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主題:唯一的安迪·沃荷藝術展
展覽地點:廣粵天地
展覽時間:11月23-27日 11:00am-9:00pm
11月23—27日,廣粵天地將聯合唯美術館(WHY™-MUSEUM)舉辦#唯一的安迪沃荷#藝術展。
這將是華南首次引入世界級藝術大師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藝術作品展,廣粵天地與唯美術館將為大家帶來一場高質量的波普藝術盛筵。
此次展覽作為安迪·沃荷藝術作品的華南首發展出,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展覽期間,《毛澤東》、《瑪麗蓮夢露》、《金寶湯罐頭》、《自畫像》、《牛》等多幅大眾耳熟能詳的大師成名之作的復刻版畫將會悉數登場,給廣大藝術愛好者奉獻一次極具觀賞性的視覺體驗,此番展覽勢必成為年末廣州最具影響力及最值得觀看的藝術展。
如果你錯過了年初上海萬人空巷的莫奈特展,那這次你就不能再錯過#唯一的安迪沃荷#藝術展了!
藝術家介紹
ANDY WARHOL/ 安迪·沃荷
波普教皇安迪·沃荷(Andy Warhol)出生於192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被譽為20世紀藝術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他除了是波普藝術 (Pop Art) 的領軍人物及倡導者外,亦是電影導演、作家、搖滾樂製作人、出版商,更是紐約社交界、藝術界頂級明星式藝術家。2013年11月13日在紐約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安迪·沃荷的一幅畫作《銀色車禍(雙重災難)》以1億500萬美元(6億4320萬人民幣)賣出,創下安迪·沃荷作品最高拍賣價紀錄,屢創新高的拍價足以向世人證實了安迪·沃荷的藝術地位與魅力。
「In 15 minutes, everybody will be famous.」「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內成名。」 時至今天大眾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安迪沃荷幾十年前這句名言背後的真義,這足以證明他二十世紀最具智慧最聰明的藝術家,不僅如此,他還是思想家,是超級明星,是電影導演,是搖滾音樂製作人,是社交名人,是出版商,是……, 這就是他,唯一的安迪沃荷!
*小科普
波普藝術:波普藝術(Pop Art)最早起源於1950年代的英國,之後因為以Andy Warhol為代表的一批明星級藝術家的影響力而在美國得到巨大發展。讓波普出現在了時裝、AC-DC、香菸、膠紙、搖滾唱片等任何東西上。將身邊的物品,如漫畫、電影海報、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費品圖像通過解構、拼貼、重複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都可成為波普藝術的創作主題。
波普」(pop)也是「棒棒糖」(lollypop,lolly是舌頭,pop是塗抹)的一個簡化口語詞,可追溯至十八世紀。表示可口可樂之類的「汽水」(soda pop)一詞,大致也是那個時期產生的(這裡的pop可能是指瓶子開啟的聲音)。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看到輕鬆愉快的享樂和渴求慾念的轉化(例如棒棒糖的性暗示)。
一般認為,波普藝術是從1950年代中後期開始,首先在英國由一群自稱「獨立團體」(Independent Group)的藝術家、批評家和建築師引發,他們對於新興的都市大眾文化十分感興趣,以各種大眾消費品進行創作。
1956年,獨立團體舉行了畫展「此即明日」(This is Tomorrow),其中展出了理察·漢密爾頓的一副拼貼畫《究竟是什麼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畫裡有藥品雜誌上剪下來的肌肉發達的半裸男人,手裡拿著像網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其乳頭上還貼著閃閃發光的小金屬片;室內牆上掛著當時的通俗漫畫《青春浪漫》(Young Romance),並加了鏡框;桌上放著一塊包裝好的「羅傑基斯特」牌火腿;還有電視機、錄音機、吸塵器、檯燈等現代家庭必需品,燈罩上印著「福特」標誌;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邊街道上的巨大電影廣告的局部……這一切都可以通過那個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著的三個大寫字母得到解釋:POP。該詞來自於英文的「popular」,在漢語中一般音譯為「波普」。
1957年,漢密爾頓為「波普」下了定義,即:「流行的(面向大眾而設計的),轉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隨意消耗的(易忘的),廉價的,批量生產的,年輕人的(以青年為目標),詼諧風趣的,性感的,惡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業」。
(來自「度娘」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