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和繁華鬧市夜間經濟結合 上海首創戲曲夜市

2020-12-14 上海市人民政府

  前晚,徐匯區正大樂城中庭四周架起「長槍短炮」,圍觀人群一直繞到商場三樓,現場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臺上演出的並非流量明星,而是崑曲名家張靜嫻、蔡正仁。第二屆「日暉有戲」戲曲文化節當天開幕,熱鬧的戲曲主題夜市吸引不少市民駐足。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上海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各大院團將在斜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徐匯區中小學及樓宇商圈帶來連臺好戲,市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賞戲,還有機會走進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海滬劇院新址等專業場所體驗戲曲魅力。

  「在這麼繁華的鬧市區,有戲曲,又有這樣的夜市,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看著琳琅滿目的戲曲衍生品,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谷好好感嘆。在戲曲主題夜市裡,一場沉浸式的戲曲表演《牡丹亭·驚夢》使觀眾近距離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走到戲曲DIY體驗區域,觀眾還可以體驗戲曲萬年曆、戲曲捏麵人、戲曲剪紙、彩繪戲曲臉譜、戲曲書籤製作等活動。徐匯區文旅局副局長蔣豔介紹,打造戲曲主題夜市的概念源於讓戲曲「走出去」的想法,也和夜間經濟結合。除了給院團提供展示空間,戲曲夜市也引進區內非遺項目,邀請傳承人結合戲曲主題創作。

  在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看來,上海的戲曲夜市是全國首創。「以往的夜市大都以商業活動為主,但在這裡,琳琅滿目的戲曲文化衍生品和上海城市文化衍生品構成夜市的主題。這些衍生品獲得市場價值,也是一種文化種子,把它們帶回家,對戲曲文化、傳統文化都是直觀的生活植入。」

  為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2019年起,徐匯區文旅局著力推進區級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基於斜土街道戲曲文化特色,依託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上海市戲劇家協會資源平臺,匯聚京、昆、滬、越、淮、評彈6家市屬國有戲曲院團力量,打造「日暉有戲」戲曲文化品牌。今年開幕式現場,中國(上海)崑劇發展基地同時揭牌。「現在各個區對傳統文化都很支持,我們也要思考,如何針對各區特色,根據市民不同積累和年齡層量身定製,讓戲曲在各個區域百花齊放。」谷好好說。

  開幕式現場還點亮了日暉戲曲服務地圖,並發布戲曲文化節活動菜單。今年「日暉有戲」服務區域從斜土街道拓展至全上海,與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聯動,還將首設「戲迷體驗日」。

