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畫自己是為了提醒自己我還在。」
—安迪・沃荷
1987年2月22日,安迪・沃荷(Andy Warhol)悄然逝世,為其生動而豐沛的一生劃下句點。就在他驟然離世前的幾個月裡,和其他許多偉大的藝術家一樣,這位波普藝術大師選擇最後一次通過作品仔細審視自己——藝術家暮年時的自畫像始終都是藝術史中最偉大的創作主題之一。3月,佳士得倫敦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將隆重呈獻沃荷作於1986年的珍貴作品《六幅自畫像》。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將自己標誌性的「假髮」自畫像的六個不同顏色版本匯集在一起,忠實記錄了自己人生最後幾個月時的樣貌。
安迪・沃荷(1928–1987)
《六幅自畫像》
壓克力 絲網印墨 畫布(六聯作)
每幅: 56 x 56 cm.
1986年作
估價待詢
「重複」是沃荷藝術生涯中最核心的創作手法之一,亦賦予了這一傳奇之作特別意義。自從他1962年在洛杉磯Ferus畫廊舉辦「金寶湯罐頭展」起,他便經常以組合的形式展示作品,並為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別和排列所著迷。多年來,這些組合作品中的多數已經流離分散,沃荷創作時的整體概念也由此被打破。只有通過那些依然保持完整的作品——例如此次將於倫敦亮相的《六幅自畫像》,觀者才有機會洞悉藝術家完整而全面的藝術視野。
《六幅自畫像》細節
1986年,安迪・沃荷在倫敦安東尼・多夫費畫廊舉辦的展覽開幕式上。攝影:Paul Lovelace © 2018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DACS, London
值得一提的是,沃荷的原版絲網印刷組合作品中,保存完好的作品同樣十分罕有,這也令該作更顯非同尋常。1986年7至8月間,《六幅自畫像》曾於倫敦安東尼・多夫費(Anthony d'Offay)畫廊展出,當時沃荷舉辦了他職業生涯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自畫像展覽。在那場展覽中展出的作品如今被包括倫敦的泰特美術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匹茲堡的卡內基藝術博物館等在內的重要美術機構收藏。將於本次佳士得倫敦拍賣亮相的這件作品也是由前買家直接從那場展覽中購得的,並保存了近30年。
《六幅自畫像》細節
畫中的沃荷戴了假髮,六個不同顏色的臉龐——粉紅色、淡藍色、丁香色、橙色、綠色和鈷藍色——分別從漆黑的底色中浮現出來。儘管這六幅自畫像乍一看是相同的,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同色彩的運用和影象重合手法令每一幅其實都不盡相同。這些看似空洞的臉龐被認為是沃荷最深刻、最純粹的「曝光」:他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形象如同面具般展示出來(也許更像是一個死亡面具)。沃荷曾說:「若你想了解安迪・沃荷,只需瞧瞧我畫作的表面,那就是我;正如表面所見,再無其他。」而這位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最終也成為比他筆下那些名人繆斯更偉大的文化偶像。
預展 | 畢加索、培根及沃荷傑作將亮相佳士得香港藝廊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傑作香港及臺北預展
版權所有 © 2018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