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雲遮中秋月雨打狀元燈,什麼意思?又何科學依據?

2021-01-15 文史小故事

農村俗語,是中國勞動人民五千年的智慧結晶,由於現在城市的發展,許多民間的俗語慢慢的推出了歷史舞臺,有些俗語甚至被人遺忘,但是在近幾年,俗語因為其豐富的知識和內容,再次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並且因為俗語在科學上看,也擁有起碼幾千年的數據積累,按現在的話來說,俗語的大數據資料更多,更靠譜。

將近中秋節佳節,許多地方的氣溫慢慢轉冷,由於秋天的來臨天空變得比之前更加得晴朗,月亮更加皎潔和明媚,所以中秋通常都是民間賞月的最佳日子。

其實過中秋的習俗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更具歷史記載最早在周代,當時的周天子,就有了過中秋的拜月的相關禮制,後來周朝禮崩樂壞,許多的周天子身邊的人才,又流傳到民間。將這個傳統有散播到民間,

距現今1600年前,當建鄴(今南京)為東晉都城時,有出現樂一個「牛渚玩月」的傳說。這個故事的內容就是說,當時的名人謝尚中秋之夜在牛渚河上劃舟,出現的一個傳奇故事,慢慢的中秋的故事越來越多,到唐宋,更是文人墨客的創作源泉,更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至於到了明朝,還出現了月餅的傳說,種種故事,都說明中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視的佳節。

中國民間俗語中,有一句關於中秋的俗語,就是雲遮中秋月,雨打狀元燈,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說第一句,雲遮中秋月

其實,這句俗語是和天氣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因為古代是農業社會,天氣對農業的影響非常的重要,特別是中秋時節,在中原地區已經是收成的季節,天氣的因素就特別的重要,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說中秋當日,如果雲遮掩了中秋的明月,會如何。

通常來說,我們過了許多個中秋,都感覺中秋是明月高掛,很少有雲霧遮擋的,其實在天氣學來說,這是由於當時的地球和太陽到達了一定軌道造成的,但是這只是常規情況,許多地方的不同,天氣也不同,比如高一點的山,沿海等,這裡更應該說這句俗語,應該中原地區更適合。

那麼中秋如果雲遮住了月亮,造成的後果,就是雨打狀元燈。

大家就非常奇怪了什麼是狀元燈呢?

狀元燈其實就是農曆正月十五的花燈,古代這天呢,都會在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古代沒有電燈,燈會的燈都是蠟燭燈作為照明,那麼天氣的影響特別重要,並且許多地方會在正月初十和十四之間開始準備花燈,當然除了會下雨,還有一些會下雪,就會有另外一個說法,雪打狀元燈,

不過意思都一樣,就是中秋如果那天天氣出現了雲遮月亮,那麼來年的正月將會十個雨季或者下雪,天氣會寒冷,其實這就是古代的天氣預報,因為古代中國極少系統的天氣預報知識,都是靠大家不斷多年的積累,在多年的積累中,大家也總結出了一些規律,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大數據。

可是這樣的說法到底是否靠譜呢?

科學家分析,天氣的變化其實雖然有一定規律,但是受到了影響也很大,可能某地非常準,但是到了其他地方就不行,所以這句俗語,更多的大家怎麼看待,畢竟現在有了天氣預報,大家可以把上年的中秋和今年的正月十五對比一下,看看是否吻合便是了,實踐才是出真知。

當然,雖然許多的俗語在現在科學面前會有點落伍,可是並不阻礙俗語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德的傳承,還是有許多的俗語在教育我們如何更美好的生活,對社會向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一點比許多西方童話都管用。