相關焦點

  • 採茶戲成「夜市網紅」讓市民體驗戲曲魅力
    南昌新聞網訊 12月22日晚,繩金塔隆興戲臺吸引不少市民駐足,現場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臺上演出的並非流量明星,而是南昌市文化藝術中心的青年戲曲演員。自11月以來,由南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主辦、南昌市採茶劇院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的送戲進夜市活動帶來連臺好戲,市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賞戲,還有機會與專業戲曲演員互動,體驗戲曲魅力。 「在這麼古老又繁華的鬧市區,有動聽的戲曲,又有熱鬧的夜市,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欣賞著精彩的南昌採茶戲,品嘗著地道的南昌小吃,遊客吳莉感嘆。
  • 探尋戲曲與流行音樂的結合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文化產品的創新意識也越來越濃厚。央視戲曲頻道自開播以來,不斷結合當下最潮流的綜藝節目模式,更新戲曲節目形式,讓戲曲越來越時尚,很多年輕人也由此開始關注並喜愛上戲曲。但是,戲曲的傳承和發展目前在相當程度上還是需要依靠文化扶持來維持,並沒有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自我發展體系。
  • 中國戲曲有哪些特點?中國戲曲如何才能繼續發展和走向新的繁榮?
    中國戲曲的獨特美學風格是它的寫意性。戲曲的寫實和寫意結合、以寫意為主的美學風格,已引起世界性的重視和讚賞,而實質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結果。《金批西廂》純熟運用儒道佛三家的哲學和美學理論並使之融匯結合,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戲曲美學之多元性的特點。至於《金批西廂》在開首《讀法》中介紹和強調的趙州和尚「狗子無佛性」為「無」的觀點,更體現了道、佛兩學結合的寫意派美學之真義。
  • 同在市中心,徐匯區夜市為何就小眾?
    通過多期夜市聲量榜單的統計研究,我們發現在媒體傳播過程中,政府媒體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官方媒體和高級別的主流媒體報導更易引發轉載及二次報導,從而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我們查找了上海五個具有代表性的市轄區官方微信公眾號,分別搜索它們在2020年1-11月發布的公眾號推文中,關於「夜市」和「夜間經濟」的內容。
  • 促夜間經濟發展 上海長寧首創「夜間觀察員」制度
    上海素有「夜上海」的美譽,今秋的上海正被夜間經濟「點亮」,變身真正的「不夜城」。9月25日,在美團點評的支持下,長寧區商務委員會在上海揚子江萬麗大酒店舉辦長寧區促進夜間經濟發展主題活動——暨長寧區夜間消費達人攻略大賽啟動儀式。上生·新所、幸福裡、金虹橋商場、繽谷廣場、啤酒阿姨、九華鄰居裡等6處場所成為長寧首批夜間經濟示範點。
  • 戲曲小常識|戲曲裡的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是戲曲做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演員進行表演的重要器官請跟小編一起來了解戲曲裡的眼神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也是京劇程派青衣的創始人,對於舞臺上眼神的使用,他提出了「上臺憑雙眼,一切用法要在心中生」,「有神無神在於眼」等說法。
  • 「戲曲大觀」明代以來的中國戲曲「四大聲腔」
    劇種是一個地區文化和語言特點的集中體現各個劇種在萌芽和發展以及成熟的過程中深受二者的影響>「四大聲腔」的概念隨時代變遷而不斷變化今天,文旅君便帶您了解各個時期中國戲曲的「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的概念隨歷史發展有所變化
  • 金華夜間經濟:忽如一「夜」春風來
    為繁榮夜間經濟,培育壯大夜間消費新熱點,日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等7部門聯合公布了浙江省夜間經濟試點(培育)城市名單、夜間經濟試點(培育)城市重點建設的夜坐標,其中義烏獲選夜間經濟試點城市,義烏賓王國際特色夜生活街區、繡湖夜生活商圈入選夜間經濟試點(培育)城市重點建設的夜坐標。   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的重要標誌。
  • 【戲曲知識】戲曲中的文/武樂隊在戲曲表演中的使用技術
    戲曲音樂中的打擊樂、彈撥樂、管弦樂等組成的節奏不是獨立於表演之外,而是結合戲曲情境和演員的形體動作來表演的,它也和渲染整個舞臺氣氛不能分割。 音樂節奏和形體節奏又是互為作用的。 唱腔要有板有眼,板眼又隨著唱腔的發展而有變化;動作要合乎鑼鼓經,鑼鼓點子又要跟著動作的變化去靈活適應。動作和唱,誰是主導,要看具體情況,從著重做功的戲來說,音樂節奏服從表演節奏。打擊音樂的節奏如要講細,可以細到打在演員眼珠的轉動上,眼皮的開闔上,鼻翅的閃息上,絲絲紋路的表情上。
  • 當戲曲走進小劇場:劇場年輕了 戲曲青春了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沒有水袖髯口,沒有彩扮妝容,黑衣黑褲、素顏上陣的四位演員和只有黑紅白三色的舞臺交相呼應。前不久,實驗崑劇《319·回首紫禁城》在位於上海人民廣場演藝區的長江劇場上演。
  • 「千年古鎮」遇上「夜間經濟」 上海冬日最強檔夜市「在路上」
    「七寶夜市」試運營現場。中閔集團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8日電 (高志苗)「十年上海看浦東、百年上海看外灘、千年上海看七寶」,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千年古鎮」七寶即將正式點亮「夜間經濟」,開啟「七寶夜市」新模式。
  • 元雜劇:中國古代戲曲與文學結合的典範,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戲曲,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是提到中國——古老的東方文明都會想起的一種獨有的象徵,也是享譽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直到21世紀的今天,它仍然盛行於世並經久不衰,得到了不同的人的認可和喜歡,尤其是老一輩人的喜愛。茶餘飯後,三五個親朋好友一起欣賞和探討戲曲,在老一輩的生活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 邱雪惠:論曹雪芹的戲曲觀
