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闔閭水中古墓,地宮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2020-12-21 劇透歷史

近年來,盜墓題材的小說、影視劇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各種古墓,尤其是名人古墓心嚮往之。殊不知,對古代名人墓穴的好奇,並非今人才有,歷史上有不少文人騷客都對古墓尋寶情有獨鍾。

今天就來說一個流傳許久的盜墓傳說——「虎丘劍池」。

蘇州,在春秋時期屬於吳國,這個諸侯國可謂是「兄友弟恭」的典型。當年,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生太伯、仲雍、季歷三子,季歷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父親。

姬昌聰明伶俐,周太王有心讓其繼承王位,但礙於傳統,要傳位長子。太伯、仲雍兄弟二人為不使父親為難,毅然逃到江南居住,建立吳國。

神奇的是,此類兄弟謙讓的案例,居然在吳國歷史上又發生了一次,但這次的結果卻演變為一場謀殺案,最終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

春秋末期,吳王壽夢共有諸樊、餘祭、餘昧、季札四子。壽夢想傳位季札,季札堅決不同意,無奈只能傳位長子諸樊。但三個哥哥都知道父親的真心,於是改「父死子繼」為「兄終弟及」,希望將王位從諸樊傳到餘祭、再到餘昧,最終傳給季札。

誰知等餘昧去世,季札還是不肯就範。兄終弟及搞不成了,又恢復到父死子繼,於是餘昧之子公子僚被擁立為王。

此事惹來一人不滿,他就是諸樊之子公子光。他認為,當年父親之所以傳位給二叔、三叔,目的是最終傳給四叔季札,現在四叔走了,王位該回到我們長房。於是,他招賢納士,暗圖奪取王位。

當時,楚國伍子胥投身公子光麾下,他為報知遇之恩,為其尋覓了勇士專諸。萬事俱備,公子光在自己家宴請吳王僚,專諸假扮成上菜的小廝,往烤魚腹中藏把短劍,躲過了搜身,在靠近吳王僚時突然出手,將其一舉擊殺。

終於,公子光奪位成了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後,以伍子胥為相,孫武為將,吳國達到鼎盛,幾乎將楚國滅掉。而他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夫差。

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大的功夫,來說吳王闔閭的即位過程呢?因為就是專諸刺殺吳王僚一事,讓吳王闔閭和劍結下了不解之緣。

專諸所用的短劍魚腸劍,相傳為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造。歐冶子所鑄名劍共有五把,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後來闔閭千方百計收集,獲得了其中湛盧、勝邪、魚腸三柄。從此,闔閭愛劍之名天下皆知。

後來吳王闔閭徵越時重傷身亡,其子夫差即位,為父親尋找風水寶地。相傳尋到海湧山,那邊風水極佳,尤其是山上出現一隻老虎,忽而又不見,風水師認為此為山中精靈,是大吉之兆,寓意吳國要如猛虎一般,稱霸諸侯。

為了契合吉兆,夫差命人在山頂鑿出一頭石老虎,從此海湧山改稱虎丘。

於是問題來了,既然闔閭葬於虎丘,為什麼從來沒人在虎丘看到一個墓穴呢?如果真的葬在那裡,又有沒有遭受過盜墓賊的光顧呢?

其實,闔閭的墓葬早就聲名在外了。由於吳王闔閭愛劍之名天下皆知,江湖上素有傳言,說闔閭死後,將他珍藏的三千把寶劍和無數金銀珠寶全部陪葬,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魚腸、湛盧等。

而闔閭墓穴的位置,據《越絕書》載:「闔閭墓在虎丘山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居然就在虎丘水池底下!從此,這個水池就被人們稱為劍池。

這就很神奇了,水池底下居然有個墓,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墓穴的入口到底在哪裡?

水池底下的墓可不能從上往下挖啊!所以劍池獨特的地理結構,已經讓一般的盜墓賊望而卻步了,一不留神就能把自己淹死。

但是,三千把劍,還是三千把天下聞名的寶劍,對於金屬冶煉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來說是多大的吸引力啊。所以,相傳秦始皇、項羽、孫權,只要是控制過蘇州的勢力都曾派軍隊到虎丘嘗試挖掘,結果廢了好大力氣,都無功而返。

於是,宋代名士朱長文、王禹偁都提出,虎丘劍池是自然形成的水池,根本沒有人工開鑿的痕跡。他們得出結論,所謂吳王闔閭葬在劍池之下純粹是無稽之談,秦始皇、項羽等人是被傳說故事耍得團團轉。