相關焦點

  • 老農言:「雲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是什麼意思?
    都說農諺是農村智慧的總結,在農村,存在著很多有意思的諺語,有的就算你拿出來去問村裡的老人,他們只能解釋清楚意思,但對於怎麼來的,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是從長輩那裡傳下來的,不過這不妨礙這些農諺的準確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農村常見的諺語。
  •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時間:2020-02-08 15:34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節到了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 一晃眼,2020年的春節就要畫上句號了。
  • 農村俗話:「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
    俗語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當然俗語也有精華和糟粕之分,精華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糟粕會阻礙文化的進程。「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這就是小偷們總結出來,什麼時候去進行盜竊最好,大風和下雨天偷最好,不易被發現;月圓之夜和下雪天則不應該去偷竊,這樣很容易被發現,這就是俗語當中的糟粕文化,不應該去傳承的。作為青年人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被糟粕文化迷住了雙眼。初看到「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時候,覺得毫無邏輯可言,但經過仔細推理分析以後,卻覺得非常有道理。
  • 「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甚至古人將一些想法編成了俗語,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有的是封建迷信,後人一定要鑑別,比如這句話: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死亡是任何生命都無法拒絕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非常尊重死亡,認為這是神聖的,不容褻瀆。而且古人覺得人死了之後,會來到另一個世界,然而現實世界的子孫後代都會的大逝者的保佑。
  • 農村老人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什麼意思?
    春節,給人一種非常期待的感覺,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但是今年的春節卻有一點不一樣,我們今年響應著國家的號召,都是實行「家裡蹲」,有時候宅在家也是一種潮流,轉眼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在我們農村當地,關於正月十五的俗語也是非常多的。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霜降將至,農村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
    在農村人們都說「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什麼意思?今年霜降打霜天氣對農業有什麼影響?霜降是我國一年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它同時也是一年中秋後的最後一個節氣。可以說霜降過後就預示著進入冬季了。霜降就是指氣溫驟降,早上起來開始出現下霜的場景。它是氣溫變化的轉折點,我國每年霜降氣候都不一樣。記得前面霜降到來,南方地區氣溫下降的很快。
  • 農村俗語:「穀雨前後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句農村俗語,是勞動人民對長期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說明了穀雨前後下雨對農作物的重要性。這句俗語就現在來看,也很符合我們這裡的實際情況。穀雨前後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穀雨前後下雨,好像比秀才中舉還好,可見這場雨對農民來說多麼重要了。
  • 農村俗語:「春分無雨鬧瘟疫,春分有雨病人稀」,什麼意思?
    而在春分這一天,農村老人常說「春風無雨鬧瘟疫,春分有雨病人稀」,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對於農村來說是不利的。春天沒有雨或者雨水很少,那麼這就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這對於依靠種植來生存的農民來說影響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在以前的農村,基本上貧困人口佔據著大多數,而由於農作物收成不好,那麼很多人就會發生疾病,重的甚至可能鬧瘟疫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風無雨鬧瘟疫。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
    摘要: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文/農夫也瘋狂天氣越來越冷了,看天氣預報這幾天我們這個小縣城又要降雨降溫了。在農村的老農民就很擅長「看雲識天氣」,而他們的依據就是一些古人留下來的老俗語。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即將到來的霜降節氣有關:「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哪天霜降呢?霜降是24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到了,也就意味著秋天就要結束了。每年霜降節氣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都是在10月23日或者是24日。
  • 農村俗語:穀雨難得雨,這是啥意思?原來老祖宗的話,好有道理
    01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農村俗語?我們都知道,俗語一般是流傳於民間的話,俗語一般也叫諺語,它反映了勞動人民最樸實無華的生活實踐經驗,所以這樣的話一般都是通過口口相傳下來的,所以俗語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並且很深刻,比如像這句農村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非常樸實的經驗總結。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什麼意思?
    說起農村俗語的流傳確實離不開廣大農民,因為在農村人們餐前飯後的談資就是俗語,老人們會利用古往今來的俗語來詮釋農村所發生的一切,在討論人與人的關係時候各種鑽研內心的俗語就會應然而生,而討論莊稼收成的時候,各種重要的節日就會出現,這都是老一輩人通過經驗總結來的「俗語」,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農村有句俗語:「上身長福分長,下身長走忙忙」,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老話,幾乎每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都會說一些。這些俗語老話都是老一輩的農家人對見聞的總結,內容非常廣泛,意義也非常深刻,其中不乏一些天氣變化,農田耕種和鄰裡關係等。雖然有些俗語年代已久且帶有迷信色彩,但是大部分仍能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
  • 農村俗語「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在農村,建房子和選址是大事中的大事,跟尋龍定穴是一個道理。久而久之就流傳下來了一些風水俗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話「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其實就是一句選址老話。下面就引用廣大網友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科學依據。
  • 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勿看燈」是啥意思?
    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勿看燈」是啥意思?文|關關說史 在村子裡有經常聽到鄰裡談話,熱熱鬧鬧的。有時候會時不時的蹦出幾句俗語,又好笑又有道理。小時候由於好奇心,聽到自己不懂的句子就會問他們這是什麼意思?因為生活在農村,他們經常做的事情就是種地,嗯,早上起得很早就去下地了,到日落西山的時候才回來。這時候他的孩子們都在等著他們,一回來就圍坐在老人的旁邊,聽老人給他們講故事。那麼,農村人嘴裡說的不鞭春,別看燈。又是什麼含義呢?想必這句話大家都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一探究竟。大家知道鞭春是幹什麼的嗎?
  • 農村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是啥意思?
    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這句俗語雖然看上去很土,但其意義還是蠻深遠的呢!「什麼?咱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說:「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清楚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到底什麼意思?有何科學依據?
    眾所周知,古人為後世之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它們通過各種方式到達後人手裡,例如詩歌、歇後語、俗語。在這之中,俗語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也是最廣泛的語言文化時刻圍繞著我們的生活。相信大家都曾聽過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不知有沒有聽過「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古人又有什麼依據呢?
  •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經驗!
    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在農村這是真的嗎?一些農村俗語總是包含著更深奧的道理,就拿起床來說吧,也是有很多俗語的。比如「富人是條狗,天不亮就走;窮人是條龍,睡到太陽紅。」不僅是我們老祖宗的俗語,還是外國的一些諺語,對人們的起床都有合理的解釋。那麼這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這是真的嗎?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呢?俗話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所以來說,在這方面,老祖宗們比我們講究多了。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斷腿」是啥意思?21年何時立春?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吃穿跑斷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