葬。當然黃帝之宮不是建在崑崙山頂,而是在崑崙丘上,和佛經記載的在須彌山的半山處有天王宮殿是相似的。在崑崙山的最高層是太帝之居,和須彌山的頂上是帝釋天居住是相似的。

崑崙和須彌山的這些相同或相似的特點是各個文明在流傳中保留下來的對應遠古文明的一點共同的記憶。如果剝去神話外衣和誇張的成分,對崑崙和須彌山的描述是基本一致的。在

二、非洲和四大部洲

《起世經》記載的四大部洲分別是弗婆毗提訶、瞿陀尼、閻浮提、鬱多囉究留,也就是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在《關於崑崙、伊甸園和阿耨達山的比較》中確認了我們的崑崙就是位於非洲中部的魯文佐裡山,下面我們以魯文佐裡山為中心,看一下他的四面和四大部洲的比較。

1、東勝神州

《起世經》:須彌山王東面有洲。名弗婆毗提訶。其地縱廣。九千由旬。圓如滿月。彼間人面。還似地形。

這一段記載描述了東勝神州的特點,一個是在須彌山的東面,二是形狀圓如滿月。關於東勝神州和西牛賀洲的形狀,有的記載東勝神州是半月,有的記載西牛賀洲是半月。

在非洲地圖上,魯文佐裡位於西非大裂谷的邊緣,整個大裂谷將非洲分為兩部分,大裂谷的東面是一個彎月形的地帶,這個地帶的東北角是索馬利亞半島,南面在辛巴威一帶。從位置和形狀上看,大裂谷以東地帶符合東勝神州的記載。

2、南贍部洲

《起世經》:諸比丘須彌山王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廣南狹。狀如車箱。其中人面。還似地形。

這一段記載了南贍部洲的特點,從位置上講,在須彌山的南面,從形狀上看,是南狹北廣,狀如車廂。

這一地帶位於魯文佐裡山南面,非洲的南部一帶,如圖。從方位上看,在魯文佐裡山南面,從形狀上看,南面狹窄,但是並不想南亞次大陸那樣是一個尖角,而是一個平的面,北面較寬,符合南贍部洲像一個車廂的形狀。

3、西牛賀洲

《起世經》:須彌山王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彼諸人面。

這一段講了西牛賀洲的位置和形狀,西牛賀洲在須彌山以西,形狀像個半月。有的則記載為像個滿月。

在西非地區,整個非洲西北宛如一個圓球,位置在魯文佐裡山的西部。

4、北俱蘆洲

《起世經》: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鬱多囉究留。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而彼人面。還似地形。

這一段記載了北俱蘆洲的情況,在須彌山的北面,呈方形。

對照一下非洲的東北角一帶,可以看到沿著紅海的海岸較為平直,其西北是沙哈拉沙漠,人們居住的地帶便是沿著尼羅河南北分布。整體式接近方形。

三、印度和南贍部洲

在四大部洲裡面,南贍部洲是最差的一個,佛經認為我們居住的地方就是這個南贍部洲。其實這一觀點來自於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因為印度的地形酷似非洲南部,南狹北廣,和四大部洲裡面的南贍部洲最為接近,所以印度人對照記載,便認為自己所在的洲就是南贍部洲了。其實南亞次大陸和南贍部洲還是有區別的,儘管都是南狹北廣,但是南贍部洲的形狀像個車廂,而南亞次大陸的形狀像個錐子,這一點明顯不如非洲南部更吻合,只是印度人找錯了地方,到中原後有沿襲了印度的說法而已。