    作為一個封建社會貴族文人,曹雪芹也不可能完全擺脫教化的枷鎖,但是通過曹雪芹對戲曲劇目的選擇我們可以斷定,作者對封建教化中仕途經濟的大眾化路線和為家族利益結合的婚姻觀有著鮮明的反抗意識。《紅樓夢》的創作,在氣韻上和《牡丹亭》極為吻合,借黛玉之口曹雪芹說出了絕好的詩可以不講究音律:「若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如果戲曲創作者在音律和辭藻兩方面難以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音律以成辭藻。張庚說:「戲曲的最高境界是詩。」曹雪芹對於戲曲的要求,從辭藻和神韻兩方面都是繼承臨川之遺風的。
  • 戲曲人生縮影,戲服時裝演變——中國戲曲服裝的起源發展和演變
    中國戲曲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俳優歌舞的活動就已經初具雛型,在戲曲角色的創造過程中,一方面依賴演員的語言、唱腔和肢體動作來表現,一方面則靠演員的服飾和化妝來襯託;故而戲曲演員的穿著和道具的使用,可以說在歷經數百年不斷的演變和豐富後,形成了一種通用的舞臺服飾藝術傳統。
  • 以創新碰撞經典,上影新戰略與戲曲電影的相遇
    在剛剛落幕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執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關棟天、夏慧華、朱世慧、陳少雲等主演,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及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貞觀盛事》喜獲「最佳戲曲片獎」。
  • 「2020當代戲曲評論研討會」在南京舉辦
    來自北京、西安、山東、上海、蘇州及南京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當代戲曲評論的種種現象、戲曲評論未來的發展走向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為新時期充分發揮戲曲評論的引導作用出謀劃策。為此,他作了題為《戲曲評論的維度與態度》的發言,提出四點具體的意見:一是戲曲作品應反映當下的生活;二是文學是戲曲的靈魂,戲曲要與文學結合,向文學學習,建立二者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三是戲曲在顧及舞臺的前提下,還要有獨立的文學審美價值;四是戲曲要在引領當代語言生活方面有所貢獻。
  • 同心備戰戲曲盛宴,看不一樣的2021湖南戲曲春晚
    三湘都市報1月13日訊(通訊員 張玲 夏惠慧 何錦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全省15個省直和基層文藝單位,近400位演職人員全力以赴進行節目排練……近期,「瀟湘雅韻 梨園報春」2021湖南戲曲春晚已進入緊張的最後籌備和節目審核階段,湖南藝術職業學院作為承辦單位正在積極統籌協調。
  • 上海六大戲曲院團青年演員同臺展夏訓成果
    上海六大戲曲院團青年演員夏訓三伏的成果今晚在上海大劇院華麗呈現。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和所屬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六家院團舉辦的「不負韶華——2020年上海戲曲院團夏季集訓展演暨『戲·聚精典』演出季」今晚在上海大劇院拉開帷幕。演出季首次聚焦青年演員,以連續四場演出呈現六家院團夏季集訓的成果。通過集訓和演出,中心和所屬院團積極促進青年戲曲人把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作為奮鬥目標,以昂揚的精神、精湛的技藝和優秀的作品為青春喝彩,譜寫戲曲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 首部秦腔3D電影《三滴血》獲第三屆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
    12月18日晚,從在浙江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戲曲電影展推優表彰盛典上傳來喜訊,由省委宣傳部、省文聯、市委宣傳部、市文聯、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西安演藝集團、西安秦腔劇院、西演·西安易俗社共同推動打造,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新近拍攝完成的首部秦腔3D電影《三滴血》榮獲第三屆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
  • 戲曲國粹進校園 文化傳承在身邊:戲曲進校園走進駐馬店實驗小學
    12月8日上午,由中共駐馬店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主辦,市演藝中心承辦的2020年"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駐馬店實驗小學,為全校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此次"戲曲進校園"活動展現了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市演藝中心展演的劇目,從節目內容、舞臺呈現、演員表演和風格特色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水平。其中,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白玉蘭獎獲得者,河南省豫劇院二團演員徐俊霞戲劇知識講座尤為精彩,她對戲曲歷史發展、戲曲文化特徵、戲曲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此次講座除了理論知識的講解,還結合表演、示範、互動等方式,一邊講一邊演示,並邀請同學上臺,通過一對一的指導,讓同學們體驗戲曲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