那虎丘劍池底下埋葬著吳王闔閭,真的只是虛無縹緲的傳說嗎?還真不是。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研究人員藉助現代工具,他們將劍池深達五米的水抽出,終於發現了人工開鑿的痕跡。進一步勘察,可以推測,劍池之下確實有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墓。

更為驚喜的是,經過對淤泥的清理,他們居然發現了一扇石門!或許這就是通往地宮的路徑。不過,由於地形的特殊,研究人員最終放棄了挖掘。

而後,我國確定了保護性挖掘的政策,完整保存的古墓不能開挖,虎丘劍池的謎團可能要永遠蒙著一層迷霧了。不過賴於這一池春水,這個墓葬可以逃過無數盜墓賊的毒手,也算一件幸事。

相關焦點

  • 江蘇發現水中古墓,裡面藏3000把寶劍,為何盜墓賊只能看不敢動?
    在這種風氣之下,許多名劍橫空出世,幹將、莫邪、龍淵、太阿、湛盧、魚腸個個名冠天下。 今天要說的水中古墓,裡面埋著的就是一位「寶劍狂熱愛好者」,生前就極盡所能網羅天下名劍,當兒子的為表孝心,在父親死後也四處收集名劍,給父親陪葬,加起來竟然多達3000把。
  • 秦始皇和孫權都想進去的古墓,裡面到底有什麼?劍池不僅僅是傳說
    唐伯虎學識淵博,連這樣的人都認為這劍池下面有寶貝,那自然是多少有點兒依據了!那麼,這劍池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闔閭為春秋時期吳國國君,憑藉著楚國舊臣伍子胥的經天緯地之才,稱霸諸侯。後來,闔閭在一次和越國的戰役中,不幸受傷,抱憾而終。
  • 知道古墓中的「黃腸題湊」嗎?盜墓賊見到就怕,為何後來不用了?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黃腸題湊」,盜墓賊沒有得逞,連墓室都沒有進去,裡面的大量文物都保存完好。為什麼盜墓賊在遇到黃腸題湊以後就不繼續盜墓了呢?都炸了19米深的洞了,還炸不開這黃腸題湊嗎?這黃腸題湊倒是個什麼東西?防盜效果這麼好?為何黃腸題湊在古墓中這麼少見?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揭曉這些答案!
  • 浩然正氣十名劍
    然而,餘音繞梁,名劍之聲還是不絕於耳。 在春秋末期,吳國的吳王僚非常喜歡吃魚。公子光的刺客專諸投其所好,裝扮成僕人獻魚。他藏精緻小劍於魚腹,騙過吳王僚的衛士隨從,一舉擊殺了吳王僚。 專諸被吳王僚的衛士們憤怒地剁成了肉醬,悲慘地死去。
  • 春秋時期,楚國伍子胥舉薦孫武給吳王,可孫武卻怒斬吳王兩個美姬
    公元前526年,吳王夷末死去,一心想繼位的公子光沒能坐上寶座,卻由他叔叔僚繼承了王位。十多年以後,終於引發了一場侄子殺叔叔的宮廷政變。公元前515年,公子光收買了一名叫專諸的殺手,在一次宴會的時候,將寶劍藏在一條魚的肚子裡,並且利用上菜的機會,殺死吳王僚奪取了王位,名號為「闔閭」。
  • 吳王闔閭和吳子胥滅楚後行禽獸事?一堆青銅殘片出土,清者自清
    吳王闔閭和吳子胥都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這兩個人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呢?
  • 古代名劍,看看你認識嗎?
    上古名劍,十大名劍之一。曾為商天子、春秋時衛人孔周所有,與含光、宵練齊名,並稱商天子(王帝君主聖帝)三劍。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後不久,翠茂的松蓋就在一陣溫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著歲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承影劍。歷史流傳下了孔周舞承影劍篇章。
  •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陝西三大古墓分別是什麼,為何至今無人發掘?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陝西三大古墓分別是什麼,為何至今無人發掘? 俗話說: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據歷史統計,陝西關中地區一共有周秦漢唐的73位帝王長眠於此,被稱為東方帝王谷!
  • 4名盜墓賊用命「祭奠」古墓,考古家接手後,出土千年古玉棺
    在江蘇大雲山頂上,有一個水塘,這附近的村民都將這個水塘稱為龍塘,這個水塘從何時在這裡,村民並不知曉,但是在2009年的時候,這個水塘邊上發生了大爆炸。這個爆炸聲將村民嚇壞了,他們趕緊尋找了有關部門專家的幫助。