相關焦點

  • 敦煌壁畫中各式各樣的須彌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須彌山(梵語: Sumeru),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根據《長阿含經》的說法,須彌山北為北俱蘆洲、東為東勝神洲、西為西牛賀洲、南為南贍部洲!
  • 《西遊記》冷知識01:十洲三島,四大部洲,水簾洞水源是個謎
    「此(花果山)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這句話的前面剛剛說了「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這裡馬上十洲,那需要知道「四大部洲」和「十洲」是什麼關係?查「個人圖書館」,作者「金色年華5...」的《佛道神話裡的仙地:三島十洲、36洞天72福地、四大部洲都在哪》,文章說:「三島十洲是中國神話中的仙境名,三島十洲皆仙人居處。三島者;蓬萊,方丈,瀛洲,為神仙所居之山,稱為三島亦稱三仙山,或稱三壺。
  •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是什麼意思?
    他們不僅家貧如洗,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只好棲身在廢棄的牛棚裡面。他們唯一的財產是身上那一件經年累月不離身,又髒又破、不曾洗滌的衣服。老夫妻聽說佛陀帶著一千二百五十位的聖弟子,到當地來接受供養。夫妻倆著急地商量著:「佛陀是世間稀有難得的第一福田,如此難遭難過的因緣,我們絕對不能錯失,總要想辦法湊出一點東西去供養。」老先生病瘦的臉龐洋溢著難得的奕奕神採。
  • 寧夏須彌山石窟進行搶救性修繕 計劃用時300天修繕完
    寧夏須彌山石窟進行搶救性修繕 計劃用時300天修繕完 【寧夏須彌山石窟搶救性修繕】4月初開始,寧夏須彌山石窟文物管理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須彌山石窟群的4個石窟進行搶救性修繕,計劃用時300天修繕完。
  • 太和殿這塊石雕上的須彌山用意何在?
    還有一種像山峰的圖案叫須彌山,共五座,在海水紋和雲紋之間,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須彌山(梵語: Sumeru),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後為佛教所採用。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水;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七千大泥梨,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王,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這是說,一「小千世界」的內容就是一世界的內容的一千倍(千為虛數,形容很多。)。
  • 邱承彬遊記:須彌山彌勒殿和三清殿奇觀
    作者:邱承彬寧夏固原須彌山寧夏固原須彌山彌勒殿寧夏固原須彌山彌勒佛寧夏固原須彌山三清殿寧夏固原須彌山三清殿三清像寧夏固原須彌山擁有一百多座石窟,位於六盤山北端,距離固原市原州區55公裡。龍門、敦煌和雲岡石窟都是開鑿在臨河的一面峭壁上,而須彌山石窟則是隨山勢而開鑿。須彌山石窟始鑿於北魏,距今一千四百多年,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陝西大同雲岡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齊名。
  • 佛教世界觀中的四大部洲,原來我們的讀法一直都是錯誤的!
    在佛教思想中將人界一分為四,須彌山為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周圍的鹹海當中,分別有著居住不同種人的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皆是梵文的音譯,並以方位區分,在讀法上分別叫做: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大部洲又叫做「四大洲」、「四天下」也可以略稱為「四洲」,然而四大部洲的名字由何而來,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這還要從佛經之中探求真理。
  • 萬古神帝:須彌是大尊之子,張若塵是須彌一脈,劫尊者被須彌帶壞
    須彌聖僧是大尊后人,更是靈燕子一脈後人。當然最重要的是張若塵和須彌聖僧之間,除了師徒關係之外,似乎還有著相同的血脈。當然這個血脈指的是,有著同一個祖先——不動明王血脈。又是師尊,又是直系老祖宗須彌聖僧的強大不用說,最後一戰,更是達到了第七祖的高度。
  • 大家都去過寺廟,那麼四大天王都是誰,分別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淨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四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分別是: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二十諸天是吠陀神話中八部眾之中的諸位天神。
  • 小米CEO解釋品牌名稱由來:「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典故何解?
    隨後他突然想到他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並向其他投資人提及。當時有人提議使用典故中的「大米」命名,而其中一位投資人劉芹就表示,網際網路天生迴避大而全,故不取大而取小,叫「小米」,才成立了這個品牌。
  • 雷軍解釋小米名稱由來:「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典故何解?
    隨後他突然想到他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並向其他投資人提及。 當時有人提議使用典故中的「大米」命名,而其中一位投資人劉芹就表示,網際網路天生迴避大而全,故不取大而取小,叫「小米」,才成立了這個品牌。
  • 閻浮樹到底是什麼植物?為什麼它能出現在佛陀的冥想之中?
    閻浮樹經常出現在各種佛教典籍之中,後世之人也把閻浮樹稱為佛陀的聖樹之一,那麼閻浮樹到底是什麼樹,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有這種樹木嗎?還是只存在於在佛陀的冥想中?閻浮樹又稱作譫浮樹、贍部樹、剡浮樹、染部樹、潛謨樹等,是桃金孃蒲桃屬的植物,是一種落葉喬木。
  • 夢幻西遊:大天師、大詩人對比須彌真言,孩子的輸出不比須彌差
    現在任務中比較好用,也比較常用的召喚獸就是須彌寵,純粹任務的須彌寵需要有足夠的速度,能夠在怪物出手之前先將怪物打死,這樣就能夠提升戰鬥的效率,也就是現在的須彌寵一般都需要擁有敏捷或者高級敏捷技能,如果技能數量足夠多再打上感知就更好了,因為這樣在18門派大闖關中也不用擔心怪物隱身了。
  • 雷軍:靈感來於「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雷軍稱:小米公司在成立之初,創始團隊也討論過公司該叫什麼的問題,像「紅星」、「紅辣椒」、「黑米」這些名字也都考慮過,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這些名字都沒有被採用。在後來的討論中,我突然想到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當有人提議把公司叫作「大米」時,投資人劉芹說:「網際網路天生迴避大而全,我們不取大,取小,我們就叫小米吧。」
  • 神秘篇——須彌福壽之廟
    此碑立於須彌福壽之廟山門以北,一座方形三開間,重簷黃琉璃瓦歇山頂的碑亭內。而這座廟宇是於乾隆四十五(1780)年,為了接待專程前來為乾隆皇帝七十壽辰祝壽的六世班禪所建,所以又俗稱「班禪行宮」。須彌福壽是藏語「扎什倫布」的漢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