  • 古代的防盜「機關墓」,80名盜墓賊死於墓內,裡面含多個朝代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墓葬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文化,早在距今約13500年就有了中國最早的墓葬。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將某地視為西方極樂世界,生者死後會去那裡繼續享受屬於自己的榮華富貴,這多少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所以從古代人們就非常的重視喪葬,這在很大程度上,墓葬制度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習俗以及政治、經濟、生產、生活、宗教等方面的情況。
  • 「盜墓賊」挖到古墓,出土100多件青銅器,馮玉祥出資修建博物館
    然而這座博物館的由來在最初還和一個「盜墓賊」有關,這個盜墓賊就是民國三大盜墓賊之一的靳雲鶚。1923年河南一位地主在打井時挖到了一層紅土,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這是挖到古墓了,這位地主繼續向下挖,果然挖出了很多的古代青銅器,此事很快被靳雲鶚得知,靳雲鶚在得知此事後立即派兵將古墓保護起來,並將此事報告給了吳佩孚,在得到吳佩孚的同意後,靳雲鶚便組織士兵開始了對古墓的挖掘。
  • 漢朝海昏侯墓2000多年來為何沒有被盜,有一個傳說和兩個真實原因
    海昏侯墓的隨葬品堪稱讓人大開眼界,從發掘以來,古墓裡已出土1萬多件珍貴文物,列出來讓人瞠目結舌,包括總重達200斤的黃金、3000餘件銅車馬器、400多萬枚重達10餘噸的五銖錢、數以千計的竹簡木牘、成套的樂器、精美玉器等等。
  • 慫恿闔閭對楚國女人幹的事太狠,孫武無奈歸隱
    導語:伍子胥從楚國逃到了吳國,在吳國成為了吳王闔閭的重要幫手。此外孫武也加入到了吳王闔閭的陣營當中。這對闔閭來說,簡直如虎添翼。伍子胥負責整體戰略的謀劃,而孫武則負責具體的戰術布局。這兩個人幫助吳王闔閭擊敗楚國,楚昭王逃亡在外,楚國幾乎滅國。
  • 古墓出土「啤酒瓶蓋」,是盜墓賊落下的還是文物?專家:女性用的
    在陪葬禮儀中,有一種特殊的模式是將活人埋入陵墓中進行侍奉,也稱殉葬。《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武公死時,「初以人殉死,從者66人」,這一殘忍的制度在歷史上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明英宗時才被廢止。後來的陪葬品都是些珠寶器物,或陶製的假人,類似於秦始皇時期的兵馬俑。
  • 古代名劍竟然是這樣鑄造出來的?
    龍泉寶劍幾千的發展中,有好多人為此做過貢獻。是他們一步一步把龍泉劍推向更高的舞臺。關於龍泉寶劍的歷史,除了鑄劍世祖歐冶子,還有一個人是不能不說的,當時的楚國人風鬍子。據東漢歷史文獻《越絕書》記載,春秋時期,一次楚王召見風鬍子,問道:「我聽說吳國有一位鑄劍名師叫幹將,越國有一位鑄劍名師叫歐冶子,這兩人技藝蓋世,是當今天下罕有的鑄劍奇才。
  • 要離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司馬遷為何不讓他進刺客列傳?
    後來他被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在闔閭的指使下成功刺殺了力大驍悍,武勇迅捷,有萬人敵之稱的吳國公子慶忌。司馬遷老先生在撰寫《史記》的時候,曾經專門為春秋戰國時期幾位著名的刺客寫了《刺客列傳》。但很奇怪,《刺客列傳》中卻並沒有收錄要離的事跡。那麼,司馬遷因何不讓要離進《刺客列傳》呢?這其中又有何隱情呢?
  • 盜墓賊瘋挖15米深盜洞,只需再挖5公分,10多噸錢幣將不復存在
    不管是盜墓賊也好,還是文物販子也罷,他們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要錢不要命。只要遇到老墳、大墓,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侵襲。在盜墓賊眼中,一般墓地的石刻很有意義,通過石刻他們可以鑑定這座墳墓是否是古墓。
  • 盜墓賊未動塞石,龜山2號墓為何空空如也?專家:答案就在塞石上
    直到近代,考古學家在這座龜山一號古墓群中,驚奇地發現所有的高等級的文物多達近200件,沒有被人盜挖過。隨著龜山1號漢墓被發現以後,考古專家又發現了龜山2號陵墓,這座陵墓就是劉交曾孫子西漢楚襄王劉注之墓,可惜劉交的漢墓保存完好,陪葬物品都未缺少,曾孫劉注的2號漢墓卻遭到了盜墓賊的光顧。在勘探挖掘的現場,考古專家們發現2號龜山漢墓它是一座夫妻合葬之墓,南面是楚襄王劉注墓,北面是他的夫人之墓。